像素僅100萬 卡西尼號相機拍了哪些經典照片

2020-12-01 江蘇網絡廣播電視臺

  卡西尼號在1997年10月15日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發射,途經金星和木星,花了七年時間才到達土星。2004年它與土星首次邂逅時拍攝了這張自然色彩圖。這張圖僅由兩張原始照片合成,拍攝時卡西尼號與土星相距2820萬公裡,圖像比例為每像素169公裡。攝於2004年5月7日。  

  這張圖片從左到右顯示了土星C環的外部和B環的內部。光環的分布模式是,從較「髒」的顆粒(顯示為紅色)到較乾淨的冰凍顆粒(青綠色)。土星的光環系統從內向外分別是D環、C環、B環、A環、F環、G環和E環,它們按被發現的順序命名。此圖使用紫外成像光譜儀拍攝,其像素大約是旅行者2號獲得的紫外線數據的100倍。攝於2004年6月30日。  

  歐洲航天局惠更斯探測器隨著卡西尼號來到土星,並成功著陸在土衛六上。這張圖片中的可見物體初步被認為是巖石或冰塊,不過更接近卵石的尺寸。土衛六地表比預期更暗,其中包含了由水和碳氫化合物構成的混合物。這些物體底部存在侵蝕的跡象,這說明此前可能存在河流活動。這張圖片展現了土衛六表面的實際顏色。攝於2005年1月14日。  

  這張圖展現了漫長歲月和重力扭轉的傑作——土衛二坑坑窪窪的地表以及持續的地質活動。這張拼接圖主要覆蓋土衛二的南半球,並經過色彩增強處理。南極地區的主要特徵是「藍色」裂縫,周圍環繞著連續不斷的山谷和山脊。  

  土衛七這張令人驚嘆的假色圖展現了它充滿坑坑窪窪和褶皺的詭異地表。色彩差異對應著地表物質的不同構成。自然色下,土衛七的色調明顯略帶紅色。這張圖把紅色進行淡化處理,並增強其他色調,這讓土衛七表面的細微變化更加明顯。攝於2005年9月26日。  

  土衛二表面噴射出大量由冰粒、水汽和微量有機化合物構成的物質。共有八個地方存在這種噴射流,這些地方均位於土衛二南極地區的「虎紋」裂縫。這張假色圖合成了三張清晰的濾光圖,並對圖像進行特殊處理,以凸顯噴柱。攝於2005年11月27日。  

  這張圖展現了土星北極地區的極光和下方大氣層,它們呈現為兩種不同波長的紅外光。能量粒子撞擊上層的大氣層,從而引發極光。極光以四微米(人眼可見波長的六倍)的波長發出明亮的藍色。圖片經過合成處理。圖中的極光攝於2006年11月10日,紅色大氣層攝於2008年6月15日。  

  這張假色拼接圖展現了土衛八的整個半球。在許多區域,面向赤道的斜坡和隕石坑底部覆蓋著由氰化物、水合礦物質和其他含碳礦物質構成的黑色物質。土衛八仿佛擁有雙重人格,擁有著明暗對照的特殊地貌,這些物質的分布和顏色的變化將是理解其地貌形成原因的關鍵線索。攝於2007年9月10日。  

  土星B環邊緣的垂直凸起結構在光環上投下了長長的陰影。這些結構高達2.5公裡, 與A環、B環和C環的高度(通常僅高10米)差別很大。科學家認為,大型天體或小衛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它們會影響飛掠而過的物質,使顆粒以一種「飛濺」的方式向上凸起。這樣的圖片只有在土星出現晝夜平分點時(每15個地球年)才可能拍到。攝於2009年7月26日。  

  土星的衛星比地球多得多——多達62個。土衛六最龐大,質量佔據了所有衛星的96%。還有六個較小的衛星也在衛星群中佔主導地位。剩餘55個均為迷你小衛星。這張圖中的土衛五是六個較小衛星之一。對比之下,左下角的土衛十一顯得格外渺小。背景是土星以及部分光環。攝於2010年3月24日。  

  這張實色圖中,一場巨大的風暴攪動著土星北半球的大氣層。圖片拍攝於2011年2月25日,也就是在風暴開始大約12周後拍攝的。這時的風暴已經趕上自己的足跡,足足環繞土星一圈。這是卡西尼號記錄過的規模最龐大、也最劇烈的一場風暴。  

  這張圖中同時捕捉了土星的五個衛星。土衛十(直徑179公裡)位於最左側。土衛十七(81公裡)在A環和狹窄的F環之間環繞土星運行,位於圖片中央。帶著明亮反光的土衛二(直徑504公裡)在圖片的中上方。土星的第二大衛星土衛五(直徑1528公裡)位於圖片右側,只露出半邊臉。土衛五的旁邊是較小的土衛一(直徑396公裡)。攝於2011年9月12日。  

  卡西尼號位於土星陰影時拍攝了這張照片。鏡頭轉向土星和太陽,因此土星和光環處在背光狀態。相較低相位視角,這種特殊的高相位構圖有助於科學家更容易地研究光環和大氣層。照片攝於2012年10月17日。拍攝時組合使用紅外、紅色和紫色光譜濾光鏡,以生成這種色彩增強效果。卡西尼號上次拍到類似照片是在2006年9月。  

  這張假色圖中,土星北極風暴的旋轉漩渦好像被綠色葉子包圍的深紅色玫瑰。風眼直徑是2000公裡,速度高達每小時531公裡。這張圖片是卡西尼號拍攝的首張太陽照射下的土星北極圖。2004年它抵達土星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北極一片黑暗。1981年,旅行者2號也拍攝到陽光照射下的北極圖片,但無法觀測到詳盡細節,因此我們無從得知這場風暴持續了多久。攝於2012年11月27日。  

  這張罕見圖片中,卡西尼號同時拍攝了地球和土星光環。箭頭所指的小藍點就是距離土星14.4億公裡的地球。地球在外太陽系中被拍攝,這是第三次。預先知道外太陽系中的探測器正在拍攝地球,則是首次。當時可是引發世界各地的人們爭相慶祝。攝於2013年7月19日。  

  拍攝時,卡西尼號身處土星的陰影中。這一拼接圖包括了土星及其內環,還有七顆衛星以及背景中的地球。由於陽光被土星遮蔽,卡西尼號才能夠拍攝到這種獨特的視角。  

  這張拼接圖最完整地展現了土衛六北部的湖泊和海洋。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以外,土衛六是唯一地表存在穩定液體的星球。土衛六湖泊和海洋中的液體主要是甲烷和乙烷。圖中,北極位於中心。液體呈現藍色或黑色,陸地則呈現黃色或白色。黑藍色的區域是土衛六的最大海洋——克拉肯·馬雷。攝於2013年12月12日。  

  像不像葉子上的一滴露珠?從這個角度來看,土衛三似乎被卡在A環和F環上。土衛三主要由冰組成。攝於2014年7月14日。  

  這張近紅外彩色拼接圖展現了土衛六北極海洋的太陽反輝區,位於左上角近11點方向。這種鏡像般的反射,也被稱為鏡面點,位於最大海洋克拉肯·馬雷的南部,這裡出現蒸發沉積物的明亮邊緣,說明這片海洋曾經擁有更大的面積,但由於蒸發,現在面積變小了。攝於2014年10月30日。  

  這是冰雪覆蓋的土衛二的北極。此前根據旅行者的低解析度圖像,科學家們預計,土衛二的北極地區存在大量的隕石坑。但是卡西尼號的高解析度圖像卻展現了截然不同的景象:淺淺的裂縫穿過北極地區。土衛二全球都散布著這樣的裂縫。在卡西尼號飛掠北極之前,科學家們並未意識到裂縫竟延伸到如此遠的北端。攝於2015年10月14日。  

  在觀測土星光環時,很難判斷光環的大小。這張圖讓我們略窺一二。卡西尼環縫位於明亮的B環和較暗的A環之間,它的寬度是4800公裡,幾乎等同於水星直徑。科學家們認為,卡西尼環縫的形成原因是土衛一。土衛一環繞土星運行,引起重力推移的逐漸增加。反覆的相互作用形成了B環的外邊緣,並阻止B環中的顆粒漂移到環縫中。攝於2016年1月28日。  

  從土衛二明暗界線向北方蛇形爬去,跨越504公裡,呈現Y字形,如同一隻龐大的觸手。這種地貌特徵由冰封地表的應力造成。科學家們認為,由於隕石坑較少,這種地貌歷史較短。這說明了土衛二的地殼活動十分活躍,這一點令人相當吃驚。攝於2016年2月15日。  

  微弱的陽光照射著土星北極。近六角形風暴雲團清晰可見。在雲層較低的地區,土星顯得更暗,例如,六角形的內部區域。卡西尼號使用廣角攝像機拍攝,拍攝時距離土星大約120萬公裡。圖像比例是每像素74公裡。攝於2016年9月9日。  

  卡西尼號在土星光環的外緣近距飛掠而過時,捕捉到了土衛三十五的身影。在土衛三十五的照片中,這是迄今距離最近的一張。土衛三十五的直徑是8公裡,它的軌道位於基勒環縫(寬42公裡)內。土衛三十五的引力使基勒環縫的邊緣在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都出現了波紋狀的形態。攝於2017年1月18日。  

  在卡西尼號墜入土星大氣層前的謝幕工作包括22次變軌俯衝。這張細長的拼接圖合成了首次俯衝期間拍攝的137張圖片。其中第一張以土星北極為中心,最後一張以北緯18度的區域為中心。此次俯衝期間,卡西尼號在雲層上的高度從72400公裡降到8374公裡,而圖像比例從每像素8.7公裡變為1公裡。這些照片是在可見光下拍攝的。攝於2017年4月26日。  

  這個假色圖捕捉了被陽光照射的土星地平線及其部分光環。土星的盤面邊緣存在一層分離的薄霧。攝於2017年7月16日。  

  這是卡西尼號拍攝的最後一批照片之一。它在土星系統中安家了13年,如今它的使命已經終結。它讓人類觀察到十多年來土星、一群衛星、光環和磁氣圈的各種變化。這是短期探索任務無法做到的。2004年當卡西尼號抵達土星時,土星的北半球正處於黑暗中,剛要逐漸告別冬季。在任務結束時,整片北極正沐浴在夏季的持續陽光中。攝於2017年9月11日。(惜辰)

相關焦點

  • 富士推出GFX100 IR紅外相機:可拍出四億像素照片
    近日,富士推出了新款相機——GFX100 IR 紅外相機,該產品是此前富士推出的無反相機GFX100的優化版本,其最大的亮點就是可以拍攝紅外照片,從而獲得在可見光情況下所看不到的細節。據悉,想要拍出紅外照片,不僅需要相機,而且還要在鏡頭前安裝一個特定波長的IR紅外濾鏡進行,所拍得的照片為黑白照。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官網還特意展出了GFX100 IR 紅外相機所拍的藝術品,這些線條細節在可見光拍攝中無法看到的。
  • 卡西尼號探測器拍攝最新土星高清照片
    「特提斯」直徑1062公裡,拍攝時與「卡西尼」號之間的距離是與「泰坦」(直徑5150公裡)之間的兩倍。當時,「特提斯」與「卡西尼」號之間的距離為220萬公裡,與「泰坦」之間的距離只有大約100萬公裡左右。這幅照片由「卡西尼」號上的一架窄角照相機於2009年11月26日拍攝。「泰坦」的圖像比例為每像素6公裡,「特提斯」為每像素13公裡。
  • NASA公布卡西尼號墜毀前拍到的泰坦極地湖照片
    據外媒報導,大約一年前,NASA的卡西尼號探測器在土星大氣層墜毀,不過最新公布的圖像顯示即便是在結束生命的最後幾日它也沒有閒下來。
  • 偉大的卡西尼號探測器
    2017年9月15日,伴隨著一道如流星般絢爛的弧線,偉大的卡西尼號就這樣墜毀在了土星大氣層。這是一艘比旅行者1號更偉大的探測器,而它的故事還要從20多年前說起,1997年10月15日,肩負著探索土星使命的卡西尼號探測器於美國發射升空,這是一個高達6.8米重約2.5頓耗資達30億美金的龐然大物,為了節省燃料卡西尼號並沒有直接飛向土星,而是藉助了行星間的重力助推作用,在前往土星的星際航行中,它曾兩度飛躍金星一次飛躍地球與木星
  • 卡西尼號踏上謝幕之旅,拍下震撼土星照片
    20年前離開地球飛向土星的卡西尼號太空探測器終於迎來了它的謝幕之旅,它正在逐漸墜向土星。在這場死亡俯衝的過程中,卡西尼號為人類拍下了最後一批的震撼土星圖片。這幅圖展示了土星的光環以及大氣。自今年4月26日起,卡西尼號開始進入了22圈的「謝幕軌道」。
  • NASA公布卡西尼號拍到的土衛四照片
    美國時間8月17日,NASA卡西尼號飛到了離土衛四狄俄涅(Dione)表面295英裡的地方,這成為了該探測器距離這顆衛星最近的一次,也是它最後一次掠過這顆星球。日前,NASA整理出了最新一組由卡西尼號拍攝的狄俄涅照片。
  • 富士發布GFX100 IR紅外相機:可拍4億像素照片,普通人不能買
    來源:IT之家富士於 11 月 25 日發布 GFX100 IR 紅外相機。該型號是此前中畫幅無反相機 GFX100 的特別版本,CMOS 尺寸為 43.8mm x 32.9mm,解析度達 1.02 億像素。
  • 卡西尼號在撞上土星之前,飛船捕獲了太陽系中最上鏡的行星的圖像
    他們知道飛船無論如何都會在末尾撞上行星,所以該團隊冒了風險,讓卡西尼號飛過土星環,飛向月球,然後飛回。這些巨大的最終軌道拍出了一些壯觀的照片。下面將展現卡西尼號拍攝的一組土星照片。土星的巨眼實際上是一場巨大的風暴。寬達1,240英裡,風速為每小時330英裡。卡西尼號在2014年4月從140萬英裡以外的地方捕獲了這場風暴。
  • NASA發布迄今最清晰火星照片:18億像素,由1000多張照片合成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於美國時間 3 月 4 日發布了迄今為止清晰度最高的火星實拍全景照片,由 1000 多張照片組合而成、像素超過 18 億。照片中的景象都是位於好奇號火星車側面的名為「Glen Torridon」 的區域。照片可見的環境一派橙色和棕色的色調,坑窪不平還夾雜著各種丘陵和山脈。
  • 卡西尼號已謝幕 但仍可欣賞它捕捉的最後一張土星照片
    卡西尼號已謝幕 但仍可欣賞它捕捉的最後一張土星照片2017-11-22 09:43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漢堡超人責任編輯:dengjinchao 美國宇航局(NASA)的卡西尼號探測器是一臺非常可靠的機器,提供了難以置信的大量數據,並發回了圍繞土星軌道的無數觀測資料。
  • Phase One將151萬像素XF IQ4相機做到了極致
    丹麥相機製造商Phase One價值51,990美元的中畫幅相機如果你想要一臺新相機將你的攝影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你可以花 3,200美元購買4200萬像素的索尼A7R III,售價3,900 美元的50萬像素佳能EOS 5DR或3,400美元的4600萬像素尼康Z7。
  • 世界上最強大的數位相機:一張照片32億像素,相當於378塊4K超高清...
    32億像素的照片,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單拍照片。但在用它來觀察太空之前,科學家們首先把相機用在了蔬菜上,他們首先將一個成像傳感器陣列對準了一顆羅馬花椰菜,拍下了一張32億像素的照片。史丹福大學SLAC實驗室的科學家們不得不建造一個比普通智慧型手機相機更大的相機,以產生超高清晰度的照片。拍攝第一批32億像素的圖像,是焦平面的第一次重要測試。
  • 卡西尼號臨終前傑作:史上最清晰Titan照片
    在土星軌道服役13年之久,隨著距離土星越來越近,無人探測器卡西尼號終將衝向土星大氣層,結束自己輝煌的考察旅程。但在此之前,NASA絕不會放過任何機會,讓卡西尼號繼續施展自己的才華,比如向地球傳回令人震撼的天體照片。而這一次的主角,是土星最大的月亮——土衛六Titan。據了解,這組照片拍攝於5月7日,但並未立即被公之於眾。
  • [圖]在卡西尼號墜入土星之前 回顧其捕捉的一些精彩瞬間
    卡西尼號將於這周五墜入土星大氣層,結束13年的探測使命。那裡的高溫將會融化和分離探測器。通過摧毀卡西尼號,美國宇航局正在確保探測器及其附有的地球微生物不會汙染這些外星世界。在 「Grand Finale」(終場演奏)任務期間,卡西尼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土星,拍攝了更加令人驚嘆的照片。NASA團隊也整理了一些照片來回顧卡西尼號的一組攝影作品。2009年8月12日,卡西尼號成為第一個在土星附近拍攝照片的探測器,當時太陽圓盤正好位於其赤道上。
  • 無人太空船"卡西尼號"拍到空前壯舉的影像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今天表示,無人太空船「卡西尼號」安全衝過土星與土星環之間區域,在短暫中斷訊息後已再度與地球恢復聯繫,並且傳回這次空前壯舉中所拍驚人影像。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27日表示,無人太空船「卡西尼號」安全衝過土星與土星環之間區域,在短暫中斷訊息後已再度與地球恢復聯繫,並且傳回這次空前壯卡西尼號(Cassini)比以往任何太空船更接近這個距太陽第六遠的行星,由土星大氣層上方約3100公裡掠過,距離最內測的土星環不到320公裡,安全衝過間隙,在展開穿越任務後約20個小時,於格林威治時間6時56分(臺灣時間下午2時56
  • 史上最高像素照片誕生 巨型相機或開啟天文學「新時代」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電 《參考消息》14日刊登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導《在建的薇拉·魯賓天文臺32億像素的相機拍下破紀錄的首批照片》。摘要如下:  在建的薇拉·魯賓天文臺的相機核心部件首次拍下測試照片,創下新的世界紀錄,成為巨型數位相機拍攝的最大單幅照片。
  • 「卡西尼」號拍攝驚人照片 揭示小衛星如何雕琢土星環
    土星環的歷史在100萬到1000萬年之間,要比土星年輕得多《科學》雜誌刊登了一篇新論文,闡述「卡西尼」號近距離觀測星環時得出的發現。土星的環系統存在個頭很小的小衛星,與環內大量存在的多冰顆粒發生交互,導致星環結構出現各種形狀和紋理。這一點與恆星周圍原行星盤內的行星形成過程極為相似。
  • 太陽系最偉大的謝幕:土星探測器卡西尼號的一生
    20載20載彈指一揮天上人間、恍如隔世Ⅰ啟程19971997年10月15日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威力巨大的泰坦4號運載火箭將卡西尼號發射升空奔向遙遠的異星世界(卡西尼號發射現場畫面,圖片源自@NASA)
  • 世界最大相機拍出全球首批32億像素照片:可看到24公裡外高爾夫球
    作為魯賓天文臺 「時空遺產調查」項目的一部分,該相機將探索宇宙之謎。日前,美國能源部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周二表示,研究人員用全球最大的數位相機拍攝了首批解析度高達32億像素的照片,這也是有史以來解析度最高的照片。
  • 高像素對決,如何才算是一臺優秀的高像素相機
    高像素相機帶來的高解析力和優秀的畫質表現,一直是很多攝影愛好者所追求的。佳能推出的全畫幅專微相機EOS R5搭載了4500萬像素,讓它直接躋身高像素相機行列,與尼康Z7 II、松下S1R、徠卡Q2等產品處於同一梯隊。但對於用戶來說,大家更感興趣的是佳能EOS R5與索尼A7R IV(以下簡稱索尼A7R4)之間會擦出怎樣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