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腦相當於多大內存?
拿人腦與內存相比,那真是太低估大腦了。內存是計算機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用來存儲數據,實現計算機的運算過程,存儲什麼數據呢?是存儲CPU的運算數據的,並且CPU可以隨時調用這些數據。內存的性能與存儲空間大小影響著計算機整體的工作效率。內存與外存儲器比如硬碟還是有不同的,雖然都是存儲器,內存是主存儲器,它與運算速度直接相關,像硬碟、固態硬碟都屬於輔助存儲器。有個比喻可以恰當地形容它倆的關係,一個人口袋裡有許多花生,用手抓著吃。在這裡,用手抓著吃等同於CPU在執行命令,口袋大小等同於硬碟,手的大小等同於內存,手越大吃越快,就是這麼個道理。
為什麼開頭說這個事情呢,這是因為有許多人把內存搞混了。
這題其實想問的是:大腦相當於多大的存儲器,類似於硬碟這種。大腦能夠裝多少東西呢?有人說很有限,一本小說幾百萬字,存儲器很輕鬆就存儲了,而對於人腦來說,無論誰來記,都不可能把這本小說完全記下來,這是肯定的。為什麼人腦記不下來,因為人腦會遺忘。那有的同學好奇,人腦為什麼要遺忘呢?關於大腦的遺忘機制,科學家從未停止研究,日本名古屋大學的山中章弘研究小組在研究小鼠的睡眠活動時發現,在小鼠睡眠時,分泌黑色素聚集激素(MCH)的細胞被激活,這些細胞激活後,小鼠會遺忘記憶,而且是加速遺忘記憶,那這樣的過程是否在人類中也有體現呢?科學家對這項研究還有不解之處,因為不明白是否是那些細胞被激活後加速了睡眠,睡眠再以另一種方式選擇遺忘記憶。還有一種研究認為,小膠質細胞參與大腦遺忘記憶的過程。不管哪種原因吧,既然大腦會遺忘記憶,肯定是有道理的,儘管記憶會被遺忘,但是關鍵時刻還是會想起來,這表明當初編碼記憶的物質仍在腦子裡。
這麼說來,只要外界給予刺激,比如場景重現就可能勾起已經遺忘的記憶,大腦能夠存儲的東西還是非常多的,儘管忘了,但還是存在於腦子裡,只是暫時未喚醒罷了。那大腦能夠存儲多少東西呢?
對於這個研究,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還沒有準確的數字,或者說不會有這個數字,大腦不是簡單的存儲器,也不是只懂得運算的計算機,現在還沒有人挑戰過記憶極限,當然也無法測試,如果要論運算力的話,顯然超級計算機更勝一籌,畢竟人家體型大,耗電也大。人的大腦有細胞140億個,神經元1000億個,神經元與神經元連接的突觸就是記憶存在的地方,科學家曾研究過,無論是短期記憶還是長期記憶,海馬區都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前額葉被認為是儲存長期記憶的地方。在神經科學書上,科學家是如此定義記憶的:兩個相鄰的腦細胞通過連結的突觸釋放化學物質傳遞信息時,便產生了記憶。那這樣的話,突觸連接如此眾多,人類記憶潛力是深不可測的。當新記憶進來時,就會產生新的突觸連接,當激活時,就可以回憶起這些事,如果長期不激活,就可能會遺忘,雖然遺忘,但突觸連接並不會憑空消失,當遇到相似場景時,還可能會回憶起,也就是再次激活那個塵封已久的連接。
記憶並不是哪些激素或哪些細胞激活或儲存著的,有研究認為,大腦的容量相當於7.6億TB的硬碟,然而一項研究就會有一個新的數據,所以這也做不得數的。人這一生中,記過了太多東西,也忘記了太多東西,誰知道這該是多少容量,你的眼睛看到的、腦子想到的、耳朵聽到的,加起來就是無限大的藍光4K視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