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傑青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公示 |
共200人;8月5日—8月19日為異議期 |
根據《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規定,現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各科學部專家評審組確定的201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15日內(8月5日—8月19日)為異議期。
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有違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規定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在15日內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提出書面異議。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二○一○年八月五日
序號 | 申請人 | 性別 | 學位 | 專業技術職務 | 研究領域 | 依託單位名稱 | 國別或地區 |
1 | 陳兵龍 | 男 | 博士 | 教授 | 幾何分析 | 中山大學 | 中國 |
2 | 陳曦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拓撲絕緣體中的新奇量子現象 | 清華大學 | 中國 |
3 | 傅吉祥 | 男 | 博士 | 教授 | 復幾何 | 復旦大學 | 中國 |
4 | 甘少波 | 男 | 博士 | 教授 | 微分動力系統 | 北京大學 | 中國 |
5 | 郭建華 | 男 | 博士 | 教授 | 應用統計方法研究 | 東北師範大學 | 中國 |
6 | 韓良 | 男 | 博士 | 教授 | TeV高能強子對撞實驗物理研究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7 | 何力新 | 男 | 博士 | 教授 | 量子點物性及其在量子信息中的應用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8 | 康國政 | 男 | 博士 | 教授 | 先進材料的循環本構關係 | 西南交通大學 | 中國 |
9 | 廖益 | 男 | 博士 | 教授 | 粒子物理唯象學研究 | 南開大學 | 中國 |
10 | 雒建林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強關聯電子體系的熱力學性質和磁性研究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11 | 馬琰銘 | 男 | 博士 | 教授 | 高壓下凝聚態物質的新結構與新效應 | 吉林大學 | 中國 |
12 | 申勝平 | 男 | 博士 | 教授 | 固體力學 | 西安交通大學 | 中國 |
13 | 王建國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國防重大項目中的基礎原子分子物理研究 | 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 | 中國 |
14 | 易俗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偶極量子氣體的物性及其應用的研究 |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15 | 尹會成 | 男 | 博士 | 教授 | 偏微分方程 | 南京大學 | 中國 |
16 | 張軍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日冕物質拋射爆發機制的研究 |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 中國 |
17 | 張鵬傑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宇宙大尺度結構及其在基礎物理中的應用 |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 中國 |
18 | 張泰華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實驗固體力學 |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 | 中國 |
19 | 鄒文明 | 男 | 博士 | 教授 | 非線性泛函分析及其應用中的前沿問題 | 清華大學 | 中國 |
20 | 黃志龍 | 男 | 博士 | 教授 | 高維非線性隨機動力學系統的響應與穩定性 | 浙江大學 | 中國 |
21 | 王曉光 | 男 | 博士 | 教授 | 量子信息學及其量子物理基礎問題研究 | 浙江大學 | 中國 |
22 | 張豐收 | 男 | 博士 | 教授 | 重離子核物理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國 |
23 | 梁恩維 | 男 | 博士 | 教授 | 伽瑪射線暴物理和宇宙學 | 廣西大學 | 中國 |
24 | 芮和兵 | 男 | 博士 | 教授 | 代數學 | 華東師範大學 | 中國 |
25 | 顏學慶 | 男 | 博士 | 副教授 | 雷射加速器 | 北京大學 | 中國 |
26 | 季葆華 | 男 | 博士 | 教授 | 生物與仿生力學 | 北京理工大學 | 中國 |
27 | 吳明紅 | 女 | 博士 | 教授 | 核技術及其應用 | 上海大學 | 中國 |
28 | 陳鵬飛 | 男 | 博士 | 教授 | 日冕物質拋射、太陽耀斑、日珥和其它活動 | 南京大學 | 中國 |
29 | 劉景富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環境分析化學與環境汙染化學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中國 |
30 | 崔勇 | 男 | 博士 | 教授 | 手性分子組裝及功能設計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31 | 遊書力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碳氫鍵直接官能團化反應研究 |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32 | 蔣興宇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分析化學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中國 |
33 | 何靜 | 女 | 博士 | 教授 | 介觀結構催化和吸附材料 | 北京化工大學 | 中國 |
34 | 張亞文 | 男 | 博士 | 教授 | 無機化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 |
35 | 遊勁松 | 男 | 博士 | 教授 | 基於芳雜環C-H鍵直接官能化反應的螢光功能材料的構築 | 四川大學 | 中國 |
36 | 馬旭村 | 女 | 博士 | 教授 | 單自旋水平上表面反應與催化的量子效應研究 |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37 | 呂中元 | 男 | 博士 | 教授 | 聚合物結構與動力學模擬 | 吉林大學 | 中國 |
38 | 徐靜娟 | 女 | 博士 | 教授 | 智能界面的構建與生化分析系統研究 | 南京大學 | 中國 |
39 | 張書聖 | 男 | 博士 | 教授 | 腫瘤標誌物的光電化學傳感分析方法 | 青島科技大學 | 中國 |
40 | 蔣健暉 | 男 | 博士 | 教授 | 生化分析及生物傳感 | 湖南大學 | 中國 |
41 | 楊超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多相攪拌反應器的機理模型和模擬及新反應器應用基礎 |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 中國 |
42 | 王毅琳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溶液中兩親分子聚集體的結構與功能調控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43 | 朱新遠 | 男 | 博士 | 教授 | 超支化聚合物的功能化及應用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44 | 應漢傑 | 男 | 博士 | 教授 | 基於能量ATP調控的生物系統催化的研究及應用 | 南京工業大學 | 中國 |
45 | 胡敏 | 女 | 博士 | 教授 | 大氣環境化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 |
46 | 唐智勇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納米及介觀結構 |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 中國 |
47 | 吳水珠 | 女 | 博士 | 教授 | 含螢光生色團高分子體系的分子設計、聚集體結構中的相互作用及相關功能效應 | 華南理工大學 | 中國 |
48 | 潘遠江 | 男 | 博士 | 教授 | 有機分析 | 浙江大學 | 中國 |
49 | 佔肖衛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稠環功能高分子的可控合成和光電性能研究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50 | 李廣濤 | 男 | 博士 | 教授 | 超分子功能化學體系的構建與組裝 | 清華大學 | 中國 |
51 | 申文杰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形貌和尺寸可控的納米催化材料及其反應性能研究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52 | 段春迎 | 男 | 博士 | 教授 | 配位鍵導向的分子組裝與螢光傳感 | 大連理工大學 | 中國 |
53 | 羅三中 | 男 | 博士 | 副研究員 | 仿生不對稱小分子催化和不對稱催化反應研究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54 | 徐銅文 | 男 | 博士 | 教授 | 膜分離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55 | 雷愛文 | 男 | 博士 | 教授 | 金屬有機化學 | 武漢大學 | 中國 |
56 | 陸豪傑 | 男 | 博士 | 教授 | 蛋白質質譜鑑定新方法及其在蛋白質組學中的應用 | 復旦大學 | 中國 |
57 | 李廣社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複合性能無機固體材料的合成和結構研究 | 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 中國 |
58 | 楊崇林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細胞生物學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中國 |
59 | 趙書紅 | 女 | 博士 | 教授 | 豬遺傳育種學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 |
60 | 柴繼傑 | 男 | 博士 | 教授 | 結構生物學 | 清華大學 | 中國 |
61 | 江濤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神經營養因子相關受體及其相互作用蛋白的結構與功能研究 |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62 | 郭巖 | 男 | 博士 | 教授 | 植物逆境生理 | 中國農業大學 | 中國 |
63 | 賴仞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吸血節肢動物適應吸血生活的分子機制 |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 | 中國 |
64 | 朱教君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防護林學 | 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 | 中國 |
65 | 舒友生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大腦皮層神經元的信號處理機制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66 | 張玉忠 | 男 | 博士 | 教授 | 海洋適冷細菌的生理與生物化學研究 | 山東大學 | 中國 |
67 | 張友軍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農業昆蟲學 |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 中國 |
68 | 王永紅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植物學 |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中國 |
69 | 金危危 | 男 | 博士 | 教授 | 作物基因組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中國 |
70 | 喬格俠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昆蟲系統學與分類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 中國 |
71 | 李樞強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動物分類學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 中國 |
72 | 戴家銀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持久性汙染物的生態毒理機制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 中國 |
73 | 肖磊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體細胞重編程 |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74 | 劉金華 | 男 | 博士 | 教授 | 動物傳染病學 | 中國農業大學 | 中國 |
75 | 孫黎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海水魚類細菌性病害交叉免疫防治研究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 中國 |
76 | 何正國 | 男 | 博士 | 教授 | 微生物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 | 華中農業大學 | 中國 |
77 | 汪以真 | 男 | 博士 | 教授 | 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 | 浙江大學 | 中國 |
78 | 葉恭銀 | 男 | 博士 | 教授 | 植物害蟲生物防治 | 浙江大學 | 中國 |
79 | 李仕貴 | 男 | 博士 | 教授 | 重穗型雜交稻的遺傳改良與分子育種研究 | 四川農業大學 | 中國 |
80 | 蔣爭凡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固有免疫及其細胞信號轉導 | 北京大學 | 中國 |
81 | 陸巍 | 男 | 博士 | 教授 | 神經生物學 | 南京醫科大學 | 中國 |
82 | 章衛平 | 男 | 博士 | 教授 | 糖脂代謝的調節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 中國 |
83 | 賀金生 | 男 | 博士 | 教授 | 植物功能屬性及化學計量生態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 |
84 | 廖紅 | 女 | 博士 | 教授 | 植物營養學 | 華南農業大學 | 中國 |
85 | 張和平 | 男 | 博士 | 教授 | 乳酸菌及乳品發酵劑基礎研究 | 內蒙古農業大學 | 中國 |
86 | 魏麗萍 | 女 | 博士 | 教授 | 天然反義核酸調控的生物信息平臺建設及研究 | 北京大學 | 中國 |
87 | 劉爵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動物分子病毒學與傳染病防制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 | 中國 |
88 | 王強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巖石學 |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89 | 李芳柏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土壤化學 |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 | 中國 |
90 | 高俊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大地構造學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91 | 餘克服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第四紀地質學 |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中國 |
92 | 竇賢康 | 男 | 博士 | 教授 | 利用測風雷射雷達資料進行重力波向上傳播過程中的耗散和破碎特性的研究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93 | 胡永雲 | 男 | 博士 | 教授 | 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的平流層氣候變化和臭氧恢復 | 北京大學 | 中國 |
94 | 謝周清 | 男 | 博士 | 教授 | 極地環境對全球變化的響應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95 | 田立德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青藏高原穩定同位素水文學研究 |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中國 |
96 | 沈仁芳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酸性土壤鋁毒害和養分脅迫交互作用與植物協調適應機制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中國 |
97 | 李小雁 | 男 | 博士 | 教授 | 半乾旱區土壤水文過程與植被響應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國 |
98 | 賀紀正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土壤微生物生態學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中國 |
99 | 沈延安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地質歷史中早期生命與環境的共同演化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 中國 |
100 | 李海龍 | 男 | 博士 | 教授 | 海岸帶水文地質學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 |
101 | 劉青松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地磁學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102 | 庹先國 | 男 | 博士 | 教授 | 核地球物理勘探技術儀器開發及應用研究 | 成都理工大學 | 中國 |
103 | 王新明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環境地球化學 |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104 | 蔡樹群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物理海洋學 |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中國 |
105 | 王非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同位素地球化學 |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106 | 陳文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東亞冬季風系統變異及其內動力學機理研究 |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107 | 黃清華 | 男 | 博士 | 教授 | 地球電磁學 | 北京大學 | 中國 |
108 | 黃少銘 | 男 | 博士 | 教授 | 單壁碳納米管控制生長和機理的基礎研究 | 溫州大學 | 中國 |
109 | 潘洪革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輕金屬基儲能材料 | 浙江大學 | 中國 |
110 | 甘志華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結構調控和生物功能化 |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中國 |
111 | 許小紅 | 女 | 博士 | 教授 | 金屬磁性薄膜材料 | 山西師範大學 | 中國 |
112 | 劉冰冰 | 女 | 博士 | 教授 | 高壓下典型功能材料的新結構和新性質 | 吉林大學 | 中國 |
113 | 鄧龍江 | 男 | 碩士 | 教授 | 基於周期結構材料的多頻譜隱身機理研究 | 電子科技大學 | 中國 |
114 | 尹龍衛 | 男 | 博士 | 教授 | 輕元素化合物層狀與有序介孔功能材料 | 山東大學 | 中國 |
115 | 楊槐 | 男 | 博士 | 教授 | 液晶性功能材料的分子設計、微結構調控、製備及性能 | 北京科技大學 | 中國 |
116 | 王儉秋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材料的力學化學交互作用機制研究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 中國 |
117 | 邵宗平 | 男 | 博士 | 教授 | 能源材料科學 | 南京工業大學 | 中國 |
118 | 張懷金 | 男 | 博士 | 教授 | 人工晶體 | 山東大學 | 中國 |
119 | 柳忠元 | 男 | 博士 | 教授 | 磁性材料 | 燕山大學 | 中國 |
120 | 計劍 | 男 | 博士 | 教授 | 生物醫用高分子界面材料 | 浙江大學 | 中國 |
121 | 林元華 | 男 | 博士 | 教授 | 鐵性NiO/ZnO基異質薄膜的製備及其磁、電、光的調製 | 清華大學 | 中國 |
122 | 劉黎明 | 男 | 博士 | 教授 | 焊接工藝與裝備 | 大連理工大學 | 中國 |
123 | 蔡袁強 | 男 | 博士 | 教授 | 飽和土動力學及其工程應用 | 溫州大學 | 中國 |
124 | 李梅 | 女 | 博士 | 教授 | 稀土溼法冶金及輕稀土應用 | 內蒙古科技大學 | 中國 |
125 | 沈軍 | 男 | 博士 | 教授 | 大塊非晶合金特種粉末冶金製備過程基礎科學問題研究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中國 |
126 | 吳波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混凝土混合結構的抗災基礎研究 | 華南理工大學 | 中國 |
127 | 沈珍瑤 | 男 | 博士 | 教授 | 流域水汙染控制 | 北京師範大學 | 中國 |
128 | 李海波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強震條件下巖體邊坡變形破壞機理和安全性評價方法 |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 中國 |
129 | 姜瀾 | 男 | 博士 | 教授 | 雷射微/納製造 | 北京理工大學 | 中國 |
130 | 孫宏斌 | 男 | 博士 | 教授 | 電力系統調度自動化 | 清華大學 | 中國 |
131 | 朱旻昊 | 男 | 博士 | 教授 | 機械摩擦、磨損與控制 | 西南交通大學 | 中國 |
132 | 程春田 | 男 | 博士 | 教授 | 水資源分析和利用 | 大連理工大學 | 中國 |
133 | 楊勇平 | 男 | 博士 | 教授 | 熱力學,節能理論與技術,先進能量系統 | 華北電力大學 | 中國 |
134 | 王東升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多相凝聚的微界面過程與強化混凝工藝原理 |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 中國 |
135 | 楊大文 | 男 | 博士 | 教授 | 水文學及水資源 | 清華大學 | 中國 |
136 | 王齊華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空間摩擦學 |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 中國 |
137 | 蔣明鏡 | 男 | 博士 | 教授 | 巖土力學與巖土工程 | 同濟大學 | 中國 |
138 | 周懷春 | 男 | 博士 | 教授 | 熱輻射分析與燃燒監控 | 華中科技大學 | 中國 |
139 | 馬衍偉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超導電工材料及強磁場應用研究 |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 | 中國 |
140 | 熊蔡華 | 男 | 博士 | 教授 | 康復醫療機器人柔順驅動與運動規劃理論及其應用 | 華中科技大學 | 中國 |
141 | 羅堯治 | 男 | 博士 | 教授 | 大跨度空間結構 | 浙江大學 | 中國 |
142 | 王秋旺 | 男 | 博士 | 教授 | 顆粒堆積多孔介質內熱質傳遞及其湍流效應 | 西安交通大學 | 中國 |
143 | 陳本永 | 男 | 博士 | 教授 | 機械測試理論與技術 | 浙江理工大學 | 中國 |
144 | 鄭婉華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基於人工微納結構的高光束質量半導體雷射器研究 |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 | 中國 |
145 | 黃慶明 | 男 | 博士 | 教授 | 基於內容的視頻處理與編碼 |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 中國 |
146 | 鄭小平 | 男 | 博士 | 教授 | 網絡通信理論與技術 | 清華大學 | 中國 |
147 | 陳熙霖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圖像與視頻處理 |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 中國 |
148 | 趙耀 | 男 | 博士 | 教授 | 圖像視頻編碼與數字水印 | 北京交通大學 | 中國 |
149 | 劉民 | 男 | 博士 | 教授 | 複雜生產過程智能調度與優化 | 清華大學 | 中國 |
150 | 陽春華 | 女 | 博士 | 教授 | 複雜工業過程建模、控制與優化 | 中南大學 | 中國 |
151 | 黎湘 | 男 | 博士 | 教授 | 反導系統中的雷達目標識別技術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152 | 白敏冬 | 女 | 博士 | 教授 | 等離子體電子學 | 大連海事大學 | 中國 |
153 | 胡昌華 | 男 | 博士 | 教授 | 數據驅動的飛彈故障診斷與預測維護技術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工程學院 | 中國 |
154 | 肖儂 | 男 | 博士 | 教授 | 網絡環境中數據密集型計算的動態可擴展計算系統結構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 中國 |
155 | 王國仁 | 男 | 博士 | 教授 | 不確定圖數據管理與分析技術 | 東北大學 | 中國 |
156 | 呂金虎 | 男 | 博士 | 副研究員 | 複雜多個體系統的建模、分析與應用 |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157 | 文雙春 | 男 | 博士 | 教授 | 非線性光學與光子學技術 | 湖南大學 | 中國 |
158 | 汪宏 | 女 | 博士 | 教授 | 新型微波介質材料與器件應用基礎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學 | 中國 |
159 | 師文生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新型納米傳感器與一維納米結構 |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 中國 |
160 | 李小俚 | 男 | 博士 | 教授 | 動態信號分析與系統監控 | 燕山大學 | 中國 |
161 | 顧書林 | 男 | 博士 | 教授 | 寬禁帶半導體異質結構的材料生長與物性研究 | 南京大學 | 中國 |
162 | 楊小康 | 男 | 博士 | 教授 | 大尺度海量視頻分析與內容提取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163 | 張首剛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新型原子鐘及其應用 | 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 中國 |
164 | 劉玉璽 | 男 | 博士 | 教授 | 超導量子電路和固體量子信息處理的理論研究 | 清華大學 | 中國 |
165 | 任天令 | 男 | 博士 | 教授 | 柔性微電子器件與系統基礎研究 | 清華大學 | 中國 |
166 | 陳寶權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計算機圖形學 |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 中國 |
167 | 馮丹 | 女 | 博士 | 教授 | 面向服務的大規模網絡存儲系統理論與方法 | 華中科技大學 | 中國 |
168 | 張衛東 | 男 | 博士 | 教授 | 系統建模與控制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169 | 曾大軍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協同式管理信息系統與電子商務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中國 |
170 | 朱慶華 | 女 | 博士 | 教授 | 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 大連理工大學 | 中國 |
171 | 吳聯生 | 男 | 博士 | 教授 | 會計與審計 | 北京大學 | 中國 |
172 | 李宏彬 | 男 | 博士 | 教授 | 關於性別比失調的經濟分析與政策研究 | 清華大學 | 中國 |
173 | 餘樂安 | 男 | 博士 | 副研究員 | 基於商務智能的經濟預測與金融管理研究 |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 | 中國 |
174 | 曾賽星 | 男 | 博士 | 教授 | 面向可持續競爭力的企業環境創新管理理論與方法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175 | 黃麗華 | 女 | 博士 | 教授 | 我國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理論及實現路徑 | 復旦大學 | 中國 |
176 | 李匯華 | 男 | 博士 | 教授 | 循環系統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機制研究) | 首都醫科大學 | 中國 |
177 | 袁祖貽 | 男 | 博士 | 教授 | 免疫炎症調控調節巨噬細胞活性對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作用研究 | 西安交通大學 | 中國 |
178 | 王紅豔 | 女 | 博士 | 教授 | 人類神經管畸形(NTD)的致病機制研究 | 復旦大學 | 中國 |
179 | 王雁玲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胎盤發育與子癇前期發病機制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 中國 |
180 | 翁建平 | 男 | 博士 | 教授 | 糖尿病 | 中山大學 | 中國 |
181 | 楊正林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人類視網膜疾病基因研究 |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 | 中國 |
182 | 張羅 | 男 | 博士 | 教授 | 耳鼻咽喉科學 | 首都醫科大學 | 中國 |
183 | 陳楚僑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精神分裂症的內表型研究 |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 中國香港 |
184 | 章曉聯 | 女 | 博士 | 教授 | 醫學病原微生物與感染 | 武漢大學 | 中國 |
185 | 何玉先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醫學病毒學 | 中國醫學科學院 | 中國 |
186 | 李愛玲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腫瘤免疫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 | 中國 |
187 | 周劍峰 | 男 | 博士 | 教授 | 腫瘤新型分子藥靶的分離和靶向阻遏 | 華中科技大學 | 中國 |
188 | 王潔 | 女 | 博士 | 主任醫師 | 腫瘤學 | 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 | 中國 |
189 | 毛穎 | 男 | 博士 | 教授 | 負性共刺激分子"B7-H4" 在腦膠質瘤幹細胞免疫逃逸中的機理研究 | 復旦大學 | 中國 |
190 | 曾木聖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腫瘤學(頭頸腫瘤) | 中山大學 | 中國 |
191 | 沈南 | 男 | 碩士 | 教授 | 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發病機理 | 上海交通大學 | 中國 |
192 | 曹廣文 | 男 | 博士 | 教授 | B肝和肝癌關係的分子流行病學 |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 | 中國 |
193 | 柳紅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藥物化學 |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 中國 |
194 | 陳薇 | 女 | 博士 | 研究員 | 特種藥物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 | 中國 |
195 | 張峻峰 | 男 | 博士 | 教授 | 核酸藥物給藥系統用於炎症性疾病和炎症相關性疾病的治療 | 南京大學 | 中國 |
196 | 繆澤鴻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抗腫瘤藥物藥理 |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 | 中國 |
197 | 潘景軒 | 男 | 博士 | 教授 | 抗腫瘤靶點藥物藥理學 | 中山大學 | 中國 |
198 | 房敏 | 男 | 博士 | 教授 | 按摩推拿學 | 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 | 中國 |
199 | 陳紀軍 | 男 | 博士 | 研究員 | 中藥藥效物質 |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中國 |
200 | 孔令東 | 女 | 博士 | 教授 | 中藥藥理 | 南京大學 | 中國 |
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澱區雙清路83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
《科學時報》 (2010-8-5 A4 科學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