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元
在青年時代我翻閱著《大英百科全書》和《蘇聯大百科全書》享受著人類文化科學的成果;後來到了中年又看到法國全彩版《拉魯斯大百科全書》等更多的更現代化的各類百科全書,在閱讀讚嘆之餘夢想著中國什麼時候才會出版自己的百科全書,甚至是大百科全書。這一天終於來到了,1978年《中國大百科全書》的浩大工程正式啟動,更沒有想到是以《天文學卷》作為第一卷。在最早的天文學卷工作人員中並沒有我,但是我想到天文學所展示的天體宇宙是那樣的豐富多彩,需要大量的高質量插圖甚至於圖片專頁,我從事天文工作已經有30年,而且一向注意天文圖片和照片的收集調查,通過在北京天文館10年來的工作實踐,更具有較高的資料整合能力,於是我主動向天文卷主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張鈺哲臺長提出參加編圖工作的申請,不久就得到批准,經過各種正規手續我被借調給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工作,成為天文學卷的特約圖片編輯。
從主動申請到參加工作真使我喜出望外,於是從1978年夏到1981年春,我在大百科出版社工作了兩年多,我既對《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創業作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同時大百科全書也給了我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也鍛鍊了我,使我在編輯天文學卷中得到提高與成長。我當初申請參加天文學卷插圖工作的原因是:一、我熱愛大百科全書;二、我更盼望早日出版我國的大百科全書;三、我已從事30多年的天文學工作,又在創建北京天文館中工作了十多年,已積累了相當多的實際經驗並收集到大量的天文圖片,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做好這一工作;四、我在我國天文界以及科學界有眾多的關係,相信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我也有一定的海外關係,必要時也可以從國外獲得天文資料。有了這些條件我才能主動積極地參加天文學卷的開創工作。事實證明我提到的上述幾點都使我在天文學卷的插圖工作中得到國內外各方面的幫助支持,使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達到較好的效果。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編輯部同仁的齊心協力,在科學上有把關的,在設計印刷上也有老練的專家和有實踐經驗的行家裡手精心製作,更有上級領導的全力支持才使中國大百科全書的開路先鋒《天文學卷》在1980年12月勝利出版並且得到國內外的廣泛好評。
世界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在1981年7月16日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對《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的編輯、內容、印製都給予了高度讚揚,還特別對圖片工作給予肯定:「文內眾多的照片和圖表,質量之好令人稱讚。」美國加州大學立克天文臺的格拉斯·平也在1981年11月的《科學》周刊上對《天文學卷》給予高度評價。日本東京天文臺的香西洋樹也在日本的《天文月報》(1983年)稱讚《天文學卷》是一本優秀讀物……
由於《天文學卷》的第一炮打響,給後來的各卷帶來了經驗,也鼓舞了我們。在配圖工作上有了較多的困難,曾經戲稱要找「李元」樣的圖片編輯,就是既懂該卷專業,又能駕馭大量圖片的人。編完天文學卷後我又應邀參加了航空、航天卷的編圖工作。最後我在告別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時,出版社領導曾有意要我留社工作,我自知能力有限,未敢接受邀請仍回到北京天文館,但表示仍願為天文學卷的修訂等工作繼續效勞。2005年我又參加了新版大百科全書的部分配圖工作。
20世紀90年代,我又應邀參加四卷本《中國兒童百科全書》的工作,直到21世紀初才正式出版;接著又啟動了讀者年齡更低的《上學就看》(也是四卷本)的工作,由於編輯部和文圖作者的精心配合,這兩套書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現在這兩套書還在與時俱進地不斷修訂發行。
如果說做好大百科的工作很不容易,那麼做好小百科的工作就更不容易。少年兒童剛剛處於教育的啟蒙階段,好奇心特別強,但知識還較少,所以對少兒讀者的小百科要求在知識性、趣味性、欣賞性方面達到很高的水平,要做到容易懂,有趣味,很好看,又好玩。編著者必須要以一顆童心去思考、去設計、去編寫。最好把改的初稿讀給他們聽,給他們看,小讀者認為可以才行。千萬要避免教科書式的、大人口氣的,更不可以「之乎者也」。我們在編著出版小百科全書的過程中也取得了許多實踐經驗,為今後出版更多、更生動活潑的小百科打下了基礎。我雖已年過八十,但尚存一顆熱心和一顆童心,為百科全書事業繼續貢獻力量。
在青年時代我翻閱著《大英百科全書》和《蘇聯大百科全書》享受著人類文化科學的成果;後來到了中年又看到法國全彩版《拉魯斯大百科全書》等更多的更現代化的各類百科全書,在閱讀讚嘆之餘夢想著中國什麼時候才會出版自己的百科全書,甚至是大百科全書。這一天終於來到了,1978年《中國大百科全書》的浩大工程正式啟動,更沒有想到是以《天文學卷》作為第一卷。在最早的天文學卷工作人員中並沒有我,但是我想到天文學所展示的天體宇宙是那樣的豐富多彩,需要大量的高質量插圖甚至於圖片專頁,我從事天文工作已經有30年,而且一向注意天文圖片和照片的收集調查,通過在北京天文館10年來的工作實踐,更具有較高的資料整合能力,於是我主動向天文卷主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張鈺哲臺長提出參加編圖工作的申請,不久就得到批准,經過各種正規手續我被借調給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工作,成為天文學卷的特約圖片編輯。
從主動申請到參加工作真使我喜出望外,於是從1978年夏到1981年春,我在大百科出版社工作了兩年多,我既對《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創業作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同時大百科全書也給了我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也鍛鍊了我,使我在編輯天文學卷中得到提高與成長。我當初申請參加天文學卷插圖工作的原因是:一、我熱愛大百科全書;二、我更盼望早日出版我國的大百科全書;三、我已從事30多年的天文學工作,又在創建北京天文館中工作了十多年,已積累了相當多的實際經驗並收集到大量的天文圖片,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做好這一工作;四、我在我國天文界以及科學界有眾多的關係,相信能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我也有一定的海外關係,必要時也可以從國外獲得天文資料。有了這些條件我才能主動積極地參加天文學卷的開創工作。事實證明我提到的上述幾點都使我在天文學卷的插圖工作中得到國內外各方面的幫助支持,使工作進行得比較順利,達到較好的效果。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編輯部同仁的齊心協力,在科學上有把關的,在設計印刷上也有老練的專家和有實踐經驗的行家裡手精心製作,更有上級領導的全力支持才使中國大百科全書的開路先鋒《天文學卷》在1980年12月勝利出版並且得到國內外的廣泛好評。
世界著名科學家李約瑟在1981年7月16日的英國《自然》雜誌上對《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的編輯、內容、印製都給予了高度讚揚,還特別對圖片工作給予肯定:「文內眾多的照片和圖表,質量之好令人稱讚。」美國加州大學立克天文臺的格拉斯·平也在1981年11月的《科學》周刊上對《天文學卷》給予高度評價。日本東京天文臺的香西洋樹也在日本的《天文月報》(1983年)稱讚《天文學卷》是一本優秀讀物……
由於《天文學卷》的第一炮打響,給後來的各卷帶來了經驗,也鼓舞了我們。在配圖工作上有了較多的困難,曾經戲稱要找「李元」樣的圖片編輯,就是既懂該卷專業,又能駕馭大量圖片的人。編完天文學卷後我又應邀參加了航空、航天卷的編圖工作。最後我在告別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時,出版社領導曾有意要我留社工作,我自知能力有限,未敢接受邀請仍回到北京天文館,但表示仍願為天文學卷的修訂等工作繼續效勞。2005年我又參加了新版大百科全書的部分配圖工作。
20世紀90年代,我又應邀參加四卷本《中國兒童百科全書》的工作,直到21世紀初才正式出版;接著又啟動了讀者年齡更低的《上學就看》(也是四卷本)的工作,由於編輯部和文圖作者的精心配合,這兩套書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現在這兩套書還在與時俱進地不斷修訂發行。
如果說做好大百科的工作很不容易,那麼做好小百科的工作就更不容易。少年兒童剛剛處於教育的啟蒙階段,好奇心特別強,但知識還較少,所以對少兒讀者的小百科要求在知識性、趣味性、欣賞性方面達到很高的水平,要做到容易懂,有趣味,很好看,又好玩。編著者必須要以一顆童心去思考、去設計、去編寫。最好把改的初稿讀給他們聽,給他們看,小讀者認為可以才行。千萬要避免教科書式的、大人口氣的,更不可以「之乎者也」。我們在編著出版小百科全書的過程中也取得了許多實踐經驗,為今後出版更多、更生動活潑的小百科打下了基礎。我雖已年過八十,但尚存一顆熱心和一顆童心,為百科全書事業繼續貢獻力量。
《科學時報》 (2009-8-13 B3 社科 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