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仰望星空、卻又心懷大地的航天人,始終堅守在中國航天事業的第一線,一點一點探索空間的奧秘。同時,他是一位良師益友,甘做學生最可靠的「墊石」,讓學生在科學之峰上爬得更高,在航天之路上走得更遠……
這篇導學故事,讓我們走進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梁斌——他的探索讓我們有機會了解漫天星空背後的奧秘,而他對科研的嚴謹與熱愛,也讓他成為了學生心目中的璀璨星光。
梁斌,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是我國首個空間機器人重大項目任務的總設計師、工程型號總指揮、重大項目專家
高標準,是每位科研人該有的態度
在學生心目中,嚴謹、自律、高標準是梁斌的獨特畫像。
課題組碩士生薛晨在精儀系讀本科時就萌生了要跟隨梁斌讀研的想法。在同梁斌第一次交流時,薛晨將手頭的研究項目拿去請教,而老師直接戳中了項目的痛點。
「我喜歡梁斌老師這樣直切要害地指出我的問題所在。」 薛晨說道。
對於梁斌的學生來說,被這樣「直擊痛點」地指出問題早已成為了科研生活的常態。在梁斌看來,科研人應該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對待科研。每年入學時的導師見面會上他都會說這樣一句話:「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梁斌課題組合照
不僅僅是科研,梁斌同樣將這種「高標準」延伸到了課題組學生的生活態度上。梁斌會與每屆同學「約法三章」——實驗室開會,著裝要正式;準備要提前;堅決不允許遲到。
在博士生許函的記憶裡,有一次臨時通知開會,他的穿著比較隨意。梁斌在會上沒有表示什麼,但會議結束後,老師特意提醒他提:「你的匯報從一開始就不合格了。看看你的著裝和我的著裝,作為匯報人,你不應該比我更鬆散。」
事實上,梁斌每每以身作則,嚴於律己是學生對他的一致評價。
博士生鄭清源回憶道,有一次梁斌凌晨2點才飛回北京,8點就準時出現在項目會議現場。會場上的梁老師依然精神奕奕、對答如流,絲毫看不出因勞碌奔波而影響了工作狀態。
身行一例,勝似千言。對梁斌來說,這可能只是一件小事,但卻給課題組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師一直都以這樣的高要求對待自己,言傳身教,作為學生怎麼又能散漫呢?」
梁斌在項目會議上作報告
良師益友,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在學生的眼中,梁斌是一個願意讓學生站在他的肩膀上,以更高的起點繼續前進的「良師」。
目前在帝國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的王子威回憶起自己在讀博時,曾有一篇文章收到了審稿人犀利的意見,要求在理論推導的同時增加實驗驗證,以當時課題組的條件很難完成。王子威找到梁斌,老師馬上聯繫了另一所大學的實驗室,由此,王子威順利完成了實驗並發表了文章。
「大多數研究生都具有這樣一種特點:不敢輕易向老師提出自己的困難,遇到問題後先自己去解決,或者聯繫師兄師姐、同學進行討論。但我們卻很願意找梁老師尋求幫助。」王子威這樣說。
在梁斌的學生看來,梁斌在科研過程中提供的幫助和資源幾乎沒有邊界。在選擇技術方案時,梁斌總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計成本,努力與最前沿的技術接軌,並儘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優越的科研環境。
梁斌(左)和他的學生在論文答辯會上
已經畢業的博士生焦春亭回憶起自己畢業前的最後一年,梁斌要求他的畢業論文加做一個雙臂機器人協同擰水瓶的實驗。由於該實驗沒有現成的案例可循,幾經試驗始終無法完成,焦春亭不禁萌生了退意。但梁斌堅決不同意他在此時半途而廢,並憑藉自己多年的工程經驗,為焦春亭提出了新的方案。原本半年都無法完成的實驗,在梁斌的悉心指導下,兩周就找到了解決方案。
回想起當時的經歷,焦春亭依然覺得十分「驚險」,但正是這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路歷程,讓他深刻理解了科學研究者應該具備的真正素質。
就像所有好的導學關系所具有的那份「大魚前導,小魚尾隨」的力量一樣,焦春亭從梁斌那裡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良師益友」,並將這樣的導學關係傳承了下去。
如今,焦春亭已經成為重慶大學的一名青年教師。每當思考應該如何培養學生、如何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助力時,他時常會想到梁斌的那些諄諄教導,以及對學生無私的幫助。「梁老師對我們的要求,現在也成為了我對學生的要求。」焦春亭說。
航天精神,仰望星空卻心懷大地
課題組的學生總把「航天精神」這四個字掛在嘴邊,這也是梁斌常常向同學們提起的:「航天人身上應該要有一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鬥』的航天精神。」
「梁老師常對我們說,做科研就要立大志,要面向國家發展和戰略需求,敢於攻克難題。」王子威說。正是得益於梁斌的教導,他勇敢挑戰了我國在軌服務、空間攻防亟需的短板技術——國際空間機器人領域的難題。
梁斌曾對學生說,航天人的使命是:「不僅要做世界一流的研究,更要做中國自己的研究。」面對企業市場的高薪誘惑和新興行業雨後春筍般地出現,他始終以身作則,堅持做自己的研究,做祖國航天事業需要的研究。
梁斌的目光總是朝向那片耀眼星空,卻不知道他自己就是學生心目中的璀璨星光。梁斌對科研的熱愛感染了他的學生,同時也將對航天事業的堅守傳遞了下去,梁斌的很多畢業生如今也都繼續奮鬥在中國航天的第一線。
「老師時常督促我們要堅持鍛鍊,他總說「7+1>8」,七小時工作一小時鍛鍊大於八小時工作。在老師的影響下,我們都立志要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甚至七十年。」薛晨說。
課題組成員合影無論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一位導師,還是一位航天人,在他的學生、這批未來航天人的眼裡,梁斌都是榜樣和楷模,激勵著他們堅守科研初心、堅守航天精神。直至有一天,他們自己也會成長為真正的航天人,成為別人心目中的耀眼星光。
(綜合編輯:王紫 來源:丁珏、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