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道網】水是工業生產必不可少的資源之一,表面處理和塗料生產往往是用水量比較大的用戶,在表面處理和塗料生產中如何節省水的用量一直是當前研究的課題。例如國外某鋁材生產聯合企業每天用水量為6300t,其中表面處理就佔30%,為了節省水的消耗,各廠都在致力於研究水的重複和循環使用問題,目前多數的表面處理車間都程度不同地做了水的重複和循環使用,有的廠可以做到60%的水重複使用,處理過的水一部分排入附近的河中,一部份可以養魚,採用新的水處理技術之後,需用的新水量大為降低,如某工廠的表面處理以前為l000t/d,現在改為循環使用,新水用量降至l00t/d。
一、中和沉澱處理
水洗槽排出的含鹼、含酸和微量鋁離子的廢水先在車間內混合,排至綜合處理站中和池,先測定pH值,如符合要求,即流入多級沉澱池,如不符合要求即用酸鹼調整。如果偏酸,用氫氧化鈉作中和處理,鋁離子在pH中性環境下形成氫氧化鋁沉澱。中和後的懸浮廢液再用高分子凝聚劑(多聚氯化鋁或聚丙烯醯胺)進行凝聚沉降、分離,上部的澄清的水如達到環保排放要求,可直接排放或利用。剩下來的淤泥再經脫水處理後運出,其過程如下:
1)注滿溶液
(1)廢水儲槽注滿廢液
(2)將廢液注入中和槽
(3)將水注入絮凝槽、濃縮機和放流槽的溢流口。
(4)將絮凝劑用水溶解並攪拌,攪拌不要超過5h。
(5)將水注入中和鹼液槽的二分之一處,再注入同量25%鹼液後,進行攪拌。
(6)中和酸槽內注入廢酸液。
2)中和處理
廢液中含有較多的硫酸,需要用NaOH來中和,其中反應如下:
中和過程中要控制pH值在7±0.5範圍內。
3)絮凝沉澱
將中和的廢液注入凝集槽,邊攪拌邊加入絮凝劑。絮凝劑採用高分子有機化合物,一般使用聚丙烯醯胺,其分子量約為l00萬。
絮凝劑的加入使懸浮的Al(OH)4,呈絮凝狀,而後再注入沉澱槽,邊攪拌邊沉澱,從而使沉澱物與水分離,清水從沉澱槽槽邊溢至排放槽內,再排至室外。
絮凝劑注入量按下式計算:
Q2=0.7Q1T
式中Q1——絮凝劑注入量/L·h-1;
Q2——泥漿抽出量/L·min-1;
T——凝集時間/min。
4)分離
將沉澱槽中的泥漿用泵吸出,送至壓濾機或脫水機進行脫水處理,脫水後的泥渣含水率高達85%——90%,其主要成分是Al(OH)3·18H2O。
泥渣所含的成分(%)大致如下:
二、含氟廢水的處理
使用氟化氫銨進行鋁表面處理工藝時,所產生的汙水中含氟離子,故用戶要在汙水處理中對氟離子進行綜合處理,如圖5—6—5。
1)廢水處理工藝方法
(1)酸性汙水排放到中和池,用NaOH調節pH為3——4,再用Ca0調整至pH為7——8。
(2)抽至高位沉澱池,加入聚丙烯醯胺稀釋液(含20——30g/m3聚丙烯醯胺)。
(3)吸沉澱池底部沉澱物經壓濾機進行渣水分離,渣裝袋,水再流入中和池。
(4)用戶也可根據企業治汙標準進行綜合處理,滿足國家相關排汙標準後排放。
2)工藝規程舉例
(1)統一集中含氟廢水流入專用中和池處理,測驗車間排出的含氟廢水氟含量大小,用數據計算下工序操作。
(2)用自來水預先發好石灰,按規範含氟廢水加石灰5——2kg/m3,石灰發好後啟動石灰攪拌機,含氟廢水經石灰攪拌池攪拌流入中和池,並開氣泵或調整氣閥,開氣攪拌。
(3)儲存槽要準備有定量的鹽酸液以及定量的廢鹼液。
(4)預先將聚丙烯醯胺加入攪拌槽稀釋,攪拌至使用。
(5)中和池基本滿水時,要將攪拌好的鹼式氯化鋁加入集水池,同時加入鹽酸調為pH值7——8.5,關氣靜置攪拌。
(6)調整pH值靜置10min後開始泵上高位沉澱池凝聚分離,同時泵入聚丙烯醯胺稀釋液(或直接將汙水泵入壓濾機壓渣處理)。
(7)沉澱池凝聚物增加,要及時排渣到儲備渣池,嚴防沉澱物汙水逆流口排放,嚴格控制水質達標排放。
(8)啟動壓濾機壓渣,壓渣水發現有混濁水流出時需及時處理或更換濾布,清的壓渣水可直接排放,壓渣的混濁水必須要二次回流中和池處理,不合格水不準排放外流。
作者:匿名696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