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1 2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又是一次五中全會,又是一份新藍圖。
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的重要議題是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新藍圖、開啟新徵程。
長期以來,北大始終與祖國和人民共命運、與時代和社會同前進,在中央的藍圖指導下接續奮鬥。在過去的五年裡,北京大學著眼長遠,明確方向,辦學育人事業進展顯著,改革發展成績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充分肯定。這是北大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的新起點,繼續砥礪奮進的新基礎。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學校黨建工作取得新成效日常工作制度化水平提高了,經過主題教育後幹事創業更有精氣神了,身邊黨員忙碌的身影更多了,幹部更加有為有擔當了,學校發展的難事大事和校園生活的實事好事不斷得到落實……身邊「小」事背後是黨建的「大」成效。
北大在過去五年裡,黨的領導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成效顯著,黨的全面領導制度體系不斷完善,黨的工作體系持續健全,全面從嚴治黨走向深入,基層黨組織建設走實走強,幹部隊伍建設效果顯著,統戰工作和群團工作邁上新臺階,安全穩定工作水平不斷提升,為學校「雙一流」建設的各項工作提供了堅實的政治保障。
人才培養工作再上新臺階36!這是北大的雙學位項目數量,給學生們更豐富的選擇。
91.15%!北大教授隊伍絕大多數都承擔了本科教學任務,許多人都是學生眼中的「明星」。
109!在北大上課遇到兩院院士可不奇怪,他們的身影出現在實驗室、課堂、講壇。
人才培養,在於師資,在於機制。過去五年來,北大堅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深化教師聘任制度改革,形成規模適度、結構優化、精幹高效的師資隊伍和人才隊伍體系;把思政教育貫穿學生培養全過程,打造高水平本科教育,在改革中優化研究生教育,讓更多的學生到世界頂尖院校拓展視野,到基層奮鬥報效祖國……一批批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燕園走向江南塞北,讓青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學術學科發展取得新突破燕南園66號掛上了「區域與國別研究院」的牌子,醫學部和本部「臨床醫學+X」的協同領域越來越多。這是北大基礎研究和前沿攻關的兩大重點牽引性領域。
「數理化、天地生」,人們耳熟能詳的北大學科,都在「雙一流」建設徵程中不斷前進。在2017年國家公布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中,北大共有41個學科進入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入選數量居全國高校之首。
大學,有學生、學者,也有學術、學科。北大一如既往地重視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布局,在過去五年更加積極有為承擔國家科研項目,不斷推進科研創新平臺建設,加強本部與醫學部的深度融合……這一系列舉措體現在不斷提升的全球排名,內涵則是不斷壯大的學科實力。五年來,北大學科布局進一步完善,學科交叉進一步推進,評估機制更加科學,學科建設發展格局更加嶄新。
服務社會發展呈現新面貌心繫著城鎮鄉野,飄在《燕園情》的歌聲裡,更落在北大人的行動上。北大學人為國家戰略建言獻策,以新數據、新技術、新儀器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在戰「疫」緊要關頭,北大派出454名醫護人員赴湖北一線阻擊疫情,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貢獻力量。
五年來,北大新型智庫建設與諮政研究成果顯著,國內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醫學醫療服務社會能力持續增強,對口支援與定點扶貧成績年年獲得中央肯定,科研成果轉化加速推進,繼續教育輻射範圍和影響力持續提升。「四個服務」意識在北大落地開花、碩果纍纍。
一篇五年規劃,就是一份奮鬥指南。可以預見,在「十四五」規劃的指引下,北大的內涵式發展質量將不斷提升,繼續紮根中國大地,聚焦「雙一流」建設,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國經驗」譜寫新篇,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