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恍然中就已經過去了半年了,在這半年裡我收到了不下5份的結婚請柬。
還記得剛開始收到請柬的時候拿回去給我媽說:「我現在也是要走人情的人了。」我媽白了我一眼,拿回去兩次過後,我發現我媽看我的眼神不對勁了,看到我拿到手裡的請柬就會問一句:「你看看別人,你怎麼還不急啊!"
這時候我就知道了,紅色請柬這種東西是不能隨隨便便就拿回家的,後來的陸陸續續的請柬我都是自己默默消化掉的。
其實這已經不是母上大人第一次對我進行催婚了,以前我都是選擇不迴避,也不理睬的迂迴戰術,但這次真的逃不了了,我也是很認真的想了一下,為什麼現在90後都已經不想結婚。
為什麼這屆年輕人不想結婚了?
當我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好友蘇子正坐在我對面看了一下我,然後又回到工作的狀態,頭也不抬地說:
「麵包我可以自己掙,遇到的人又不能給我幸福,腦殼昏才會去結婚!」
抗拒婚姻,似乎已經成了當下年輕人的常態。
直到前段時間我看到papi醬在一檔綜藝節目裡提到她和她先生的婚姻,結婚10年,雙方父母沒見過面,過年回家也是各回各家,我才驚醒,這種婚姻才是現在年輕人所追求的啊。
何炅對於她的婚戀觀做了一個很是中肯的評價:倆人是獨立又依賴的共同體,有獨立的生活空間,但那種親密的聯繫又扯不斷。
婚姻裡什麼最重要?你們兩個人很重要。我一直覺得婚姻本應是這種的狀態:
男女雙方從各自的原生家庭裡抽離出來,組成自己的小家庭,然後跟原生家庭保持既相互獨立又互相依賴的關係。
在你們的家庭中,你們兩個人的相處方式和狀態很重要。不要去在乎太多無關緊要的面子瑣碎,只要兩個人商量妥當,一切都無妨。
好的愛情就是這樣,無論彼此多好,最好各自還是獨立的個體,不粘合、不依附、不羈絆。
不必為討好取悅某人而成為另一個自己。
的確,我要承認papi醬的婚戀觀,是我腦子中一直期盼的理想生活,而她將這種生活過成了現實的模樣。
這很難不讓我們這些看客羨慕不已,也給我們未來的戀愛婚姻生活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畢竟作為新時代的女性,我們已經足夠的經濟實力,獨立的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當然我們也能追求自己想要的愛情。
然而現實中,好多姑娘的愛情,卻早早淪為了另一個人的附庸,為了取悅對方而失去了自我。
我的朋友小k和剛分手的男友就是這樣。
他們倆是大學在一起的,很狗血的橋段,小k是新生報導,剛好她男朋友就去迎接她的學長,後來兩個人就交換了聯繫方式,就慢慢的走到了一起。
兩個人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一起去圖書館,一起去旅行。
是什麼時候出現爭吵的呢?在大三的時候,那時候小k他男朋友已經去實習了,他們倆的聯繫沒有以前那麼勤了,各種矛盾就接踵而來了。
剛開始還只是鬧分手,可沒過兩天,小k就眼巴巴的去求著對方複合。
她甚至會為了男友的一句喜歡短髮,剪掉了自己養了多年的長髮。
因為男友喜歡打遊戲,她沒日沒夜苦練遊戲,從遊戲小白變成了鑽石大神。
她甚至都不出席我們小圈裡面的任何聚會。
我們管過,也勸過她不要太卑微的喜歡一個人,可她就是不聽。
終於在有一次逛街的時候碰到他男朋友牽著一個妹子也在逛街,妹子是短髮,她才明白過來,他不是喜歡短髮,他只是不喜歡她。
小k為了喜歡的人,沒有自我,把自己的生活弄得面目全非。而最終也沒有給自己的感情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真的非常可悲。
她始終沒有明白,真正喜歡你的人,一定喜歡的是你原本的模樣。
每個人其實是獨立的個體,如果把自己變得不像自己,你也就相應的失去了吸引對方的獨特性。
可見好的愛情不是為了取悅誰,更不是一味的忍讓和犧牲。
曾經看過一個作者寫的文章,文章裡面是一個小姑娘找她諮詢婚後的情感問題,作者只說了一句話:「婆家的事最好別管。」
小姑娘並沒有吧那句話放心上,也或許是剛嫁過去想要表現一下自己,婆家的不管大事還是小事,她都去插了一腳。
結果可想而知,問題是解決了,可也給自己惹了一身麻煩,丈夫還責怪她說是她自己非得去管這些事的。
papi醬說婆婆要把兒媳婦當女兒,但媳婦不要吧婆婆當媽。
為什麼你?因為你可以對你媽發脾氣,她會生氣,你可以哄好。但在婆家就不一定了,你不能對婆婆發脾氣,因為那畢竟不是你的家。
同言而之,婆家的事能少管就別管。問題解決了,或許會感謝你,但也有新的問題接踵而來。問題沒解決,你也會被念叨說這樣一個問題都解決不好。
總之,在婆家攬事兒,就是一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你可以相信婚姻,也相信自己值得擁有一份美好的愛情。
但更要明白,這世上風景很美,陽光燦爛,啤酒好喝,Wi-Fi滿格、電量充足……又何必覺得此生非要結婚才是人生圓滿了呢?
低質量的婚姻,永遠都比不上高質量的獨處。
當你擁有麵包的時候,才能更好的期待那個給你愛情的人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