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極限低溫-72℃,人們從未見過液態的牛奶
一到冬天,都不想起床上班,能在被子裡面多待一分鐘,就多呆一分鐘,鬧鈴是響了又響,還是起不來,因為皮膚實在是不願接觸外面的任何一點冷空氣。
這裡一年有將近三個月的時間,氣溫都在-40℃以下,在我們國家七八月份最熱的時候,這裡氣溫也才15度,所以這裡也是溫差最大的地區之一。看到這裡有很多東北的小夥伴估計會說,北方的冬天普遍-20℃左右,真是很難想像這裡的人們究竟是怎樣生活的?當然南方的小夥伴看到估計隔著屏幕都會感覺到冷,作為南方人的我,寫著這篇文章都直打哆嗦。
這裡就是奧伊米亞康,海拔741米,位於北極圈以南350公裡,它的名字翻譯過來為「不凍的水「,這裡比北極還要寒冷,被稱為世界上最寒冷的永久居住地。這裡的極限低溫在1926年,達到-71.2℃。在今年1月份的時候,測到這裡的溫度達到了-67℃。
這裡的房子跟一般地區房子建的不太一樣,由於天氣極度寒冷,土地是永久凍土。因此他們居住的房子是不能直接建在土地上的,下面都埋著很深的木樁,而房子和地面的距離至少有一米,要不然屋裡供暖的熱氣會把凍土地基融解掉,這樣就很容易發生房屋倒塌的危險,房子的門窗至少得有四五層,因為冷空氣實在太強烈,門窗太薄,冷氣很容易吹進屋裡。
看到這裡,相信有很多小夥伴會問:那他們是如何供暖的?天氣這麼冷,難道水管不會被凍住嗎?甚至有很多人肯定覺得他們的水管埋的會特別深,其實剛好相反,他們的水管恰恰是鋪在土最表面上的,在很短的距離內就會有加熱站,不斷的給水加熱。裡面的水就不會被凍住了。
在北方,車都得預熱一會兒才能啟動。更別說在這樣的極寒的環境裡,在這裡汽車啟動是最困難的事,一般的車根本啟動不了,只有本地生產的烏拉爾越野和烏裡揚諾夫斯克吉普車,才能正常啟動,這裡的路面全是冰,方向盤一個沒握住,轉彎的車很有可能就會漂出去。
如果在這裡,你沒有帶任何防護措施,臉很容易就會被風吹傷,一哈氣就會被冷空氣凍成渣。這裡的學校,只有氣溫在達到-52℃到時候才能停課,那天氣這麼冷,在這裡居住的人是怎麼生活呢?
他們甚至不知道液體的牛奶什麼樣子的!他們以麵食和肉類為主。出門必須穿皮衣皮褲。中國出產的羽絨服在這裡大受歡迎,最便宜的羽絨服,在這裡要賣上近萬元的人民幣。他們的香菸菸嘴是世界上最長的,因為擔心燙壞戴在手上的手套。
廁所都是修在室內的,想想如果修在室外,都會被凍住,場景很尷尬,我想如果是不得已在室外如廁的話,應該得帶根小棍。他們平時要吃的水果蔬菜等,都是從920公裡外的首都空運來的。
這裡生活的人還很長壽,我想應該和這裡的天氣有關吧,不過這裡的醫院設施很差,都沒有專門的手術室,甚至竟連X光機都沒有。
看到奧伊米亞康的冬天,你還會覺得冷嗎?其實我還是很冷,寫完這篇文章的我趕緊躲進了我溫暖的被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