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2003年招生專業簡介

2020-11-23 華禹教育網


西北大學2003年招生專業簡介

2003年5月6日西北大學



文學院
(中文系、廣播電影電視系、藝術系)

    文學院是我國西北地區歷史悠久的大學文科院系之一,至今已歷經了百年的風雨歲月。解放前,先後有一大批學植深厚、著述豐碩、聞名遐邇的學者,如黎錦熙、高亨、許壽裳、曹靖華等執教於本院。1924年,中國現代新文化旗手魯迅先生曾來此講學,成為本院歷史上的精採華章。新中國成立後,又有張西堂、傅庚生、劉持生、郝御風、單演義、楊春霖、安旗等知名教授在此闡微探幽,樹蕙滋蘭,為本院的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基礎。幾十年來,文學院已為國家培養了近5000名合格的研究生、本科生和專科生,其中包括何西來、雷抒雁、賈平凹、黃建新等一批成就不凡、名播海內外的學者、作家和藝術家,為我院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文學院以雄厚的師資力量,豐富的課程內容,嚴謹的學風追求,而聞名全省乃至全國高校。教師治學嚴謹,學風篤實,注重創新,培養的學生以高素質、寬口徑、基礎紮實而得到社會各用人單位的好評。著名作家賈平凹、詩人雷抒雁、電影劇作家張子良、文學批評家何西來、魯迅研究專家王富仁等即畢業於該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已為社會培養了百餘名碩士研究生,遍及全國各地,其中不少人考取了博士生,成為學術研究機構或高等院校的骨幹力量。該院還曾在全國各高校中率先舉辦了數屆作家班,培養了一批文學新人。數十年來,為文化、新聞、廣播、影視、行政管理等部門培養了一大批管理人才,他們中有不少人作為其部門的主要領導,發揮著重要作用。
    文學院現有教授13人,副教授16人。下轄中文系、藝術系、廣播電影電視系,共設漢語言文學、戲劇影視文學、藝術設計、動畫4個本科專業,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藝學、語言及應用語言學、世界文學及比較文學、美術學6個碩士點。在讀研究生、本科生近800人,學科的融合交叉,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與提高,使他們更能適應就業時的激烈競爭。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一定的文藝理論素養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能在新聞、文藝、出版部門,高校、科研機構和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文學評論、漢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工作及文化、宣傳方面的實際工作的漢語言文學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史、馬克思主義文論、比較文學、中國古代文論、外國文學史、美學、漢語史、文字學、音韻學、方言學等。
    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本專業培養在戲劇、廣播、電影、電視方面具有相當基本理論、劇本創作和藝術策劃的素養和能力,能夠勝任廣播電臺、電視臺、電影製片廠、影視發行機構、報刊社、劇院(團)等部門的文藝創作、策劃、編導、編輯、採訪、理論研究和宣傳工作,以及能夠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單位從事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影視劇本創作、戲劇劇本創作、影視名作賞析、戲劇名作賞析、表演藝術、導演藝術、廣播電視欄目策劃、影視市場與營銷、中外電影史、中外戲劇史、電影概論、廣播電視概論、藝術概論、美術概論、音樂概論、影視評論等。
  藝術設計專業:本專業培養能熟練運用計算機進行藝術設計與創作,能在藝術設計部門、學校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產品包裝設計、裝飾裝潢設計、廣告設計、書籍裝幀設計、環藝設計及CI設計、具有較強設計能力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中外藝術史論、設計史論、三大構成、攝影、素描、色彩、應用結構素描、藝術文字構成、現代圖學、裝幀、裝飾、展示、包裝、CI設計、環藝、微機美術設計軟體(Photoshop、Photo Deluxe、Corel Draw、FreeHand、Pagemaker、AutoCad、3Dmax ……)、及市場、媒體與傳播、桌面印刷系統、工藝製作等。
動畫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電影、電視動畫創作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能在電影、電視等媒體的製作崗位上從事動畫原畫、動畫創意設計和編導、三維電腦動畫創作理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藝術美學、動態素描、動作設計、構成學、動畫運動規律、電影技術概論、影視製片學、圖形設計、視聽語言、動畫片賞析、攝影、音樂賞析、動畫技法及設計、計算機美術COREL DRAW、計算機美術PHOTOSHOP、計算機三維動畫3D MAX、影視動畫創作、多媒體技術及應用、短片拍攝、非線形影視後期編輯製作等。


新聞傳播學院
(新聞學系、廣告學系、傳播學系)

    新聞傳播學院較早在西北地區開展新聞傳播學教育,是西北地區最早具有新聞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也是陝西省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基地。該院的前身為始建於1984年的新聞學專業,1994年3月組建為新聞傳播學系,2001年成立新聞傳播學院。該院現有新聞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播音與主持藝術四個本科專業,專(兼)職教授7人,副教授5人。在校本科生525人,研究生9人。設有新聞傳播研究中心和廣告研究所等科研機構,擁有新聞攝影、廣播電視兩個實驗室和專業圖書閱覽室。
    截止2000年,該院共為國家培養各級各類新聞傳播學人才千餘人。這些畢業生走出校門,奔赴祖國各地。有的在研究單位從事新聞傳播學理論研究;有的在高等學校從事新聞傳播教育;有的在新華社當記者;有的在中央電視臺任編輯;有的在全國各省(市)廣播電臺、電視臺、報刊社、出版社從事編、採、播等工作;有的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搞宣傳報導;有的在廣告公司從事管理策劃工作等。大部分已成為各單位的業務骨幹。這些高級專門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

    新聞學專業: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紮實的新聞理論知識和較強業務操作能力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新聞學高級專門人才。學生畢業後能夠勝任新聞媒介、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新聞宣傳工作。
    主要課程:新聞學概論、中國新聞事業史、外國新聞事業、新聞採訪與寫作、新聞編輯、馬列新聞論著選讀、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大眾傳播學、新聞攝影、廣播電視學、新聞事業管理學等。
    廣告學專業:本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廣告策劃、廣告設計、廣告經營與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廣告學概論、廣告策劃與創意、中外廣告史、廣告文案寫作、廣告經營管理學、廣告攝像與攝影、電腦圖文設計、實用美術與廣告設計、大眾傳播學、廣告媒體研究、公共關係學、市場調查與分析等。
    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廣播電視新聞傳播、語言文學、播音學及藝術等多學科知識與能力,能在廣播電臺、電視臺、音像公司、網際網路站等電子傳媒及其他影視部門從事播音與節目主持,以及教學與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語言學概論、廣播播音與主持藝術、電視播音與主持藝術、廣告播音藝術、文藝作品演播、體育比賽解說(演播)、廣播電視節目策劃與製作、重大事件現場報導與評述、播音與主持藝術精品鑑賞、採訪編播藝術、網絡語言、寫作與演講、新聞理論、播音學概論、普通話語言、播音發聲、播音創作基礎、形體藝術、美學、演播藝術心理學等。

文博學院(歷史學系)

    文博學院成立於1988年,其前身歷史學系創建於1937年。先後有陶元珍、黃文弼、陳登原、馬長壽、陳直、張豈之、彭樹智、周偉洲等著名學者在此任教。多年來,該院以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充分發揮自身的特色和優勢,為國家培養了數千名歷史、考古、文物保護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在教學與科研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
    該院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先進、教學經驗豐富。現設有歷史學、考古學和文物保護技術3個本科專業。歷史學科共有6個碩士點、2個博士點和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有專職教師4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9名,大部分教師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擁有藏書豐富的資料室、現代化多媒體視聽室、文物保護實驗室和計算機機房。附屬歷史博物館藏有各個時期的歷史文物2萬餘件。1994年歷史學科被原國家教委批准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成為首批進入國家基地的歷史學學科之一。

    歷史學專業(基地班):本專業主要研究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和各民族發展的具體過程及其規律,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質和較高業務素質、富於創新精神的歷史學教學與研究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充分利用陝西特有的人文歷史背景及豐富的文物古蹟資源,以傳統史學與現代考古相結合,注重培養紮實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科學研究能力。
    主要課程:中國通史、世界通史、考古學通論、中國歷史文選、中外史學史、史學概論、先秦史、秦漢史、隋唐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紀史、世界近現代史、中國思想文化史、社會學、計算機基礎、專業英語、宋史研究、孫子兵法、風俗文化等。
    考古學專業:本專業是我國高等學校中最早建立的考古專業之一。培養能在文物考古研究機構、博物館、文物行政管理機關從事田野考古發掘與研究、文物研究、文物行政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本專業充分利用陝西文物大省的地利條件和豐富的地下、地上文物資源,注重校內課堂講授與田野考古發掘、博物館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主要課程:中國考古學通論、中國考古學概論、中國通史、中國歷史文選、舊石器時代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夏商周考古、秦漢考古、三國兩晉南北朝考古、隋唐五代考古、宋元明清考古、博物館學概論、博物館陳列與設計、文物研究(陶瓷、錢幣、青銅器、玉器、字畫等)、計算機基礎、計算機應用等。
    文物保護技術專業:是目前我國高等學校中唯一的文物保護技術本科專業,是一個文、理科交叉滲透,現代科學技術與人文科學知識相結合的新興邊緣學科。培養既掌握數理化和歷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識,又掌握文物保護材料的合成、分析、文物修復等實際技能,能在考古、博物館、文物管理機構從事文物保護與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考古學通論、文物學概論、博物館學概論、無機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普通物理學、高等數學、無機質文物保護、有機質文物保護、文物保護材料學、防腐防黴殺菌化學、文物修復與保護實驗、古建保護與維修、文物近代分析技術、文物與環境等。

公共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學系、公共事業管理與社會保障學系、
管理科學系、圖書館學與檔案學系)

為適應高等教育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以及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西北大學於2000年7月組建成立公共管理學院。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現有行政管理學系、公共事業管理與社會保障學系、管理科學系、圖書館學與檔案學系4個系及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社會保障研究所和應用心理學研究所4個研究所,並設有人才測評中心和管理行為、信息管理2個實驗室,擁有國內外公共管理類及相關圖書、期刊近2萬冊。學院現有教職員工6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5人,專職研究人員3人,博士7人。現有本科學生1000餘人,研究生70人。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以新的教學觀念,嚴格教學管理,不斷深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改革,改進教學手段,使全院的本科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院本科教育的主要思想是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與專業基本技能,畢業生普遍具有較強的專業基本功底與動手能力。本科培養質量高的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在最近5年內,行政管理學、管理科學、圖書館學、檔案學等專業的畢業生在人才市場上很受歡迎,就業籤約率幾乎都是100%。1999年開始招生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2001年招生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以及將於2003年開始招生的公共政策學(全國僅有兩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同樣已經成為了廣大考生和社會用人單位關注的熱點專業。

管理科學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現代管理理論和知識,具備用先進的管理思想、方法、組織和技術對科技管理、運營管理、組織管理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決策和組織實施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管理學原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運籌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西方經濟學、應用統計學、會計學、財務學、管理信息系統、預測方法與決策理論、技術經濟學、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科技管理、C語言與程序設計、資料庫管理等。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社會心理學、勞動經濟學、行政及勞動法學等方面基本知識與技能,受到人力資源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的基本訓練,具有分析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能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公共部門及工商企業等私營部門從事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教學、科研和實際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管理思想史、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組織行為學、運籌學、人力資源管理概論、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勞動經濟學、社會保障、管理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管理政策法規、人才測評原理與方法、應用心理學、預測與決策方法、公共管理學、管理經濟學、政策科學與政策分析等。
行政管理學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行政管理及行政法學等方面基礎知識,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管理工作、教學工作及科研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行政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學、政治學、市政學、中外政治管理、行政法、社會學與社會調查、中國地方行政管理、公共經濟學、公共政策學、認識與決策、行政案例分析、秘書學等。
公共政策學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政策學、管理學、法學等方面基本知識與技能,能在黨政部門、公共組織和社會團體中從事政策研究、制訂、實施和諮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政策科學原理、政策分析方法、比較政策學、政策倫理學、政策組織學、政策環境學、政治學原理、法學概論、公共經濟學、行政管理學、管理信息系統、運籌學、預測學、決策學、系統思想與決策方法等。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公共管理理論、教育管理理論和技術、文化藝術管理理論和技術,能在文化、教育、體育、衛生、計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公共事業管理概論、社會保障概論、社會福利與社會救濟、教育管理學、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中介組織管理、社區管理、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管理、管理經濟學、應用統計學、管理信息系統、社會學概論、政策學、行政法學、社會調查研究理論與方法、計算機應用等。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比較紮實的管理學與經濟學專門知識,掌握現代管理技術與方法,能在政府部門、政策研究部門、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從事勞動與社會保障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原理、社會學、社會保障理論、社會保險、財政學、社會調查研究理論與方法、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社會保障制度比較、社會福利與社會救濟、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人力資源管理、投資學、保險精算、金融學、社會保障財務會計、公共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行政管理學、勞動經濟學、社會保障統計與信息管理等。
    圖書館學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的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知識,能熟練地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收集、整理和開發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能在圖書館、信息機構和各類企事業單位的信息部門從事信息服務及管理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高級管理人才。 
    主要課程:圖書館學基礎、信息管理概論、文獻分類法、主題法、文獻編目、圖書館科學管理、諮詢與決策、文獻信息檢索、圖書館計算機應用系統、數字圖書館原理與技術、信息市場學、信息計量學、文獻資源建設、信息經濟學、資料庫管理、信息傳播技術等。 
    檔案學專業:本專業培養擁有檔案信息管理的理論知識、掌握現代檔案信息管理技術、從事檔案管理、文獻編輯與研究、現代文秘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檔案學概論、文書學、檔案管理學、科技檔案管理、管理學原理、檔案保護技術、中國檔案史、專門檔案管理、外國檔案工作概論、信息管理概論、管理信息系統、C語言及程序設計、資料庫管理、計算機信息網絡、中文信息處理等。

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學系、金融學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工商管理系、
商務信息系、旅遊管理系、會計學系)

經濟管理學院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三四十年代,王亞南、沈志遠、羅章龍、彭迪生、季陶達等著名經濟學家就在這裡執教。1960年,經濟系科從母校分出,成立陝西財經學院(原西北財經學院)。1977年起先後恢復經濟學專業及經濟系,1985年成立經濟管理學院。
20多年來,在著名經濟學家何煉成教授帶領下,學院形成了以經濟學學科為龍頭、經濟與經濟管理、教學與科研為一體綜合發展的特色,學院下設經濟學系、金融學系、國際經濟與貿易系、工商管理系、商務信息系、旅遊管理系、會計學系、MBA教育中心和經濟研究所8個單位。此外,西北大學企業發展研究中心、陝西發展研究中心、陝西市場營銷研究中心、陝西旅遊區域規劃與資源中心、西北大學金融投資研究中心、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等研究諮詢機構設在學院,陝西省區域經濟學會、《資本論》研究會等掛靠學院。學院資料室除校圖書館外擁有圖書10多萬冊,中外報刊5000多種(冊),有完整的計算機實驗室、語言實驗室、多功能實驗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等現代化教學設施及各專業實驗室、案例教室和技能訓練室;有專職教師84名,其中博士生導師6名、教授15名、副教授30名。
學院還聘請國內著名經濟學家劉國光、厲以寧、衛興華、肖灼基、張培剛等30餘名教授為學院兼職教授;聘請國外10餘所大學的外籍教授為客座教授。
學院設有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理論經濟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政治經濟學博士點,政治經濟學、國民經濟學、旅遊管理、工商管理(MBA)、經濟思想史、企業管理、會計學等碩士學位點,經濟和管理類本科專業8個。現有博士後5名,博士生50名,碩士生500餘名,本科生1700名,各類培訓和進修生1000餘名。
學院已為國家培養輸送博士生50餘名,碩士生近700名,本科生3000餘名,大專生5000餘名,湧現出魏傑、張維迎、劉世錦、張曙光、鄒東濤、李義平、王忠民等一批中青年經濟學家。由於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近年來,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每日電訊》等多家新聞媒體先後對經濟管理學院培養人才的成就和經驗進行報導。
學院在多年的發展中,逐步形成既重視基礎理論研究,又具有地方特色,既突出重點,又相互配套的教學與科學研究方向,塑造出西大經濟學教育資源中極具鮮明個性的"西部經濟學派"特徵,在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取得了豐碩成果,出版了一批有影響的作品,正在成為西部經濟發展研究和交流中心、陝西及西部地方政府決策諮詢中心。
目前,在院長、博士生導師白永秀教授帶領下,全員教職工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機遇,正在繪製新的藍圖,邁向新世紀,創造新輝煌。

    經濟學專業(基地班):本專業培養具備紮實的經濟學理論知識,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熟練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能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資本論》、西方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貨幣經濟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國際貿易等。
    金融學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能力,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財政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管理、證券投資學、保險學、商業銀行業務管理、中央銀行業務、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等。
保險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經濟學基本知識,掌握保險學基本理論,具有對風險的定性定量分析、預測能力,能勝任保險行業的業務經營及管理工作,以及相關行業的風險預測、評估工作的實用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保險學、風險管理學、財產保險、人身保險、責任和信用保險、社會保險和社會保障、保險精算、保險營銷學、保險財產、保險法律、保險公司經營管理、再保險等。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掌握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熟悉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世界經濟概論、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金融、國際結算、財政學、貨幣銀行學、會計學、統計學等。
工商管理專業:本專業培養適應市場經濟和企業發展要求,系統掌握管理理論和管理藝術,具備較強的管理知識、素質和能力,能從事工商管理實踐和工商管理理論研究的複合型高級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管理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分析、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學、生產運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企業經營戰略、電子商務等。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本專業培養適應信息社會要求,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知識及應用能力,掌握系統思想和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能在國家各級管理部門、工商企業、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管理和評價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經濟學、會計學、市場營銷、生產與運作管理、企業經營戰略、管理學、組織行為學、數理統計、運籌學、計算機基礎、數據結構、資料庫及其應用、計算機網絡、信息管理學、信息組織、信息存儲與檢索、管理信息系統等。
     旅遊管理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旅遊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遊企事業單位從事旅遊管理工作的高級人才。該系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強學科理論基礎,知識面寬,具備從事旅遊行業管理所需的涉外業務操作能力。
    主要課程:管理學、西方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財務管理、飯店管理、飯店餐飲管理、會計學、經濟法、旅遊經濟學、旅遊景區管理、專業英語、公共關係學、食品學、酒水操作、旅遊文化、旅遊法規、第二外國語、人力資源管理、管理心理學、計算機網絡、廣告策劃設計等。
會計學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會計理論,理財技能和計算機操作能力,並能勝任中外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會計事務處理和會計管理工作,以及在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類高級專業人才。
    主要課程:計算機基礎、管理學、政治經濟學、高等數學、計算機語言、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財務管理、管理會計、審計學、會計電算化、公共關係學、國際金融、資料庫、股份制企業會計、施工企業會計、飯店管理概論、資本及項目評估、專業外語、稅收學、投資學等。

外國語學院
(英語系、日語系)

外國語學院組建於2000年初,由原外語系、大學英語教學部等外語教學相關單位組成。現設有英語系、日語系、大學英語一部、二部、三部、語言實驗中心、語言培訓中心。全院共有師資100餘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3人。學院現開設英、日、法、俄四個語種,開設英語、日語本科專業,並有英語語言文學和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學碩士授予點兩個。
外國語學院承擔著全校各類各層次學生的大學外語教學、外語專業教學。擁有國內一流的語言實驗室、電教設備和豐富的圖書音像資料。重視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培養,專業英語四級統考成績一直名列西部地區前茅。十多年來,培養外語人才近千名,並為外交部、旅遊、涉外部門、高校輸送了許多優秀畢業生,很多人已成為業務骨幹,深受用人單位好評。目前,在校學生360人,其中碩士研究生46人,本科生314人。

    英語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英語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英語、高級英語、報刊選讀、視聽、口語、英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理論、語言學概論、主要英語國家文學史及文學作品選讀、主要英語國家國情等。
    日語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日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研、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工作的日語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日語、高級日語、視聽說、口語、寫作、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理論、日本文學史選讀、日本概況(文化)等。

法學院(法學系)

法學院最早源於1905年成立的陝西法政學堂。1953年,西北政法學院成立時,西北大學法律系併入西北政法學院。1985年10月,經主管部門批准,重建西北大學法律系, 2002年7月改係為院,使法學院步入新的發展階段。近幾年來,已出版有關專著30餘部,其中《公司法與現代企業制度論》,獲陝西省政府第六次哲學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榮獲西安市委、市人民政府第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證券法論》獲陝西省教委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同年獲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區十八家出版社第十三屆優秀圖書獎。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光明日報》等國家權威、重點期刊、報刊發表論文400餘篇,其中"著作權探微"榮獲"五個一"工程優秀成果獎。"公司法在建立市場經濟中的法律地位"獲陝西省法學會優秀成果二等獎。承擔國家、省、部級項目約20餘項,其中"國有企業公司化法律問題探討",獲陝西省教委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發展陝西旅遊業的立法對策研究"獲西安市第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法學院現有法學本科專業和國際法學、經濟法學專業兩個碩士點。現有教職工3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及其他副高職稱者20餘人,講師6人。有本科生460人、研究生30人。
    法學專業: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法學知識,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能在國家機關、企事單位和社會團體、特別是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智慧財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應用社會科學系

     應用社會科學系成立於1993年,是由馬列主義教研部發展而來,現部、系並存,同為一個主體。先後有劉端棻、郭繩武、張宣、張豈之、何煉成、李振民等一些校領導和知名學者在此任教。該系資料室藏書豐富,可供教師和學生借閱;先進的計算機實驗室可供師生使用。長期以來,該系與國內外一些著名學者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每年定期或不定期來系舉辦學術講座。
該系現有教職工40餘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講師15人。有哲學、財政學、社會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四個本科專業。有科技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中國近現代史4個碩士點。現有本科生360人,在讀碩士研究生17人。

    哲學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素養和系統的專業基礎知識,有進一步培養潛質的哲學專門人才,以及能在國家機關、文教事業、新聞出版、企業等部門從事實際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哲學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現代西方哲學、科學技術哲學、倫理學、宗教學、美學、邏輯學、心理學、中外哲學原著導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著導讀等。
    財政學專業:本專業培養系統掌握財政、稅收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熟悉我國財政稅收工作的政策法規,具有調查研究、綜合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財政稅收管理的能力,可在財政、稅務等單位從事財政業務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財政學、財務管理、會計學、貨幣銀行學、稅務稅收原理、國家預算、中國稅制、審計學、統計學、經濟法、政治經濟學、專業英語、計算機應用等。
社會工作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基本的社會工作的基本理論和知識,較熟練的社會調查研究技能和社會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勞動、社會保障和衛生部門,及工會、青年、婦女等社會組織及其他社會福利、服務和公益團體等機構從事社會保障、社會政策研究、社會行政管理、社區發展與管理、社會服務、評估與操作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社會學概論、社會工作概論、個案與團體工作、社區工作、社會行政、社會保險與社會福利、社會環境保護、人口社會學、組織社會學、社會心理學、青少年社會工作、老年社會工作、社會調查方法、社會統計學等。

數學系

數學系歷史悠久,實力雄厚,現設有數學研究所、科學與數學史研究中心、非線性科學研究中心、《純粹數學與應用數學》雜誌編輯部,以及基礎數學、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數學3個教研室;共有教職工60餘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教授、副教授20人,博士10人,有雙聘教授1人,兼職教授5人。數學系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個,碩士學位授予點4個,省級重點學科2個,設有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兩個本科專業。碩士學位專業方向有:代數、數論、微分方程、函數論、拓撲學與集合論、計算幾何與計算機圖形學、信號與圖像處理、資訊理論與編碼、矩陣計算與最優化、計算力學、數學物理方程反問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近現代數學史、數學思想史、數理天文學史等。
數學系積極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形勢,堅持教學、科研並重的原則,不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合格畢業生,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近十年來,該系承擔的各類科研項目8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近700篇,被SCI、EI等四大索引檢索論文9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譯著、教材14部,成果獲獎28項。
數學系圖書資料室藏書豐富、資料齊全,擁有規摸較大、設備先進的計算機實驗室和數學建模實驗室,為全系師生的教學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本專業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受到數學模型、計算機、數學軟體方面的科學研究訓練,具備運用數學、計算機知識進行科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及開發軟體的基本能力,能在高新技術領域從事實際應用、開發研究和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分析學、代數學、幾何學、概率論、實變函數、複變函數、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數學模型、計算機基礎、數值方法、模糊數學、最優化、計算機圖形學、多元統計分析、拓撲學、資料庫技術、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數位訊號處理等。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掌握數字通信、圖形圖像處理的基本原理和技術,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和較紮實的計算機訓練,能在通信、衛星測控等高新技術領域、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應用軟體開發、管理和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基礎課(分析、代數、幾何)、概率論、實變函數、複變函數、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數學模型、信息科學基礎、理論計算機科學基礎、數值計算方法、計算機圖形學、圖像通信、數位訊號處理、可視化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小波與信號處理、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計算機科學系

    計算機軟體學科是我校"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該系始建於1981年,自"六五"以來,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學和應用研究及實驗室建設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展。該系1983年獲軟體碩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獲計算機軟體博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建立陝西省軟體工程研究中心,1999年被批准為Microsoft系統工程師高級認證培訓單位,2001年又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在產、學、研相結合方面已初具規模。本系現有西北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可視化技術研究所、軟體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力量較強;擁有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初步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培養體系,並已成為陝西省高級人才培養、高新技術轉換的重要基地。
    該系以郝克剛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西北大學軟體工程研究所、以周明全教授為學術帶頭人的西北大學可視化研究所等重要學術研究機構,承擔了國家和省部級的"八五"、"九五"、"八六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重大科研項目,多年來,本學科在計算機軟體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方面在國內前沿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從1970年開始,承擔計算機軟體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方面的國內多項重大課題,在計算機軟體和應用方面成果顯著,多項計算機軟體理論和應用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在國內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為國民經濟建設發揮了直接有效的作用。
計算機科學系現有教職工92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人、教授9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碩士、本專科計算機科學教育的完整體系。硬體配置上,該系擁有多媒體實驗室、網絡實驗室、硬體實驗室3個,各類機房9個,共有各種計算機350多臺,保證了各項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正常開展。現在校博士生28人、碩士研究生102人,本科生950餘人。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計算機軟硬體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有較強的系統設計能力和一定的軟硬體系統分析能力,能從事計算機軟硬體系統及計算機應用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推廣和系統維護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計算機導論、高級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彙編語言程序設計、作業系統、軟體工程、編譯原理、資料庫系統及應用、計算機組成原理、電子技術基礎、電路原理、數字邏輯、微機與接口技術、計算方法、通信系統、計算機網絡、面向對象與C++、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圖形學、人工智慧、信號處理、數字分析、圖形圖象處理等。
軟體工程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軟體工程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術,掌握先進的軟體開發方法、工具和環境,具備較強的軟體項目分析、設計、編碼、測試、管理和維護能力,能在軟體公司或企事業單位中勝任軟體系統研發、項目管理和服務等工作的軟體工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離散數學、實用軟體工程、編譯原理、面向對象技術及其程序設計(VC++)、算法與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與應用、人工智慧、高級程序設計技術、作業系統、計算機網絡、Internet應用技術、網絡安全、計算機圖形學、圖象處理技術、多面體技術、數據邏輯、微機與接口技術、通信原理等。

物理學系
物理學系創建於1937年10月,時值抗日戰爭,前身為國立北平大學物理系、國立北平師範大學物理系和北洋工學院部分系科。建系初期,一大批熱血青年和愛國志士,諸如張貽惠、嶽劼恆、吳銳、龍際雲、張佩瑚等,紛紛從國內外聚集到此,以廣博的知識,嚴謹的學風,教育和薰陶了幾代人,把畢生心血奉獻給了祖國。 
  半個多世紀以來,物理係為國家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優秀人才。如著名光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侯洵教授;凝聚態實驗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殿琳;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爆破專家、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任益民教授;全國勞模、已故知識分子楷模、微電子技術專家羅健夫;航空航天部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彥仲;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創立"侯氏變換"的侯伯宇教授等,是物理系畢業生的傑出代表。
現在的西北大學物理學科由物理學系、現代物理研究所、光子學與光子技術研究所三部分組成。1985年,西北大學物理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全國首批建站。1994年物理學系被國家教委確定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現有兩個博士學位授予點,三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物理學(國家人才培養基地班)、光信息科學與技術、應用物理學(光電子技術)三個本科專業。
該學科現有教學、科研人員89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博士指導教師11人,碩士指導教師17人,教授18人,副教授12人。科研、教學並進,老、中、青梯隊結構合理。學科創建60多年以來,形成了獨具特色和相應規模的實驗室體系,其中包括基礎物理實驗室(包含力學、熱學、分子物理、電磁學、光學和原子物理)、近代物理實驗室(包含真空技術、核物理、半導體物理等)、計算物理實驗室(光纖教學主幹網、多媒體演示室、主控室、教師機房、學生機房)、電子線路實驗室、光電子技術實驗室、信息光學實驗室、材料物理低溫超導實驗室、雷射物理與器件實驗室、演示實驗室(包含計算機輔助教學系統)和本專業的專門化實驗室以及陝西省級重點實驗室(光電子技術)等24個。其中,電多道、光多道、紫外真空、鈦寶石雷射器、核磁共振儀、掃描電鏡等大型儀器設備,為教學、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另外,資料室藏書3萬餘冊,國內外雜誌500餘種,為教學、科研提供了豐富的圖書資料和輔助手段。
物理學專業(基地班):本專業培養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實驗技能,能在物理學或相關的科學技術領域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和相關的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電動力學、量子力學(含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數字與模擬電路、結構和物性、計算物理學、普通物理實驗、電子線路實驗、近代物理實驗等。
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應用光學、光電子學及相關的電子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特別是光機電一體化產業)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產品設計、生產技術或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數學物理方法、數字與模擬電路、理論物理、波動光學、電子學、雷射原理、固體物理學、計算機科學、機械設計、光電子學、普通物理實驗、電子線路實驗等。
應用物理學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光電子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嚴格的科學實驗訓練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能在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科技開發、產品設計、生產技術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高等數學、普通物理學、數學物理方法、數字與模擬電路、理論物理、光電子學、電子學、雷射原理、固體物理學、計算機基礎、普通物理實驗、電子線路實驗等。

電子科學系

    電子科學系的前身是原物理學系的微電子技術專業和電子學與信息系統專業,這兩個專業設立於1958年,隨著專業的迅速發展,於1992年由物理系分出成立了電子科學系,當時設有微電子技術、電子材料與元器件、應用電子技術、電子學與信息系統四個本科專業。1998年,根據國家教育部有關精神,對以上四個專業進行了調整,現有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四個本科專業和1988年設立的電路與系統專業碩士點。有模擬電路、數字邏輯電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四個開放型基礎實驗室和微電子技術、電子工程、現代信息技術、通信工程四個專業實驗室;教學實驗設備先進,圖書資料齊全。現有教師4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5人,講師、工程師20人,博士6人。在校本科生800餘人,碩士研究生31人。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電子科學與技術各應用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計算機基礎、電子材料與元器件、集成電路設計、新型電子器件設計、製造、測試、開發等技能,熟練掌握電路分析與設計、器件工藝設計和版圖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在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從事各種電子材料與元器件、集成電路、集成電子系統和光電子系統的設計、製造和相應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計算機基礎、電路分析、模擬電路、數字邏輯電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信號與系統、傳感器技術、固體物理學、半導體物理、固體電子器件、電子線路計算機輔助設計、軟體技術基礎、電子技術專業實驗、微電子細微加工技術、大規模集成電路與CAD、專用集成電路設計、電路可靠性與最優化設計等。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電子技術、信息系統和通信技術的基礎知識,能從事各類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製造、應用和開發,具備信號採集、傳輸、控制的理論知識和應用研發能力,並能在通信領域從事一般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模擬電路、數字邏輯電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軟體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電磁場與微波理論、電信工程專業實驗、通信原理、自動控制原理、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計算機控制原理與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安全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多媒體技術與應用、在線可編程技術、程控交換技術、電子線路計算機輔助設計、光纖通信、數位電視等。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應用領域的基礎理論和應用技術能力,掌握電子信息系統的分析、綜合設計的基本技能,熟悉計算機在信息獲取、信息控制、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中的應用,能在信息科學、電子工程、計算機技術及其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科技開發、工程技術及生產管理的綜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模擬電路、數字邏輯電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FPGA應用技術、電子線路CAD、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隨機信號處理、圖象處理、離散數學、信息與編碼、通信原理、信息感知技術與應用、計算機控制技術、計算機應用系統設計、資料庫原理與應用、微電子技術基礎、可視化編程技術、信息技術專業實驗等。
通信工程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通信技術、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絡等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及應用能力,具備設計、開發、調試、集成通信系統和網絡的能力,能夠從事現代通信設備、通信系統與網絡的應用、研究開發工作等。
    主要課程:計算機基礎、電路分析、模擬電路、數字邏輯電路、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軟體技術基礎、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通信原理、信息理論與編碼、程控交換技術、移動通信、光纖通信、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計算機控制原理與應用、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安全技術、在線可編程技術、通信保密與信息對抗技術、通信工程專業實驗等。

化學系

化學系作為西北地區最早培養化學專門人才的搖籃和化學科學研究中心,始建於1923年。80年來,化學系已培養了近4000名化學方面的專門人才,其中許多人成為國家建設中的骨幹力量。現有在讀本科生480餘人,碩士、博士研究生近100人。化學系現有化學學科博士後流動站、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碩士學位授權點。1995年確定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化學專業點,成為西部地區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各層次化學專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化學學科是西北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學科之一。
化學人才培養基地點師資力量雄厚,有教授20人,副教授32人;40歲以下的青年講師佔到48%,碩士學位人數佔到青年講師的90%,博士學位及在職博士人數佔到34%。化學學科門類齊全,許多科研方向和領域由國內外著名的教授執掌帥印,形成頗具特色的研究優勢,如分析化學領域的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高鴻先生、分離科學領域的耿信篤教授、無機化學領域的博士生導師史啟禎教授、物理化學領域的博士導師文振翼教授、有機化學領域的省級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史真教授等。化學學科建有分析科學研究所、物理無機化學研究所、現代分離科學研究所、材料科學新技術研究所、熱化學研究室和農藥研究中心和分析測試研究中心等機構,分析化學和有機化學是陝西省重點建設學科,電化學分析實驗室、分離科學實驗室和物理無機化學實驗室是陝西省重點實驗室。近年來在生物大分子分離、功能材料化學和有機化學新反應等方面取得重大的理論和應用成果。
化學系建有化學實驗教學中心,面積3500平方米,形成基礎化學實驗、近代化學實驗和多媒體教學三個實驗室。建有攝像、編輯和刻錄等成套教學課件製作系統。學校分析測試中心和化學系中心測試室擁有紅外儀、紫外儀、核磁共振儀、質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儀、熱分析儀、X-射線分析儀及電鏡等現代儀器,可用於教學和人才培養。化學資料室,擁有中外文圖書、資料14.5萬冊,長期訂閱專業中文期刊324種和外文期刊241種。平時對本科生、研究生實行全面開放。新近增加的基地閱覽室,以現刊和大型專業圖書為主向基地班學生開放,還在文獻課教學系統中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建成信息網絡系統和文獻檢索系統。
化學系非常重視學生的基礎理論、技能和素質教育。教學中突出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近代化學知識,重視實驗教學和現代化學研究方法培養,教學模式採用校級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方向任意選修課程等層次,把學生素質培養和適應性增強放在優先位置,十分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和科研素養的提高。

化學專業(基地班):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學及與化學相關的科學技術和其它領域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及相關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普通物理及實驗、無機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及實驗、物理化學及實驗(含結構化學)、化學工程基礎、儀器分析及實驗等。
    應用化學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實驗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普通物理及實驗、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含儀器分析)、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含結構化學)、化學工程基礎、化工製圖、有機合成化學、近代有機化學、光學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應用電化學等。
    材料化學專業:本專業培養較系統地掌握材料科學的基本理論與技術,具備材料化學相關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學與工程及其相關的領域科學研究、教學、科技開發及相關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學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高分子材料化學、材料合成與純化、有機功能材料化學、無機功能材料化學、材料物理等。

化工學院(化工系)

西北大學化工學院創建於1958年,1960年合併入陝西工業大學,1972年歸於西北大學。化工學院現設有化學工程與工藝、生物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製藥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5個本科專業,化學工程博士點一個,化學工藝、化學工程、生物化工、應用化學、工程碩士5個碩士點和1個重點學科。有4個研究所,3個研究室,14個實驗室。其中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學院資料室收藏有各類圖書、工程資料2萬餘冊(袋),中外期刊千餘種。目前在編教職工88人,其中博導3人,教授9人,副教授29人,講師18人。本科生786人,博士生和碩士生68人。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工程與化學工藝方面的知識,能在化工、煉油、冶金、能源、醫藥、環保和軍工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化學元素與化工基礎實驗、化工熱力學、化工傳遞過程、化學反應工程、化工工藝學、化工過程系統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工業催化和應用化學等。
生物工程專業:本專業培養掌握生物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過程和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化工原理、生化工程、生物技術、生物製藥、生物工藝學、酶工程、基因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發酵設備發酵工藝與工程等。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工程、機械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化工、石油能源、輕工、環保、醫藥、食品、機械及勞動安全等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技術、經營管理以及工程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化學、物理、物理化學、化學計算、化工原理、工程熱力學、流體力學、粉體力學、工程力學、機械設計、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控制技術、化工裝置設計、控制和管理技術、流體力學實驗、設備強度實驗、微機測量與控制實驗、化工裝置實驗等。
製藥工程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製藥工程方面的知識,具有對醫藥產品的生產、工程設計、新藥的研製與開發的基本能力,能在醫藥、農藥、精細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門從事醫藥產品的生產、科技開發、應用研究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生物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製藥工程、藥物合成反應、藥物化學、藥理學、藥劑學、天然藥物化學、生物製藥、計算機應用技術、應用光譜解析、製藥分離工程、製藥工藝學、藥事管理、新藥設計原理、藥用高分子材料等。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生物學、食品化學、食品工程原理和食品技術等方面的知識,掌握現代食品製造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夠在食品及其相關領域(如生物技術、生物醫藥和保健食品等)從事科學研究、產品開發、技術管理、品質控制、工程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有機化學、生物化學、食品化學、微生物學、食品分析、食品生物技術、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加工高新技術、食品技術原理、食品營養與衛生學、穀物科學與工藝學原理、食品安全與質量控制、計算機應用技術等。
   
生命科學學院
(生物學系、生物技術系、中藥學系)

     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是西北大學生物學系,創建於1937年,是我國綜合大學中建立最早的生物學系之一,2000年組建為生命科學學院。6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如中科院院士閻隆飛,原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長路安民研究員,紅桃K技術發明人、武漢大學教授張廷壁先生等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目前,生命科學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綜合實力強。教師隊伍中有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7人,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員、博士學位獲得者共30多人。有著名的工程院院士李振岐教授、博士生導師胡正海、賈敬芬,王勳陵、趙桂仿教授等卓有成就的學者在此執教。學院具有植物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生態學、細胞生物學和中藥學六個碩士學位授權點。設有西北大學植物研究所、現代生物技術研究所、秦嶺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基因工程藥物研究開發中心、生物晶片研究開發中心、陝西省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和生物醫藥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還有各類專業實驗室20多個,動植物標本室、圖書資料室、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等良好的教學科研條件,成為西北地區培養生命科學人才的重要基地。生命科學學院現設有生物學系、生物技術系和中藥學系,以及"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隨著生物經濟時代的到來,生物應用技術將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社會對生物科學人才的需要將急劇增長。歡迎更多的有志學子投身生命科學領域。

生命科學與技術專業(基地班):本專業培養具有廣博而堅實的生物學基本理論知識,系統掌握現代生物技術的理論和技能,具備一定的創新、創業和經營能力,能夠適應我國生物技術產業競爭力提高的要求,靈活應用現代生物工程和技術進行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研究的"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重應用"的複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普通物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生物工程下遊技術、化工原理、發酵工程設備、生物製品工藝學等。
    生物科學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質、了解生物科學發展現狀和前景、系統掌握生物學學科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與方法,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及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學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普通物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等。
    生物技術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廣博而堅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掌握細胞工程、發酵工程和企業管理知識,受到現代生物技術應用開發研究的初步訓練,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和一定的創新能力,能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工業、醫藥、食品、環保、園林等行業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研究、開發、生產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普通物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遊技術、化工原理、發酵工程設備、生物製品工藝學等。
    中藥學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廣博而堅實的生物學、中藥學、中醫學、藥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能在中藥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中藥鑑定、新藥開發、生物製藥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藥用植物學、中藥鑑定學、中藥資源學、中藥化學、藥理學、生物藥劑學、中藥炮製學、中藥分析、設備與工藝等。

城市與資源學系

    城市與資源學系前身是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地理系,創建於1937年。歷經數代人的努力,現已發展成為能運用RS、GPS、GIS及計算機等高新技術,研究區城資源、環境、經濟發展與城市規劃等重大問題的國內著名系科。現已形成了以陳宗興教授(博士生導師)為學科帶頭人的學術隊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4人,講師12人,博士學位獲得者4人。該系擁有城市建設與房地產教研室、城市規劃教研究、資源教研室和地理信息系統教研室,並配有西安城市發展與建設研究中心、人文地理研究室、自然地理研究室和黃土高原地理研究室。現設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和地理信息系統三個碩士專業,其中自然地理學專業有生態環境預警、國土資源開發與管理及地產開發管理3個方向,人文地理學專業有城市建設與規劃、區域經濟與產業布局、旅遊與文化地理、人居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地緣政治經濟研究5個方向,地理信息系統專業有專題地圖編輯、遙感圖象處理及地理信息系統設計3個方向。該系現有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和城市規劃三個本科專業。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資源評價與資源開發、城市與區域規劃專業知識,能在政府部門、科研機構、規劃設計單位和開發企業從事房地產評估、開發、管理和城市與區域規劃設計、管理工作的決策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原理、資源評價與開發、房地產估價、房地產開發經營、區域分析與規劃、城市規劃、城市管理、地圖與遙感應用、地理信息系統、環境規劃、旅遊規劃、房地產開發與估價實務、城市與區域發展規劃研究案例評介、規劃設計及管理應用軟體等。
    城市規劃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城市規劃諸方面知識與技術,能從事城市規劃設計、一般建築設計及城市道路交通、市政工程、園林綠地等規劃設計,能適應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城市開發及相關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建築學、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規劃設計、城市道路與交通、市政工程、居住區規劃設計、城市園林與景觀設計、城市規劃理論與城市發展史、城市地理與區域規劃、測量學、城市法規與管理,並充分利用計算機及相應的GIS、CAD、PHOTOSHOP等技術鍛鍊學生在規劃設計方面的操作能力。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地理信息系統是現代信息技術與地學融合的高科技邊緣學科。本專業培養具有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測繪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能在城市、資源、環境、能源、測繪、國防等部門從事空間信息採集、處理、分析、地圖製圖、決策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地理信息系統原理與設計、遙感技術與應用、遙感數字圖象處理、現代測量技術、GPS技術與應用、現代地圖學、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算法語言、資料庫結構與資料庫、計算機網絡與多媒體、地圖電子出版技術。

環境科學系

    環境科學系前身是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地理系,成立於1996年。該學科是在地理科學研究環境問題的基礎上,廣泛吸收相關學科理論誕生的新型交叉性應用學科。現已形成了以雙聘教授劉昌明院士為學科帶頭人的教學科研隊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講師10人,博士學位獲得者3人。設有環境教研室和環境科學研究中心兩個教研機構,並獲國家頒發的環境影響評價資質證書。現有環境科學碩士點和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本科專業。

    環境科學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能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及政府職能部門等從事環境科學領域科研、教學、管理與規劃、設計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自然地理學、生態學、環境科學概論、環境化學、環境生物學與實驗、環境監測、環境工程學、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環境管理與環境法、自然保護、地理信息系統等。
    環境工程專業:本專業培養具備環境工程的基本理論、知識、方法和技能,能在環保設計和科研機構、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部門等從事環境工程科研、設計、開發、施工、管理及教學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化工原理、大氣汙染控制工程、水汙染控制工程、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處置、噪聲控制、清潔生產等。

地質學系

    地質學系創建於1939年,是設立在綜合性大學的具有悠久歷史地質學系之一。1948年,著名地質古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楊鍾健教授出任國立西北大學校長,為地質學系的建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以後,地質學系得到了迅速發展。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地質人才,為我國的地質事業特別是石油勘探與開發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的第一批石油地質專業人才就是從西北大學地質學系走出去的。據統計,一段時期,全國十四個大油田中,有十三個油田的局長或總地質師均由西北大學地質學系的畢業生擔任。西北大學地質學系被譽為"中華石油英才之母"。改革開放以來,地質學繫緊緊抓住新的機遇進行建設,現已發展成為設施先進、師資力量雄厚、教學和科研體系完整、具有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地質學系。
    地質學系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單位,設有四個特聘教授崗位,具有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兩個一級學科、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9個碩士點,設有地質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地質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現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8個陝西省重點學科,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地質學系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與數十個國家的地質學家開展了國際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取得了突出的學術成就。先後獲得國家級科研成果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多達6項。目前有教師64人,其中,教授34人,副教授22人。先後有25位教師獲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8位教師被評為國家級和省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中青年專家),有2位教師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地質學系現已初步具備了一流的教學條件,擁有設備先進的多媒體實驗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實習室、圖形圖像信息處理實驗室、計算機製圖室及其它專業實驗室、陳列室等,全系所有的教學實驗室、實習室、教室全天對學生開放。全系區域網已經建成開通,計算機機房免費上機、免費上網。系圖書資料室除擁有大量圖書資料、電子出版物及一流的環境和硬體條件外,還可供師生隨時免費上網查閱資料。專門為本系學生設立了張伯聲獎學金、地學攀登獎學金、地學育才獎學金等,全系學生的獎學金享受面超過70%。60多年來,地質學係為國家培養了4000多名本專科生和200多名博士、碩士生,他們當中許多人已成為著名學者和技術骨幹,不少人擔負了重要領導職務。尤其是93年基地建設以來,地質學專業的畢業生70%以上被錄取為研究生,其中的大多數又繼續攻讀博士生,成為國家高層次學術人才的後備力量。
地質學系現設有地質學(基地班)、資源勘查工程、勘查技術與工程、地球化學4個本科專業。

    地質學專業(基地班):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質、寬廣的知識面、合理的知識結構、富有創新精神、獻身精神的地質學科學研究頂尖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普通物理、普通化學、地球科學概論、礦物學、巖石學、地球化學、古生物學、地史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版塊結構、現代測試技術、計算機在地質學中的應用等。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紮實的石油地質知識、地球物理知識和較高的計算機及外語水平,具有對地質、地震、測井及相關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和解釋的能力,能夠熟練地解決石油及天然氣勘探開發工作中的實際問題,並能利用計算機對油氣資源信息進行圖形、圖像和數據處理的石油及天然氣地質研究與開發的複合型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普通物理、普通化學、計算機基礎、普通地質學、巖石學、古生物地層學、構造地質學、石油地質學、地球物理勘探、地球物理測井、石油開發地質、油層物理等。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本專業培養具有數學、力學、地質學和工程技術等基本理論、實驗技能及工作方法,並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在地質工程和巖土工程的設計、勘察、工藝優化、施工項目管理與決策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及工程等類型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高等數學、普通物理、普通化學、計算機、普通地質學、工程製圖、土力學、構造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原理、水文地質學、地貌學、工程測量、建設工程監理、工程預算和管理等。


校址:西安市太白北路229號
郵編:710069
網址:http://www.nwu.edu.cn
西北大學招生辦公室編

相關文章:

相關焦點

  • 西南農業大學2003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說明
    2、二○○三年我校碩士研究生招收規模(包括國家招生計劃和委託培養、自籌經費招生計劃)為330人。   3、我校招生專業目錄中所列專業均可接收在職人員單獨考試,考試科目與統考科目相同。 在職人員本科畢業後(不含同等學力),連續工作四年(2003年8月底),由原單位和兩名同行專家推薦, 經我辦審查合格,可參加我校的單獨考試。這種選拔辦法只限於用人單位委託培養。
  • 西北大學2016年自主招生簡章
    為了進一步探索多元化的人才選拔模式,西北大學2016年繼續面向陝西,通過綜合素質考核等方式,自主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的優秀學生。具體實施辦法如下:一、領導機構及人員構成西北大學自主招生工作在學校招生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
  •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2019年招生章程
    西北大學現代學院2019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關規定,按照「陽光招生工程」要求,體現公平、公開、公正原則,特制訂本章程。
  • > 2018年西北大學自主招生報名時間及入口
    2018年西北大學自主招生報名時間及入口  考生須通過「特殊類型招生報名平臺」(https://gaokao.chsi.com.cn/zzbm/)進行報名,上傳相關報名材料、查詢初審結果、確認考試、列印準考證、查詢考核結果等
  • 西北大學2021年陝西MBA招生簡章
    西北大學2021年陝西MBA招生簡章陝西工商管理碩士學院,是1996年經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陝政發[1996]34號),學院總部設在西安交通大學,同時在西北大學等高校設教學點。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具有悠久的歷史,早在1912年就設立商科,為全國首辦。
  • 安徽大學2017年招生簡章(專業簡介)
    網際網路學院2017年參加全省統一招生。學院依託安徽大學相關優勢學科專業、科研平臺和師資隊伍,並從國內外大型企業、研究機構及高水平大學選聘相關行業技術帶頭人、優秀科學家及知名企業家等,以計算機和網路專業知識為基礎,強化實踐教育,開展網際網路加不同專業方向的創新能力培養。
  • 考研院校詳解:西北工業大學_擇校擇專業_考研幫(kaoyan.com)
    摘要:為了讓各位同學對各大院校有更深入的了解,考研幫為大家整理了各大院校考研詳解,主要包括最新的學校簡介、院系專業、複試分數線、專業招生目錄、專業課參考書目、招生章程等。
  • 安徽大學2018年招生簡章(專業簡介)
    學院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數學學院達成「2+2」互認學分的國際合作協議,學生入學後前兩年在數學科學學院學習,由本人申請並經對方考核,符合條件者後兩年可到曼徹斯特大學數學學院學習,成績合格者可同時獲得安徽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的本科文憑。
  • 西北工業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2020年第二學士學位招生簡章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在普通高校繼續開展第二學士學位教育的通知》(教高廳函〔2020〕9號)的有關精神,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結構,為高校畢業生創造更多再學習機會,培養造就複合型人才,經研究決定,西北工業大學
  • 武警工程大學錄取分數線+專業介紹 2019年招生計劃
    武警工程大學院校簡介2019年招生計劃2019年招生計劃2019年招生計劃往年錄取分數線 原標題:2019軍校招生簡章第十四站:武警工程大學(附2019年招生計劃) 責任編輯:鄭莉莉
  • 河南工業大學2012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目錄
    院系所一級學科代碼 及名稱招生專業代碼及名稱研究方向初試科目初試自命題專業課參考書目2.食品化學 王璋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5年 3.糧油食品加工工藝學 陸啟玉 中國輕工出版社 2005年 4.化工原理 姚玉英 天津大學出版社1.食品工藝學 2.食品微生物學1.糧油食品加工工藝學 陸啟玉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5年 2.糧油食品微生物學 蔡靜平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3年100
  • 重慶交通大學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招生專業目錄
    重慶交通大學(招生代碼:10618)是一所交通特色鮮明、以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為交通運輸部與重慶市共建高校。學校研究生教育始於1985年,是國家第三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06年取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 2021年西北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工作已經展開,新東方在線考博頻道將為廣大2021考博考生發布轉載各博士招生單位發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考博專業目錄、考博參考書目、及導師聯繫方式,以下是2021年西北師範大學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中國人民解放軍...
    火箭軍工程大學2020年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火箭軍工程大學簡介火箭軍工程大學地處歷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西安,是我國唯一一所培養戰略飛彈部隊指揮技術人才的高等軍事院校,是全國全軍重點院校,是軍隊「2110
  • 西北大學各專業2021考研資料歷年真題
    431金融學綜合[專業碩士]2012-2013考研真題彙編4、西北大學601數學乙2003-2006考研真題彙編5、西北大學612管理學(含公共管理)2003-2006、2009;其中2004有答案考研真題彙編6、西北大學616文學概論2004-2007、2009-2015考研真題彙編
  • 權威發布 | 中國海洋大學2020年音樂表演專業招生簡章
    一、專業簡介中國海洋大學音樂表演專業以培養具有良好音樂藝術素質,掌握音樂表演藝術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在專業文藝團體或部隊、企業文藝團體從事音樂表演,或在各類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從事音樂表演教學與研究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學制四年,學費實行學分制收費,約9000元/年(如有變化按山東省物價局當年批准的最新標準執行)。
  • 美國西北大學學校簡介
    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 NU或NWU)創建於1851年,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學,由John Evans*並其他8名律師、商人及衛理公會領導人聯合創辦。1855年正式授課,1869年開始招收女子學生。
  • 西北工業大學擴招320人,這些省份招生人數最多
    西北工業大學擴招320人,這些省份招生人數最多西北工業大學是一所低調而有實力的大學。曾經不少家長和考生對西工大一無所知或者知之甚少。自從西工大被美國加入「實體清單」後,一時之間名聲大噪,同哈工大一樣,提起西工大,大家都是滿心的驕傲和自豪。說實在的西工大確實厲害。
  • 三峽大學2018年藝術類專業招生簡章
    近年來,我校教師先後獲得中國文聯文藝評論獎、中國舞蹈「荷花獎」理論獎等專業協會高水平賽事獎項18項。近5年來,我校教師彭紅衛、胡俊修、高瑋在中央電視臺開壇設講。近三年,已先後邀請美國哈佛大學、威斯康辛大學、伊斯曼音樂學院、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德國包浩斯大學、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及清華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人民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國內高校知名教授來校講學(演出)40餘場。   一、招生專業   音樂類(學制4年):培養掌握音樂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
  • 魯東大學發布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公布招生專業及參考書目
    魯東大學發布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蔡雲飛 煙臺報導9月15日,魯東大學發布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根據招生簡章,該校學術學位研究生的學習方式全部為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習方式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兩種,考生在報考時務必根據自身情況,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