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多數醫學研究生來說,能成功地發表高質量的SCI論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醫刊彙編譯看來,要發表高質量的SCI論文,除了關注研究的創新性及實驗設計的周密性外,還應對論文發表的套路有充分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在發表論文的道路上少走彎路甚至不走彎路,從而能較快地完成論文的發表。以下是我們總結醫學研究生SCI論文投稿的幾點體會。
一、周密的研究設計和創新性是一篇好論文必須具備的兩個前提。一方面,論文的好壞,首先體現在研究題材的創新性上,創新是論文的靈魂,具備較好的創新性的論文,更能吸引期刊編輯的注意,從而能從成千上萬的論文中脫穎而出,最終被自已心怡的期刊接收。另一方面,論文的好壞,還體現在論文所承載的研究是否經過周密設計和具體實施,以及其表達語言是否清晰和恰當。所以,創新性是敲門磚,周密的研究設計和恰當的語言表達,是能否投中SCI期刊的前提。
二、做足準備工作,謹慎選擇目標期刊。首先對自已的論文要有充分的認識,既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妄自菲薄。有人從影響因子10分以上的期刊投起,遭拒後目標期刊影響因子越來越低,最後甚至被影響因子1分的期刊所拒。究其原因,除了作者在投稿技巧方面存在不足外,對自已文章水平認知的偏差可能是造成這一結果的最主要的原因。所以在投稿前,不妨和所有參研人員溝通,共同確定合適的目標期刊,切忌盲目,以免浪費時間。
此外,選期刊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其投稿須知,以明確對論文的要求,比如該期刊是偏重臨床還是基礎,是否針對特定類型,以及是否約稿等。例如有些專業醫師會寫meta分析(薈萃分析)等綜述類的文章,投出卻很快被退稿,仔細一看,綜述是需要約稿的,盲目地投出肯定容易被拒。
三、嚴格按照期刊要求,認真細緻準備論文。期刊的主頁一般都有投稿須知,這裡面對論文的各個方面,如題目、字數、參考文獻,以及圖表的格式等都有嚴格的要求,要想向某期刊投稿,就得嚴格按照該期刊的要求準備論文的各個部分。此外,一定要注意所選的期刊對語言的要求,是英語類的還是其他語言的,是美式英語還是英式英語,這些都是在投稿前需要特別注意的。
在論文準備過程中,切勿忽視對諸如參考文獻、圖表格式等這些細節的準備。細節決定成敗,如果把參考文獻以及圖表的格式做得一塌糊塗、丟三落四,期刊編輯會覺得態度有問題,甚至對該研究的真實性產生懷疑。所以在準備論文時一定要有耐心。某些時候寫論文可能比做研究花的時間還要長、更繁瑣,不要因準備論文不當而被拒稿。
四、按照期刊指引,完成網上投稿。投稿有網絡和書信兩種途徑,絕大部分期刊都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完成投稿,後者也是普遍採取的方法。首先進入所選期刊的主頁,註冊帳號,注意大部分期刊要求以通訊作者的名義註冊。註冊完成後,就可以開始網上投稿的具體操作。
一般投稿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選擇題材類型;加載作者信息及順序,一般最多可允許有三個共同第一作者;上傳摘要,要注意對字數的要求;填入關鍵詞,關鍵詞有字數和字符數的限制,要看清楚;選擇文章所屬類別;填入你想對編輯說的話,這部分內容不會出現在文章中;推薦審稿人,注意不要隨便寫審稿人,有些期刊會按作者所填選擇審稿人;另外期刊還會要求承諾該研究無任何爭議及附上倫理證明,甚至要求上傳籤字證明,按要求做即可;上傳論文各部分。生成PDF文檔後,一定要再細細檢查一遍,確認無誤後才能投出。
五、認真學習修回意見,全面細緻修改稿件。對大部分人來講,投稿一般都會遇到修回甚至拒稿的情況,這個時候要按照不同情況進行相應處理。文章投出後,首先期刊確認收到,分配好編輯,該狀態即所謂的with editor。不同期刊的審稿周期不盡相同,如果因為種種原因編輯認為論文不符合要求,會在兩周左右甚至更短的時間內給予回復拒稿。如認為適合其期刊,除個別會直接接收外,絕大部分的論文會送外審,這時的狀態會變成under re-view,這個時間長短不一,只能耐心等,切忌不可一稿兩投甚至多投。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得到回覆,一定要嚴格按修回意見認真修改,要做到讓審稿人滿意,即使有些缺陷,也要儘可能讓其覺得不好意思拒稿。如果初審被拒稿,覺得審稿人說的不對,或者沒有領會本來的意思,或者在論文中錯誤地表達原來的意思,可以回信申訴,實事求是地說明立場;只要能說清楚,有理有據,並上傳證明實驗結果的一些文件或圖片,以及一些帶有圖章等證明的材料,再加上足夠謙虛的態度,有時編輯也會接受。如果不接收,可根據修改意見,補充實驗,或再投他刊,直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