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民間有一種說法,那就是竹子開花是為不詳,但是在近幾年有許多的專家出來「闢謠」,聲稱竹子開花沒有說的那麼玄乎,但實際上,竹子開花,是真的會帶來不好的事情。
竹子是多年生禾本科竹亞科植物,它通常利用地下的根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竹編)成片生長,筍從竹編中發出新芽,頂端分生組織不斷分裂分化生長,形成一個又一個節,最後形成竹子。
這類生長繁殖的方式叫做無性繁殖,利用地下莖節來進行類似「植株的個體複製」,人為的竹子繁衍就是利用這一特性進行、分株、埋枝、移鞭、播種。
說到前四種方式大家應該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是「播種」是個什麼情況?竹子還需要播種嗎?
這裡就要說到竹子開花的事情了,因為竹子除了無性繁殖以外,還有一種有性繁殖的方式,它會開花結果,實現自己基因的更新,重頭開始。
而竹子開花結果,除了意味著大片竹林的死亡以外,還代表著一種極端環境即將到來,它們這是在保命。隨著竹子開花,將有超過正常數量四倍的老鼠為患四方,地質將迎來大的改變,比如大旱和大澇。而且除了這些,如果不是突然開花,而是竹子正常生長開花,那麼在以前竹子開花的時候,就代表有一些年歲夠大的老人將要去世了,這與竹子的自然周期有關。
這就是為什麼說竹子開花確實會帶來災難,它真的不是謠言,至於為什麼會有這些災難發生?別急,我一個一個為你們科普。
之前說過了竹子的無性繁殖方式,類似於「個體複製」,它們生長在同一鞭繫上,所以一旦開花那就是「同生共死」。
比如1975年四川岷山山系的大熊貓主食竹種:缺苞箭竹、糙花箭竹和冷箭竹,就相繼發生大面積的開花,成片成片的枯萎。以及1958年孟加拉國的Matamure林區和Sungu林區,數萬公頃的梨竹開花,隨後大面積枯死,直到1960年才復生。
所以早有事實證明,一旦一顆竹子開花了,那麼和它同鞭系的都會開花,而已知最長的竹鞭長達數十米,是一株毛竹的鞭系。你可以想像在長達四五十米的地下鞭繫上,會生長出多少竹子,而這些竹子又會在主鞭系上生長出新的鞭系。所以有時候你所看到的一片竹林,實際上都是一個竹鞭上長出來的。
竹子開花,成片死亡,那麼什麼情況會開花呢?
在2019年的五月,山東就有網友發出家裡竹子成片開花的事情,但是並沒有多少人放在心上,甚至還在討論竹米到底好不好吃的問題。等到六月,山東迎來了一場特大的乾旱,濟南趵突泉幾近斷流,具體的乾旱情況大家可以上西瓜視頻搜索。
為什麼竹子能提前感知到乾旱,選擇提前開花結果呢?
因為竹子生長主要依靠竹鞭來吸收營養,它甚至能在一天之內長30cm,要維持這麼旺盛的生長,自然需要極多的營養來供需。但是當乾旱要來臨的時候,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元素下降,這會導致竹子生理代謝失調,它就無法正常生長,這會導致竹子開始向生殖生長進行轉化,然後開花。
除了2019年的山東旱災,在1953年的浙江西部也發生了旱災,當時西天目山的毛竹林還未受到威脅,所以正常生長,結果在第二年因為營養的流失也開始大面積開花,這都是有歷史依據的。
竹子開花後會結成種子,而在大部分人工栽培的竹子身上,開花不結實,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光打鳴不下蛋。而在自然生長的竹子裡卻沒這種現象,僅有10%的野生竹子會不結果,相比人工栽培73%的不結果率低了數倍。
竹子結實後,就是老人常說的竹米,在歷史上許多旱災發生的時候也就伴隨饑荒,人們往往採集竹米來果腹,從這一點來看竹子開花在古代也是有救命的作用。我們古代傳說裡的瑞獸鳳凰,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的說法,所以可以看出竹米在人們心中聖潔的形象。
可是竹米畢竟難收集,所以會有很多被自然界中的動物吃了去。竹子常常生長在人類聚居地附近,而這附近最多的生物就是老鼠,所以竹子開花結實,為老鼠的繁衍大業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根據有關竹子開花後老鼠種群數量的研究顯示,在開花結實後老鼠的數量會激增4倍!這代表人類感染它們身上攜帶的疾病概率也大了4倍,這也是竹子開花的災難之一。
比如古代人都依靠水井取水,米缸藏米,如果老鼠增多沒有食物來源,它們喝水的時候很容易掉進水井導致疾病擴散,而你藏在米缸裡的米,也很有可能給你搬空。於是爆發瘟疫和饑荒,而竹子開花時象徵的旱災也要來了,你要是不搬家,在古代可沒有美團外賣給你上門送餐,除了餓死或病死在枯萎的竹子下面,無路可走。
除了這些,竹子開花也有可能只是正常的生長現象,畢竟它也是正常植物,它也有開花結果繁衍後代的本能。根據研究顯示,中國的竹子大多數在60年,可是也有特例,比如浙江奉化石門毛竹林的竹子200多年都沒開花。
所以竹子開花是一種非常罕見的事情,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一定見過。
在古代人們壽命普遍不長,一般在47歲就可以稱之為「晚途」,甚至30歲就可稱「老夫」,比如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裡所說的「老夫聊發少年狂」,也不過38歲。
而竹子開花最短60年,也就是古代人常說的歲在一甲子。甲子在古人的認知裡是天地自然輪迴一周期的時間,年逾六十的人就稱之為「花甲之年」,要是能活到七十那才叫稀罕,所以很多老人也就在60歲左右大限就到了,而這剛好是一些竹子到了生命周期裡該開花結果的時候。
於是也就有了竹子開花,就有老人要去世了的說法,講道理這對竹子而言實在是冤枉。
雖然有很多有學識的人會去研究竹子開花帶來的這些異象,比如晉代戴凱研究後就著《竹譜》有說:「葤必六十,復亦六年」,意思是竹子60年就開花結果了,然後這片竹林6年之內就會慢慢枯死。
可是在古代知識文化水平又不高,許多百姓不懂你這什麼幾年幾年的,他們只知道竹子開花了,家裡老鼠多了,地也旱了,瘟疫也來了,隔壁村老張頭活了六十來歲好不容易要奔七十了也死了,這就是不詳。
所以很多時候民間的俗語都是有事實依據才流傳起來的,也許以訛傳訛中有了誇大,但終歸是有科學依據的。我們要做的不是一昧的否定他們,打進「封建迷信」的盒子裡給鎖起來,而是要循循善誘的為他們解釋,竹子開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不要驚慌,也不要瞎想。
科普的魅力或許就在於此,為人們解釋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奇怪事情,頗有點古人「解惑」的好為人師,我想很多跟我一樣在為大家科普的創作人,都有這種成就感。
比如西瓜視頻創作人,他就有關於竹子開花的科普解答,而且已經擁有了320萬的播放量。他不僅有做類似「竹子開花」這樣的科普,還有向日葵朝著太陽轉,晚上怎麼轉回去這樣的科普,不知道大家好不好奇它怎麼轉回去的。難道,半夜你走在向日葵田裡,所有向日葵一個猛回頭?
除了植物科普,他還有許多關於動物的科普,比如為什麼貓墜樓,層數越高越不容易死?為什麼蛇腦袋掉了還能咬人?蝙蝠倒掛著是怎麼尿尿的?
這些有趣的科普你肯定也會好奇吧,上西瓜視頻搜索「這知識好冷」,點亮你的好奇心!到西瓜視頻,不僅可以長見識,還可以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