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中國科大宣布潘建偉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霸權」的國家。
獅評:量子計算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並行計算能力,量子計算可望通過特定算法實現指數級別的加速。
潘建偉團隊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求解數學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比去年穀歌發布的53個超導比特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快100億倍。
這一突破國際學術期刊《科學》發表了該成果,評價這是「一個最先進的實驗」「一個重大成就」。
潘建偉希望通過15年到20年的努力,能夠研製出通用的量子計算機。
2、11月28日,德國外交政策協會報告稱,中美之間未來10年的科技競爭,是兩個國家獲得權力和繁榮的關鍵,而這主要取決於三個技術領域。
獅評:德國外交政策協會認為,中國不僅在軍事上可以採取行動,而且在經濟和政治上也具有更大的全球影響力。目前還處於快車道上:在新冠危機填補美國的權力真空。
中美之間未來10年的科技競爭,是兩個國家獲得權力和繁榮的關鍵。而這主要取決於三個技術領域: 5G技術。它將引發許多領域的革命性發展。華為處於最有利的位置,5G將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中樞神經系統。關鍵是華為等中國電信巨頭是否能突破美國的壓制。
中國有一個致命弱點:最新一代的微晶片。這些晶片是完全全球化的產品。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自給自足。來自美國的設計、荷蘭的機器以及臺灣地區的生產。
三是數據。美國憑藉微軟、蘋果、谷歌等一大批科技企業,以及與盟友的合作,主導全球數據流。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也在奮起直追。中美在AI技術上佔領最高位。
1日,德國《世界報》指出,如果說數據是新石油,那麼中國就是新沙烏地阿拉伯。中國有超過14億中國居民的數據。
中國在AI技術開發方面,對美國帶來了驚人的競爭優勢。一方面,14億人口自然蘊藏著巨大的消費者數據寶庫;另一方面,與歐盟的數據保護法律相比,中國數據的收集和使用僅受到很小的管制。結果是中國技術工人的數量明顯增加,技術文化也更加激進。
3、3日,嫦娥五號上升器3000N發動機工作約6分鐘,成功將攜帶樣品的上升器送入到預定環月軌道。這是我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起飛。
獅評:嫦娥五號點火起飛後,將垂直上升、姿態調整和軌道射入三個階段,進入預定環月飛行軌道。
上升器將與環月等待的軌返組合體交會對接,將月球樣品轉移到返回器;返回器將等待合適的月地入射窗口,屆時攜帶樣品返回地球。
在上升器起飛前,嫦娥五號著陸器攜帶的一面五星紅旗在月面成功展開,標誌著月面國旗展示系統圓滿成功。
4、華為國內首個晶片廠房,武漢華為光工廠項目主廠房已於11月30日順利完成主體結構封頂,佔地20.89萬平方米。
獅評:工廠建設內容包括FAB生產廠房、CUB動力站、PMD軟體工廠及其他配套設施,是華為在中部地區最大的研發基地,重點聚焦光能力中心、智能終端研發中心等前沿科技。
在項目建成之後,將作為華為國內首個晶片廠房投入生產,助力華為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真正實現晶片從設計到製造、封裝測試以及投向消費市場的完整產業鏈。
當前在CPU層面,華為已經能夠從高通處進行購買,但不涉及5G。從此次晶片工廠項目來看,華為也早早做了準備,一直都在全力彌補晶片製造領域的不足。未來,將打造「去美化」的中國晶片。
5、12月15日,輝瑞的第一批新冠疫苗可以交付,隨後Moderna的第一批疫苗也將於12月22日交付。
獅評: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旗下疫苗及相關生物製品顧問委員會將於12月10日討論針對輝瑞疫苗的授權。
輝瑞疫苗預計在12月能生產2250萬支,輝瑞因供應鏈困難將2020年新冠疫苗生產目標砍半。Moderna疫苗在12月的產量為1800萬支。
美國各州州長需要在12月4日前完成的「核心工作」,包括預定輝瑞疫苗,招募新冠疫苗計劃中的其他供應商,以及完成疫苗分發與管理的計劃細節。
將向衛生保健工作者和長期生活在護理機構的人士接種第一批疫苗。
美國大約有2100萬名衛生保健工作者和300萬名長期生活在護理機構的人。他們將最先得到疫苗。
在美國,長期生活在護理機構的人和相關工作人員佔新冠確診病例的6%,但佔新冠死亡病例的40%。
6、2020年前9個月,中國第一次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歐盟與中國的貿易總額為4255億歐元,超過與美國的貿易額為4125億歐元。
獅評:歐盟統計局顯示,1-9月歐盟從中國的進口增長了4.5%,而出口沒有變化。
同期,與美國的貿易進口下跌11.4%、出口下跌10%、兩方面都出現了顯著下降。
在中美巔峰對決的關鍵時刻,中國第一次成為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具有指標意義。中美博弈,歐盟是都要爭取的對象。歐盟與美國的跨太平洋兩岸關係同宗同源,有著共同的價值觀,是現有國際體系的共同創造者。天然有著相互依存的關係。
雙方關係也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歐盟一直依賴美國主導的軍事組織北約維繫安全。幾十年來已經習慣了躲在美國羽翼下。到了川普時代,美國將這種安全關係作為手段,要挾歐盟在貿易等方面讓步,讓歐盟十分被動。
有了這一陰影,雙方關係再也回不去了。畢竟,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歐盟也不可能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歐盟只要有了自己獨立自主的想法,就不會與美國完全捆綁在一體,就會在現有國際環境中,尋求自己應有的地位和影響力。
而中國已經是歐盟第一大貿易國,是歐盟可以借重的一方。與中國更好的合作,即有現實意義,也能提高與美國的要價。中立的歐盟,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中國最重要的是穩定自己的發展速度,各國與中國有更多需求,也就不可能切割。
美歐修復關係容易,共同抗中並不簡單。
7、《華爾街日報》消息稱,美國司法部正與孟晚舟討論一項協議,該協議將允許她從加拿大返回中國,條件是承認部分控罪。
獅評:孟晚舟的律師最近幾周與美國司法部官員討論了達成「延期起訴協議」的可能性。但孟晚舟一直抵制提議的協議,認為她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她也拒絕通過華為發言人發表評論。
孟晚舟事件是一起嚴重的政治事件。美國政府炮製這一事件不是出於什麼法律原因,其真正目的就是要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阻撓中國科技發展,加拿大政府扮演了美方的幫兇,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顯然,美加沒有過硬的證據,案件審了兩年了,原告的漏洞卻越審越多。在中國巨大的壓力下,又開始忽悠孟晚舟認罪,以求解套。
這已經成為,美國和加拿大法制的汙點,為了面子,還在折騰。最可氣的是加拿大,一個舔菊高手,也要扮成法制嚴明的國家。美國曾經向二十多個國家要求配合拘捕孟晚舟,都被拒絕,只有加拿大打著維護法律的招牌公然叫板中國。
加拿大、澳大利亞這兩個傻大個還都在五眼聯盟裡,這個聯盟就是培養蠢貨的。澳大利亞已經陷入深不見底的坑中,美國一邊支持澳大利亞對抗中國,一邊接過原本屬於袋鼠的中國小麥、葡萄酒生意。加拿大也徹底失去中國市場,未來還將付出高昂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