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臉,樹要皮。樹不要皮,必死無疑。將「人臉」和「樹皮」做照應,那麼我們就可以理解,樹皮對於樹有多重要,人臉就對於人有多重要。一個人活得好不好,全在一張臉。
一、人要臉,就是要有慚愧心。
佛陀在《增支部行為經》中說:「諸比庫,有兩種白法保護世間。哪兩種呢?慚與愧。諸比庫,若此兩種白法不保護世間,則不知這是母親、母親的姊妹、叔伯的妻子、師母及師長之妻,世間將走向混亂,猶如羊、雞、豬、狗、豺狼。諸比庫,正因為有此兩種法保護世間,所以知道這是母親、母親的姊妹、叔伯的妻子、師母及師長之妻。」
瑪欣德尊者在《阿毗達摩講要》裡解釋說:「我們說人有良心,良心就是慚愧心,知道什麼不能做,做了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有自知之明屬於慚;知道有些事情會傷害別人而不去做,屬於愧。因為有慚愧心,有良知,有道德底線,所以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可以做。正是因為人有了慚愧心,世間才能維持秩序,不會亂倫,不會亂來。假如一個人不尊重自己,甚至連臉皮都可以扯下來,就能在光天化日之下為非作歹。人只要尊重自己,就不會為非作歹,知道這樣的行為有損自己的形象、聲譽,自己的良心過不去。假如一個人不尊重他人,就容易傷害他人。有慚、有愧,就不會做出對不起自己的事情,也不會做出對不起他人的事情,這樣的話,社會就能安定、和諧,世間的道德、法律、秩序就能維持下去。」
「樹爭一層皮,人爭一張臉。」人活著要有最基本的道德理念,要遵守人世最基本的道德,不作出與此相悖的事情。如果做了,就會被常人所厭惡、唾棄,從而不得不低著頭過日子!
二、人要臉,就是要有底線
「人要臉樹要皮,電燈泡子要玻璃。」說「樹」是為了隱喻「人」,說明無論是什麼樣的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線。誰被說不要臉,估計都要急。
「人不能不要臉,樹不能沒有皮。」臉都不要了,這樣的還算是人嗎?人沒有臉面,就是行屍走肉了,活著的意義已經不存在了。
人要臉樹要皮,也得有點尺度。不管別人的做法如何投機取巧,你要堅持自己的底線。比起金錢,良心和底線更加珍貴,是你一生的明信片,也是你做人的資本。就算生活再怎麼困難,都不能丟了自己的底線。不要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賣自己的本心,丟了自己的尊嚴。
三、人要臉,就是要知道羞恥。
瑪欣德尊者在《阿毗達摩講要》裡說:「一個有慚、有愧的人,才知道禮義廉恥,才知道羞恥。沒有慚愧的人,就沒有羞恥感。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有慚愧心,人有羞恥感,而動物沒有慚愧心,可以光著屁股到處跑。……人是人,動物是動物,動物沒有慚愧心,所以可以亂來。人如果沒有慚愧心,他就是衣冠禽獸,甚至禽獸不如。」
「人要臉,樹要皮,沒臉沒皮什麼東西。」是人,就該講「面子」,就是愛惜自己的聲譽,給心靈以安全的守護,讓自己免受面子問題的傷害,同時也是對自身形象的一種維護。愛面子,是人的一種羞恥心理的行為表現。大凡人的羞恥心越重,就越看重面子,如果人一旦沒有了羞恥心,那他的面子也就蕩然無存了。
不要讓自己在眾人面前丟臉。做人做事要有分寸,一定要用道德約束自己,努力完善自己,才能對得起這張臉。顧面子,知榮辱。
四、人要臉,就是要有自尊。
瑪欣德尊者在《阿毗達摩講要》裡說:「有慚有愧的人,既能尊重自己,又能尊重他人。感到慚,是對得起自己;感到愧,是對得起他人。」
「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樹有樹皮,才能成長;人顧臉面,才有尊嚴。人有臉,才能保持做人的尊嚴;人要臉,當然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尊嚴。
古有不為五鬥米折腰,人要有起碼的尊嚴。一個人的尊嚴不是由財富所帶來的,而是由自尊所帶來的。做人,不能丟掉自己的尊嚴;做事,不能沒了自己的底線。就算再窮再難過,也不能丟掉自己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