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素一
「我執」一詞本是佛教用語,它通常指的就是我們日常所表現出來的執著於自我的一些缺點,比如自大、自滿、自卑、貪婪等等。
有身邊的朋友說,看完電影後,第一次有一種震驚和莫名的壓抑感。
如果有這種感受,一方面說明了其實他過往的經歷還比較單純,也習慣於關注包裝得過於完美的事物,對人性的邪惡知之甚少;另一方面也說明,他還算是有慧根之人,因為只有透過美好的表象,看懂了影片中所展現人性真實一面,才能震撼、才會觸動心靈。
不可否認,導演程偉豪在36歲的年紀,能拍出如此深刻的片子,這其中包含了不少他的生活背景帶給他的經驗,同時也體現了他對電影內核的深度個人思考。
可以說,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還算完整的故事。
而當我們談論一部電影帶給我們的意義時,其實我們真正要探究的,是內心深處一些不為外人所知的感受在電影中是否能找到共鳴。
《緝魂》從黑科技、巫術、同性之愛、癌症、嫉妒、慾壑難填等多個維度講述了維護社會公德的執法人員伸張和主持正義的故事。
當迷局揭開的那一刻,如果你有種脊背乍涼的唏噓感,那你應該是找到了對我「我執」深淵要有所忌憚的共鳴。
01我執之「自我看重」
一個讓妻子憎恨、兒子厭惡的男人,是怎樣的男人?
受害人王世聰,一開場就倒在血泊之中,而他身邊所有親近的人都成了嫌疑人,這是一幕多悲慘的修羅場。
他的妻子痛恨他作為丈夫對自己不忠,他的兒子痛恨他造成自己母親的離世,王世聰生而為人,腰纏萬貫、美女坐懷,表面光鮮下卻是帶著多少的怨恨在行走、在苟活,有多少人在背後詛咒他可以快點死去。
這樣的人生至暗,在他死之前,卻不為人知。
埋藏在每一個逢場作戲、笑臉相迎背後,是多麼深不見底的人性唏噓。
而就是王世聰這同一個人,在萬博士那裡卻又化身為溫柔富貴鄉,讓他情有獨鍾、難以割捨。
原來無論多惡劣的人,也許在不為人知的背後,他也有善良的一面,也曾給人留下過溫存。
但為何這個完整的人,不能在不同的人面前,都一副臉孔呢?每個人為何又都只是單純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評價他?
不過是因為「我執」的自大一葉障目罷了。
拿萬博士對王世聰的愛,和阿超對梁文超的愛去類比,他又怎配得上去這樣相提並論。
不是說同性之愛就應該受到歧視,而是萬博士所愛的王世聰,他是個不純粹的人,他有幾副嘴臉對待身邊的人,但正義的主持者梁文超由始至終是一副面容,沒有改變、沒有劣跡。
愛人之人,是否能帶眼識人上,是否對自己愛的人有過客觀的審視,這是萬博士和阿超的根本區別。
這世界上就是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不會主動承認自己有錯、承認自己有問題,因為那就打破了他的人生觀、世界觀。哪怕是被送進監獄坐牢的人,也都認為自己是有情可原的。
當然,這也不難理解。畢竟也只有持續下去這樣的自我認知,才不會矛盾、不會徘徊,才能堅定不移地繼續堅持自我的活下去。
但這種跳脫不出「自我」的狀態,也註定了他將深陷「我執」的深淵,無法自拔。
萬博士最終用殉情而死,表達了對自己所愛之人,愛人之心不變的一種堅持。
可以說他最終是幡然悔悟了,但它來得太晚,已經拯救不了自己的生命。
而那種在監獄裡真心懺悔自己的罪行,俯首認錯的犯人,就像死去的萬博士一樣,迷途知返者少之甚少。
他們寧可付出生命的代價,也還是要證明自己是對的,這也釀成了人間慘劇。
其實,如果開悟,又何苦要證明自己是對的,承認自己錯了,再堅強的活下去,有什麼不好?
02我執之「優越感」
佛說:眾生平等。
但在這個浮躁的人世間,有太多人感受到的卻是「不平等」的待遇,或因為沒錢、或因為沒身份地位、或因為沒有好的出身、或只能怪命運不濟。
唐素貞因為不滿丈夫婚後的冷落,讓她失去了做妻子的尊嚴,而變得抑鬱,繼而又轉去研究巫術,為了平復心中的仇恨,不惜用把自己獻祭給這場巫術的方式,與所怨恨之人同歸於盡。
以一個置身事外的客觀立場去思考唐素貞在婚姻中所面臨的困境,如果你是唐素貞,還有其他的路可走嗎?
答案是肯定的。
嫁給一個男人之後,就必定會得到他的寵愛嗎?沒有經營的婚姻,憑什麼幸福地維持下去,生了孩子,就萬事大吉嗎?
唐素貞的悲劇,不是王世聰個人一手釀成,而是她對自己「王世聰妻子」的身份的過份「我執」所吞噬造成的。
很多人喜歡「理所當然」地以為,我坐在一個什麼位置,就一定要受到怎樣的待遇,這種用屁股決定腦袋的思維方式,迂腐至極。
影片中沒有對唐王之間為何由愛生恨產生如此深刻羈絆的感情背景做過多的鋪墊,但即便過往有著如何刻骨銘心的愛,隨著時間的流逝,任何人的婚姻都註定也變成一場經營。
王世聰與萬博士之間存在的曖昧,做妻子的不應該是毫無體會的。
而面對這樣的現實,摒棄「我執」的做法,要麼遠離你無法改變的,要麼就是接受它,然後用其他更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去代替它在你生命中的份量,進而無視它的存在。
唐素貞用這種做妻子的「優越感」蒙蔽了雙眼,以愛人的名義,施行了怨恨人的至深至極的行為,最終她害死了自己,連累了兒子,也是去了自己的人生。
優越感這種東西,說起來每個人都有。總渴望自己高人一頭,總期盼能出人頭地,但是如鑽進去走了極端,即使將自己置身於無底深淵之中,無法自拔。
問問自己你憑什麼要比別人優越,你為此付出了什麼?不要想當然地以為,這本應該屬於我,沒有付出又怎麼會獲得,沒有經營,又怎麼能長久,繁瑣事事皆行此道,沒有例外。
真正的意識到眾生平等,就應該放下優越感,感受自己的心和行為,是否真正的平等對待一切事物,是不是沒有對人對己施行了雙重標準,當一切都處於平衡之中時,也無所謂得到和失去,都是順其自然罷了。
03我執之「操縱控制」
李燕這個人物,是片中王世聰欲望的附體,最終這個附體也反噬了欲望主體本身,這段情節的設計、不管是原著還是電影改編,都可謂意味深長。
李燕從純潔的一張白紙,在被賦予了王世聰的貪婪意識後,就像人類發明的機器人,出現了機器本身的意識一樣,最後本能的意識超越了被錄入的程序,生成了貪婪之上、貪婪2.0版本。
面對死亡,沒有人不懼怕,只要是人力能挽回的方法,都值得一試。
但是如果把自己的不死,建立在倫理道德之外,建立在另一個生命之上,顯然是超越了人性底線的行為。
王世聰帶著自己骯髒貪婪的欲望,藉以愛的名義,完成了這種「移魂大法」,也最終造成了「德不配位」的惡劣後果。
李燕為求自保、為了更大的貪慾而設計殺死了王世聰,這一情節完全在情理之中。
而王世聰的意識在李燕身體裡發生的突變,也驗證了一個道理,沒有一種意識的存在是可以完全孤立於物質之外的,在操縱與反操作的鬥爭之中,更年輕、精力更旺盛的軀殼將達到欲望之巔,戰勝本體。
在萬博士意識到,他們所完成的作品已經超出了自己控制範圍之內時,要奪回控制權的鬥爭在所難免。
人的我執也體現於此,那種可以一手遮天、操縱一切,把其他人都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快感,是邪惡蔓延的力量源泉。
而關於生死,阿超雖然是正義一方的代表,也不免落入俗套,想要用一己之力挽回患癌老公的性命。
提供假的電話錄音,交換RNA手術技術,阿超這一系列的操作,也都是她想掌控丈夫生死的控制欲、操縱慾的「我執」表現。
阿超的結局看似圓滿,在獄中與丈夫意識依附體李燕又再次重逢,但這種重逢所帶來的折磨也將是無窮無盡,
試想,兩個人在一起後能做些什麼,除了回首過往,不可能再生活在一個屋簷下,更不可能再續夫妻緣分。這樣一段放也放不下的存在,只會在得而復失中,繼續痛苦的折磨阿超以後的生活。
所以控制欲下的「我執」者們,他們真正主宰了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則嗎?
答案是否定的。
他們大費周章過後,落入的不過是另一種自我懲罰的圈套而已。
04棄「我執」而獲「重生」
片中唯一真正在所有的角逐中受益的人,不是死去的王世聰、唐素貞、萬博士,也不是被利用的李夢,更不是看似與戀人重逢的阿超,而應該是男主梁世超。
梁世超對生死沒有「我執」,他能坦然地面對自己的最後時刻,不過多的留戀,這是超越了「自我」的狀態。
梁世超也沒有將自己伸張正義的身份過分誇大,優越感上身,把自己放到一個別人無法企及、不能褻瀆的位置。他不逃避死亡、他面對死亡,也面對必須通過植入自己的意識,才能去除李夢身體裡王世聰這種殺傷力太強意識的現實。
梁世超的意識即便被植入李夢的身體,他依然做的是自己的本分。他引導唐素貞的兒子繼續活下去,他引導阿超放棄對自己生的執著,他引導這場荒誕的鬧劇收場,他所做的事情沒有一件是要控制,他是用正確的信念,引導每個人歸位正途。
梁世超的意識,最終在李夢的身體裡獲得了延續,這是他順其自然得到的,他不為此而歡呼雀躍,也不為此而籌謀策劃,這樣的佛系行為也最終讓他成為真正的「主宰者」。而他所主宰的事情,並不是自我的、私慾的,而是天道人心、法制道德。
最終,存活下來的不再是表面我們所看到的梁世超的意識,而是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則。
任那些充滿「我執」和邪念的人如何的設計陷害、如何的擺布人心,最終都逃不過善惡終有報、因果自循環的天道輪迴。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