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詩。
一年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天是一年的原點,是一年的希望,所以古人愛春,也吟詠春。春的生機、春的味道、春的芳蹤總能激起詩人敏銳的觸覺,讓他們借天才的靈性之筆,把最美的季節描繪出來。
▌春之觸角
春是有觸角的,她總是把最美、最易讓人感知的東西饋贈給人類,讓人們一見到她就會愛上她。春江、春潮、鶯啼、芳草,每一處景物都美到醉了自己。「春風花草香」「風細柳斜斜」 「草長鶯飛二月天」「自在飛花輕似夢」,這個春天,你想到了哪一句最美的詩?你的靈魂深處,有沒有那麼一個安靜的位置,把它留給你,留給詩?
▌春之等待
在韓愈的筆下,春天是姍姍來遲的。春天的芳華哪有那麼容易就露出自己的身姿?她一定會等到溫暖的風把大地吹得鬆散、慵懶之後,再慢慢甦醒。「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但此時,倒春寒依然存在,這不,白雪紛飛,又下起了一場小雪。不過,她好像嫌春天來得太晚一樣,自己扮作了飛花的樣子,讓人享受這種似春又不是春的美景。「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也是夠美的了。
再說山間的大林寺中,春天也是姍姍來遲的,這裡夏天也依然十分涼爽,春天也就更是如此了。有時這裡的春天是有些寒冷的,所以白居易才說:「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也算是另有一番景致了。
▌春之偶遇
說起春天,不能不提起崔護的千年偶遇,也算是千年之戀了。他的這段戀情,以春天踏青為背景,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開始了。崔護春天踏青,尋找最美的春色,沒想到在他看到最美的桃花、桃樹的同時,也看到了桃花旁最美的一位女子,她和桃花相映成趣,讓人沉醉銷魂。詩歌語言跳躍,而頗具故事性,接著,跳躍到下一年,當崔護再次來到這棵桃樹下的時候,女子已經不在,桃花依舊在春風中搖曳。正所謂:「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同樣是找尋春的足跡,朱熹作為一代理學大師,就沒有這種豔遇了。他筆下的春天則是:「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前往泗水濱尋找芳蹤,尋找春天,不過他顯然尋找的不單是春天,他尋找的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人生情懷,可謂大境界。
崔護和朱熹的追求,你選擇哪一個呢?是千年之戀,還是人生大境界?我會毅然選擇前者,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