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姚明因為脛骨骨裂,而不得不依靠支架來對傷腿進行保護。如今,火箭想要衝擊季後賽,想要擺脫只靠無序「跑轟」度日的局面,就得需要姚明來作為「支架」。
不是說「跑轟」就一定不好。在沒有姚明的情況下,火箭只能揚長避短,利用速度優勢去和對手抗衡。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一支成熟的球隊,必須要在內線找到一個支點來承上啟下。姚明的回歸不僅豐富了球隊的戰術打法,更重要的是加深了攻防厚度。
厚度就是生命力,就是火箭用來挑戰其他西部強隊的資本。小布和馬丁跑得再快,也終究不可能在48分鐘之內都保持充沛的體力。而巴蒂爾和巴丁格的三分再準,也不能保證在對手的嚴防死守之下還會有足夠高的命中率。靠斯科拉?阿根廷人已經做到了極致,他不會再讓火箭變得更好。在這樣的情況下,火箭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姚明身上。
一味打「跑轟」只能算是瘸腿走路,而姚明則可以讓這條瘸腿慢慢恢復,最終健步如飛。儘管他的上場時間被球隊限制在了24分鐘之內,而且他的身體狀況也不允許他像以前一樣頻繁地在低位和對手對抗,但姚明依然可以用其他方式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進攻中,他可以提到高位策應,既能中距離投籃,又能給小布和馬丁等人拉開進攻的空間。這要比他們單純依靠個人能力擺脫防守要輕鬆得多。而在防守上,只要姚明站在籃下,對手就不可能輕易地破壞火箭的禁區。他的後場籃板和封蓋依然是對手的夢魘。同時,他可以第一時間發起進攻,間接為球隊「提速」。
對於現在的姚明來講,他是這支火箭隊的「新兵」。他要努力使自己融入阿德爾曼的「跑轟」體系中,還需要在有限的出場時間裡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效率。而從已經進行過的幾場季前賽來看,姚明已經基本適應了角色。他不僅可以彌補球隊的短板,還能在精神上給予隊友鼓勵。或許他已不再是球隊的絕對核心,或許他的表現會因為身體狀態而出現更多的起伏,但只要姚明能夠站在場上,他就可以讓球隊打出比上賽季更為精彩的比賽。
他是火箭最好的「支架」,不養眼卻足夠實用。他犧牲了自己的上場時間和數據,換來的是球隊面貌的改變。什麼叫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說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