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國凡何洋
12月2日,天氣晴好。清晨,平頂山市衛東區蒲城街道門樓張村,萬餘羽信鴿噌噌出巢,騰空而起,展翅翱翔。兩個小時後,群鴿像一架架微型飛機,重歸巢棚,咕咕覓食……
是誰把信鴿愛好者寄養在此的信鴿飼養得如此矯健?如此訓練有素?
是昔日的一位普通礦工,如今萬羽信鴿的「總司令」——郝士軍。
今年48歲的郝士軍,黝黑臉膛,敏銳的目光透著剛毅。2015年,在平煤神馬集團二礦工作的郝士軍離崗創業。
「我自幼喜歡養鴿、放鴿,信鴿比賽又是體育項目,咱辦家庭信鴿養殖場中不中?」郝士軍與妻子王燦商量。
「不中!你撂下鐵飯碗回村養鴿,擔多大的風險呀!」王燦生氣了。
不中也得中!當年12月,郝士軍租賃門樓張村50畝閒置土地,投資300萬元,創辦起平頂山市亦成養殖有限公司,成立了衛東區信鴿協會。
代養信鴿的牌子掛出去了。
郝士軍心裡明白,這塊牌子亮不亮,關鍵在於能否把寄養的信鴿飼養得機靈健壯,能否在信鴿比賽中拿大獎。
2016年初春,來自四面八方的信鴿愛好者一下子在郝士軍這裡寄養了4000餘羽信鴿,郝士軍對待每羽信鴿呵護有加,從幼鴿隔離、防疫、消毒到環境衛生、成長記錄,他起早貪黑,認真檢查,科學飼養。教信鴿飛翔就像教小孩走路,他有無盡的耐心愛心。
起初,由於技術不到家,信鴿一夜之間死了200多羽,郝士軍一屁股癱坐在地上,木然失神,淚流滿面:這可咋辦啊,還得賠人家鴿子,員工的工資還要按時發放……次日,他背著妻子賣掉了繁華鬧市的100多平方米的樓房,湊夠40多萬元,全部投入到養鴿事業中。
2016年4月,郝士軍打聽到焦作市信鴿醫院李紅利是省內治療信鴿疾病的老行家。他興衝衝乘車到焦作,誰知李紅利「沒時間」三個字一下子給堵死了。但郝士軍不灰心,次日坐在醫院門口等,李紅利下班剛出門診大樓,郝士軍便一個箭步衝上去請求李紅利跟他去養殖場「看病」。
「我確實沒時間去。」李紅利拒絕。等到第三天晚上,他打聽到李紅利的住所,冒雨摸進了家門。李紅利看到溼淋淋的郝士軍,什麼也不說了,當即同意前往幾百裡外的平頂山。
李紅利對症下藥,手把手教郝士軍,把訓練信鴿的技巧毫不保留地傳授給郝士軍,並願意當郝士軍的技術顧問。此後,郝士軍的養殖技術大增。
從困境中站起來的郝士軍更加堅定了養信鴿的決心和信心。經過幾年艱苦拼搏,郝士軍飼養信鴿聲名大振,全國1600餘家信鴿愛好者先後把信鴿寄養在此,目前他養的信鴿達到1.1萬羽。
2019年,鹿邑縣的信鴿愛好者劉賀營在郝士軍那裡寄養的6羽信鴿在比賽中獲得冠軍,被獎勵一輛7萬多元的小轎車。
如今,走進郝士軍的榮譽室裡,近百個信鴿比賽獎盃流光溢彩。
在致富的道路上,郝士軍不忘生養他的土地。村裡的路不行了,他捐資修路;為衛東區敬老院送去米麵油,為魯山縣貧困山區兒童送去學習用品,為疫情值勤人員送上食品、棉衣。近年來,他先後捐款10多萬元用於公益事業。「有能力幫助更多人,這才是最大的幸福。」郝士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