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重慶出美女,當地人要誇妹子好看,可能會說,類妹兒長得嫩個乖!巴適慘嘍!「乖」形容甜美可人,「巴適」意為舒服自在。那重慶的美人窩在哪裡?有媒體評出重慶區縣美女十強排行榜,萬州美女第二。就有萬州人不服:「瓦特?!我大萬州的美女居然屈居第二,這不科學啊」。後來,又有好事者給重慶38個區縣美女重新排名,這次萬州妹子名列第一,評語是:「豪爽大方、重情重義、非常感性。」
說了這麼多廢話,是想引出今天的主人公,一個地道的重慶萬州95後女孩。她是陳黎明約的一個採訪對象,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當護士,新冠疫情暴發後,被抽調到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點醫院——武漢紅十字會醫院。
代詩夢提供
她的舅舅賈代騰飛是武漢一家媒體的知名攝影記者,與我和黎明都熟。後來賈代告訴我:「其實我一直想以舅舅的身份用自述的方式來拍她,因為她既是一個白衣戰士,同時也是我從小看著長大的一個小姑娘」。無奈他滯留在老家重慶回不來,就把這個線索告訴了黎明。當時我們正在緊張地給援鄂醫療隊員拍照,而且女孩也從一線下來處於醫學觀察期。黎明推說,可能沒時間啊,她有什麼典型的事例嗎?賈代說,她美啊,接著把照片扔過來。然後黎明說:拍!
採訪地點約在漢口的沿江大道。到了地方,我本沒打算加入採訪,就一個人去掃街,估計黎明採訪得差不多了才返回。
女孩看上去嬌小玲瓏,名字也很夢幻——代詩夢,哪怕戴著護目鏡,也能透過會說話的眼睛知道,賈代沒騙人。
劉宇 攝
她講話並不像她的名字那麼文氣,心無城府,快人快語。她說,人家都說我挺能聊的,我和小孩、老人都能聊到一塊兒。
「這張照片是一個患者奶奶給我拍的。當時做治療的時候,我的防護服刮破了,就臨時套了兩件。她看我們很辛苦,還覺得拖累了我們,她就給我們進去的醫護人員拍照片。」
代詩夢 提供
談起當時衝上一線的心路歷程,小代說:「本來好不容易搶到了1月23日那天的票,打算回老家過年,沒想到形勢急轉直下。我剛工作3年,心理上也不是很成熟,去之前真的很害怕、很害怕。之前你看到很多人感染了,並沒有什麼感覺,而當你看到身邊認識的醫護人員感染了,關鍵是沒症狀你知道嗎?但是一拍片,就是了!很恐怖。」
黎明問:「你是什麼時候,才覺得安心了?」
「去的第一天,當你看到身邊都是患者時,你反而覺得安心了。因為我是醫務工作者,覺得自己有能力去幫助他們的。當然我們工作時是很嚴肅的,有嚴格的防護措施。醫院領導也教導我們,不把自己保護好,怎麼救別人呢?」
當被問到在一線工作的情況,小代說:「開始的時候,每天要上9、10個小時,後來增援的醫護人員多了,才從8小時、6小時,再到4小時,上一周休一天。一個人值夜班的時候,氧氣罐都要自己搬,那個罐子比我個兒還高。」
代詩夢(中)提供
「穿上防護服再戴口罩,根本透不過氣兒來,簡直快憋死了,下來感覺自己都要被搶救了。開始的時候,防護物資也很匱乏,去晚了,護目鏡都沒有。面屏和護目鏡只能二選一。給病人做很危險的操作,比如說吸痰,面屏還是很重要的。在做霧化的時候,產生的壓力很大,噴出的高分子霧氣,就很容易產生氣溶膠。」
代詩夢提供
黎明問她,經歷了這些以後,現在有什麼新的感悟。她答:「雖然很累,但還是覺得很值得。就是有一種使命感在身上吧,如果不去一線自己肯定會後悔的。工作中還認識了來自各個醫種的專家,他們好厲害,我從他們身上學習了很多,真的很感謝他們,也希望所有的患者健康平安的出院。回過頭看,不要害怕!幹就完事了!人與人的愛,真的可以化解很多難題,真的……」,她連說了三個「真的。」
那天採訪完,黎明和小代說:「你和我想像的不一樣,但現在覺得你就應該是這麼一個人。」
劉宇 攝
見到代詩夢大概是20天前的事了。我想她經歷的這些,和武漢大多數醫護人員都差不多吧。這本是黎明約的採訪,之後就沒發過照片和文字。武漢清零後的第一天,我去天河機場拍攝醫療隊撤離。英雄們享受了最高的禮遇,武漢人對為他們拼過命的人表達了最真摯的感恩之情。
武昌區委書記劉潔送別吉林省第十一批重症救治醫療隊的145名醫療隊員。 劉宇 攝
這一切都是英雄們應得的。如果不是大部分百姓還封在家裡,我相信,武漢一定會出現萬人空巷,送別英雄的場面。
武漢市民自發在家中送別浙江省援鄂醫療隊。劉宇 攝
回來的路上,我就想起了這個被擱置了的採訪,想起了仍在一線戰鬥的武漢本地醫務人員。他們還沒有機會享受這一切。但他們與病魔抗爭的時間最長、付出的代價最大。3000多名被感染的醫務人員,全部是本地的,更有多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而且他們還將長期堅持下去,繼續守護這座城市。
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湘雅二院的感控人員在同濟醫院護士的防護服上寫上「湘雅二院好朋友。」 劉宇 攝
武漢把最好的酒店都用來安置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相較而言,本地醫護人員的工作、生活條件要更艱苦一些。他們理應同樣享受最高的敬意和待遇。
代詩夢所在的武漢紅十字會醫院轉運新冠肺炎患者。 劉宇 攝
想到這些,我就打算把這個採訪做完。回到旅館,恰好看到賈代騰飛,經過一番周折,他回到了武漢,參加戰疫報導。
代詩夢已經重返崗位。我不想耽誤她過多時間,就想讓賈代從舅舅的角度聊聊外甥女是個什麼樣的女孩。以下是我和他的對話:
問:從和代詩夢聊天中知道,你們平時聯繫還蠻多的,好像遇到什麼事情她也願意問你。
答:她是我大姨唯一的外孫女,我從小看著長大,其實還是挺親的,對,很親。另外,她工作生活在這裡,我作為長輩,肯定也會照顧她。
問:小代說,她上一線前,你給了她很多鼓勵。
答:疫情發生後,她一個小姑娘心裏面肯定是慌的,就打電話向我求助。首先她叮囑,這個事情一定不能讓他爸媽知道,也不能讓我爸媽知道,因為他們長輩之間肯定會溝通的,所以長輩們開始都不知道她去了一線。
我當時就給她分析,第一,舅舅是做新聞的,也是歸心似箭。這麼大的一場災難,哪怕不去一線拍照都怕。但是我們生活在這個城市,你所有的都在這,你和這座城市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第二,職業的使命在召喚你,這時候你應該服從組織的安排。
首先你得怕,怕是因為你敬畏它,對不對?敬畏在前,但是你得有勇氣去面對它,這是你的職業使命。如果只有勇氣沒有敬畏,那是匹夫之勇;只有敬畏沒有勇氣,你對不起這個職業。如果在防護措施到位的情況下,需要你上,必須上!
我相當於給她做了一個心理建設,她也接受了我的想法。
問:家裡什麼時候知道她上一線了?
答:值最後一個班那天,她給媽媽打了個視頻電話。說:媽,我要休息14天。您知道,14這個數字現在帶有特定的含義。聽說休息14天,她媽一下緊張了,忙問,你感染了嗎?
她這才說已經在定點醫院上了三個星期班了。她媽媽當時的反應也很搞笑,您知道,重慶人嘛,她說別慌、別慌,你的信息量有點大,我現在有點胸悶,我要站起來,走動著說。她本來坐著說話,就站起來邊走邊說,說是可以增加氧氣含量。
然後,就很為她自豪,發了朋友圈。現在小的都是爺嘛,家裡人都叫她夢姐。
代詩夢媽媽朋友圈截圖
第一次採訪的時候,代詩夢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的。我們本想留下一點神秘感。她自己倒是很爽快,摘下了口罩讓我們拍照,就是鄰家女孩的樣子。
劉宇 攝
賈代說,看了你們給她拍的照片,我還蠻心疼的,她本來是巴掌大的臉,很明顯她的臉腫了。
聽賈代這麼說,我倒挺想看看她本來的樣子,我要了一些她的照片和視頻。嗯,夢姐很美。
代詩夢提供
賈代騰飛提供
最有意思的當然放在最後,可能與你想的不一樣。但是,這個年紀女孩的生活不是本該如此嗎?
賈代騰飛提供
(2020年3月23日)
如果現在不記下來,我怕將來會忘記——劉宇(中國攝協攝影小分隊成員)陳黎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