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公元前15世紀,古印度一座名叫摩亨佐達羅的城市突然從地球上消失了。幾千年來,關於其消失的原因一直是個謎,只有古印度長篇敘事詩《摩訶婆羅多》 裡提到了這件事:一個令人目眩的天雷和無煙的大火,緊接著是驚天動地的爆炸,爆炸引起的高溫使得水都沸騰起來。科學家經過多年研究後得出結論,這場變故或許是由黑色閃電所引起的。什麼是黑色閃電?它又有著何等的威力,能導致一座城市的毀滅?
在大氣中,由於陽光、宇宙射線和電場的作用, 會形成一種化學性能十分活潑的微粒。這種微粒凝成一個又一個核,在電磁場的作用下聚集在一起,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從而形成大小不等的球。這種物理化學構成物有「冷」球與 「亮」球的區分。所謂「冷」球,它沒有光亮,也不放射能量,可以存在較長時間。「冷」球形狀像只橄欖球,發暗,不透明,白天才能看到,科學家叫它為「黑色閃電」,俗稱「暗雷」。
1974年6月23日,在扎巴洛日城,前蘇聯著名天文學家契爾諾夫親眼見到了一個怪現象:下午5點45分,一場大雷雨襲擊了扎巴洛日城,開始時有強烈的球形閃電,不一會兒,後面就飛過一團黑色的東西。這些東西看上去像霧狀的凝結物,使這位學者感到非常驚訝,其實,這就是黑色閃電。黑色閃電多出現在樹上、桅杆、屋頂和金屬表面上,一般情況下呈瘤狀,看上去好像一團髒東西。如果有人去動它,它就會馬上燃燒或爆炸。如果飛機在空中飛行時遇到黑色閃電,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關於黑色閃電的形成,科學家們研究結論是:它是由分子氣溶膠聚集物產生出來的。它是由於太陽、宇宙光、雲電場、條狀閃電等因素長時間作用於空氣產生的。當聚集物基本聚成球狀時,就會變成能爆炸的黑色閃電。科研人員認為,即使在天空中沒有下過一點雨珠也聽不到雷響的情況下,閃電活動也可能產生。一般說來,只要在天空中發現類似要下暴雨的雲層,在高空作業或野外空曠地區工作的人員就應該馬上回到室內或尋找一處較為安全的地方避免可能出現的幹閃電的襲擊。
1922年,印度考古學家從印度河下遊的一群土丘中發現摩亨佐達羅古城的遺址。經過發掘後發現,古城確實是由一次大火和特大爆炸而毀滅的,巨大的爆炸力將半徑約1千米以內的建築物全部摧毀了。一些科學家多年研究後推測:這座城市的毀滅很可能是黑色閃電造成的。有人認同這一觀點,並進一步指出,摩亨佐達羅的毀滅是由大約3000團半徑30釐米的黑色閃電和1000多個化學發光構造造成的。另外,還有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形成黑色閃電的大氣條件的同時也能產生大量的有毒空氣,顯然,摩亨佐羅達的居民先是被這種有毒空氣折磨了一段時間,接著黑色閃電又發生了猛烈的爆炸,古城就這樣毀於一旦。
「黑色閃電」不同於普通雷電,它無聲無形,但卻攜帶有超乎尋常的電磁輻射,屬於雷暴系統中一種特殊的大規模電荷釋放現象。一般不易出現在近地層,如果出現了,則較容易撞上樹木、桅杆、房屋和其他金屬,一般呈現瘤狀或泥團狀,初看似一團髒東西,極容易被人們忽視。而它本身卻載有大量的能量,所以,它是閃電中危險性和危害性均較大的一種。黑色閃電和球狀閃電相似,一般的避雷設施如避雷針、避雷球、避雷網等,對黑色閃電起不到防護作用,因此它常常極為順利地到達防雷措施極為嚴密的儲油罐、儲氣罐、變壓器、炸藥庫的附近,極為危險,千萬不能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