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網際網路契機:低代碼開發平臺與AI結合,快速落地智能應用

2020-09-05 申子辰聊低代碼開發

幾年前,Gartner就曾預測,在2020年,AI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積極因素,這也意味著AI在今天會發生巨大的增長。而在2017年,國務院就發布了《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推動國內AI技術的發展,到2030年,中國的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根據艾瑞數據分析,2019年中國企業技術研發投入中,人工智慧算法研發投入佔比為9.3%,超370億元。Forrester團隊的研究結果也表示,在2019年,全球已有53%的數據和分析決策者表示,他們已經實施、正在實施、正在擴展或者升級某種形式的人工智慧。AI已經是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AI行業相關預測: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人工智慧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可以設想,未來人工智慧帶來的科技產品,將會是人類智慧的「容器」。AI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工作流場景提供最佳的方案建議,為應用開發者提供了自動化完成複雜流程邏輯的能力。


根據IDC預測,到2025年,至少90%的企業應用新版本中將包含嵌入式人工智慧。Forrester也預測,財富500強企業中,有25%的企業會在他們的RPA中增加AI構建模塊(例如文本分析和機器學習),AI將成為業務方方面面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AI發展現狀:

近期,AI技術在實體經濟中的落地成為最關鍵的目標,根據艾瑞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AI賦能實體經濟的市場規模達到251億元,賦能價值有望在2021年突破千億。而現階段主要應用在公共安全領域,AI+安防佔比53.8%。

從艾瑞的調查數據來看,除了政府主導的公共服務領域,AI會在離錢近的領域優先落地,這也是新技術應用的必然路徑。同時也看到,在其他領域如零售、製造、教育、農業、醫療等,AI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Figure Eight最近的一個調查也顯示,AI正處在高速發展階段,已從過去的概念開始逐步應用落地。但也存在顯著的阻力:需求與技術之間、產業人與網際網路人之間的「牆」;數據管理、算法的複雜性,都可能是導致AI不容易實現大面積普及的原因。

為了解決這個障礙,很多開發者、服務商想到使用低代碼來解決這個問題,更準確地說是使用低代碼開發的思想。

因為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出現,讓專業開發者能更迅速的開發應用,同時讓不具備編程能力的業務人員也能進行應用搭建。對於AI技術,業內也在嘗試通過低代碼開發平臺幫助其更好地落地與普及。

其實,已經有服務商將AI集成到了低代碼或無代碼平臺中,比如應用AI解決與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源集成的複雜挑戰、將AI進一步封裝成可直接調用的業務組件。低代碼開發平臺與AI的結合,確實可以推動AI普及,讓更多用戶體驗到這一技術。


AI與低代碼開發平臺的結合:

低代碼開發平臺與AI的結合,能夠更快速的搭建出符合需求的智能應用,能夠更好地進行業務分析決策。除此之外,這種組合能夠讓各個行業更快地享受到AI的紅利,更智能的應用能更大程度地提升效率。

低代碼開發平臺負責能力整合和應用組裝:使用低代碼平臺,快速開發應用並敏捷應對變更,這些應用可以成為企業最大的競爭優勢來源。低代碼開發平臺的核心理念和思想就一條:通過合理的分層設計、抽象可復用的組件,實現最佳投入產出比,無論是對服務商還是使用者。當然,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這個分層和抽象的過程是要做出犧牲的,至於犧牲什麼就看各平臺的定位,也許是界面交互、也許是能力邊界、也許是專屬行業領域。但低代碼平臺在應用整合和組裝上,已被證明具備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就應用開發而言,將人工智慧整合到解決方案中帶來的效益可能會超出預期,因為低代碼平臺本身就追求極致的投入產出比。


AI對應用能力進行擴展:

市面上常見AI服務有文字分析、圖像分析、聊天機器人、智能助手、機器學習,數據挖掘,翻譯器等。這些服務在不同的行業落地必然會有一些差異,所以標準的AI服務只能解決最高頻的場景,還有大量業務是需要自行訓練模型的。

目前已經有很多成熟的服務商開始將AI服務添加到他們的低代碼開發平臺內,例如:Appian基於Google AI服務向客戶提供了無代碼AI集成功能,能夠在應用構建中拖拽添加AI功能;

mendix為了讓開發人員更快速進行開發,通過AI服務實時提供下一步建議,還可以在應用引入新代碼前,在前面的邏輯步驟中生成操作建議;

低代碼開發平臺的領頭羊Outsystems的AI服務更加豐富,讓用戶能使用自動化功能創建自助服務門戶、文本、語音查詢服務、客戶服務中心等等。

而最近聲稱要在國內商業化的微軟Power Apps則更直接,向用戶開放AI Builder,讓企業在應用搭建時一方面可以調用預生成的AI模型,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需要創建、訓練、發布符合業務需求的AI模型,如物體檢測、文本分類、數據預測等,只要你有足夠的數據。

國內的低代碼/無代碼開發平臺也在逐步嘗試引入AI,但目前大多停留在特定的場景,並且以直接的標準服務為主。目前來看,宜搭Plus對AI能力的整合應該算走在了前列。

總而言之,低代碼平臺將使我們更加高效地實現能力整合和應用搭建,AI使我們在解決特定問題上的效率成百上千倍地提升,而且低代碼的思想還能指導AI技術的快速應用和普及,產生1+1遠大於2的效果。學會利用這兩種技術,我們就擁有了快速開發智能應用的利器,讓我們的產業網際網路少走彎路,更快地達到預期目標。

相關焦點

  • 華為雲發布EI工業智能體2.0,低代碼AI平臺支持快速落地
    AI如何有效地進入工業核心生產系統,關鍵在於企業是否有符合工業的AI開發、運行管理平臺。華為雲EI工業智能體2.0,基於大量的實踐經驗總結,圍繞工業機理與的AI融合,可支持企業便捷地開發、分享工業機理模型,將工業機理模型與AI進行融合,並能匹配企業客戶組織部署運行環境。
  • 讓天下沒有難開發的軟體 「雲釘」掀起低代碼革命
    這句話的潛臺詞其實是:軟體開發的能力應該下放到每一個普通員工手中。 事實上,納德拉的思路指向的是當前企業級市場的重要趨勢:低代碼開發。在釘釘6.0版本的發布會上,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給出了清晰的判斷:「未來的軟體開發一定是碎片化的,低代碼開發將是2021年的行業關鍵詞。」
  • 華為全棧全場景AI助力智能升級,一文看懂企業AI開發路線
    2 ModelArts:全流程加快 AI 應用開發和部署  有了 AI 計算框架,下一步就需要一套端到端的 AI 開發平臺來實現 AI 應用的快速落地。華為雲 ModelArts 架構師白小龍博士就此分享了華為雲 ModelArts 一站式 AI 開發平臺及關鍵技術,應用案例。
  • 竹間智能入選量子位AI落地白皮NLP、對話式人工智慧平臺代表企業
    2019年,已經成熟落地的人工智慧應用包括金融領域的反欺詐、生物識別類身份驗證、智能客服等以及服務行業的內容審核類應用。正在規模推廣的人工智慧應用,包括政府的服務機器人、智能終端,以及政務⻔戶智能化改造等。
  • 夏日專刊AI產品上新升級集錦,50餘項軟硬能力加速場景落地
    七八月50餘項能力的開源開放及升級,是夏日火熱的積澱,希望可以幫助您更高效實現產業智能化應用落地,快來一同閱讀您最關心的內容吧。&hmsr=aibanner&hmpl=8.18 智能招聘方案新增簡歷畫像功能,開放邀測依託百度 TIC 團隊在招聘方向的深耕,同時結合百度自然語言處理、百度文字識別的 AI 能力,提供多項招聘功能。
  • 「智慧大腦」賦能新平臺建設 解放號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正式成立
    近日,解放號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正式在南京成立。中軟國際解放號攜手南京圖靈人工智慧研究院共同探索人工智慧對於信息技術應用場景的核心驅動能力,同時,通過解放號實現人工智慧新技術普惠,加速人工智慧技術產業產品化進程。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數字城市、金融科技等領域開展聯合創新,推動人工智慧技術產品化進程,引領產業智能升級。
  • Internal推出無代碼平臺,助力企業快速開發應用
    1月13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無代碼應用程式開發初創企業Internal今天宣布推出其無代碼平臺,以幫助企業員工更快地開展工作。該公司表示,其平臺可幫助企業、組織內的任何人,包括客戶支持、運營和產品管理團隊進行內部應用程式開發。
  • 愛玩特智能創始人雷宗:AI在投資領域的產業落地路徑
    一開始做的是金融上的一些分析,後來發現這個引擎不僅可以去用來分析資產價格,比如股票、外匯等,其實也可以用來公司的營收、電商數據等,就把我們核心的技術「全自動大數據分析引擎」做出來了,後來就把這個技術帶出來創業了,創業以後就把這個引擎應用給金融機構,幫他們做一些AI+產業落地的事情。
  • J2Paas低代碼平臺,國內首創「參數式」開發模式!
    國外低代碼開發巨頭OutSystems幫助施耐德電氣在20個月內推出了60款應用,將開發過程加速了2倍,僅在第一年就節省了650天的工作量。雖然國內低代碼開發起步較晚,但依然能夠讓開發效果提升數倍以上!
  • 傳智教育舉辦2020產業網際網路大會,業界大咖熱議產業數位化發展趨勢
    11月29日,傳智教育2020產業網際網路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的以「聚力構建,數智未來」為主題,旨在聚焦智能製造、大數據、新基建崛起與企業數位化轉型落地。隨著全球數位化進程驟然加速,傳統產業迎來了優化和重構的機遇。
  • 全民開發大時代,低代碼與零代碼工具的這些特徵,你了解嗎?
    對於創建數字業務所需的各種複雜應用程式,低代碼開發和零代碼開發正發揮著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果你一直關注2020年的技術工具領域動態,你會發現關於低代碼的討論不絕於耳。據Forrester預測,到2022年,關於低代碼類的支出將超過200億美元。
  • 遠觀近看阿里雲ET平臺 如何開啟AI落地新風潮
    餘亮也坦言,在技術領域ET城市大腦仍在不斷進化,技術和應用結合發展,比如大規模信號燈調控方案的進一步優化,認知反演如何尋找關鍵節點、網絡分隔,包括流程、算法的協調上有一些創新。針對工業企業客戶的要求,產品和解決方案輸出必須要能夠提供給行業客戶應用場景的指導,而不是像常規的網際網路幹預,或者有所謂的工業網際網路數據連接和平臺連接。「對於阿里雲來說,我們自身數據智能的技術,雲計算、大數據、AI算法等等這方面是我們的信心所在。
  • Gravitylink與MbhAi達成戰略合作,共推AI應用場景落地
    近日,引力互聯 Gravitylink 與莫比嗨客 MbhAi 正式籤署了 AI 產業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服務 AI 開發者與創新企業,共同豐富 AI 模型應用市場, 探索更多可落地的 AI 智能應用場景,推動相關產業全面發展。
  • 馬化騰:VR技術新場景將推動產業網際網路升級,微美全息AI+AR視覺引領...
    從實時通信到音視頻等一系列基礎技術已經準備好,計算能力快速提升,推動信息接觸、人機互動的模式發生更豐富的變化。」 前言繼續寫到:「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它意味著線上線下的一體化,實體和電子方式的融合。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大門已經打開,無論是從虛到實,還是由實入虛,都在致力於幫助用戶實現更真實的體驗。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應用場景也已打開。
  • 聚合軟體產業網際網路平臺資源 共繪數字生態新「蘭」圖
    (蘭州市重點項目籤約儀式)根據協議內容,中軟國際在蘭州市城關區東崗科創園落地運營實體,與城關區人民政府共同打造中軟國際蘭州數字經濟創新基地,通過一批支撐區域發展的技術平臺的建設和運營,推動規模化的軟體服務匯聚和軟體人才聚集,構建蘭州數字經濟服務生態,推動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建成蘭州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聚集區。
  • 「AI:創新與產業大爆炸」論壇探索AI產業應用新方向
    借2019GEW(全球創業周)中國站契機,本次大會應運而生。大會由23Seed、功夫國際孵化器、全球創業周中國站組委會主辦,滙豐銀行提供特別支持。論壇特邀來自人工智慧學術、產業、投融資等多領域專家及科創從業者代表等200餘人到場。與會嘉賓圍繞人工智慧(AI)創新創業及產業應用展開探討,交流人工智慧技術突破,為產業創新尋找驅動力和發展方向。
  • 【智造】渝北數字產業智能產業高科技企業掃描
    近年來,渝北把大力發展數字產業、智能產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以建設仙桃國際大數據谷、舉辦智博會為契機,引進了一大批高科技產業企業,為渝北「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源源不斷地輸送著「新鮮血液」。幾年時間裡,渝北引進的高科技企業發展如何?日前,記者走進了幾家企業,了解他們在渝北書寫的科技創新答卷。
  • 15位產業領袖縱論中國AI現狀:價值重估,落地為王
    因此,曠視自主研發了人工智慧算法平臺Brain++,並打造了行業應用軟體和平臺軟體,實現低成本、高效率、更貼合的技術落地。在此基礎上,曠視打造了以人工智慧驅動的物聯網解決方案,落地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個人物聯網,踐行AIoT發展道路。
  • 2020 INNO CHINA中國產業創新大會暨RPA+AI開發者論壇成功召開
    站在歷史的節點上,RPA中國聯合RPA產業端各企業機構舉辦了「產業創新 ·生態突圍」 2020 INNO CHINA中國產業創新大會,RPA+AI開發者論壇作為本次峰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參會嘉賓們搭建了一個分享與探討各領域經驗和成果的專業性交流平臺,讓嘉賓和企業代表更近距離學習和感受RPA和AI技術結合所帶來的「人機協同」,進一步加深對RPA技術的實現和運作模式的理解。
  • 夢駝鈴是西北一家正快速成長的物流產業平臺
    夢駝鈴,是一首非常好聽的、耳熟能詳的、好多人都愛唱的歌;夢駝鈴,也是西北一家正快速成長的物流產業平臺。他說,夢駝鈴物流產業平臺是一家以網際網路大數據及供應鏈數位化服務為主的智慧物流全場景服務平臺。夢駝鈴深耕西北物流產業,依託西北公路幹線物流,構建西北物流生態圈,連結物流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搭建了貨主平臺(56大俠)、司機平臺(G7卡車寶貝)、數據中臺(駝大師)三大核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