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來自美國航天局的科學家宣布了令人驚異的結論:銀河系至少有500億顆行星存在,其中至少5億顆行星處於「既不太冷也不太熱」的地帶,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都在致力於探索地球以外的行星世界,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發明與應用,則把這一夢想變成了現實。2009年5月至9月間,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對銀河系15.6萬顆恆星進行搜索,對銀河系行星進行首次「人口普查」。當有行星經過恆星時,克卜勒將觀察記錄到恆星亮度有微量減弱。由於這種情況一年只發生一次,科學家們需要3年的數據才能最終確認圍繞與太陽類似的恆星運行的行星的存在並確定其位置。克卜勒這次行星普查的主要使命並不是要弄清每一顆行星的具體狀況,而是要讓天文學家對銀河系究竟有多少行星、特別是有多少像地球一樣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有初步的感覺。
初步研究發現,銀河系恆星中,至少每兩顆恆星中就有一顆擁有行星,每200顆恆星中就有一顆恆星擁有的行星位於「宜居帶」。科學家目前發現了1235顆候選行星,其中68顆與地球大小相似,288顆遠遠大於地球。在54個可能適宜人類居的行星中,5個可能與地球大小類似。
克卜勒452b(Kepler 452b),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發現的外行星, 直徑是地球的1.6倍,地球相似指數(ESI)為0.98 ,位於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天鵝座。圍繞著與太陽同類型恆星旋轉且與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有可能擁有大氣層和流動水,被稱為地球2.0,「地球的表哥」。這顆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繞著一顆與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運行。那顆恆星的質量比太陽多4%,亮度則要多出10%。它的恆星比太陽老15億年,光度為太陽的1.2倍。
克卜勒-452b圍繞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且距離適中,但由於缺乏密度數據,我們還無法判斷其物質組成。因此,謹慎的說,在當前我們不能說它就是「另外一個地球」或不是「另外一個地球」,而只能說是「迄今最接近另外一個地球」的系外行星。
克卜勒-452b是比地球還要古老的星球,可能會比地球還要先滅亡,在那麼遙遠的地方,光是飛行的距離對現今科技就已經是個很大的考驗了 (現今科技來說要飛 約2500 萬年才能到達);就算用超快的曲速前進,飛行船和人類也早就千瘡百孔。
其實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還有很多,只是受限於現在技術的局限性沒能完全發掘。人類要在行星上生存,自由流淌的水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大部分行星上,只有冰和氣體。而陽光讓我們感到溫暖和植物的生長。
人類想要太空殖民,必須滿足以下條件:水、陽光、適宜的溫度、食物來源、能源、創造生態系統或適應已有生態系統的能力。
人們常把火星當作最好的改造對象。它的自轉周期和地球相似,只是離太陽遠了一點。火星表面也有水,雖然是冰凍的。至少它過去有大量的水,而且還可能有過生命,現在肯定是不適宜生存的。
地球有可能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好好對待現在這個地球才是我們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