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務實踐之路--RPC

2021-01-15 黑少微服務

重點來了,本文全面闡述一下我們的RPC是怎麼實現並如何使用的,跟Kubernetes和Openstack怎麼結合。

在選型一文中說到我們選定的RPC框架是Apache Thrift,它的用法是在Main方法中重啟服務,在Client端連接服務去調用。而我的想法是要跟Dubblo、HSF的用法一樣,因為很多人都熟悉這兩個框架的用法,特別是我們好幾個項目都是基於EDAS開發的,而且世面上用Dubbo的公司也很多。順便再說一下我們對於RPC的幾點要求:1,兼容Dubbo和HSF的使用方法,支持版本和服務分組,支持項目隔離2,客戶端重試機制,可以配置次數和間隔時間3,客戶端線程池4,服務端可以平滑無縫升級而不影響客戶端的使用

兼容Dubbo就必然要使用Spring框架,那我們就直接上Spring Boot好了,號稱Spring Boot為微服務開發而生,一步到位,將Thrift跟Spring Boot整合。

版本和服務分組可以通過Kubernetes的Service的Label來實現,我們客戶端在查找服務的時候通過這兩個標籤再加上接口類的Label來定位Service的Cluster IP,這裡不直接使用Service名稱來調用服務的原因是通過Label查詢Servcie更加靈活一些,Service的名稱不受限制,隨時可以啟動一個帶有相同Label的新Service來替換舊的Service.

項目隔離可以用Kubernetes的namespace來實現,一個namespace是一個項目,當然項目之間也可以互相調用,默認情況下是整個Kubernetes集群的服務都是可以被調用到的如果在沒有指定namespace的情況下。

客戶端重試機制用代理Thrift連接的方式來實現,在連接或接口方法調用異常時發起重新連接。

客戶端連接池是由於在WEB項目中每次用戶發起請求是在一個獨立的線程中,而Thrift的Client Socket連接不是線程安全的,因此要為每個用戶準備一個Socket連接,有點像資料庫的連接池,這個可以用apache的commons pool2來實現,這個有很多網友的文章可以參考,本文就不在贅述了。

相關焦點

  • 微服務RPC框架選美
    原標題:微服務RPC框架選美 轉載本文需註明出處:EAII企業架構創新研究院(微信號:eaworld),違者必究。如需加入微信群參與微課堂、架構設計與討論直播請直接回復此公眾號:「加群 姓名 公司 職位 微信號」。
  • 基於容器雲的微服務架構實踐
    【編者按】微服務架構的誕生和容器技術的流行,幾乎是同時發生的,這並非偶然,而是網際網路時代倒逼傳統技術和架構而產生的變革,而以Docker為代表的容器技術則為微服務理念提供了匹配的實現機制,本文作者從什麼是微服務切入,詳細的介紹了微服務架構的優勢,最後從自身實踐出發,給出了微服務架構的雲端實踐。
  • rpc、json Rpc和http區別
    帶索引數組參數的rpc調用--> {"jsonrpc": "2.0", "method": "subtract", "params": [42, 23], "id": 1}<-- {"jsonrpc": "2.0", "result": 19, "id": 1} 2.
  • DDD到底適不適合微服務架構?
    微服務架構的演進我們常說,架構設計的核心是滿足降本增效。該怎麼理解?舉個例子,微服務架構之所以能脫穎而出,正是因為它實現了系統解耦和持續集成,有清晰的服務邊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尷尬。
  • 【行業資訊】SOFARPC v5.7.4 發布,螞蟻金服開源 Java RPC 框架
    同時圍繞 SOFARPC 框架及其周邊組件提供豐富的微服務治理方案。Final jackson-databind 升級到 2.9.10.5 BUG 修復 修復了 Hessian over triple 不支持基本類型的問題 Abstract Enhancements to the sofa-rpc
  • Golang 語言使用標準庫 net/rpc/jsonrpc 包跨語言遠程調用
    encoding/gob 包編解碼傳輸數據,gob 編解碼方式僅適用於 Go 應用,如果需要跨語言遠程調用,可以指定支持跨語言的其他編解碼方式,比如 protobuf,或使用 net/rpc 的子包 net/rpc/jsonrpc,它支持JSON-RPC 1.0,通過 json 格式傳輸數據。
  • rpc分布式服務 - CSDN
    第一章聊了【「為什麼要進行服務化,服務化究竟解決什麼問題」】第二章聊了【「微服務的服務粒度選型」】今天開始聊一些微服務的實踐,第一塊,RPC框架的原理及實踐,為什麼說要搞定微服務架構,先搞定RPC框架呢?
  • 從0 到 1:全面理解 RPC 遠程調用!
    SimpleXMLRPCServer 是基於 xml-rpc 實現的遠程調用,上面我們也提到 除了 xml-rpc 之外,還有 json-rpc 協議。>客戶端import jsonrpclibserver = jsonrpclib.Server("http://localhost:8080")再來看第二種python-jsonrpc,寫起來貌似有些複雜。
  • 「首席架構師看微服務架構」介紹NGINX的微服務參考架構
    所有六個博客,以及一個關於微服務應用程式的Web前端的博客,都被收集到一個免費的電子書中。NGINX的輕巧,高性能和靈活性非常適合微服務。NGINX Docker映像是Docker Hub上排名第一的應用程式映像,您今天在Web上找到的大多數微服務平臺都包含一個演示,它以某種形式部署NGINX並連接到歡迎頁面。因為我們認為轉向微服務對於客戶的成功至關重要,我們NGINX已經啟動了一個專門的程序來開發支持Web應用程式開發和交付這種地震轉變的功能和實踐。
  • 老闆要搞微服務,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圖片來自 Pexels體會到微服務帶來好處的同時,很多公司也明顯感受到微服務化帶來的一系列讓人頭疼的問題。如果你正準備做微服務轉型,或者在微服務化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此文很可能會幫到你!正文開始前,為了讓各位讀友更好的理解本文內容,先花兩分鐘了解一下微服務的優缺點。聊起微服務,很多朋友都了解微服務帶來的好處,羅列幾點: 模塊化,降低耦合。將單體應用按業務模塊拆分成多個服務,如果某個功能需要改動,大多數情況,我們只需要弄清楚並改動對應的服務即可。
  • 微服務拆分到什麼粒度合適——康威定律
    微服務這個概念一直很火,現在ServiceMesh概念更火,最近我經手的多個項目也都採用微服務的方式開發。但實踐發現,當一個RD同時開發超過2個微服務的時候,出現bug或故障的概率會提升。我現在看項目的時候會不自覺的關注工程服務拆分個數和研發人數的比值。雖然這麼做,我卻說不出來個所以然,也沒有找到一個理論依據。
  • 以太坊可用RPC節點列表
    一些RPC節點可能由於不可預知的原因,間歇性的無法訪問,大家使用前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測試一下RPC節點的連通性:curl RPC_URL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X POST --data '{"jsonrpc":"2.0","method
  • 2021升級版微服務教程—為什麼會有微服務?什麼是SpringCloud?
    以上就是分布式的架構5.服務化於是公司進入轟轟烈烈的服務化時代,但是有幾個問題需要被解決,如下image-20200317151634243 每一個模塊都是一個獨立的項目 都可以獨立啟動 這樣的做法 就叫做服務化 模塊變成項目之後我們稱之為服務 首頁模塊---》首頁服務這就是服務化 這就是微服務,微服務是:特殊的分布式架構【服務化
  • SpringCloud微服務架構篇3:Spring Cloud簡介
    3、微服務的統一入口API服務網關就是為微服務提供了一個統一入口,並能夠附加一些路由規則,使得不同的微服務通過路由規則提供一致的訪問入口。5、微服務的統一配置對微服務架構中,數十個、上百個實例,統一對配置進行管理和發布更新。
  • 微服務之RPC簡述
    比如說兩臺伺服器A,B,一個應用部署在A伺服器上,想要調用B伺服器上應用提供的函數/方法,由於不在一個內存空間,不能直接調用,就需要通過網絡來表達調用的語義和傳達調用的數據,而這種方式就是rpcRPC 的主要功能目標是讓構建分布式計算(應用)更容易,在提供強大的遠程調用能力時不損失本地調用的語義簡潔性。
  • 解鎖物聯網奧秘、探秘微服務引擎,DevRun開發者沙龍深度賦能廣州...
    活動現場,華為雲的多位資深技術專家就從物聯網雲化架構、自動化工程能力、灰度發布能力、超大容量擴展架構、微服務的業務有效管理、企業適用的多樣化場景等多個維度展開了深度分享,為開發者們解鎖了更多關於微服務和物料網設備的前沿理論與實踐案例。除了精彩的主題分享外,華為雲的各位專家大咖還與參會者一同進行了現場實操。
  • 基於Prometheus來做微服務監控,有多吃香?
    在業務快速變化時,微服務單一職責、自治的特點,使系統的邊界更加清晰,提升了系統的可維護性;同時,簡化了系統部署的複雜度,可以針對某個微服務單獨升級和發布;在業務增長時,也可以方便的進行獨立擴展。微服務架構雖然帶來了很多好處,但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在以往的單體應用中,排查問題往往通過查看日誌定位錯誤信息和異常堆棧;但是在微服務架構中服務繁多,出現問題時的問題定位變得非常困難。
  • 微服務這麼流行,你理解嘛?
    2、微服務和微服務架構的區別是什麼?3、微服務技術有什麼?4、微服務的優缺點是什麼?5、為什麼選擇Springcloud作為微服務架構?在寫本系列文章之前,我也看了很多網上的大佬那些微服務系列的文章,他們寫的都非常好,別人問我關於一些微服務的技術文章時,我也都會把那些我認為寫的好的文章推送給他們,但是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剛剛接觸微服務的同學,一開始覺得寫的通俗易懂而且確實很簡單,但是越往後看越看不懂。因此才萌生出自己寫一套循序漸進的文章。
  • 微服務架構技術棧
    一、前言2014 年可以認為是微服務 1.0 的元年,當年有幾個標誌性事件:一是 Martin Fowler 在其博客上發表了」Microservices」一文,正式提出微服務架構風格;二是 Netflix 微服務架構經過多年大規模生產驗證,最終抽象落地形成一整套開源的微服務基礎組件,統稱 NetflixOSS,Netflix 的成功經驗開始被業界認可並推崇
  • 放棄微服務,改用宏服務,Uber 這波什麼操作?
    以「簡單」著稱的微服務為什麼又變得難以維護了呢? 1 Uber 支付團隊放棄微服務,轉用宏服務 4 月 6 日,Uber 支付體驗平臺的工程經理 Gergely Orosz 發布推文表示其團隊的架構方向已經發生了變化,放棄微服務,轉而使用宏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