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的<文明·文化茶座>裡有一篇文章叫,【「心形函數」的愛情】。作者陳璐在文章詮釋了愛情與數學的密切聯繫,真是長見識了。
【一封數學情書】
一個心形圖案、一封告白信,看似簡單明了,卻包涵著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硬核而深情,感動了不計其數的痴情人。
法國著名的數學家、解析幾何的發明家笛卡爾52歲那年,因躲避黑死病的蔓延,他從斯德哥爾摩街頭逃到瑞典街頭,繼續研究數學問題。他因逃生,衣著襤褸,行李簡單,只以幾本數學書為伴,心無旁念,特別專注。
他的神情吸引了過路的少女——克裡斯蒂娜。克裡斯蒂娜當時是18歲,是一位有名的公主。她聰明伶俐,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她在路邊和笛卡爾交談了一段時間之後,對笛卡爾心生敬佩,不久,國王把笛卡爾聘為公主的數學老師。二人早夕相處,師生情發展到愛情。國王得知後,下令要處死笛卡爾,公主為他求情,保住了性命,被遣返回法國。
笛卡爾經歷了一場感情風波後,本就身體不好的他,很快便感染了黑死病。生命脆危之時,他對克裡斯蒂娜思念愈加強烈,每天堅持給她寫信,急切盼望心上人能有回音,以慰藉自己的思念之情。然而,國王攔截了他的前12信,接到第13封后,發現信中只有一個數學方程式:r=a(1-sinθ)。國王及全城數學家沒人能解開這個方程式。於是,國王歇心地把信交給了苦相思的公主,公主找來紙和筆,順利解出了方程式,是一個心形圖案,她悲喜交加,感動得淚流滿面,而笛卡爾發出這封信後遺憾地離開了這個心愛的世界。
這個心形圖案凝結著笛卡爾和克裡斯蒂娜的愛情故事,是笛卡爾對克裡斯蒂娜最後的告白,堪稱理工科學霸的表白典範。
這個心形圖案就是著名的「心形函數」圖像,成為解析幾何的一個公式,被後人一直應用著。
故事畢竟是故事,既是國外的歷史故事,又是傳說,但作為數學家、解析幾何的奠基人,笛卡爾確定無疑。作者又給出了另一種傳說。說真正的女主人公是另一個國家的公主——伊莉莎白公主,據說她熱戀笛卡爾在克裡斯蒂娜之前,而且,伊莉莎白公主發了誓言,「我已經愛上了笛卡爾的哲學,並希望為此奉獻終身」,以此斷然拒絕了另一王子的求婚。
這段愛情傳說的女主人公是究竟誰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笛卡爾的愛情故事是緣於數學研究,進而升華為「心形函數」。他們都是用數學找到了珍愛。
【人類的心臟,愛情的象徵】
人類最早就把心和愛聯繫在一起了。
人類的文明的發祥地古希臘就有心和愛聯繫的抒情詩;柏拉圖認為胸部主導著愛,即心主愛;亞里斯多德擴展了心臟的作用;愛神維納斯點燃了人們的心;詩人蒂博創作了法語愛情詩《梨之心》的插圖,成為解剖學之外的第一張心臟插圖,詩和圖源於深陷愛情的人可以把自己的心交給所愛之人;中世紀的有《馬內塞古抄本》、《愛的記錄》、《心的禮物》等等,他們乾脆把人和心融為一體,構成人和心形圖案,表達了高尚完美的愛情。充分體現出來人類的心臟是愛情的象徵。
古今中外,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愛是有情有意的,情有形有向的。心相印,情相連,愛情才能天長地久。
文/五五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