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十大遠古海洋猛獸

2020-11-21 海疆在線

鄧氏魚巨齒鯊滄龍誰最強?盤點十大遠古海洋猛獸

3月17日消息,在已滅絕的十大海洋巨物中,鄧氏魚堪稱一種巨大的史前生物。它巨大的咬合力,完全不遜色於史前生物中的滄龍、帝鱷、劍吻鯊等兇猛的怪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些令人恐怖的史前巨物。

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史前時代並不缺乏令人恐懼的巨型怪獸,除了眾所周知的霸王龍等,還有巨牙鄧氏魚、恐怖豬、能整個吞食蛇頸龍的海怪等。

白堊紀基本上是地球的野蠻時代,這一時期活躍著一些兇猛的怪獸,其中包括:海諾龍和海王龍,這些成年體會讓它們的幼仔去捕食鯖魚。它們對付獵物不用鋒利的牙齒,或者口腔內兩排附齒,而是將獵物整個吞入口中。

鄧氏魚

鄧氏魚是來自遠古時期的一種魚類,其咬合力能夠達到五千千克,被稱為是史前咬合力最巨大的史前生物,關於鄧氏魚名字的來歷有人說由於這種魚的化石被發現的時候被稱為定是魚,後來根據音譯就叫成了鄧氏魚,目前是被認為咬合力最為巨大的史前魚類,並且是寒武紀時期最為巨大的魚類,根據考古學家以及動物學家的研究表明,鄧氏魚當時在海底幾乎可以說是稱霸的地位,是一種處於頂級的海洋掠食動物,下面帶大家認識一下鄧氏魚的相關信息,並且介紹史前的其他生物相關知識。 

鄧氏魚是史前一種可怕的魚類,它的牙齒猶如鋒利的匕首,體長大約30英尺。科學家分析稱,鄧氏魚擁有強大的咬力,能夠咬碎任何物體。目前,地球上現存生物最強咬力物種是土狼,大約2000牛頓。它們很容易咬碎骨骼,相比之下霸王龍的咬力大約是13000牛頓。而鄧氏魚的咬力能夠達到1.5億帕斯卡,大約每平方英寸咬力達到22000磅。同時,鄧氏魚每秒可張嘴50次,這意味著它們能夠非常快速地清掃周邊的獵物。

鄧氏魚的外形特徵及生活習性

鄧氏魚是寒武紀到泥盆紀時期出現過的最大的食肉硬骨魚類,其主要獵物是有硬殼保護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是當時的頂級掠食物動物,色素細胞顯示,鄧氏魚背部顏色較深,腹部呈銀色。體長9米左右,體重約4噸。這種魚對它的食物毫不講究,它吃魚、任何海洋生物、鯊魚甚至它的同類。且這看起來是鄧氏魚忍受消化不良的結果:它的化石常和被回吐的、半消化的魚在一起。  

鄧氏魚生活在較淺的海域,擁有異常旺盛的食慾,使它成為當時最強的食肉動物。主要食物為鯊魚、硬骨魚、真骨魚、三葉蟲、菊石、鸚鵡螺、盾皮魚、未成年同類等。鄧氏魚的外貌,給人以異常兇猛的感覺。強壯的類似於鯊魚的紡錘形的身軀更接近現代魚類的體形。頭部與頸部覆蓋著厚重且堅硬的外骨骼。雖然是肉食性魚類,但無牙,代替牙的是位於吻部的頭甲贅生,如鍘刀一般,非常銳利。能切斷、咬裂、粉碎任何東西。

鄧氏魚的咬合力情況

鄧氏魚是生存於距今約3.6億至4.15億年前泥盆紀的一種擁有著驚人咬合力的巨型食肉厚皮魚,是志留紀和泥盆紀海洋的絕對霸主。鄧氏魚是泥盆紀的最頂級掠食者,遠遠淩駕於其他動物之上。

鄧氏魚有著驚人的吸力,位於當時海洋的食物鏈頂端,能一口將鯊魚咬成兩半,可以捕食泥盆紀海洋裡的任何一種生物,它很可能是地球上第一個「百獸之王」;它的存在比陸上第一隻恐龍的誕生還要早1.75億年。鄧氏魚缺少真正的牙齒,而以兩長條凹凸不平的刃片代替,可以咬斷和粉碎任何東西。鄧氏魚的口腔機能非常獨特,它依靠四個關節活動時產生的力量進行撕咬。這種獨特的機能不僅可以產生極大的咬合力,還可以使得鄧氏魚以極快的速度來撕碎獵物。

上龍

如果拿上龍的顱骨與鱷魚的對比,就會很清楚了解:上龍的頭顱巨大,頸部短小,長有彎刀般鋒利的尖齒,且咬齧起來更厲害,其肌肉的橫斷面積的比鱷魚大幾倍,因此,上龍的肌肉更粗更強,顎部龐大又有力。一對鰭狀肢和形如長鞭的尾巴幫助它在大海中乘風破浪,上龍捕食獵物時更是迅猛絕倫。  

上龍是一種已滅絕海生爬行動物,屬於上龍科,生存於侏羅紀晚期。上龍是一種大型掠食性動物,以魚類、魷魚、以及其他海生爬行動物為食。 上龍在正式命名前被稱為「妖怪」,在大約2億—1.45億年前的侏羅紀,它們是海洋中的高級掠食者。上龍是上龍科中最先發現的,這主要是理查 歐文的貢獻,他在1841年對這種動物進行了研究並予以命名為上龍。

龍王鯨  

龍王鯨,又稱帝王蜥蜴、械齒鯨,是龍王鯨科中的一個屬,被認為是現代鯨的祖先,約生活於晚始新世4500萬-3600萬年前,現已滅絕。目前科學研究發現它的天敵可能是鯊魚。龍王鯨為肉食性動物,體長約為15~20米。龍王鯨的化石第一次是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被發現的,剛開始被誤認為是巨大的海洋爬蟲類,古生物學家從埃及與巴基斯坦發現的化石中辨認出至少存在兩個其他的種。龍王鯨的骨骼暗示它起源於陸地動物:一雙小腳。雖然埃及的化石並不常得到良好的保存,但在一個械齒鯨化石的胸腔找到一團魚化石。這似乎是它胃內的東西,其中包括幾種不同的魚類骨骸,以及一隻五十釐米長的鯊魚,足以證明:龍王鯨並非性格溫馴的動物。

滄龍

滄龍的德文意思是「默茲河的蜥蜴」,是滄龍科的一個屬。它們是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顎與尖銳的牙齒,外形類似具有鰭狀肢的鱷魚。第一具可歸類於滄龍的化石,是個破碎的頭骨。於1766年發現在荷蘭南端馬斯垂克的一個石灰巖礦坑裡發現,當時市內的建築是使用採石場的石灰巖來建造的。在1822年,威廉 丹尼爾 科尼比爾將這個化石命名為滄龍,以流經馬斯垂克的默茲河為名。  

滄龍的身體呈長桶狀,尾巴強壯,具有高度流體力學性。它的前肢有五趾,後肢有四趾,四肢已演化成鰭狀肢,前肢大於後肢,短粗而有力的鰭肢使它可以在水中迅速改變方向,敏捷大大增加。其尾部達到身長的一半,為寬闊平坦的豎槳狀,尾椎骨上下都有擴張的骨質椎體,組成了強力的遊泳工具。科學家推測,它的行進方式類似於現代的鱷魚在水中的遊泳方式,尾巴像鞭子一樣左右搖動,最高速度可能達到30英裡/小時。這種遊泳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極快的速度,但是不利於長時間的高速追逐,因此,滄龍是利用隱匿與爆發力獵食的好手。

古蜥鯨  

械齒鯨是一種肉食性鯨類,身長18米,是大白鯊身長的2倍,這是一頭雌鯨體重20噸,很難想像它的祖先是一種個體很小、身體披毛生活在樹上的哺乳動物。最近發現的化石告訴我們,一些陸生動物是如何在始新世時進化為海生鯨魚的。在僅僅2000萬年的時間內,體長2.4米在水邊以魚為食的能行走的哺乳動物就發展成了今天這樣大小和形狀的鯨魚。

梅爾維爾鯨

梅氏利維坦鯨是利維坦鯨屬中最大的物種,是一種在南美洲發現的一種中新世時期的已滅絕的齒鯨。利維坦鯨的種名是以《白鯨記》的作者、美國著名作家赫爾曼 梅爾維爾的名字命名。目前樣本只有一個頭骨,科學家推測梅爾維爾鯨長17米-18米。  

唯一的頭顱化石長3米,牙齒長36釐米,全身估計長13.5-17.5米。體型與外貌與現代抹香鯨相似。但與現代抹香鯨只在下顎有具功用的牙齒比較,梅爾維爾鯨兩顎都長有牙齒,而且比現代抹香鯨的牙齒大得多:是現存最大的鯨齒。他們據信是積極的掠食者,可能以鬚鯨為食。但2013年發現了一顆長達40cm的蕉形肉食鯨齒,所以可能存在比梅爾維爾鯨更大的肉食抹香鯨,或者梅爾維爾鯨可以長得更大。

劍吻鯊 

劍吻鯊生活於白堊紀時代。它們的外觀與現存的歐氏尖吻鮫非常相似,故有學者將歐氏尖吻鮫重新分類在劍吻鯊屬中。但是,大部份的鯊魚專家均認為它們有足夠的分別來成立另一屬。劍吻鯊有時被稱作魔鬼鯊,它的大鼻子當然也與這個名字相吻合。這種擁有藍色魚鰭片和強韌皮膚的鯊魚是最罕見而且最難以捉摸的鯊魚之一,而且沒有人真正了解它擁有長鼻子的原因。長鼻子在捕捉獵物時特別沒用,或許它可以幫助鯊魚探測電信號。

白堊刺甲鯊

白堊刺甲鯊是頂級海洋掠食動物,被稱為「白堊紀的咽喉」,大小與現在的大白鯊相當。它長達7.6米以上,尾巴佔身體的一半長,它同時用起伏的身軀和像鰭一樣的腳遊泳,敢於攻擊各種大小的滄龍,跟現生大白鯊敢於攻擊小型海獅或海豹的情況相似。  

平均能長達15至18尺, 跟現生的大白鯊的身型相仿,這時期大量白堊紀鯊魚僅從牙齒化石得知。相反,不少白堊刺甲鯊的完整椎骨化石已被發現,這驚人的化石發現包括了脫節的椎骨化石串及弓型的上下顎,提供了一個生動的鯊魚長度及嘴部的寬度。值得注意的是,古生物學家還發現了至少屬於白堊刺甲鯊已礦物化的皮膚---帶有齒狀的皮膚化石 。

帝鱷  

帝鱷化石是在尼日的撒哈拉沙漠發現。第一個帝鱷的牙齒與鱗甲是在上世紀40年代到50年代發現,由法國古生物學家艾伯特 拉伯發現。直到1964年,地理學家發現其頭顱,並引起菲利普 塔丘特的注意。他帶著化石回到巴黎,頭顱由France de Broin檢驗。在1966年,他們正式地將這種動物敘述、命名,學名為帝鱷,意思是「肌肉-鱷類-帝王」。

滑齒龍  

滑齒龍是一種海洋爬行動物,在侏羅紀晚期,它們粗壯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槳鰭的驅動下四處遊蕩。滑齒龍的長顎裡滿部尖銳的牙齒。滑齒龍的鼻腔結構使得它在水中也能嗅到氣味,這樣滑齒龍就可以在很遠的地方發現獵物行蹤。除了要上浮呼吸外,滑齒龍一生都在水中度過,因此它們也是卵胎生動物,喜歡在淺海域產仔。

相關焦點

  • 盤點十大遠古海洋猛獸_海洋文化_愛海洋_海疆在線
    盤點十大遠古海洋猛獸3月17日消息,在已滅絕的十大海洋巨物中,鄧氏魚堪稱一種巨大的史前生物。它巨大的咬合力,完全不遜色於史前生物中的滄龍、帝鱷、劍吻鯊等兇猛的怪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些令人恐怖的史前巨物。據國外媒體報導,地球史前時代並不缺乏令人恐懼的巨型怪獸,除了眾所周知的霸王龍等,還有巨牙鄧氏魚、恐怖豬、能整個吞食蛇頸龍的海怪等。
  • 十大遠古海洋猛獸 : 上龍為什麼會成為史前海洋霸主
    上龍處於侏羅紀時期海洋食肉動物頂層,主要以海洋爬行動物為食,也大量捕食烏賊、魚類和其他水生食肉動物等。 二、上龍種類 1、克柔龍 盤點十大遠古海洋猛獸:上龍並不是最強大的     在已滅絕的十大海洋巨物中,鄧氏魚堪稱一種巨大的史前生物。它巨大的咬合力,完全不遜色於史前生物中的滄龍、帝鱷、劍吻鯊等兇猛的怪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些令人恐怖的史前巨物。
  • 遠古十大海洋猛獸
    1、鄧氏魚 鄧氏魚是來自遠古時期的一種魚類,其咬合力能夠達到五千千克,被稱為是史前咬合力最巨大的史前生物,關於鄧氏魚名字的來歷有人說由於這種魚的化石被發現的時候被稱為定是魚,後來根據音譯就叫成了鄧氏魚,目前是被認為咬合力最為巨大的史前魚類,並且是寒武紀時期最為巨大的魚類,根據考古學家以及動物學家的研究表明,鄧氏魚當時在海底幾乎可以說是稱霸的地位,是一種處於頂級的海洋掠食動物。
  • 盤點6種遠古猛獸,第4種距今兩百萬年,有望復活
    巨齒鯊,擁有巨大咬合力的遠古猛獸,據稱其口腔撕咬力量超過了霸王龍,其牙齒是現代大白鯊牙齒的好幾倍,生活在大約2800萬-150萬年前,曾經分布很廣,滅絕的原因至今仍舊沒有完全明白。短面熊,這是一種遠古熊科動物,它們與現今的非洲獅一樣有著寬闊的前額,臉型很短,正因如此短而寬的頜骨及發達的肌肉組織,才使得短面熊成為了當時北美最有力量的頂級掠食者。完齒獸,遠古偶蹄目猛獸,其化石曾在歐亞大陸蒙古以及北美地區發現,約生存在3720-2840萬年前,大小如牛,有丘齒型牙齒,頭大像豬,顎部有像疣的瘤狀物,是一種生性兇暴的遠古動物。
  • 盤點史前十大海洋巨獸
    盤點史前十大海洋巨獸時間:2016-06-28 14:1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完爆恐龍!盤點史前十大海洋巨獸 如今我們看到的海洋生物,陸地生物,乃至所有生物都是經過了幾千幾萬的年進化而來的,雖然現代的海洋中,還有很多已經發現或者不為人知的巨獸,但是相比史前的海洋巨獸,可能只是小巫見大巫了,下面一起來看看史前十大海洋巨獸   原標題:完爆恐龍!
  • 盤點鮮為人知的十大遠古超級生物
    在人類出現之前,就曾出現過很多的遠古生物。有人認為,遠古生物估計是外星人在地球所創造出來實驗失敗的產物,當外星文明發現這種巨大的生物不利於地球的環境所以就滅絕他們從而在創造出更加適應地球環境的物種,如果人類在不愛護地球估計外星文明也會抹殺掉人類而尋找另一種生物替代人類。看似非常的科幻懸疑,但也並不是沒有道理。
  • 白堊紀海洋竟然存在這種生物 十大遠古魚類盤點
    12月05日消息,說起白堊紀人類首先想到的就是恐龍,其實不然,在海洋中除了恐龍還有各種遠古魚類,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見識一下吧。
  • 盤點令人驚嘆的巨型史前生物:遠古海洋蠍子比人高
    盤點令人驚嘆的巨型史前生物:遠古海洋蠍子比人高【科技訊】2月10日消息,世界上總有些巨大無比的生物,雖然他們多已滅絕,但遺留在地殼中的巨大化石,他們的體型令人驚嘆,讓人感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下面就為大家盤點數種體型巨大的史前生物。
  • 史前海洋三大霸主 遠古十大海洋兇猛巨獸排名
    史前海洋三大霸主:遠古十大海洋兇猛巨獸排名史前海怪前五排名,在此我們舉例說明一些比較厲害的史前海怪,按厲害程度排名。當然見仁見智。在中生代海洋中,滄龍是終極海怪,除了幼年時會受到來自鯊魚和其他滄龍種類的威脅,成年之後便不再有天敵了。滄龍是不折不扣的大胃王,魚類、海龜、海生鱷魚、蛇頸龍類甚至是翼龍和其他種類的滄龍都在其食譜上。如果不是中生代末期的大滅絕,滄龍會統治海洋更長的時間。
  • 細數已經滅絕的十大遠古海洋巨獸
    那麼,今天我們就從體型上,來盤點一下已經滅絕的史前時期十大水中巨獸。  1:滄龍  滄龍生存在白堊紀中晚期才出現的海洋霸主生物,是由陸地上的蜥蜴進化而來,其體長可達21米,並且重達40噸,有巨大的頭部以及強大的咬噬能力,在水中滄龍用肺呼吸,並且視覺較弱,聽覺和嗅覺發達。
  • 滅絕15年海蛇現海岸 盤點全球滅絕的5種猛獸:西非獅、南極狼
    已滅絕海蛇驚現澳洲海岸忙交配,專家說已不見15年 滅絕的猛獸和劇毒毒蛇大盤點  盤點那些年滅絕的猛獸。  【已滅絕海蛇驚現澳洲海岸忙交配,專家說已不見15年】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在鯊魚灣鬱鬱蔥蔥的海草床中,有為數不少的葉鱗蛇新成員,儘管好消息不斷,但是一些海洋公園的海蛇數量卻一直在減少,科學家們也不知道如何解釋這一問題。
  • 盤點已經滅絕的十大巨型遠古生物,恐龍根本不算什麼
    地球存在至今已經不知經歷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生物種類也多不勝數,有的已經滅絕了,有的進化成另一種形態,今天我們暫且不探討地球是怎麼來的,生物是怎麼來的,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已經滅絕的十大巨型遠古生物。
  • 世界十大遠古海洋巨獸
    那麼,今天我們就從體型上,來盤點一下已經滅絕的史前時期十大水中巨獸。雖然滄龍類的歷史很短(從陸地上的崖蜥進化而來,在白堊紀中晚期才出現並且迅速繁衍,隨後和恐龍一起滅絕),但卻一路乘風破浪,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上龍類和魚龍類的滅絕導致的生態位空缺它生活於白堊紀的馬斯垂克階(約7000萬至6500萬年前)的海洋中,分布於世界各地。第一具化石於18世紀末期在荷蘭默茲河附近的白堊巖層中被發現。
  • 盤點史前猛獸,鄧氏魚吃鯊魚,而它敢吃虎豹
    今天,小編帶大家看兩種鮮為人知的猛獸,它們的兇猛程度絕對讓你大吃一驚。鄧氏魚,是一種生活在泥盆紀,以肉為食的魚類,其體重在八噸左右,身長三十英尺,是當時海洋中的頂級獵食者。除此之外,讓它稱霸海洋的另外一種原因是它擁有驚人的咬合力,一般可以瞬間釋放五噸的壓力。憑藉著這樣強大的咬合力,它可以輕易地將一隻鯊魚或是一艘小型輪船截成兩半。但它這樣驚人的咬合力並不是因為它的牙齒。鄧氏魚是沒有牙齒的,它的咬合力是靠其吻部過度增生的頭甲發出的。它的頭甲突出部分十分鋒利,就如同一把巨大的剪刀一樣。因為有這樣強大的咬合力,鯊魚見了它都是聞風而逃。
  • 嬰兒一生下就大哭,會暴露目標,吸引猛獸。遠古人類怎樣生存?
    那麼遠古人類到底是怎樣生存的呢?下面就來好好講一講。 雖然遠古人類既沒有鋒利的牙齒、爪子,也沒有類似於貓頭鷹的夜視能力,老鷹的超遠距離視野,更沒有棕熊大象的力量。
  • 盤點:十三大在地球上繁衍生存過的遠古生物
    盤點:十三大在地球上繁衍生存過的遠古生物  據國外媒體報導,一提起曾經在地球上繁衍生存過的遠古生物,可能首先進入腦海的是6500萬年前統治地球的各種恐龍。但事實上,在地球物種的演化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比恐龍更怪異的遠古動物,因為較少出現在影視作品中,可能並沒有像恐龍那樣名氣大。以下是比恐龍更怪異的的十三大神奇遠古動物:  1、歐巴賓海蠍(Opabinia)
  • 盤點鮮為人知的十大「遠古超級生物」!
    遠古蜈蚣蟲是蜈蚣和千足蟲的祖先物種,其體長可超過2.4米,是一種身體肥碩的遠古生物,也是迄今發現為數不多的無脊椎掠食性生物。它們生活在石炭紀至二疊紀早期,大約3億年前,棲息在現今北美洲和蘇格蘭境內。從房角石殘骸化石可判斷其體長達到9米,它可能是古生物時期體型最大的海洋掠食性物種,它們在海水中尋覓食物,並伏擊獵物
  • 白堊紀海洋竟存在這種生物 十大遠古魚類盤點(組圖)
    說起白堊紀人類首先想到的就是恐龍,其實不然,在海洋中除了恐龍還有各種遠古魚類,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見識一下吧。
  • 國外街頭出現「遠古猛獸」,原來是仿照原古生物劍齒虎仿真機器人
    在自然界中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動物,很多動物也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一些動物我們都沒有見過,最近有消息稱,國外街頭驚現「遠古猛獸」,行人紛紛躲避,生怕惹來它的注意,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世界最大藍星寶石被發現盤點全球十大最美寶石(組圖)
    原標題:世界最大藍星寶石被發現 盤點全球十大最美寶石(組圖)紫晶洞原標題:世界最大藍星寶石被發現 盤點全球十大最美寶石(組圖)玫瑰石英原標題:世界最大藍星寶石被發現 盤點全球十大最美寶石(組圖)螢石原標題:世界最大藍星寶石被發現 盤點全球十大最美寶石(組圖)緬甸電氣石原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