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吸波材料解決RFID金屬幹擾問題的原理

2021-01-08 RFID世界網

  我國RFID行業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如今技術已經較為成熟,特別是近兩年,在國家積極鼓勵和大力推進行業的健康發展的背景下,隨著各個因素對物聯網的持續推進,其一直保持著穩步上升的發展態勢。

  RFID的頻率標準制定上,行業也達成了共識。目前國際上比較通用的頻率是13.56MHz,13.56MHz的高頻RFID技術由於性能穩定、價格合理,其讀取距離範圍和實際應用的距離範圍相匹配,因而在公交卡、手機支付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韓國、日本等地。

  RFID電子標籤常伴隨在金屬環境下使用,當RFID電子標籤靠近金屬時,由於金屬對電磁波具有強烈的反射性,所以會伴隨著信號減弱,讀卡距離也會變得更近,嚴重幹擾則會出現讀卡失敗的現象。目前通用的解決措施是在電子標籤背面貼上一層具有吸波材料。

  吸波材料在電子設備降噪、吸波和EMC等各方面具有較多的使用,而專家們對其解釋工作原理方面也做了許多的模型,形成了很多的理論知識,但缺點是這些理論比較複雜,一些非本領域內的讀者很難理解。

  結合現在許多工程師在使用方面遇到的諸多問題,本文將以13.56MHz無源RFID系統用到吸波材料為例,用簡單、淺顯和通俗的語言來闡述,希望能帶給讀者一些幫助。

  1、RFID系統的構成

  RFID系統是由一張放置在被識別的對象上的電子標籤或非接觸智慧卡(比如帶刷卡功能的智慧型手機)和對電子標籤發出指令和收集由電子標籤反饋信息的裝置,該裝置亦稱為RFID讀卡器或讀寫器兩部分構成。如圖1所示,為了讓其他設備能夠顯示或運用這些數據,一般還可以在讀寫器上外置具有RS232協議的接口,這樣就可以與外部設備進行信息傳遞了。

  由於是無源電子標籤,所以電子標籤中晶片和存儲器工作所需要的能量則需要由讀寫器提供,讀寫器與電子標籤之間的通信是通過電磁耦合原理來實現的,電子標籤的能量由讀寫器線圈天線通過電磁耦合而產生的。

  高頻的電磁場由讀寫器的天線線圈產生,然後磁場穿過線圈橫截面和線圈周圍的空間。根據標籤的使用頻率13.56MHz,其波長為22.1m,遠遠大於讀寫器天線和電子標籤的距離,因此可以讀寫器到天線的距離間電磁場當成簡單的交變磁場來處理。

  通過調整電子標籤的天線線圈和電容器構成諧振迴路,調諧到讀寫器指定的發射頻率13.56MHz,這樣按照該迴路的諧振,標籤中的線圈電感上所產生的電壓達到最大值。而讀寫器的天線線圈與電子標籤二者之間的功率傳輸效率則與標籤中線圈的匝數、線圈所包圍的面積,二者放置的相對角度以及彼此之間的距離成正比,這也是RFID標籤讀卡距離有一定限值的原因所在。

  針對13.56MHz下使用的RFID電子標籤,它的最大讀寫距離通常在10釐米左右,晶片的電流消耗大致在1毫安。因為隨著頻率的增加,所需的電子標籤線圈的電感表現為線圈匝數的減少,通常在該頻率下,典型匝數為3~10匝。

  RFID標籤讀卡距離不僅與自身有關,同時與其所處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在使用電感耦合的射頻識別系統時,經常提出這樣的要求:將讀寫器或電子標籤的天線直接安裝在金屬表面上。然而,將磁性天線直接安裝在金屬表面上是不可能的。

  因為天線磁通量穿過金屬表面會產生感應渦流,根據楞次定律可知,渦流會對天線的場實施反作用,並使金屬表面上的磁場迅速地衰減,以至於讀寫器與電子標籤之間的數據讀取距離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甚至可能出現誤讀或讀取失敗。不管在金屬表面上安裝的線圈本身產生的磁場,還是從外部接近金屬板的場(電子標籤在金屬表面),其結果都是一樣的。

  2、吸波材料在RFID中的吸波原理

  吸波材料是具有高磁導率的一種磁性功能材料,通常是將一些吸收劑均勻地填充在高分子材料上,通過特殊工藝製作而成。與傳統意義上的吸波材料相比,該類針對13.56MHz高性能吸波材料在性能表徵和使用原理都有所不同。

  傳統的吸波材料,主要應用對象是在軍事對抗上,進行掩蓋、迷惑對方雷達偵察的一些飛機、戰艦以及裝甲坦克上,具有使用頻率極高的微波段,而運用分析也是遠場模型。

  本文提到的吸波材料,主要針對民用電子設備內用於為磁場提供路徑的導磁體,具有在使用頻率下磁導率高、磁損耗低,而在高於使用頻率時,損耗則會增大等特點,具有低通濾波器的性質。但由於其具備柔性、安裝方便等優勢,現已受到越來越多的研發工程師的青睞。

  下面來具體對比一下吸波材料在電子標籤產品中的特殊應用,同時解決上述提高電子標籤遇到金屬板時不能正常通信的難題。

  (a)表示一個非金屬且非磁性物體對電磁場的傳播基本沒有受到影響,還是按照原來的方向,相當於電磁波在自由空間傳播,所以電磁場的能量和方向未受到幹擾。而圖3(b)是在圖3(a)基礎上貼合了一塊具有良好導電性能的金屬板,在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出磁力線方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金屬板前後的磁場均出現變化,這就是所謂屏蔽現象。

  金屬板後面沒有磁場,而面對入射電磁場的方向也會因為金屬板所產生渦電流引產生一與入射電磁場方向相反的電磁場,從而削弱磁場,甚至完全抵消原磁場。該問題則可從圖3(c)所示的方案解決,即在面對入射電磁場方向金屬板表面貼上吸波材料(片)後,則可有效地為磁場傳輸提供有效的路徑,因此由於吸波材料的存在,有效地避免了金屬板的渦流效應。

  同理,在RFID電子標籤靠近金屬板材時,見圖4(a)所示,同樣會發生以上類似的效應,同時線圈的諧振頻率fr也會發生改變,fr將向低頻方向移動,此時,電子標籤的通信能力大大下降,讀卡距離受到嚴重幹擾。

  通過在線圈和金屬表面之間插入高磁導的磁性材料,見圖4(b)所示,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渦流的產生,從而電子標籤也就可以放心地在金屬表面上使用了。在將天線安裝在磁性片材上時應該注意:回形線圈天線的電感由於磁性材料的高磁導率而會變得明顯增大,以至於需要重新調整諧振頻率或連同匹配網絡(在讀寫器內部都需要重新確定)。

  3、結語

  隨著國際對電磁幹擾控制標準越來越嚴格,我國也與國際接軌,加快了對電磁噪聲的治理,特別是電子產品。因此如何實現電子產品滿足這些要求將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吸波材料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隨著對電子要求越來越高,吸波材料在使用頻率則會越來越高的前提下,也將會往厚度薄、性能高、重量輕等方面發展,而這也是材料進步的動力之所在。

1

相關焦點

  • 高磁導率吸波材料淺述
    高磁導率吸波材料就其磁導率特性而言,因其應用領域,即所解決問題的不同又大體分為兩類: 1、用於提供EMC/EMI解決方案的高磁導率吸波材料,淺析原理:較高的磁導率實部可以更多的集束幹擾源的磁通量,較高的磁導率虛部可以有效的將所集束磁通量轉換為潛熱消耗掉,從而減少或消除幹擾源的電磁輻射幹擾危害。從市場營銷人員目前所掌握的資料分析,符合本特性的吸波材料的磁導率實部愈高,其相對低頻的吸收效果愈好,且有效吸收頻率愈寬。
  • RFID抗金屬標籤是什麼?為什麼都用rfid抗金屬標籤?
    RFID抗金屬標籤在原有的基礎上添加了一種抗金屬材料,這種材料可以防止標籤與金屬物體粘合出現失效的情況,這種材料的標籤被稱為rfid抗金屬標籤。 抗金屬材料是一種特殊的防磁性吸波材料封裝成的電子標籤,從技術上解決了電子標籤不能附著於金屬表面使用的難題。
  • 吸波材料有哪些 吸波材料是什麼
    現在的吸波材料全是很多,有不一樣的類型、使用的範圍和使用效果都會有一些差異。可是家庭主人在挑選的時候,連基本的材料類型都不懂,都不知道要怎麼樣去選擇。但是如果有這方面的困擾,可以看看下面介紹,了解吸波材料有哪些,然後再看看吸波材料是什麼,找到更符合自身期待的產品。
  • 我校在碳基高性能複合吸波材料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微波吸收材料(吸波材料)是解決電磁幹擾和電磁汙染的有效途徑之一,同時高性能吸波材料在軍事隱身技術和提高武器作戰效能等方面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新型高性能吸波材料的研究與開發成為當前材料科學領域的熱點問題之一。
  • 鐵氧體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有哪些?
    一、鐵氧體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      鐵氧體吸波材料既是具有磁吸收的磁介質又是具有電吸收的電介質是性能極佳的一類吸波材料。
  • 基於超材料的新型吸波材料及其天線隱身應用進展
    吸波材料是能有效吸收入射電磁波、降低目標回波強度的一類功能材料。傳統的吸波材料大多是基於Salisbury吸收屏原理設計,其典型不足是體積過大。隨著通信、隱身等領域對吸波材料性能要求越來越高,傳統吸波材料已不能滿足民用、尤其是軍事應用需求。
  • 新型納米吸波塗層材料的研究
    2納米吸波塗層的吸波原理和結構特性吸波材料的吸波實質是吸收或衰減入射的電磁波,並通過材料的介質損耗使電磁波能量轉變成熱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而耗散掉。吸波材料一般由基體材料(黏結劑)與吸收介質(吸收劑)複合而成。吸波材料可以分為電損耗型和磁損耗型2類。電損耗型材料主要靠介質的電子極化、離子極化、分子極化或界面極化來吸收、衰減電磁波。
  • 一文看懂導電漆
    導電漆就是能用於噴塗的一種油漆乾燥形成漆膜後能起到導電的作用,從而屏蔽電磁波幹擾的功能。屏蔽就是對兩個空間區域之間進行金屬的隔離,以控制電場、磁場和電磁波由一個區域對另一個區域的感應和輻射。導電高分子用於導電塗料的製備方法大多集中在直接利用導電高分子作成膜樹脂、導電高分子與其他樹脂混合使用、導電高分子材料作為導電填料使用等方面,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有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聚喹啉等是較為活躍的一個研究領域。本徵型導電塗料主要應用於防腐抗靜電塗料、吸波塗料、電磁屏蔽塗料等,國內已經研究出多種聚苯胺抗靜電防腐塗料。
  • 一文看懂取樣電阻的工作原理
    打開APP 一文看懂取樣電阻的工作原理 發表於 2019-08-18 11:16:35   一,電流檢測電阻的基本原理   根據歐姆定律
  • 一文看懂圖騰柱電路工作原理
    打開APP 一文看懂圖騰柱電路工作原理 發表於 2018-03-07 15:00:15   圖騰柱電路簡介
  • 西工大:多層異質結構的磁性管狀纖維材料,呈現優異吸波性能!
    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電子通信設備的廣泛使用,微波的幹擾和輻射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引起的電磁汙染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精密電子設備的運行造成不利影響。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設計和製備各種頻率帶寬的微波吸收材料一直是研究的重點。
  • 寬頻輕質吸波塗料研究與應用
    2.導電高聚物吸波材料導電纖維摻混於常規粉體吸收劑中,可以較大幅度地提高材料的吸波性能。導電纖維的摻混量有一個最佳值。通過適當的匹配,可以製得寬頻雷達吸波材料。但是,得到的材料在低頻波段的吸波效果很差,如何解決低頻波段材料的雷達吸波性能,仍應進一步探討和驗證。由於導電高聚物密度小、中低溫性能良好,近年來得到廣泛的研究和應用。
  • 西工大張寶亮團隊:多層異質結構的磁性管狀纖維材料,呈現優異吸波性能!
    隨著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電子通信設備的廣泛使用,微波的幹擾和輻射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引起的電磁汙染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精密電子設備的運行造成不利影響。
  • EPP吸波材料應用於0TA測試 5G終端毫米波不再難測
    微波暗室,用來方便測試各種電氣、電子設備的電磁幹擾特性(EMI)和電磁敏感度特性,可以消除周圍環境電磁噪聲的幹擾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提高測量精度與效率。在這過程中需要用到吸波材料,吸波材料作為微波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暗室的最終性能起到主導作用。
  • 5G通信技術來襲,電磁幹擾問題如何解決?
    要達到 5G 通信系統的高速率、低延時、高可靠性和高容量等性能目標,首先要解決天線系統中的電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問題。一方面,無論是基站天線系統還是移動終端天線系統都難逃帶外雜散信號的幹擾;另一方面,天線模塊對通信系統中其他模塊產生的同頻、鄰頻電磁噪聲尤為敏感,這都大大影響了天線的工作性能。
  • 山東大學:三元納米纖維材料,出色的吸波性能
    研究證實,三元複合系統極大地促進了電磁波吸收的進一步改善。而三元複合材料實現協同效應的關鍵是如何合理選擇功能成分並設計合適的微結構。對於材料的搭配,考慮到導電損耗通常會對衰減能力產生主要影響,因此始終選擇碳材料作為基材。並且在降低總體密度和改善化學穩定性方面顯示出巨大的優勢,並且其豐富的品種有利於擴大應用領域。
  • 一文看懂鋰電池包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和組裝過程
    一文看懂鋰電池包基本結構、工作原理和組裝過程。鋰電池即鋰金屬電池,一般是指使用二氧化錳為正極材料、金屬鋰或其合金金屬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鋰電池包逐漸成為主流。本文小編就來和大家談談鋰電池包結構、工作原理和組裝過程,很棒的乾貨哦!
  • 寧波材料所研發出「透明金屬」,可屏蔽99.99%以上電磁幹擾
    今天,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科研人員魯越暉向記者展示了一項最新應用研究成果,一種由納米金屬與塑料複合的「透明」電磁防護材料。從肉眼上來看,這款材料在透光性上與普通透明玻璃、塑料等無差別,但能屏蔽99.9999%以上的電磁波幹擾,有望成為對抗電磁輻射的新型「武器」。
  • 【材料課堂】一文看懂XRD基本原理(必收藏)!
    利用譜圖信息不僅可以實現常規顯微鏡的確定物相,並擁有「透視眼」來看晶體內部是否存在缺陷(位錯)和晶格缺陷等,下面就讓咱們來簡要的了解下XRD的原理及應用和分析方法,下面先從XRD原理學習開始。XRD衍射儀的適用性很廣,通常用於測量粉末、單晶或多晶體等塊體材料,並擁有檢測快速、操作簡單、數據處理方便等優點,是一個標標準準的「良心產品」。
  • rfid室內人員定位系統解決方案
    室內定位技術方案  一、室內定位系統原理  國內常規定位技術有Wifi定位、RFID定位、藍牙定位、Zigbee定位等幾種方式,這幾種定位方式有什麼不同,各有什麼利弊,下面我們將詳細分析這幾種定位原理、優缺點以供貴單位參考。  首先我們要明確,Wifi定位、RFID定位、藍牙定位只是數據傳輸方式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