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部隊野外探險~地圖與指南針的使用

2020-12-07 拓展圈0730

一、指南針與方向   方向的表示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 羅盤法  基本分為四個方位,即東(East,簡寫E),南(South,簡寫S),西(West,簡寫W)及北(North,簡寫N)。為了更精細地表示方向,可再細分為8方位、16方位及32方位。   8方位(左圖)、16方位(右圖)   

2. 象限法

將圓分為四個象限,當表示方位時,如在觀測者的北面,則方位角度為由北向西或東起計;如方位在觀測者的南面,則方位角度則由南向西或東起計。

如下圖,設中心點為O,則   

A點在O點的方向為 北45° 西 N45° W   B點在O點的方向為 北60° 東 N60° E   C點在O點的方向為 南55° 東 S55° E   D點在O點的方向為 南50° 西 S50° W   3. 方位角法  方位角從正北(即0度)起順時針方向量度,其角度表示單位有下列3種,下圖則顯示各主要方向的不同表示單位。   

1. 度(Degree)  最普遍採用的方向單位是將圓分為360度(符號°),正北為0;每度細分為60分(符號'),每分則由為60秒(符號")組成。   例如 : 54°32'14" 可讀作 54度32分14秒   2. 苗(Mil)  將圓分為6400份,每份即為1苗(mil,簡寫M),即是從1公裡遠望向1米(公尺)長的物件所成的夾角,軍隊多採用此方式為角度單位。   3. 基爾(Grade)  將圓分為400份,每份為1基爾(簡寫g);1基爾再細分為100毫基爾(簡寫c),為德國及歐州採用。

二、指南針(Compass,羅盤)基本知識  指南針的種類  一般用於露營及遠足的指南針,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   1. 薄身  多為長方形,大部份由透明的物料組成,由於其厚度較薄,固方便收藏於衫袋中,其透明的底板及轉盤放在地圖上操作亦較容易。如下圖:   

2. 盒形  較為厚身,適用於以目視觀測方向取得度數的情況,亦多為軍隊所採用。   注意事項  1. 較好的指南針會在的轉盤內注滿液體,使磁針的擺動速度減慢,可以較快停定並指示方向;   2. 如需在夜間或黑暗的環境中使用,可選擇有夜光標記的指南針使用;   3. 一般磁針以白色的一端指向南方,紅色或較深色的一端指向北方;   4. 轉盤上的數值(度或mil)為節省空間,一般會刪去尾部1個或2個零位(例如10mil,其實是等於1000mil等);   5. 定向箭嘴必定是指向轉盤上的0度(或0M)的數值,固又稱為羅盤北;   6. 方位閱讀線必定與前進方向指標成一直線;   7. 上圖為薄身型指南針各個部份的名稱,但不是所有的指南針均有齊上述各個部份及功能。   指南針的保養  1. 存放或使用時應保持水平,使磁針可自由轉動;   2. 避免撞擊及高速擺動;   3. 切勿接近鐵器、電器或帶磁性物件  4. 不能接近高溫;   5. 用後清潔。   三、設定指南針  不論在行山遠足,野外定向,甚至軍事行動中,正確及熟練使用地圖及指南針是極其重要的課題,而指南針的設定(Set Compass)則是運用指南針的入門操作,亦是其它指南針運用的基礎。   設定指南針之目的,就是要令指南針的方向指標,指向一個特定的方向角度(假設巳知方向的角度)   步驟1:先將指南針水平放置,轉動指南針上的轉盤,使所需的角度數值停在方位閱讀線上   步驟2:轉動整個指南針(不是轉盤),使轉盤中的定向箭嘴(羅盤北),與磁針北重疊並指向同一方向,這時方向指標所指示的方向,就是所設定角度數值的方向。   下圖的範例是要令指南針指向東面(即90度或1600M):   步驟1:轉動轉盤設定方向為90度或1600mil  

東East   步驟2:轉動整個指南針,使定向箭嘴(羅盤北)與磁針北重疊   

東East

四、放置地圖  地圖上的三個北  1. 正北 (True North)   在地球上任可一個地方與北極的聯線(即經線),此線都是正北線;在地圖上正北是以星符號「*」表示。   2. 網格北 (Grid North)   又稱為方格北或地圖北,是地球表面虛擬的南北向線,與東西向線(緯線)交織成網格,而南北向線中,指向上方的就是網格北;在地圖上量度兩點的方位(如使用量角器)便稱為Grid Bearing或Map Bearing。   地圖上的網格一般為正方形,但實際上地圖是圓形的,固此由經(直)線及緯(橫)線所組成的網格卻呈梯形,因而形成網格北與正北略有偏差,而不同緯度的地方,其偏差亦有不同。   3. 磁北 (Magnetic North)   地球的磁北極在加拿大境內的克生灣附近(約北緯74°西經101°),距正北約1400英裡;就是磁針北所指示的方向,以符號「↑」表示;以指南針測定的方向則稱為磁北方向(Magnetic Bearing),磁北的位置並非固定不變,它以4年為一周期循環於地球表面的區域。   

磁北偏差  而磁北與正北的夾角,就是磁北偏差(或稱為磁差);磁差分為偏東及偏西,視乎在地球不同位置而產生不同的偏向。因為磁北極每年的位置均不同,固此使用地圖及指南針時,要留意其變化以調整方位角度,但香港地域的面積細小,與磁北相距達半個地球,因此正北、網格北及磁北的角度偏差影響不大,可不必調整角度的差距。  

放置地圖(Set Map)  或稱為校正地圖,其目的是使地圖與實際地形的方向吻合,用以確定自己的位罝及方向,實作時可以:   1. 根據地貌放置:觀察周圍環境,例如小徑、特殊地形、河流等地貌,印證地圖的擺放,是否符合實際地形的各個方向;   2. 使用指南針:   一是先設定指南針(Set Compass)指向北方;   二是三北重疊(磁針北、羅盤北、網格北),轉動地圖使網格北,與指南針的方向指標(即羅盤北,或轉盤中的定向線)重疊或指向同一方向。   

五、方向讀數  方向的根據點:  在遠足、野外定向或軍事的活動中,經常需要確定前進的方向,或目標物件的方向。這時應以身處的觀測點位置為根據點,並作為羅盤的中心,求出方向讀數,以下圖為例:   

起點為西貢的嶂上(橋,座標230 827),目的地石屋山(三角網測站座標227 835),應以起點的位置(橋)作為根據點(羅盤的中心),量度目的地(石屋山)的方向讀數,讀數從羅盤的北面(0度或0mil)開始,順時針量度目的地至羅盤中心的連線。   量度方向讀數主要有以下兩種方法:  1. 運用地圖及指南針   a 先將起點(根據點)與目的地連一直線(下圖)   b 利用三北重疊放置地圖(Set Map)(下圖)   

c 使指南針上的方向指標(或輔助線)與連線重疊,並指向目的地(下圖)   d 轉動轉盤使羅盤北(即轉盤中的定向箭嘴)與磁針北重疊,並指向相同方向(下圖)   e 觀察方位閱讀線上數值,即為前進的方向讀數(下圖)   

2. 運用指南針以目視觀測   a 使用薄身型指南針(下圖)   1 使指南針水平放置,利用指南針左側或右側的邊緣,使前端及後端成一直線並指向目的地(這時指南針的方向指標應指向目的地)   2 轉動轉盤使羅盤北(即轉盤中的定向箭嘴與磁針北重疊,並指向相同方向   3 觀察方位閱讀線上數值,即為前進的方向讀數

  b 使用盒型指南針   1 揭起盒蓋(以中間的金屬線為前準星),再揭起後面的放大鏡(鏡上的凹槽為後準星,下圖)   2 水平放置指南針,從後準星穿過盒蓋的長方形孔洞望向目標,並使目標前準星及後準星成一直線(下圖)   3 從放大鏡中下望方位閱讀線的數值(下圖,在轉盤中的紅色線即為方位閱讀線)   

注意:盒形指南針有不同的款式及使用方法,上述的操作僅適用於一般的盒形指南針。  六、網格坐標  將地球的表面,由很多虛擬的橫直線,分割成多個區域,並將這些虛擬的橫直線加以編號,就成為網格線(Grid Line),由網格線組成坐標系統,用以表示地球上某地點的位置。現今普遍使用的坐標系統有地理坐標及通用坐標兩種。   (一) 地理座標  是較為傳統的坐標系統,表示的單位為將圓分為360度(符號°),每度細分為60分(符號'),每分則由為60秒(符號")組成,坐標位置是先緯後經,例如香港的位置是(如下圖):   北緯22°20' N 東經114°10' E   

  1. 地軸與南北極   地球為球狀並不斷繞地軸自轉,地軸通過地心至地球南北兩端(即北極及南極)。   2. 赤道、緯線及緯度   環繞地球(東西向)之最大圓環,就稱為赤道,其直徑與地軸垂直。   而與赤道平行,環繞地球表面的圓環,稱為「緯度平行圈」,簡稱「緯線」。以地心為原點,赤道為0度,向南及北均編至90度,即北極是北緯90度,南極則是南緯90度,地球上各地緯線與赤道的弧長,稱為緯度。   赤道將地球分為北半球(北緯以N表示)及南半球(南緯以S表示)。   3. 子午線、本初子午線及經度   通過地球南北兩極與赤道直交的圓弧即為經線(子午線)。   而通過英國格林威治天文臺的經線,就是零度子午線(本初子午線,0度經線)。   本初子午線將地球分為東半球(東經以E表示)及西半球(西經以W表示)。   (二) 通用座標  統一橫墨卡託(Universal Transverse MarcutsSyoteur,簡稱UTM)   1. UTM的形成   由180度經線起,向東將地球分為60個狹帶,每一狹帶寬度為6度角,並以數字1到60為編號。每帶均有稱為中央子午線的一條經線,貫穿各方格帶中央,利用中央子午線與赤道交點作為原點,即可標示某一位置。   方格之每條有一定間距的線條,均為向東(右)及向北(上)遞增讀數,以顯示讀數與方格帶原點的關係。   在大比例之地圖裡,方格之距離一般為1千米(km)   UTM分區圖可以幫助理解上面的文字,直接拖動地圖到瀏覽器地址欄可查看大圖

  2. 坐標讀數   坐標讀數是先讀縱線的數值,再讀取橫線的數值,以西貢嶂上的橋為例,縱線是23,橫線是82,即可合成為四位坐標讀數2382;即為該縱線與該橫線的交點,並代表其右上方整個方格(1千米平方)的範圍;所以要取得某一地點的讀數時,是讀取該地點左邊的縱線及下邊的橫線讀數(如下圖左)  

在1千米方格的地圖上,只有部份格線的讀數會全部標示出來,其餘格線讀數的最後3位數字(000)均被省略,只會標示一個2位數字,稱為主要數字(字體較大);再以嶂上的橋為例:   縱線 8(字體較細) + 23(主要數字) + 000 = 823000米(與本區中央子午線以東的距離)   橫線 24(字體較細) + 82(主要數字) + 000 = 2482000米(與赤道的距離)   四位讀數的坐標可表示1平方km的範圍,並不能精確地表示位置,可將方格的縱橫線,各細分10份(數字從0 至9)   縱線讀數向右(東)遞增,原本的2位讀數增加至3位讀數230   橫線讀數向上(北)遞增,原本的2位讀數增加至3位讀數827   合成為6位讀數230827(表示該交點及其右上方100米平方的範圍,如下圖右)   

若將縱線及橫線各細分為100份(數字從0至99),縱線讀數向右遞增,變為4位讀數2307;橫線讀數向上遞增,變為4位讀數8277,再合成為8位讀數23078277(表示該交點及其右上方10米平方的範圍)   注意:   網格坐標由縱線及橫線的讀數組成,固此完整的坐標讀數一定是雙位數(4位,6位或8位讀數),有時要在縱線或橫線讀數裡補零;忘記補零而形成單位數的坐標,是初學者常犯的錯誤。如上例6位讀數的縱線23之後要補零。   

3. 軍用方格坐標制(MGRS) 在UTM中,每一組數字在60個方格帶中均會出現,為免錯誤而使用此坐標制,並與UTM共同使用。   縱列與UTM方格帶相同,分為60個方格帶;南北方向則在南緯80°S與北緯84°N之間,每隔8度角分為多個橫排區域,並以以英文字母識別,從南緯80°S開始,採用C至X(省略I與O)為字母編號,至北緯84°N止。   為便於較小區域的目標指示,又將「帶」,「區」再劃分成許多10萬米的方格,縱行與橫列均是以一個英文字母代表。   橫列在180°經線開始,沿赤道往東18°(即3個縱帶),每10萬米縱行各賦予A至Z的字母代號(省略I與O);此種字母排序,每隔18°重複一次。   由南至北,每10萬米橫列,各賦予A至V的字母代號(省略I與O),此部分的字母每2萬米重複一次。   任何10萬米方格代號,均由兩個英文字母組,第1個字母是向右讀取,第2個字母則是向上讀取。   大嶼山梅窩碼頭附近,即為東經114°E,其左邊縱列方格帶編號為49Q(包括有橫列區GE及HE),右邊編號50Q(包括有橫列區JK及KK,注意字母I及O是不使用的);如下圖所示:   

西貢的嶂上(橋)其UTM,6位網格座標為:50Q KK 230 827   七、地圖閱讀  地圖是一種記錄地面上地形和事物的實用圖表,在公元1880年以前,多用立體圖的方法繪畫,但之後則用平面圖的方法繪製了。換句話說,即是俯視而不是斜看地曲了。地圖製作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首先由測量員運用極精密的儀器在空中及地面測量,然後由繪圖員把這些資料繪在地圖裡。   地圖閱讀  簡單而言它是對地圖上資料的認識和了解,透過地圖上提供的資料推算出實際地面情況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能。每張地圖的準確程度、可靠性及時間性都有偏差,但我們可運用圖上的簡史,如測量日期、覆量日期去估計其可靠性。   圖邊資料(Marginal Information)  1 圖名(Title) 以圖中最著名或重要的地方命名   2 編號(Sheet Number) -指示出該張地圖在該組地圖的號碼   3 比例(Scale) 比例通常會明顯地印在圖的上方   4 組別(Series Number) 用一組字母及數字以識別該組地圖,例如HM20C   5 版次(Edition) 表示該地圖的出版年份及次數   6 索引圖(Index) 顯示該地圖在本地區的位置   7 版權機構(Copyright)   8 地圖書體(Map Lettering) 介紹地圖中不同書體表示不同地理形象   9 坐標數據(Grid Data) 分別有香港方格網及統一橫墨卡託方格網   10 正北(True North)、磁北(Magnetic North)及方格北(Grid North)   11 比例尺(Scale Rule) 方便量兩點距離   12 測量機構(Survey Institution)   13 圖例(Conventional signs) 解釋地圖內各符號的意義   14 本圖簡史(Sheet History)   比例(Scale)  將實際距離及面積依一定比率縮小繪成地圖,這比率稱為地圖比例。由於每張地圖的比例都因需要而不同,所以必須在地圖上註明,通常註明的方法有四種:   1 文字表達式 例如 1釐米比1千米(1cm To 1km)   2 圖尺式 例如

3 分數式 例如 1/20000   4 比例式 例如 1:20000   習用圖例(Legend)  圖例是將實地上事物,根據其形狀及特徵,利用符號、圖形、顏色繪畫在地圖上。不同地圖會用不同圖例,一般而言要用圖例表達的景物分為三大類。   1 人工建築 例如橋梁、城鎮及道路   2 天然景物 包括山嶺、海洋及植物   3 界線 包括區界及國界等      地圖上各種慣用顏色所表示的事物  1 藍色 有關水的形態加河流、湖、海等   2 綠色 有關的植物如山林、草地、耕地等   3 啡色 有關地的形態如沙灘、砂地、等高線等   4 紅色 主要公路及其他行車路線等   5 黑色 小路、橋梁、鐵路、架空電纜等   6 灰色 建築物、峭壁、漂石、巖石等   地圖的保養  1 應以膠袋封妥,加上保護膜或使用地圖袋等方法,避免受雨水淋溼而破損   2 使用時應避免受石塊、樹枝及筆尖所刺穿   3 不應在地圖上直接書寫   4 舊的地圖應依照原有摺紋摺疊   5 不能近火   地圖摺法  1 將地圖左邊及下邊的所有邊緣均向後翻摺,這是為了方便與另一地圖拼接之用,右邊及上邊則應留下格線的讀數,其餘資料均向後翻摺  2 底部向上,將地圖上下對摺一次(下圖中白色部份代表地圖的底部)   3 左右對摺一次   4 左右各反向再對摺一次,做成四摺風琴形狀   

八、倒置方位  在測量方向的讀數時,是以根據點為羅盤的中心,讀數從羅盤的北面(0度或0mil)開始,順時針量度目的地至羅盤中心的連線。倒置方位(Back Bearing)則是從目標(或目的地),回溯至根據點的方向讀數,多用於在地圖上尋找身處的位置。   計算方法:  若前視方位少於180°(3200mils),則加上180°(3200mils)即成為倒置方位   若前視方位大於180°(3200mils),則減去180°(3200mils)即成為倒置方位   以下圖為例:以西貢嶂上的橋為根據點,則石屋山的方位讀數就是339°(6025mils),其數值大於180°(3200mils),所以減去180°(3200mils)後,其倒置方位就是159度(2825mils,即是反過來以石屋山為根據點,望向嶂上橋的方位讀數)   

倒置方位的應用  1 放置地圖(參閱放置地圖的課程)   2 在實際地形裡選擇一個較明顯的目標(例如高山或河流)   3 以身處的地點為根據點,以目視方式(參閱方位讀數的課程)測量目標的方位讀數   4 利用上述的方式,計算出倒置方位讀數,並利用該讀數設定指南針(下圖)   5 從地圖上找出該明顯目標的位置,並以該處為根據點,將設定好的指南針的邊緣放在根據點上,利用指南針的邊緣拉出一直線(下圖)   

-- 實際應用時,可以不進行步驟4,而直接將指向目標的指南針放於地圖上,並執行最後的步驟   -- 上述的步驟只是基礎,在實際應用時,會選擇2至3個明顯的目標,求出各目標的倒置方位,再於地圖上從各目標處拉出直線   -- 2條直線的相交處,就是我們於地圖上身處的大概位置,而由3條直線所組成的三角形,則更能準確地顯示身處的範圍   九、等高線應用  等高線(Contour lines)  將地面上各個相同高度點所連成的曲線,投影在一平面上,這些表示高度的曲線就稱為等高線(如下圖),而在水平面以下,用以表示深度的曲線,稱為等深線(或等噚線,一般以「噚」為單位計算)   

性質  1 等高線以某水平基準面作為測繪的基準線   (其高度為0,即為海岸線,香港的水平基準面為平均海面下1.2米)   2 兩條等高線之間所表示的垂直距離,稱為等高距;不同的地圖其等高距不一定相同;但在同一張地圖內,所有等高線之間的等高距均相同   3 每一等高線必定自成一封閉曲線   4 除了懸崖或峭壁外,同一地點不會有兩個高度,即是兩條不同高度的等高線不會重疊   5 等高線愈密,表示坡度愈陡斜(如上圖的右邊);等高線愈疏,表示坡度愈平緩(如上圖的左邊);等高線間距相等,表示坡度均勻   橫切面與輪廓  下圖是一個小丘,若沿著AB下切(紅色虛線),把小丘分成兩邊,沿AB切面線的垂直面就是AB的橫切面了,橫切面和地面相交,表現出該切面線的地形的線叫輪廓,是表現地形的一個好方法。   

  橫切面製作  1 先在地圖上訂出作為切面線的兩點(如下圖的A及B點)   用一紙條放在切面線AB旁邊,在每一等高線和切面線相交的地方,作一記號並標明其高度(下圖)

  2 按照地圖的比例,在紙上劃多條表示不同高度的水平線(每條水平線的距離應與等高距相同)   把劃了記號的紙條放在底線上,並在每個記號處作一垂直線,使之和相同高度的水平橫線相交(下圖)   

3 把這些交點以平滑的曲線連接,就可以得到切面線的橫切面及輪廓(下圖)   

相互視程  若兩個站在不同地方的人,都能夠看見對方,則稱為能夠「互視」,反之稱為不能互視,能否互視則與兩點間的地形有關。   要知道兩點間能否互視,要先以兩點作切面線,並繪劃其橫切面圖,如果兩點間的連線穿過橫切面,則不能互視(如下圖中的A點及B點),而A點及C點的連線並不穿過其橫切面,所以能夠互視。  

十、尋找方向  在郊野活動中,指南針可能會損壞或遺失,這時就要利用自然界的一些特徵以判定方向,要特別注意對具體的情況作綜合的分析。   1 太陽  因地球環繞太陽運轉及自轉是逆時針方向,所以太陽是從東面升起,中午時在南面並升至最高點,傍晚於西面日落,如下圖所示。要注意由於地軸傾斜,不同季節的日照時間長短不一,日出與日落的時間會有偏差。   

a 將木棒或直的樹枝插在地上,以直杆的底部為中心(O點)作一圓形,以上午某時間直杆的陰影,與圓周的交點作一記號(A點),至下午直杆的陰影與圓周再次相交,並作記號(B點),兩個記號的連線即為東西方向,連線的中點與直杆的方向是南(South),另一端方向是北(North)。

  b 使用表面和太陽(有三種方法)   將行針的手錶平放,在時針的尖端,垂直放置一根幼枝(或火柴枝),轉動手錶,使幼枝的影子與時針重疊,表示時針正指向太陽,而時針與表面數字12之間的夾角,其平分角所指的方向就是南(South,如下左圖)   將手錶平放,以一根幼根(或火柴枝)豎立在表面中心點,轉動手錶使陰影與時針重疊,而時針與表面數字12之間的夾角,其平分角即指向北(North,如下中圖所示)   將手錶平放,以一根幼根(或火柴枝)豎立在表面中心點,轉動手錶使陰影指向時針與數字12的平分角,這時表面中心與數字12的連線即指向北(North,如下左圖)   

2 月亮  月亮是地球唯一之衛星,其光亮是反射太陽光線,由於其運行位置於不同方位,受光球面因而經常變化,我們見到月亮是由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受光球面有圓球、半圓、彎月等不同形象,稱為「月相」。月相之變化,在時間和出現方向有一定之規律,因此只要知道月相和時刻,就可以找尋方向,下表是月相在各時間的位置:   

3 樹木  一般認為樹木南面的枝葉較茂密,北面較稀疏;或年輪北面的間隔密,南面的間隔大,但其實這兩種方式均不一定準確,因為茂密的枝葉,不一定在南面,而是在自由空間的一邊,並且頗受陽光及風向的影響。   4 星座  在夜間除了月亮以外,還可以利用星座來判別方向,尋找北極星是最常使用的方法。   首先要找到大熊星座(即俗稱北鬥星),因為它與北極星總是保持一定的距離旋轉。找到北鬥星後,沿著勺邊A、B兩星的連線,並向勺口的方向延伸,約為A、B兩星間隔的五倍處,有一顆較明亮的就是北極星(下左圖)   在北緯40度以南的地區,北鬥星常會轉到地平線以下,特別是冬季的黃昏,此時應根據與北鬥星相對的仙后星座尋找北極星。仙后星座由五顆與北鬥星亮度相似的星組成,形成「W」狀,在「W」字缺口中間的前方,約為整個缺口寬度的2倍處,即為北極星的所在(下左圖)   在北緯23度以南地區,上半年可利用南十字星座判別方向,南十字星由四顆明亮的星組成,對角相連成十字形,沿A、B的連線向下延伸,約在A、B兩星距離的四倍半處,即為正南方(下右圖)   

十一、簡單測量  永備尺  物件的距離通常以量尺測度,但在郊野活動時,不一定攜帶有量尺。   永備尺就是一些隨身,並可作為量度距離的工具。雖然其準確度不及量尺,但在有需要時,還是有一定的作用。   工具:常用的木棍為5呎長,另外腰帶或鞋帶均可作為量度的工具   身體:拇指與尾指的最大距離,雙手橫伸或每步的距離等   亦可伸直手臂,以手掌或手指等量度目標物件的角度   簡易測量  比較測量法  一般用以測量垂直的物件   先以一人位在物件的旁邊,另一人以小棒(或樹枝等)望向站立者,並固定小棒在視覺上與站立者相同的長度,然後再將要測量的物件分割成多份相等的長度,最後以站立者的高度,乘以分段數目,便可得出物件大概的高度。   

橫倒測量法  一般用以測量垂直的物件   先在物件遠處以小棒(或樹枝等)望向測量物,並固定小棒在視覺上與目標物件相同的長度,再將小棒橫放,然後量度其水平距離,即可得出物件大概的高度。   

倒影測量法  可於日間或晴天,量度垂直物件的高度   先量度身高(H1),再除以人影的長度(S1),,求出人影與身高的比例,再乘以測量物件的陰影長度(S2),即可得出物件大概的高度(H2)   算式:H2 =(H1÷S1)xS2   

移形測量法  多用於測量平面的距離(例如河流的寬度)   以一人站定,將手掌置於額上望向目標,使手掌上下翻動,直至手掌的邊緣在視覺上接觸目標,固定手掌的位置,轉動身體望向另一邊,留下記號於地面(視覺上手掌邊緣與地面的接觸點),再量度站立位置與記號的距離。   

三角測量法  多用於測量平面的距離(例如河流的寬度)   先在原點O望向目標點T,向橫(垂直於OA)行50步(步數視情況而定),留下記號A,再向前行25步(步數為O點至A點的一半),留下記號B,轉向遠離目標的一邊前進,直至可從A點望到目標點T為止停下(即為C點),量度B點至C點的距離再乘2,即為原點O至目標點T的距離。   

比例測量法  一般用以測量垂直的物件,算式:H2 =(L2÷L1)xH1   一人先伏在觀測點O,另一人手執木棍垂直放在地上,並於測量物與觀測者間移動,直至觀測者的視線,從木棍的頂端與測量物的頂端接觸,計算時先將測量物與木棍的距離(L2),除以木棍至測量者的距離(L1),求出水平距離的比例,再乘以木棍的高度(H1),即可得到測量物的高度(H2)。   

如何使用地圖(原文是談使用軍用地圖的,但原出處已不可考,因其通俗易懂,其中的經驗很值得借鑑,故而轉貼)   認識地圖  地圖上的符號表示的是地形、地物,所謂地形,簡單的講是指地勢起伏等,地物是指地面上突出的東西如樹木、水塔等。   軍事地形學的教材上有統一的圖例,所以軍用地圖上不會像一般的民用地圖,專門在角上再解釋一遍。   軍用地圖是很科學,很詳盡的,圖例不光是標誌。還要標誌特徵和精確位置,比如一棵樹,雖然其圖標只有幾毫米大,這幾毫米要代表實際位置幾米,這就要有個點來表示其真實位置。樹、電線桿等,其真實位置應在底邊中心線,巖石等面狀物體在其幾何中心,這在你標圖的時候很重要,比如你要標記一個房子應該以這個圖標的底中心線坐標為準呢還是以一個端點為準。打仗的時候呼叫炮兵支援,你把這弄錯了,估計自己就倒黴了。   另外,有些圖標在旁邊還有數字,比如樹木旁邊的數字表示其高度,一般在1:5000的地圖上都可詳細到這一步,再詳細的有連直徑都標出來的,河流有表明寬度和流速的,橋梁會表明其承重等等。   確定方位  找到北,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首先是地圖上就不只標誌了一個北,是三個北,這三個北不光是名字不一樣,實際指示的方向也不同,一個是真北,也就是地軸的指向,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那個北極;另一個是地磁北,是指北針指示的那個北,這兩個北之間是有夾角的,夾角是多少忘記了,但地圖上肯定有標誌,自己給地圖定北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把北都給弄錯了,一定要讓地磁北和指北針指向重合,而在地圖上標註的時候則要依坐標北也就是真北。   如果你是要標圖,那當然要精確定位,如果是行進,大可用其他方法概略的找到北,然後把地圖的上方對著它就可以了,大概找北的方法我想大家都會吧,太陽啦什麼的,這裡就不再說了。   身在何方?地圖有了,北有了,看來萬事大吉,但自己現在在哪兒呢?這裡學問可大了,一般新兵剛練的時候都不要求這個,起點和終點都告訴大家,然後按圖行進。但你不會這個,就不能說真的弄懂了地圖。現在提供幾種方法供參考,實際上常用的也就三四個,有老作戰參謀看一眼地圖馬上就能知道自己在哪兒,靠的是經驗,跟條件反射一樣,你問他用的什麼方法,他說他也不知道,這種人對方向特敏感,他們很少說左右,連在室內都說南北,上次有個傢伙給新兵統一內務,說牙刷毛朝東,口杯把朝西,腰帶放被子西南邊。。。。。馬上暈倒一片。   言歸正傳說,方法:   1. 直接確定   當自己所處位置是在明顯地形點上時,只要從圖上找出該地形點,站立點即可確定。這是一種在行進中,特別是奔跑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採用直接確定法的困難在於:在緊張的進程中,怎樣才能很快地發現可供利用的明顯地形點?當同一種明顯的地形點互相靠近的時候,這樣才能夠正確地區別它們,防止「張冠李戴」?   可以稱得上是明顯地形點的地物主要有:   ——單個的地物;   ——現狀地物的拐彎點、交叉點(呈「十」字形)、交匯點(呈「丁」字形)和端點;   ——面狀地物的中心或者有特徵的邊緣。   可以稱得上是明顯地形點的地貌主要有:   ——山地、鞍部、窪地;   ——特殊的地貌形態:陡崖、衝溝等;   ——谷地的拐彎、交叉和交匯點;   ——山脊、山背線上的轉折點、坡度變換點。   2、利用位置關係確定   當站立點位於明顯地形點附近時,可以採用位置關係法。   利用位置關係法確定站立點主要是依據兩個要素,一是站立點至明顯點的方向,二是站立點至明顯點的距離。   在地形起伏明顯的地方,還可以結合高差情況進行判定。   3、利用「交匯法」確定   當站立點附近無明顯地形點時,可以利用「交匯法」,按不同情況,它又可以具體分為90°法、截線法、後方交匯法和磁方位角交匯法。   這些方法的優點是:不需要判斷或測量距離也能確定出較為準確的站立點位置,這對於初學者學習是很有意義的。但是,它們中的一些方法,要麼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才能運用,要麼就是步驟繁瑣,費時費力。因為比較難,所以只挑一個有代表性的來說。   截線法--------- 當待測點位於線狀地形上,但在其與運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沒有明顯地形點,可以採用此法。   其步驟是:   標定地圖——在線狀地形的側方選擇一個圖上與現地都有的明顯地形點;     利用指北針的直長邊緣(也可用三稜尺、鉛筆等)切於圖上明顯地形點的定位點上(為便於操作可插一細針),然後轉動指北針,使其直長邊照準該地形點沿指北針的直長邊向後畫方向線。該方向線與線狀地形符號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這麼說大概還是抽象,實質等於地圖上已知一點(圖上和實際中都明顯的一個地物)和一條線(如公路、河流、山脊等),又知道了線上某點(次點為你站的地方)和已知點的連線與已知線之間夾角的度數(這個度數可由指北針讀出),求線上某點在圖上的具體位置(這點的實際位置是你站著的位置,圖上位置是你需要標定的)。我想這麼說應該清楚了。   其他幾個方法太煩瑣了,也不常用,這裡不多說了。   4、拇指輔行法   先明確自己的站立點和將要運動的路線,到達目標,然後轉動地圖(身體要隨之轉動),使地圖與現地的方向一致,並用拇指壓於站立點一側,再開始行進。行進中要根據自己所到達的位置,不斷移動拇指,轉動地圖,保持位置、方向的連慣性與正確性。(這是行進的竅門,是找到自己身在何方後的工作,但因為常用,就放在這裡了)   5、借線法、借點法、導線法   說的通俗點就是,你定了自己的點了,也知道目標點了,要在途中找幾個輔助點,避免走錯路,嚴格說這不是給自己定位,而是給途中的點定位,但原理是一樣的,而且難度更大,對點的選擇也是門學問。 這是方法,一般行進的時候都要用到。特別是你的目標點被遮擋或途中地形複雜的時候。

實際運用  如果你是在一個大平原上或者是在完全沒有地勢起伏的原始森林裡,那你就扔了地圖,朝一個你最喜歡的方向使勁走吧,如果你幸運的話,你會發現一條河,然後就永遠不要離開他,順著它一直走下去,你就能走出去,如果不幸,那就誰也幫不了你了,因為沒有地勢的變化,連等高線都很少,那地圖和白紙沒區別了。   但只要有有地勢起伏你就可以定位,這裡要先要講講等高線。   等高線都是閉合的曲線,同一個地圖上,等高線越密的地方說明坡越陡,如果是斷崖的話會在等高線一側加若干短線來表示,同樣的在同一地圖上,等高線越多,表示這裡的相對高度(深度)越大。  兩個等高線之間的空白地方的高度視為1/2,比如A點在20米和25米之間,則這點視為22.5米。如果A點表示峰頂,則A點為最後一個等高線加高差的1/2。   當單靠等高線不容易分辨是山還是凹地時,會加示坡線,坡線是順著下坡方向繪製並與等高線垂直相交的小短線。它通常繪在等高線最有特徵的彎曲上,如山頂、鞍部或凹地底部,以及在讀圖困難、有必要表明下坡方向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方舟生存進化手機版指南針怎麼用?指南針使用技巧攻略[多圖]
    方舟生存進化手機版指南針能幫助我們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找到生路,在辨別地圖的時候,通過指南針可以找到洞穴,去洞穴中探險必帶的就有指南針,那麼指南針在這裡要怎麼用?下面我們來詳細說明一下指南針的用法以及洞穴探險的詳情。
  • 【戶外知識百科】指北針圖標,指北針和指南針的區別
    廣泛應用於各種方向判讀,譬如航海、野外探險、城市道路地圖閱讀等領域。它與指南針的作用一樣,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指示方向。但是在世界一些地方,指南針也叫做指北針。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佔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指北針是一種用於指示方向的工具,廣泛應用於各種方向判讀,譬如航海、野外探險、城市道路地圖閱讀等領域。
  • 《我的世界》MC關於指南針的四種用法,你只知道用來指明方向嗎?
    《我的世界》MC關於指南針的四種用法,你只知道用來指明方向嗎?《我的世界》四種關於指南針的用法,大多數玩家不知道後面三種!在沙盒遊戲《我的世界》裡面,指南針是一種會指向世界出生點的物品,你可以通過村民交易、自行合成或者遺蹟探險來獲取它們。
  • 正看地圖,行天下[組圖]
    如果你整天都在為即將參加的露營探險而興奮不已,倒不如靜下心來掌握一些與地圖有關的技巧,也許會用得著!  溫故而知新    這些知識大多數人以前都學過,如果你非常熟悉這些,可以跳過這部分,直接從「實戰」部分開始。
  • 野外求生與工具
    很多人覺得野外求生要麼是作死,要麼是作秀。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野外求生是一種技能,是各種各樣知識在野外環境中的應用。
  • 地形圖知識(學了軍事地圖也會看)定向運動及野外生存入門技巧3
    有人把地圖比作是"協同作戰的共同語言","行軍的無聲嚮導","軍隊的眼睛"等等。這些比喻生動、恰當地表明了地圖在軍隊作戰行動中的重要作用。生活中經常用到。如交通旅遊圖、地形圖、地質圖、軍隊作戰圖、地籍圖、牆壁上的掛圖 ,以及其它專題圖。但使用最多、最基本的還是地形圖 ,因為它全面地將地面上的各種物體 (地物 )而且還有地面的高低起伏形態 (地貌 )都用特定的符號表示出來。
  • 為什麼會有野外生存?越來越多的人走向野外,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們不僅要掌握野外生存的技能,還要學會面對野外生存挑戰時應有的態度——沉著冷靜、處變不驚!今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野外生存活動的隊伍當中。人們去野外探險,很多時候是為了獲得平靜的心情,希望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野外,似乎是人們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野外生存指的是人在住宿無著的山野叢林中求生。
  • 大航海之路探險玩法解析 野外探險攻略分享
    大航海之路遊戲中,有許多刺激有趣的玩法,探險模式就是其中之一,玩家如何在野外探險獲取寶物又能全身而退呢,接下來就和18183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大航海之路探險玩法總計分為:港口探險、海上探險、陸地探險三大主題類型。
  • 野外露營需要準備的物品
    野外露營是很多年輕人喜歡的戶外活動,既可以親近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又能滿足新奇和探險,但是野外露營是一項具有一定危險性的活動。需要注意的事情很多,今天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野外露營需要準備的物品。
  • 如何在野外辨別方向?這5種方法得學會
    在野外迷路時,該如何辨別方向呢?KingCamp介紹5種方法。如何在野外辨別方向1.通過指南針使用指南針時務必水平地拿著,而且要遠離以下列舉的各種物品,才可避免磁針發生錯亂:指南針應離鐵絲網十米以上,高壓線五十五米以上,汽車和飛機二十米以上,以及含有磁鐵如磁性容器等十米以上。
  • 為什麼指南針和GPS在地球極地無法運行正常?
    然而,世界並不總是這麼簡單,全球定位系統是一項新技術,因此在它出現之前,指南針是值得依賴的,是真實的「導航顧問」。指南針是從公元1年開始使用,當時它是由中國漢朝首次製造的,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指南針和地圖曾以大富翁圖板遊戲方式走私給德國關押的戰俘。
  • 為什麼指南針和GPS在地球極地無法運行正常?
    然而,世界並不總是這麼簡單,全球定位系統是一項新技術,因此在它出現之前,指南針是值得依賴的,是真實的「導航顧問」。指南針是從公元1年開始使用,當時它是由中國漢朝首次製造的,事實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指南針和地圖曾以大富翁圖板遊戲方式走私給德國關押的戰俘。然而,GPS和指南針等導航技術並非沒有故障,而是在地球不同地區以不同方式運行。
  • 野外探險這些脫困技能必須知道!
    近年來,野外探險活動越來越受到追捧,相關事故報導也屢見不鮮。野外危險因素多,救援難度大,一旦陷入困境,怎樣才能荒野求生?點開視頻,這些脫困技能也許能助你逃出生天!相比城市,野外探險更容易遇到突發事件,一旦陷入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困境,我們該怎麼辦?
  • 野外迷路怎麼辨別方向
    如果在野外迷路了,人一定要冷靜,保證思維和行動不混亂,並且確保自身安全後,通過自身的知識或經驗來辨別方向,仔細觀察周圍環境,藉助一些輔助工具找準方向。以北半球為例子來說一下如何找對方向。指南針:野外出行的必備物品,也是最快速和準確的幫人識別方向的得力工具,如果在野外也有當地地圖的話,配合指南針能更快速的找好方向。太陽或者北鬥星:如果在沒有指南針的情況下,經驗的做法就是利用太陽或者星星來找好大致的方向,方法一:在晴朗的白天,在地上豎立一直扦,使其與地面垂直,在太陽的照射下形成一個陰影,影子隨太陽位置的變化而移動。
  • 最後是用手機裡的指南針應用定位了精確經緯度
    天氣越加寒冷,夜色越來越暗,就在救援工作幾乎陷入僵局時,經過不斷溝通,其中一名同學通過手機裡的指南針應用把精確經緯度反饋了過來,救援隊根據這一數據再通過專業儀器設備和地形圖,最終鎖定了一個明確的救援區域。 隨後,所有救援人員分成兩個小組,從兩個方向往目的地合攏,當晚10:00左右,其中一組找到了這四人。
  • 最後是用手機裡的指南針應用定位了精確經緯度·都市快報
    天氣越加寒冷,夜色越來越暗,就在救援工作幾乎陷入僵局時,經過不斷溝通,其中一名同學通過手機裡的指南針應用把精確經緯度反饋了過來,救援隊根據這一數據再通過專業儀器設備和地形圖,最終鎖定了一個明確的救援區域。 隨後,所有救援人員分成兩個小組,從兩個方向往目的地合攏,當晚10:00左右,其中一組找到了這四人。
  • 我懷疑這根本不是一檔野外求生節目
    最近在B站首屏掛了一檔專為一眾尋求刺激生活的網友,量身定做的野外生存節目。剛播出3期,總播放量就高達2702.3萬,豆瓣評分8.6,B站評分9.4分,彈幕頻繁炸掉。這是Discovery探索頻道製作的一檔全新真人野外紀實生存探險挑戰節目——《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
  • 特種部隊野外探險~陷阱及其布置
    簡單繩套的使用  可以捕捉兔類及其他小動物。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放大至適當的比例,以對付較大型動物,如狐狸和獾等。□ 繩圈寬度應有一拳。□ 高度離地面約四指寬。□ 距離動物奔跑路線上的障礙物一掌。□ 檢查是否拴牢在樹樁上,如果需要,可用樹丫支撐住繩套。
  • 5學生野外探險被困山頂 警察通宵搜救被落石砸傷
    冒險進山  夜幕降臨深山  5名學生找不到路了  11月14日,在綿竹指南針職業技術學校讀書的小王邀約同學一起露營,他的提議得到了另外7名同學的響應。  8名學生在進行了簡單的準備後,於14日一早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 「戰狼中隊」是特種部隊中的特種部隊,真的有這種特種部隊嗎?是不...
    由中國特種部隊中的精英組成,裝備最精良的武器,模擬外軍特種部隊戰術,不斷挑戰我軍各精英部隊。用盡方法,重創他們,錘鍊他們。特種部隊中的特種部隊。」——看過電影《戰狼》的網友應該都還記得,這是片中主角冷鋒介紹戰狼中隊的經典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