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作為科學界的最高獎項,每一位科研人員都以獲得諾貝爾獎為榮。但是獲得過這個獎項的中國人卻屈指可數,比較為人所知的幾位,如獲得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教授,再比如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物理學家楊振寧。他的一生可以用《後出師表》中的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1957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原理。之前人們認為一個粒子,與它的鏡像除了自選方向不同之外,其他的性質完全相同,然而楊振寧卻發現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並不是守恆的。這個理論推翻了物理學的基本認知,因此楊振寧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榮譽。而這樣一位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卻表示自己曾經看過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但是看不下去,這是為什麼呢?
▲楊振寧照片
2006年5月,《三體》小說開始在《科幻世界》雜誌上面連載,可謂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個文章一出現就吸引了大批的追隨者,引起了軒然大波,可謂是科幻小說的裡程碑。小說的文筆樸實無華,但是內容卻十分新穎。
小說講述的是四光年外的半人馬星座阿爾法星上生活著三體人,但是他們卻被三星系統的惡劣環境折磨得十分不堪。天文學家葉文潔在無意中得知了三體人的存在,並且與之共同在地球上建立了三體組織。但是這一切並不像葉文潔想的那麼簡單,三體人向地球文明發送智子,鎖死人類的科技,兩個文明之間的較量就這樣展開……
▲《三體》海報
隨著故事的發展,不再局限於三體人跟人類之間的鬥爭,而是關乎整個宇宙的存亡。劉慈欣提出了這樣一個宇宙文明法則,那就是黑暗森林法則。他說這個宇宙中的文明就好像在黑暗森林之中潛行的獵人,彼此看不見,卻要爭奪有限的生存資源。
所以在發現另一文明的存在的時候,第一反應並不是友好的交往,而是將其毀滅。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又是在不斷擴張的,由此就引出了猜疑鏈和技術爆炸。
▲劉慈欣照片
因為三體人的智子就像是眼睛一樣,時時刻刻盯著地球人,所以除了內心的想法,一切行為都會被監控,因此地球人為了對付三體人,制定了面壁計劃。然而就在三體人跟地球人爭鬥不休的時候,另一個神級文明「歌者」發來一張小紙片,它能將整個太陽系從三維降為二維,這就是來自於高級文明的降維打擊。
因為小說的故事情節新穎且不落俗套,《三體》小說不僅在中國十分暢銷,翻譯成其他語言之後,在國外也收穫了大批書迷。劉思欣憑藉著三體斬獲了雨果獎,而騰訊的馬化騰、小米的雷軍等等都曾表示自己的商業發展受到了三體的影響。就連前美國總統歐巴馬都曾向劉慈欣發送郵件催更,但是卻被他當作詐騙簡訊忽略了。
▲歐巴馬、劉慈欣合照
這樣一部備受關注的科幻小說,自然也引起了楊振寧的注意,他從小到大也看過不少科幻小說,是科幻小說的忠實粉絲。但是他卻表示看過,但自己實在讀不進去《三體》這本書,原因是小說終究是小說,沒有現實世界那麼精妙複雜。
在現實中,哪怕是一個微生物,也有十分複雜的結構。科技再發達,也沒有辦法替代鮮活的生命。還有一個原因是楊振寧老先生說自己已經不比年輕的時候了,想像力沒有那麼豐富,所以在讀科幻小說的時候,收穫的快樂也並沒有以前那麼多了。
▲楊振寧舊照
很多人長大之後都會失去對童年愛好的興趣,就像是楊振寧老先生對科幻小說的興趣那樣。他說自己讀不進去,並非《三體》這本書有什麼問題,而是他自己的心境變了。作為一名在科技領域做出過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也許並不會喜歡這種外行人看上去十分精妙的科幻小說。因為他研究的是真正的科學,而不是科幻。
便如《江上吟》所言:「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劉慈欣能寫出這樣一部享譽全球的作品,可謂是天才,他用豐富的想像力向我們展現出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並且語言嚴謹,整本書中的邏輯都幾乎找不出破綻。嚴謹是科幻小說最大的優點,光有想像力不行,符合邏輯也是非常重要的。劉慈欣做到了,他填補了中國科幻小說的空白,光這一點就著實令人敬佩。
參考資料:
《江上吟》
《後出師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