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日益成為我們日常出行最離不開的交通工具之一。截止目前,中國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已十年有餘,總裡程全球第一。
不知道大家每次打開12306購票的時候有沒有一個疑惑——為啥高鐵座位號ABCDF都有了,就是沒有E?
一開始Jane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還尋思,字母E在英語世界也不像數字13或者9,是不吉利的象徵呀,所以這到底是為什麼?
高鐵座位號確實是參照國際慣例來的,且它是繼承自航空座位的表示方法。
像早期的飛機都是雙排座位、單通道嘛,所以雙排的6個座位標號就是從A到F按順序排過去,這樣也就形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座位分布——AF必定靠窗,CD靠走廊,而BE就是中間位置。
久而久之,這個國際慣例就這麼延續下來了,所以高鐵座位首先要遵循的就是每個字母分別表示不同座位的規則。
又因為高鐵即使是二等車廂,每排也只有5個座位,故而需要採取「3+2」的分布方式。為了和國際接軌,在ABC不變的情況下,延續了D表示靠走廊、F表示靠窗位置的規則,去除了座位E。
一等車廂由於是「2+2」的座位,甚至直接去除了B和E。
商務座就更誇張了,只剩下座位A、C和F。
回到標題中的第二個問題,我們常說的G字頭和D字頭——也就是俗稱的「高鐵」和「動車」又有什麼區別?你可能會說,這我都知道了啊,你的問題中也給出來了,一個叫「高鐵」一個叫「動車」唄,前者比後者速度更快唄。
——其實,這個誤解著實有點深,我也是深入了解後才意識到,我們平常的叫法可能是錯的。
我們先從更早進入我們視野的那個詞開始說吧——動車是什麼?
動車,全稱為「動車組列車」(Electric Multiple Units Train),直譯就是「電動的多機組列車」,也就是「動車組」,由至少兩節帶驅動力的車廂(簡稱動車)和若干節不帶牽引力的車廂(簡稱拖車)共同組成。
目前運行的動車組列車主要分三種
不知道大家從上圖中是不是發現了什麼端倪?
是的,你以為的「G」和「D」字頭列車,並不是指代「高鐵」和「動車」那麼簡單——雖然車站的廣播都是讀「高xxxx」次和「動xxxx」次列車,但顯然這裡的「高」並不能和「高鐵」劃上等號。
C字頭雖然較少,但也是存在的,比如廣州和深圳之間就開通了城際列車
也就是說,我們平常愛說的「坐高鐵」、「坐動車」最標準的說法應該是「坐(高速)動車組列車」或者「坐高鐵列車」。
當然,出於說話習慣,我們總是採用最簡單、最易懂的那個說法,我覺得問題不大。
既然「高/G」≠「高鐵」,那麼「高鐵」應該等於啥?
「高鐵」,其實就是「高速鐵路」的簡稱,英語說法應該是「high-speed railway」。——所以說到這裡你看出區別了嗎?
高鐵其實指的是一條線路,而不是某趟列車!
這麼說吧,一個是train(動車組),一個是railway(高鐵),二者並非平行關係,而是共生關係——train必須行駛在railway上嘛。
最後幫你們總結一下,「D」字頭=動車組列車,速度在250km/h以上。
而「G」字頭=高速動車組列車≠高鐵,速度在300km/h以上,是為了與速度稍慢的「D字頭」列車區分開來而設置的。
Anyway,今天的分享就是這樣啦。
其實我們平常說「坐動車」、「坐高鐵」,雖然從命名規則上來說不太規範,但好在大家都能聽懂。
所以我的觀點是,我們完全可以花時間搞清楚這些字母背後的指代,但只要不影響日常的溝通交流,一點小錯誤其實無傷大雅。
畢竟,語言是供人使用的,誰知道幾十年以後,英語、漢語的規則又會根據人們的語言習慣作出怎樣的調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