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隨著綜藝和娛樂節目的火熱,明星們的片酬也是水漲船高。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甚至用摳圖和替身來完成演出。然而,就是如此不負責任的演員,憑藉著較高的人氣,仍可獲得天價片酬。這樣就導致了很多青少年的價值觀發生變化,他們不再腳踏實地,而是整天做著不切實際的明星夢。
但大家應該知道,決定一個國家未來的不是文藝演出,而是科技的力量。所以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三位女科學家。她們擁有不弱於明星的顏值,但是卻靠著自己的努力,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為國家的富強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吳晨,1982年出生,2006年畢業於中國醫科大學臨床醫學系,獲學士學位。2011年畢業於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2011年—2013年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之後回國受聘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研究所,任研究員,從事食管癌、胰腺癌等惡性腫瘤的遺傳學研究。在2015年更是榮獲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當談到為何會走上科研之路時,吳晨說道:「從4歲起,她便對音樂、舞蹈、繪畫這些東西興趣全全無,她希望自己未來能成為一個科學家。而對於自己的孩子,她也希望可以繼承她的衣缽。」
許琪,1975年出生,1996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獲學士學位。2004年從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畢業,獲博士學位。同年即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2009年,她被聘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博士生導師。2011年受聘為「協和學者」特聘教授。2018年1月12日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榮譽稱號。
與其他科學家不同的是,許琪沒有海外留學的經歷。但是這並不妨礙她突破世界的科研難題。她研究的腦疾病診斷與治療的問題,在癲癇和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上有著極為重大的突破。而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抑鬱症研究,更讓全世界第一次在全基因組水平上發現抑鬱症基因,進一步研究將可能開發出針對抑鬱症基因缺陷的治療方法。
顏寧,1977年出生,200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獲學士學位。2004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07年從普林斯頓攻讀博士後結束後回國任教。30歲成為了清華大學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因為顏值高,一直被人稱為「學術界女神」。2012年12月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4年12月入選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在她37歲時,帶領團隊攻克了困擾生物學界近半世紀的科學難題,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
當然,除了這三位女科學家外,還有許多科學家在默默無聞地做著貢獻。在小編看來,這些人才應該是青少年的榜樣,大家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