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 5 月 5 日,某造紙廠發生了一起因工人嚴重違反操作規程和缺乏救助常識而導致 10 人急性工業中毒,其中 4 人死亡的事故。
事故當日,該廠工人於早上 7 時停機,經過往漿池中灌水、排水的工序後, 8 時左右有 2 名工人下池清掃漿池,當即暈倒在池中。在場工人在沒有通知廠領導的情況下,擅自下池救人,先後有 6 人因救人相繼暈倒在池中,另有 2 人在救人過程中突感不適被人救出。至此,已有 10 人中毒。廠領導趕到後,立即組織搶救,經往池中灌氧並用風扇往池中送風後,方將中毒者全部用繩子拉出來。由於本次中毒發生快、中毒深、病情嚴重, 10 例病人在送往醫院後,已有 6 例病人心跳和呼吸停止,雖經多方努力搶救,但至當日下午 4 時 20分,已有 4 人死亡。
事故原因調查與分析:
(1) 中毒現場有害氣體的測試及中毒化學物質的鑑定。漿池外形似一個倒扣的半球狀體。頂部有一個 40cm×60cm 洞口,工人利用竹梯從洞口進出清洗漿池。走近洞口,就聞到一股較濃的臭味,事故發生後,在洞口處用快速檢測管對洞口內 10cm 處的氣體進行檢測:
硫化氫的濃度為 55 mg / m( 國家衛生標準為 10mg / m) ,一氧化碳、氯氣和氯化氫未檢出,可以推斷。在實行向池中通風和送氧之前,其濃度一定更高。根據中毒病人的發病及臨床特徵,將本次中毒診斷為急性重度硫化氫中毒。
(2) 漿池硫化氫產生的原因。通常的情況下,在造紙的過程中,會使用大量的含硫化學物質。
由硫化氫引起的職業危害多發生在蒸煮、製漿、洗滌和漂白的過程中。如果含硫的廢渣和廢水長時間存放在漿池中,再加上含硫有機物的腐蝕,就會釋放出大量的硫化氫氣體。由於密度較大而沉積於漿池的底部。
(3) 工人嚴重違反操作規程。硫化氫是劇毒的窒息性氣體,在沒有良好通風和個人防護的情況下,是絕對不能進入高濃度硫化氫環境工作的。但本次清洗漿池前,水僅灌注了 1 / 4 ,且工人在未對池內進行通風處理的情況下就下池清洗,隨後一連串的救人更是在沒有任何通風和防護的情況下進行的。
(4) 缺乏安全及應急措施。現場調查發現用於鼓風的排汙口處卻沒有鼓風機,連電源插座都找不到;清洗漿池沒有任何個人防護用具,如防毒面具,甚至連一根救助的繩子都沒有,更沒有發生事故時的搶救設備。
(5) 缺乏勞動安全衛生意識、管理混亂。事故發生後,當要求廠方提供有關安全規章制度時,廠方雖說有,但卻找不到。如果廠裡有安全監督員,並負責對整個安全程序進行監督,便能做到及早發現和及早預防,這起事故就完全可以避免了。
(6) 缺乏必要的防毒急救安全知識教育。本次中毒的 10 位工人,在該廠工作 1 ~ 5 年,卻從未進行過相關的安全衛生培訓和教育,不知道製漿過程中存在哪些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對人體能造成哪些傷害,也不知道預防措施,更不知道發生緊急情況後如何救治。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
1. 硫化氫的檢測方法是什麼 ?
答:硫化氫的檢測方法是硝酸銀比色法,通過硫化氫與硝酸銀作用形成黃褐色硫化銀膠體溶液,比色定量。
2. 進入設備內作業的安全要求是什麼 ?
答:設備內作業安全要求:
(1) 設備內作業必須辦理有 ( 受 ) 限空間安全作業證,並要嚴格履行審批手續。
(2) 進入設備內作業前,必須將該設備與其他設備進行安全隔離 ( 加盲板或拆除一段管線,不允許採用其他方法代替 ) ,並清洗、置換乾淨。
(3) 在進入設備前 30 min 必須取樣分析,嚴格控制可燃氣體、有毒氣體濃度及氧含量在安全指標範圍內,分析合格後才允許進入設備內作業。如在設備內作業時間長,至少每隔 2 h 分析一次,如發現超標,應立即停止作業,迅速撤出人員。
(4) 採取適當的通風措施,確保設備內空氣良好流通。
(5) 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內照明電壓應不大於 36V ,在潮溼或狹小容器內作業應小於等於 12V ,燈具及電動工具必須符合防潮、防爆等安全要求。
(6) 進入有腐蝕、窒息,易燃、易爆、有毒物料的設備內作業時,必須按規定佩戴合適的個體防護用品和器具。
(7) 在設備內動火作業,必須按規定同時辦理危險場所動火作業審批手續。
(8) 設備內作業必須設專人監護,並與設備內作業人員保持有效的聯繫。
(9) 在檢修作業條件發生變化並有可能危及作業人員安全時,必須立即撤出人員;若需繼續作業, 必須重新辦理進入設備內作業審批手續。
(10) 作業完工後,經檢修人、監護人與使用部門負責人共同檢查清點,確認設備內無人員和工具、雜物後,方可封閉設備孔。
3. 生產經營單位應進行全員的安全培訓和教育,具體包括哪些 ?
答:
行政及非生產人員EHS
⑴辦公室安全健康和環境
⑸辦公室人機工程
⑵工外安全
⑹安全管理
⑶員工訪問非公司設施
⑺5S
⑷微波爐安全和健康
行為安全及管理人員EHS
⑴行為安全觀察
⑸安全領導力與溝通
⑵安全行為與安全意識培訓
⑹安全目標與指標
⑶高級經理安全領導力培訓
⑺溝通與培訓
⑷班組長安全領導力
⑻法規職責
風險分析
⑴預先危害分析
⑷機械危險分析
⑵工作危害分析(JSA)
⑸工藝危害分析(PHA)
⑶工作風險評價(TRA)
⑹風險管理
作業控制培訓
⑴一般工作許可證
⑺限制空間空氣監測人
⑵高風險作業控制
⑻限制空間救援
⑶限制空間進入許可計劃
⑼動火作業許可證計劃
⑷限制空間進入許可批准人
⑽動火許可證批准人
⑸限制空間進入操作人
⑾挖掘許可證
⑹限制空間進入監護人
審計及檢查
⑴安全審計和檢查
⑶PSM審計培訓
⑵審計技巧
⑷審核結果與追蹤
應急管理培訓
⑴緊急響應計劃
⑸消防安全管理計劃
⑵緊急響應隊伍
⑹滅火器使用
⑶事故報告、分級和調查
⑺急救
⑷高處作業救援
施工安全培訓
⑴梯子安全
⑽應急及消防
⑵腳手架安全
⑾起重及吊裝
⑶腳手架搭設和拆除
⑿物料安全
⑷腳手架檢查員
⒀吊裝
⑸臨時用電
⒁焊接安全和健康
⑹臨邊洞口及高處作業
⒂高處作業救援
⑺動土及挖掘
⒃高處作業(跌落防護)
⑻動火作業
⒄能量隔離(上鎖掛牌)
⑼受限空間
⒅承包商管理
物料及設備安全
⑴危險化學品管理
⑹機械安全
⑵材料管理
⑺叉車安全
⑶氣瓶安全
⑻放射安全
⑷現場設備安全
⑼粉塵爆炸
⑸電氣安全
職業健康及個人防護
⑴個人防護裝備
⑽放射安全
⑵安全個人防護裝備
⑾心肺復甦和除顫儀操作
⑶手部安全計劃
⑿急救
⑷聽力保護
⒀壓力管理
⑸呼吸系統防護
⒁健康飲食
⑹吸菸政策和健康
⒂辦公室人機工程
⑺職業健康管理
⒃化學品危害溝通
⑻工作場所人機工程
⒄職業健康管理
⑼降能管理
⒅滑倒、絆倒、摔倒
工藝安全管理
⑴PSM的開發和實施
⑹PHA團隊負責人
⑵了解和控制靜電危害
⑺LOPA在風險降低中的價值
⑶可燃粉塵的安全處理
⑻定量風險評估的介紹
⑷理解和減輕閃燃和爆炸
⑼危險及可操作性分析
⑸PHA團隊成員
環保及可持續發展
⑴降能管理
⑷環境可持續發展
⑵環境保護
⑸廢水處理和危險廢物管理
⑶節能及溫室氣體
⑹業務可持續發展
交通及駕駛安全
⑴駕駛安全計劃
⑶場內交通管理
⑵防衛性駕駛 - 實操
4. 結合本案例,應提出的安全管理整改措施有哪些 ?
答:應提出的安全管理整改措施:
(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根據該企業自身的特點,應制訂各級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
(2) 建立相應的安全檢查制度、安全生產巡視制度、安全生產交接班制度、安全監督制度、安全生產獎懲制度、有毒有害作業管理制度、勞保用品管理制度、職業病報告處理制度、特種設備管理責任制度、危險設備管理制度等。
(3) 建立並完善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和人員配置。根據該企業的特點,應當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非安全管理人員要強調 「 一崗雙責 」 ,各級負責安全的人員包括單位負責人及其副手、總工程師 ( 或技術總負責人 ) 、車間主任 ( 或部門負責人 ) 、工段長、班組長、車間 ( 或部門 ) 安全員、班組安全員和作業工人的安全職責。
(4) 有限空間作業、危險場所動火作業履行作業審批手續,實行閉環管理。
(5) 保證安全生產投入。落實好 「 三同時 」 規定,具體到該企業,就是保證通風設施的完善、各種有毒有害氣體的檢測設備齊全有效、各種救助設施的配備和完善。
(6) 企業安全管理部門和生產車間、班組要對作業範圍內危險源進行辨識,分析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制定作業方案,明確各級人員職責。
(7) 加強培訓教育力度。除完成每年規定培訓學時外,在危險性較大的作
業前,還應有針對性的組織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