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龜、蘋果、飛機、電腦
這些完全不相干的符號
背後蘊藏著怎樣的科學密碼?
就在今天上午
世界頂尖科學家小科學家論壇舉行
備受矚目的桌布論壇再度亮相
55位年齡在15-18歲
來自全國17個省、直轄市
和自治區的科學少年們
與四位「爺爺級」院士圍桌而坐
用共同的「科學語言」
探討科學熱點
四張方桌、四塊白布、幾十隻黑色墨水筆。55位「小科學家」分成4組,與院士圍桌而坐,在桌布上盡情「揮灑」靈感。
生產力發展、認識貧困、學科融合、局限性、甚至還有兩隻烏龜……討論開始後,雪白的桌布很快就被小科學家們的筆觸「鋪滿」,任何一點交流中的火花,他們都不吝於表達出來。
小科學家們和院士們的討論
最終通過一張張圖畫展示出來
來看看
你能理解多少?
第四組:基於數據的深度學習,計算機帶來的問題和瓶頸
「圖上畫著兩隻烏龜在慢慢地走向太陽,就代表著人類從事科研、追逐真理的道路雖然漫長曲折,但最終會迎來光明。」在最後的展示環節,小科學家們對於圖畫的解釋迎來了陣陣掌聲。
「在大家的發言中,我看到了中國未來科技的希望。」中國科學院院士馬大為很激動,他直言,雖然同學們現在的研究成果還不盡完備,但大家已經具備了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難能可貴。
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讓科研「大牛」們與青少年的交流互動,始終是精彩的保留環節之一。
在今天的論壇上,來自全國的科學英才們帶來了他們各自的科研成果。上海市浦東新區協和雙語學校高中生郭秦菘很特別,在個人展示環節,他帶來的一條「蛇形機器人」,讓全場觀眾「彈眼落睛」。
兩年前,郭秦菘跟隨公益組織下鄉調查時發現農業的科技水平還很低,種植效率不高,他就想著能否用所學幫助提升農業生產。他的想法是發明一種「仿生蛇」,讓它們收集田地裡的一系列數據,如溫度、溼度、農藥濃度等,作為種地的參考。
已經連續舉辦三年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也在為頂尖科學家和青年少們交流搭建各類平臺。
就在昨天晚上,本次論壇覆蓋年齡最廣的世界頂尖科學家T大會舉行。曾獲得諾貝爾獎、圖靈獎等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為55名來自全國17個省、市、自治區的小科學家們上了別開生面的「科學第一課」。
「如果你沒有犯錯,就等於你沒有努力。」身在現場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副主席、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麥可·萊維特直言,年輕人的最大優勢就是不要害怕犯錯,因為重要的事情往往都出人意料。
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表已經是第二次以這樣的方式給孩子們「上課」。他在肯定前輩經驗價值的同時,強調更要將「批判精神」教給現場的小科學們。
「你們最好不要聽我的話。」羅傑·科恩伯格希望,年輕人學會獨立思考,這或許能夠使他們在科道路上開拓出更多的可能性。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今天落幕
也點燃了少年們心中的科學火焰
少年們
未來可期!
綜合:文匯報、新民晚報等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