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eon HD 5770/5750正式發布 DX11走向主流
出處:快科技 2009-10-13 15:33:52
作者:
上方文Q編輯:上方文Q[
爆料]
收藏文章NVIDIA剛剛推出首款40nm DX10.1顯卡,AMD今天就正式發布了第二批DX11顯卡Radeon HD 5700系列,也標誌著DX11開始步入主流領域。
Radeon HD 5700系列核心開發代號Juniper,仍由臺積電採用40nm工藝製造,相當於Cypress Radeon HD 5800規格上砍掉一半的產物,但完整保留了DirectX 11、OpenGL 3.2、ATI Stream、ATI Eyefinity、HDMI源碼輸出、超級採樣抗鋸齒(SSAA)、角度無關各向異性過濾(AIAF)等一系列技術特性,電晶體數量只有10.4億個,核心面積也減小到166平方毫米(RV770 260平方毫米),因此成本、功耗都大大降低。
順便說一句,AMD在發布之前展示的系統其實都是基於這個Juniper,而非更高端的Cypress,這也讓Juniper開發團隊非常自豪。
Radeon HD 5770規格一覽:
流處理器:800個
紋理單元:40個
ROP單元:16個
核心頻率:850MHz
浮點性能:1.36TFlops(單精度)
顯存位寬:128-bit
顯存容量:1GB GDDR5
顯存頻率:1.2GHz(等效4.8GHz)
顯存帶寬:76.8GB/s
三角形輸出率:每秒8.5億個
數據刷新率:每秒1360億次(32-bit)
紋理填充率:34.0GT/s(三線性過濾)
像素填充率:13.6GP/s
待機功耗:18W
滿載功耗:108W
輸出接口:VGA、DVI×2、HDMI
最大輸出解析度:3×2560×1600
Radeon HD 5750規格一覽:
流處理器:720個
紋理單元:36個
ROP單元:16個
核心頻率:700MHz
浮點性能:1.008TFlops(單精度)
顯存位寬:128-bit
顯存容量:512MB/1GB GDDR5
顯存頻率:1.15GHz(等效4.6GHz)
顯存帶寬:73.6GB/s
三角形輸出率:每秒7.0億個
數據刷新率:每秒1008億次(32-bit)
紋理填充率:25.2GT/s(三線性過濾)
像素填充率:11.2GP/s
待機功耗:16W
滿載功耗:86W
輸出接口:VGA、DVI×2、HDMI
最大輸出解析度:3×2560×1600
參數 ATI Radeon HD 5870 ATI Radeon HD 5850 ATI Radeon HD 5770 ATI Radeon HD 5750 ATI Radeon HD 4870 ATI Radeon HD 4850 流處理器 1600 1440 800 720 800 800 紋理單元 80 72 40 36 40 40 ROP單元 32 32 16 16 16 16 核心頻率 850MHz 725MHz 850MHz 700MHz 750MHz 625MHz 顯存頻率 1.2GHz
Radeon HD 5770/5750雖是同根生,但顯卡外觀截然不同:前者和Radeon HD 5800系列如出一轍,也是Phoenix(鳳凰)散熱器,只是PCB更短一些,長度僅為8.5英寸/220毫米;後者卻使用了一個雞蛋形的開放式散熱器,PCB沒有完全包裹起來,而且長度再次縮短至7.15英寸/185毫米。有趣的是,很多廠商的Radeon HD 5750都沒有直接採納公版散熱器,而是更換了其他風格,比如華碩、藍寶、技嘉、Club3D等等。
各大顯卡廠商的Radeon HD 5700系列產品即日起開始全面上市,Radeon HD 5770 1GB國內售價1199元人民幣(北美$159),Radeon HD 5750 1GB國內售價799元人民幣(北美$129),Radeon HD 5750 512MB國內售價未定(北美$109),或為699元人民幣。三款卡的首批供貨量都有數萬塊,其中Radeon HD 5770/5750 1GB還會捆綁DX11遊戲《DiRT 2》。
Radeon HD 5770/5750對比:
接下來我們將首先看一下Radeon HD 5770/5750的架構技術和實物,然後欣賞各廠商發布的相關產品,最後自然就是性能和功耗測試了。
閱讀更多:默認
相關閱讀:
HD 5770到RX 480:A卡七年性能提升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