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斥巨資打造的《海濱帝國》為觀眾重現了「禁酒令」背景下大西洋城的輝煌和紙醉金迷,而大西洋城正是被一群違法者推動著,這其中的領袖便是「城中之帝」史蒂夫·布西密,本文為您詳細介紹史蒂夫·布西密其人。
HBO《海濱帝國》海報。
網易娛樂獨家報導 (文/雪碧)上世紀二十年代,對於北美、倫敦、巴黎、柏林等地而言,是「咆哮的二十年代」。這一名詞特指這些地區在那十年間生機勃勃的社會、藝術、文化風貌。那是一個靈感迸發的年代,爵士音樂、女權主義先後萌芽、勃發,藝術裝飾行業達到了一個高峰。經濟方面,美國迅速從戰爭困難時期過渡至平穩發展期,隨後很快就進入高速增長時期……也正是在這個嶄新的年代的第一年,美國開始執行禁酒令,自此之後在美國製造、售賣乃至於運輸酒精含量超過0.5%以上的飲料皆屬違法行為,雖然自己在家仍可以飲酒,公開飲酒成為了觸犯法律的行為。這一法令對於美國娛樂業是最致命的打擊,其中以海灘、賭博、狂歡節著稱於世的大西洋城受到的衝擊尤其嚴重。HBO斥巨資打造的《海濱帝國》(Boardwalk Empire)正是講述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大西洋城的興衰。正如其海報上所寫的那樣:「當酒精成為違法品時,違法者就成為了城市之帝。」二十年代的大西洋城,就在一群違法者的推動下,成為了美國的繁華之都、罪惡之城。而統領著這個罪惡之都的便是城中的黑暗領導者——史蒂夫·布西密。
城市之帝伊諾克·託馬森
影片中的伊諾克·託馬森。
《海濱帝國》中的違法者們,誰真正能稱得上是城市之帝呢?那當然是由史蒂夫·布西密(Steve Buscemi)飾演的市政府財務主管、綽號納吉(Nucky)的伊諾克·託馬森(Enoch Thompson)。HBO電視臺向來都會在片頭就做足功夫,這次也不例外。簡單大氣的吉他旋律背景中,穿著一身做工精良西裝的納吉微駝著背走向海邊,鏡頭不斷在他的鞋子、煙盒以及海浪拍岸中切換著,不到一分半鐘的寫意描繪,一個注重生活品質、掌控風雲變幻、從容淡定的伊諾克·託馬森就展現在大家面前。
納吉的第一次出場,是在大西洋城婦女促進會的禁酒令宣傳活動上發表演講。他講述了小時候因父親酗酒早逝,自己小小年紀就擔負起來養活一家人的重擔,最慘的時候連老鼠肉都吃過。這個故事將在場所有婦女都感動了,可是一出門納吉就對手下吉米·達莫迪(Jimmy Darmody)說:「政界第一原則,永遠不要讓真相毀了你的故事。」然後,他便坐上車前往城中著名的巴比特超級會所,與城中名流大肆討論借禁酒令大賺一筆的計劃。他之所以能夠成為二十年代大西洋城最有權勢的人,就在於他很知道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做什麼事,所以他才能夠在黑白兩道遊刃有餘。
看似虛偽的納吉並沒有失去人性,講到他死於肺癆的夫人時,他的眼神中充滿了極力克制的悲傷。當路過早產兒看護所時,納吉呆呆地望著護士照顧著的小嬰兒。伴隨著留聲機傳出的哀傷情歌,我們看見了這個在外人面前神採洋溢的大人物柔軟的一面。
真實的納吉
真實的伊諾克·詹森,胸前永遠戴著紅色康乃馨。
納吉這個人物並不完全是杜撰而成,而是有原型人物存在——一個名叫伊諾克·詹森(Enoch Johnson)、綽號正是納吉的著名人物。
伊諾克·路易斯·詹森(Enoch Lewis Johnson)1883年出生於新澤西州大西洋城,從1911年至1941年坐牢之前,他擔任政治首領,實際掌控著這座城市政府機構。利用手上的權利,詹森讓大西洋城暫緩了禁酒令的衝擊。在操縱著政治機器的同時,他的組織還經營非法販賣酒飲品、賭場以及妓院等生意。
1905年,年僅22歲的詹森成為了其父親的助理治安官,1906年,他便與青梅竹馬的瑪貝爾·傑弗裡斯(Mabel Jeffries)結婚。兩年後,當他父親的任期結束後,他接替其職位,成為了大西洋城的治安官。到了1911年,由於前任腐敗被判入獄,詹森當上了該城的政治首領。大西洋城是一座以旅遊業為經濟支柱的城市,因此詹森違背新澤西的禁酒法令,允許大西洋城在周日出售酒類飲品,同時還允許賭場與妓院進行營業。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雖然詹森身處花花世界,但是他本人早年的時候,卻是一名禁酒主義者。1912年 ,由於妻子瑪貝爾去世了,傷心過度的詹森開始有了喝酒的習慣。
執政三十年間,詹森身兼數職,其中包括郡財政長官,控制著大西洋城的財政收入與支出。除此之外,他擁有自己的報社,擔任銀行經理、建築與貸款公司主席以及一家費城啤酒廠的主管。擁有這麼多職位的詹森卻曾經拒絕了競選參議員的邀請,因為他堅信那職位並沒有任何實際權力。
1919年至1933年,他不僅讓大西洋城成為了「世界的遊樂場」,更讓他自己的權利和財富達到了頂峰,而他的主要財富毫無疑問來自於販賣酒飲品、賭場以及妓院。為此,他曾經說過:「我們有威士忌、葡萄酒、女人、歌舞以及老虎機。我不會否認這些,但是我也不會為此道歉。如果大部分人不想要這些東西,它們根本不會存在。它們的存在恰恰證明了這些都是人們的需求。」
1941年,聯邦法院以「偷稅漏稅」罪名起訴了詹森,並判處他十年監禁,這一舉措讓興盛了三十年的「大西洋帝國」土崩瓦解。宣判結果出來的第二個月,詹森就與同居多年、年僅33歲歌舞女郎弗洛倫斯·奧斯貝克(Florence Osbeck)結婚。四年後,詹森被提前釋放,回到了大西洋城。在那之後,他放棄了進行投機生意的機會,選擇在一家石油公司當起了銷售員。這些年間,他與妻子常常參加當地的政治晚宴或政治集會,並且被安排坐在主席臺的位置。每次出席活動,詹森仍舊像以往任何時候那樣,一絲不苟地穿上筆挺地西裝,在他的西裝翻領上夾上一朵紅色康乃馨。
1968年12月9日,詹森帶著他一生的榮耀與罵名,與世長辭,享年85歲。大西洋城報社特別為他寫了悼詞,比較客觀的評價了他的為人:「他天資過人、不按常理出牌且冷酷無情。他擁有對面孔和姓名有過目不忘的超強記憶裡,是天生的領導者……」
詹森的逝世可以說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美國「咆哮的二十年代」的再度遠去,但逝去並不等於忘記,那個年代的風情萬種至今仍讓人回味無窮。
那些城市之帝們
詹森固然是大西洋城史上的著名的城市之帝,但他肯定不是唯一一個,除了他以外,還有哪些大人物呢?
1.路易斯·庫爾勒(Louis Kuehnle)
路易斯·庫爾勒曾一度控制了大西洋城的官員派遣、壟斷選舉,在經濟方面,則擁有與政府籤訂的承包合約。例如1909年,當庫爾勒擔任市水利協會主席之時,為了避嫌,政府最終將一項大型水利合約交由另一家公司來承包,但是就在合約籤訂同一天,這家公司就與庫爾勒籤訂了另外的協議,雙方成為了共同盈利方。庫爾勒最終因為腐敗而倒臺,接替他掌權的正是詹森的父親。
2.弗蘭克·S·法利(Frank S. Farley)
1940年, 人稱「哈普」(Hap)的法利當選了新澤西州參議員。1941年,隨著詹森的入獄,哈普成功掌握大西洋城的最高實權。與詹森相同,哈普也掌握住了該城市的財政大權,並讓整座城市按照他的規矩來運作。當大西洋城城市委員會在開會商討事情時,並不是委員之一的哈普卻掌握著最終決定權。只要他否決了,任何稅務評估、酒類營業執照等議題都無法通過。
3.克雷格·卡拉威(Craig Callaway)
卡拉威的父親曾經是大西洋城民主黨委員會主席,他的母親則是大西洋城選舉委員會成員。但是卡拉威本人卻是從底層做起,利用自己親民的風格逐漸爬上高位。2003年,卡拉威當選了地方議會委員,之後他以極快的速度掌控實權。但是,爬得快摔得也快,他在競選市長時意外出局,外界對於他從事的地下勾當產生了各種懷疑。2006年,他對自己賄賂等罪行供認不諱,鋃鐺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