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時,我喜歡去一些小景點,既能避開擁擠的人群,又能使整個旅程變得輕鬆愉快,旅行時,一千個人心裡都有一千個想法。平原上的成都,從來不缺風景如畫的地方,作為巴蜀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成都匯聚了眾多名勝,而在成都東部有一處名勝,卻鮮為人知,更適合周末放鬆一下,或者是呼吸一下來自山林的新鮮空氣,這裡就是石經寺。
成都有許多佛寺,其中之一就是石經寺,位於龍泉驛的茶店鎮石經村,是川西五大佛教叢林之一,它是藏傳佛教宗喀巴大師在漢區建立的第一個密宗金剛道場,這座寺院以前叫「天成寺」,清代簡州牧宋思仁在經過此一遊之後,贈予石刻《金剛經》一部,後又將其改稱「石經寺」,在乾隆時期進一步發展。
在龍泉山的一處山林中,石經寺聲名遠播,不如文殊院、大慈寺、昭覺寺等,交通雖然不便,但環境卻非常好,寺院佔地200多畝。建築物坐北朝南,順山而建,極具層次感,山門、天王殿、韋馱殿、大雄寶殿、大師殿、祖師殿、三聖殿、觀音閣、方丈院、西院、禪堂、客堂、廂房、禪茶閣等錯落有致,大小不一,在其中遊覽,上上下下,但有不累之處。
石經寺裡有兩棵千年古銀杏,傳說在貞觀初年,永貞法師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去修行,便來到石經寺裡,到達後他在樹下休息,在夢中看到一棵銀杏樹,他覺得這是佛祖點化他,想讓他把石經作為自己修行的地方,於是他開始了一段漫長的修行之路,為感謝石經寺裡的佛祖,他在寺裡四周種了許多銀杏樹,隨著歲月的流逝,銀杏樹也漸漸長大,大雄寶殿左邊的兩棵銀杏就是這樣流傳下來的,記載已有1300年的歷史了。
廟宇最高處,有一烏木觀音像,莊嚴肅穆,佔據了整面牆,其雕刻藝術也十分細緻,雲霧繚繞,讓觀音像活靈活現,1008隻手各具特色,惟妙惟肖,正中的菩薩手合在一起,雙眼微閉,顯露出莊嚴祥瑞,這是廟宇保存的文物(因廟宇規定禁止拍照,無法留影),烏木出土時已有7100多年歷史,屬上品,20多名工匠經過兩年的努力,終於造出這樣一件鎮廟寶物,實屬難得,據說這件鎮廟寶物是中國乃至東南亞最大的一件。
石經寺院環繞群山,古木翠林,除唐代古銀杏外,寺院內還有許多其它樹木,明初的桂花、後周的羅漢松、東漢的柏樹,樹木隨山而生,高大威猛,遮天蔽日像一片原始森林。後山有一片松柏,筆直生長仿佛聳入雲端,地上鋪滿了一層針葉,就這樣悠閒地走走停停,整個人都會覺得自在。
寺院裡有個池塘,池邊放著放生的動物,也有幾株荷葉和水草,池塘裡的魚歡快地遊來遊去,池邊有個高低錯落的休息亭,人們可以在那裡喝茶,下雨天,雨水順著樹葉、亭子滴落在水中,還有屋簷滴落到石臺階上的雨聲,碰撞在一起,悅耳的聲音隨著蕩漾著,令人心曠神怡。
明學士趙貞吉夜宿石經寺「百道寒泉萬木,半天凝紫晚鴉東」的楚山和尚石經寺。道人遊三界,猶滯重關印不空。」青石板,臺階,翠樹,如此優美寧靜的寺廟,一種與世隔絕的從容油然而生。寺院的香火很旺,遠道而來的香客絡繹不絕,燒香祈福,放鬆身心,感受自然,無論目的何在,人們的心是真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