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極電影
1964年,經驗豐富的編劇吉恩·羅登貝瑞為NBC(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創作了《星際迷航》,但NBC對他的劇本不以為然。
NBC認為羅登貝瑞的劇本太冷、太枯燥。
然而,當威廉·夏特納飾演的船長詹姆斯·T·柯克一出現,這部劇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成為了一個熱門劇集。
當然,這並不是《星際迷航》的結局。
由於《星際迷航》在銀團合作方面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也由於《星球大戰》的上映,公眾對科幻小說重新產生了興趣,《星際迷航》在1979年重新搬上大銀幕。
從那以後,該系列一直在製作,羅登貝瑞本人也成為了「《星際迷航》神話」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星際迷航》的粉絲們眼裡,羅登貝瑞不僅是一個編劇,還是一個真正的夢想家,他摒棄了許多科幻小說的虛無主義,轉而追求人類充滿希望、烏託邦式的未來。
但羅登貝瑞的「遺產」要複雜得多,充斥著公司瑣碎的爭吵、醞釀已久的宿怨和個人內心的惡魔。
事實上,《星際迷航》中最精彩的部分不僅不是羅登貝瑞編寫的,而且在私下裡,甚至在公開場合都遭到了他的強烈反對。
像羅登貝瑞這樣複雜的人,他的《星際迷航》值得進行更細緻入微的分析,而不僅僅是他和其他人花了多年時間圍繞他建立的簡單化神話。
1、吉恩·羅登貝瑞的退出
毫無疑問,羅登貝瑞是一位有才華的編劇和製片人,他直接負責了《星際迷航:原初》。
與吉恩·庫恩、多蘿西·豐塔納等值得信賴的副手一起塑造了人物、世界和進步的道德,在20世紀60年代點燃了許多年輕觀眾的想像力,今天依然如此。
然而,在第二季結束時,他們陷入了僵局。
NBC意識到這部劇很有潛力,但無奈的是收視率很低,原定於周一晚上播出的劇集被限制在周五晚上的「死亡時段」播出。
雪上加霜的是,該劇的製作預算被削減了。
NBC的拙劣表現激怒了羅登貝瑞,讓他在前兩季的製作過程中精疲力盡。
羅登貝瑞主動退出了第三季的製作,把該劇的日常管理工作交給了製片人弗雷德·弗雷伯格。在第三季收視率低得可憐、觀眾寥寥無幾的情況下,這支創造力被削弱的團隊將以失敗告終。
2、吉恩·羅登貝瑞的《星際迷航》電影失敗了
羅登貝瑞的職業生涯在《星際迷航:原初》被取消後基本停滯不前,他70年代的生活都是在巡迴演出中度過的,他的「遠見卓識」也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
上世紀70年代末,派拉蒙影業準備將《星際迷航》系列搬上大銀幕,羅登貝瑞被邀請回來寫劇本。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星際迷航1:無限太空》受到的批評,與羅登貝瑞最初執導的《星際迷航》試播集相同。
《星際迷航1:無限太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失敗之作。
這部電影冗長、沉悶,缺乏原著中那種讓人喜愛的幽默和角色節奏,當然,它也非常昂貴。
儘管在20世紀70年代,這部電影的總票房為1.39億美元,但這部電影龐大的預算和製作噩夢讓派拉蒙影業重新考慮了他們對這部電影的態度。
他們做出的第一個決定是放棄羅登貝瑞。
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劇本寫的一團糟,也因為他變得越來越難以合作。
隨後,製片人哈夫·班尼特獲得了該系列續作的控制權。
班尼特聘請了編劇兼製片人尼古拉斯·邁耶來製作其續作,後來成為票房大賣的《星際迷航2:可汗怒吼》。
在接下來的十年裡,班尼特和邁耶以一定的身份,通過《星際迷航6:未來之城》,監管了《星際迷航》系列的部分內容。
而在羅登貝瑞的餘生裡,他一直對這部電影不屑一顧。
羅登貝瑞反對表面上高貴的星際艦隊軍官薩維克背叛星際艦隊和她的同船夥伴,也反對邁耶的大聲而無情的抗議,而邁耶則想讓薩維克中尉參與暗殺克林貢議長的陰謀。
3、《星際迷航:下一代》和吉恩·羅登貝瑞的最後退出
上世紀80年代末,當羅登貝瑞得知派拉蒙影業計劃製作新版《星際迷航》電視劇時,他要求參與其中。
派拉蒙影業認為他會成為《星際迷航:下一代》的親善大使,於是欣然同意了。
雖然現在《星際迷航:下一代》被認為與原版《星際迷航》相當,但當時的觀眾對沒有柯克和斯波克的《星際迷航》系列表示懷疑。
《星際迷航:下一代》的前兩季充其量不過是對原劇的平庸模仿,主角託斯的冒險樂趣被大量枯燥的思維實驗和道德故事所掩蓋。
在他生命的這個階段,羅登貝瑞已經內化了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在他的艦尾機艙裡被炸飛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而觀眾們吃下的那些崇高理想,已經轉化成《星際迷航:下一代》中那些真正無法觀看的劇情。
到《星際迷航:下一代》第三季的時候,羅登貝瑞的健康狀況急轉而下。
他已經被製片人裡克·伯曼和首席編劇麥可·皮勒取代,而他在該劇的製作中飾演了一個名譽退休的角色。
並非巧合的是,第三季正是《星際迷航:下一代》成為經典之作的時候。
羅伯·鮑曼在與羅登貝瑞打交道時,證明了自己比邁耶要老練得多,這使得這部電視劇讓每個人都引以為傲。
吉恩·羅登貝瑞於1991年去世,享年《星際迷航》25周年,可以說是該系列最受歡迎的時候。
在他死後,他再次被公認為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人,他的價值超越了一般的電視劇編劇。
儘管羅登貝瑞直言不諱地提倡人類能夠達到其最佳狀態的高度,但他自己卻遠遠沒有達到這些理想。
最後,這可能是羅登貝瑞最想看到的。
「人性遠非完美,而且很可能永遠都不會完美,但如果尋求更好的自己,我們就可以找到理解和寬慰。」
只要不浪費派拉蒙影業太多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