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孩子勤奮又刻苦,
在他們求學成才的路上,
家庭學校社會共同探索
為他們的成才尋找到更多可能性,
給孩子們更多成長的方向,
同時,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徵程中,
也迫切需要各種人才。
十幾年來,崇明區城橋中學的新生錄取分數線一直為上海市高中最低投檔控制分數線。然而,城橋中學的高考錄取率遠高於同類學校,2020年本科上線率達到97.33%。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記者一探究竟。
選擇
一個周四下午,記者來到城橋中學。陽光正好,操場上一群學生在進行體育鍛鍊。籃球、足球、板球……按照不同項目,同學們分散上課。
與幾位同學交談後,記者得知,同學們在三年的高中生涯中,可以選擇一個體育項目作為主項。
「選擇」是城橋中學學生入學的第一件事。每年中考結束後,被城橋中學錄取的學生都將收到一份新生入學手冊。其中,有一份新生學業發展意向表,包含藝術、體育、科技。
根據反饋,城橋中學的老師會進行家訪,一「出動」就是好幾位,包括校領導、班主任和專項課老師。「我們家訪是有備而來,比如孩子喜歡美術,那我們就帶上一位美術老師。」在校長沈鋼看來,這是一個孩子和老師雙向選擇的過程。
開學前,高一新生會參加學校一個多星期的「興趣班」,學校開設了包括美術、聲樂、舞蹈、器樂、作曲、文學編導、田徑、桌球、自行車、板球、武術等幾十個體育、藝術、科技和人文類的社團,學生們在各項體驗中尋找自己的興趣所在,然後選擇自己的「專業」,並在未來三年進行系統學習。目前,有超過93%的學生依據自己的特長興趣選擇了相應的特色專項課程。
塑造
選擇之後,便要努力追夢。「藝體科融合、適性育人」是城橋中學的教學宗旨。「我們把學生視作一個個樹根盆景,各有各的價值和特點。」沈鋼說,「我們的老師就是一個個『根雕師』,慧眼識才,潛心雕琢,讓每個學生得到最適性的教育,獲得最佳的發展。」
城橋中學共有158名老師,其中各類特色課程老師近四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各位老師發掘學生的長處,為他們制定適合的課程。
高二學生黃俊丞原是練習中長跑的體育生。由於爆發力較弱,在老師的建議和自己的權衡下,他從高一下學期開始轉學美術。談及這位「插班生」,美術老師馬妮娜表示:「剛接觸這個孩子的時候,就感覺他很有鬥志,可能和練過體育有關。」長跑比賽後來居上者往往能笑到最後,這股韌勁就是體育帶給黃俊丞的財富。在最近的美術考試中,黃俊丞獲得了班級第五名的好成績。「暫時的好成績不能代表成功,學習的路還很長,他需要保持下去。」馬妮娜說。
「選藝術不代表只學藝術,選體育不是只練體育。」在高一教室的黑板展示欄上,記者看到這樣一組作品,分別是李清照的《聲聲慢》、嶽飛的《滿江紅》、杜甫的《登高》。同學們通過繪畫、書法表達詩詞,每幅作品由幾位同學分工完成,將語文和美術課程結合在一起。
未來
熱愛加上努力會產生什麼?近年來,從城橋中學走出了許多優秀學生。城橋中學體育、藝術、科技等項目多次榮獲國家級榮譽,成為全國特色學校和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2019屆學生龔緣圓是學校田徑教練高大鵬挖掘的長跑苗子。當初龔緣圓無意往專項發展,最後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開始系統的田徑訓練的。沒想到,龔緣圓表現出了自己在長跑上的天賦:2017年,她在全國學生運動會上獲得3000米金牌,為上海代表團拿下首金;2018年全國大獎賽暨青奧會選拔賽上,她拿下了3000米亞軍,並數年蟬聯市田徑比賽3000米項目冠軍。
2016屆學生施小寶熱愛美術,高中期間即獲得素描、色彩、速寫十級證書,美術聯考中以428.6的分數排名全市第三。高考時他的文化成績總分已達到華東師範大學分數線,但因英語分數較低,最終失之交臂。進入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他在專業方面發展迅速,其作品入選保加利亞國際水彩青年展、山西全國水彩展、上海高校素描聯展等多次展覽。
下午三點,學生從教學樓湧出,開始每天的「志趣下午課」學習。操場上,記者攔住了一位身材瘦高的體育生。「我是學110米跨欄的,最好成績是14秒8。」
「學校裡有幾個人學這個項目?」「就我一個。」「會孤單嗎?」「不會啊,我們教練帶好幾個項目。」少年一臉平靜。
「想要跑多快呢?」「不知道啊,就努力跑著唄。」少年當如此。
記者:施昊豪
編輯:顧佳麗
交一個工作生活的幫手,開一扇了解崇明的窗口,多一條喜歡小島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