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人是一個打不散的團隊。我們現在擁有非常好的電影環境,抱怨是沒有用的,每一個行業都有難處。」電影大佬發出這樣的感慨。
「平臺與新人導演合作重要的原則,是在專業的基礎上給予他們創新和試錯的機會,同時也要做好可能失敗的準備。」平臺相關劇集製片人進行這樣的總結。
「用戶需要做好分眾。無論院線還是網絡,都需要把最合適的電影放到最合適的發行渠道上。」網絡電影平臺代表帶來如是分析。
「我們也在試圖給他們建立一個標準、一個賽道,去培養一群具有喜感、綜藝感、語言天賦、即興反應能力和表現力的職業人。「綜藝嘉賓提出這樣的願景。
在昨天(12月2日)的「激蕩·破浪·融合」2020一起拍電影行業大會暨頒獎典禮現場,四個主題單元開幕、21位論壇嘉賓金句頻出、數百位與會者到場、多項細分領域大獎頒出……在告別2020年之際,我們也用一場隆重的行業大會,對舊歲做出鄭重道別,也對即將到來的新年發出美好期許。
文娛行業的這一年,是值得記錄與收藏的重要一年,接下來,我們也將分單元對本屆行業大會進行全景回顧。
中國電影2020,長風破浪正當時
電影心聲在這兒:我們用一場行業大會回答了中國電影2020的所有問題|權利榜
電影論壇取了個頗有精氣神兒的名字——「長風破浪」,就像既是前輩、同時也童顏沒老的王中磊在論壇上所說「每個行業都有難處,沒有一帆風順的行業,我們有的是電影人的精氣神兒。」
而中國電影在2020年,呈現的也是「破浪」之勢。
聚焦今年,年初疫情危機的爆發深刻影響行業,整條產業鏈震動下大家積極應變。從大環境而言,近年來娛樂新風潮迭代湧起、多元化娛樂方式全面開花、新興觀眾及消費群體日漸成為市場主力,時代浪花中院線電影也面臨多方面的挑戰。所以,破浪是這一年來中國電影生存的方式,也是其前進的態度。
在「激蕩·破浪·融合」2020一起拍電影行業大會暨頒獎典禮的電影單元論壇上,包括華誼兄弟副董事長、CEO王中磊,貓眼娛樂總裁顧思斌,大地文化傳播集團CEO、大地影院集團CEO尚峰,製片人、發行人、北京文化電影事業部總經理張苗,萬達影視總經理、新媒成品創始人尹香今以及伯樂營銷創始人張文伯在內的六位嘉賓也齊聚一堂,共議中國電影長風破浪之時。
回望疫情加重的灰暗時刻,大家除了等待更多的也是在進行思考,如張苗說「(今年)好像是(從業)這二十年感覺非常難的一個時候,壓力比以前都要大,確實讓我以及我們團隊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也在思考未來電影應該怎麼做。「
顧思斌也談到疫情籠罩下行業發展面臨的更實質性問題:「比起疫情來講是理解行業的大規律,到底什麼事情是本質。疫情就是一場感冒,電影這個產業如果是有生命力的,疫情這場感冒過後,會讓它變得更強大。」
站在各自角度上,幾位嘉賓也談到了自己過去近一年的思考。如王中磊著重談到了行業與資本的關係,如今市場對於一部電影的衡量標準仍然過於簡單,電影實際的文化與商業價值都遠大於單純的票房數字,而資本和科技一定是影視文化行業當中的兩個助力器,因此行業仍然處於學習過程當中。
同時,尚峰也直言「只有增長才是解決問題的那把最有效的鑰匙」。近幾年電影市場也在面臨單銀幕產出不斷下降、產業本身的投資回報率低等問題,而如何打開增量市場也成為疫情加持下從業者的迫切所需。從影院經營角度,尚峰也提出:「除了將更多資產投在影院建設上,還要思考在未來輕資產運營商是否有更有效的手段。」如何經營好電影院這個天然本地生活場,也是值得影院從業者深思的一個問題。
除了產業內部升級,打開邊界實現外部合作也是今年疫情危機下湧現的積極方面,如「院轉網」趨勢、好萊塢大廠擁抱流媒體等,對於融合向前的未來,嘉賓們也一致表示出擁抱的態度,但融合併不意味著統一,而是多元化的發展途徑。就像張苗所說,「線上線下本來就是兩口子,擁抱時代的方式就是擁抱線上線下,兩者不是競爭關係是給我們更多表達的機會。」
「擁抱困難、擁抱改變」也是尹香今表達的開放姿態,因為從企業經營發展的層面,「如果能把線上與線下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企業也就能走的更遠。」可以看到,新挑戰下積極開放自我,接受並學會轉化新趨勢的助力,實際上是對於行業本體的抬升與助推,狼頭打過來了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擁有「破浪」的心態。
回顧與展望,中國電影人也將繼續在探索與實踐中檢驗真理,電影行業始終是擁抱好奇心的行業。勇敢者步履不停。
內容權重凸顯,
從「提質減量」更趨精品化、頭部化
讀懂網絡電影戳這裡:「評級定生死」概念被打破,網絡電影值得做丨【權利榜】論壇乾貨
2020年,網絡電影坐上發展的快車道,院網融合加速,也給中國電影帶來了更多的激勵之聲。
在「激蕩·破浪·融合」2020一起拍電影行業大會暨頒獎典禮的網絡電影單元論壇上,包括企鵝影視副總裁常斌、愛奇藝電影中心總經理宋佳、阿里文娛優酷網絡電影中心總經理谷芳芳、吾道南來創始人& CEO 劉朝暉、淘夢創始人&COO王文水以及映美傳媒聯合創始人&COO高銳在內的六位嘉賓共同探討了網絡電影的當下與未來。
如企鵝影視副總裁常斌所言,網絡電影評級就像院線排片一樣,平臺根據對影片本身質量的判斷去給到一個初始排片。所以,即便是A,甚至是B級影片,通過營銷或者影片本身質量發酵,在平臺的播放數據越好,平臺會給到更多的資源助力——如果能用10%的「排片」拿到15%的票房,這恰恰證明優質內容的核心競爭力,平臺一定會增加資源增加「排片」。
對於網絡電影的優化升級,映美傳媒聯合創始人&COO高銳表示,目前網絡電影在「外包裝」,如美學層面、選題層面,如何吸引觀眾往下看這些層面做得很好,院線電影更在乎價值主張、情緒。這是兩種不同的方向,網絡電影繼續發展,如果在情緒情感,價值主張,以及表達方式等層面不斷去尋求突破,其實就可以形成一些突破口,創作出不同以往的網絡電影作品,推動行業升級。
在淘夢創始人&COO王文水看來,對於經典影視作品IP的改編開發,需要很成熟專業的製作體系,包括導演、製片人、編劇、演員等的每一環,這樣呈現出來的整體內容才可能有誠意有品質。但超越曾經的經典作品是困難的,更多是致敬和學習,如何做出有趣和新意,創作者的態度很重要。
愛奇藝電影中心總經理宋佳表示,今年愛奇藝網絡電影有幾個現象令人欣慰:首先,在愛奇藝平臺播出的網絡電影類型多元化的趨勢比較明顯,現實主義題材、軍事題材、小成本偏科幻類、女性愛情、青春向影片類型蓬勃,空間廣闊;其次驚喜比較多,行業裡一些非常冷門的題材類型影片也取得了耀眼成績。「評級定生死」的概念也被打破。再次,今年網絡電影呼聲很高,大家的期待也越來越高,希望明年多出一些口碑評價向好,被全行業認可的作品,實現「叫座又叫好」。
阿里文娛優酷網絡電影中心總經理谷芳芳從不同視角給出總結,她表示,今年優酷網絡電影在發力做廠牌概念,比如怪獸廠牌,這個廠牌從2019年至今已經沉澱出近一億比較忠誠的用戶。另外,網絡電影行業從「提質減量」更趨向於精品化和頭部效應,優酷在電影類別上希望培養出一個蓄水池,不僅讓每個項目產生足夠的價值,也希望看到網絡電影從拼視覺,拼極致感官,到追求故事上對於人性的挖掘和情感的升華,逐漸模糊院線電影和網絡電影的區隔。
論壇最後,對於新入局的網絡電影團隊,常斌的建議也頗為誠懇切實:首先,網絡電影值得做。開發時間較短,成本相對低,資金流轉高效。其次,建議根據市場和用戶需求做項目。平臺每日發布的榜單數據公開透明,可以做項目參考。第三,新團隊一定要做自己能駕馭和擅長的內容,這樣利於公司長久發展。
「要求」背後是更高的期許。未來,吾道南來創始人劉朝暉期待網絡電影迎來一個數據更透明、更公平的時代,一個全面TO C的市場,他認為,這也是對在TO C路上義無反顧賭身家,艱難奮勇跋涉的創業者最好的支持。
新人才·新形式·新表達
2020劇集市場新變化
歡迎進入劇集時代:權利榜劇集論壇| 平臺與頭部公司聚焦:新人才、新內容、新業態
激蕩·破浪·融合「權利榜」行業大會下午場,新劇觀察主辦【新人才·新形式·新表達】-2020劇集市場新變化主題論壇,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優酷劇集中心總經理謝穎,芒果TV影視中心總經理唐藩,慈文傳媒創始人、首席內容官馬中駿,耀客傳媒副總裁、總編審孫昊出席論壇,該論壇由新劇觀察主編周燚主持。
2020年劇集市場上浮現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的導演、編劇、製片人。平臺和頭部公司如何搭建良性的工業模式,為青年才俊提供成長土壤?
唐藩表示芒果TV籤了將近20個戰略工作室,每年會給平臺提供超過60%的項目,另外芒果TV也在培養自己的製片人團隊,和有潛力的青年導演編劇磨合,降低溝通成本。謝穎表示平臺能給青年人才提供的支持來源於3個方面,第一是平臺大數據支持,第二是平臺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平臺承擔起從製作到資金一直到宣發的一站式水電煤服務,第三是技術創新支持,平臺在製作基礎設施上能幫助到懂內容的新團隊。戴瑩表示跟新團隊合作一個重要的原則是在專業的基礎上給予創新試錯的機會,什麼樣的年輕團隊可以去給予支持和孵化,前期的判斷非常重要。
馬中駿表示網際網路的出現給了很多年輕人試錯機會,現在平臺比製作公司有優勢,知道在多大的範圍內賠得起,製作公司要做賠得起的項目是需要跟平臺一起努力的。孫昊表示耀客培養的青年人才培養分兩類,一類是管理類比如製片人,另外一類叫主創,比如編劇導演。
影視化過程如何選擇IP,讓IP加分而不是減分?馬中駿表示IP的粉絲群可以提供「安全感」,但是IP是有年代的,如果這個IP的用戶已經不在了,這個IP的價值也就弱化了。孫昊認為IP是已經驗證過的產品,IP不僅僅局限為小說,它的形態是多樣的,比如網劇《穿越火線》原始的IP是電競,IP影視劇改編不一定去奢望破圈層,要滿足核心用戶。
戴瑩表示她在選擇IP時比較看重創新的視角,看重人物和人物關係,以網劇《隱秘的角落》原著《壞小孩》為例,這個作品是在以孩子的視角去呈現。謝穎表示IP影視化加分還是減分,取決於是去做掠奪性的開發?還是以尊重原IP精神為前提依託影視創作規律去做保護性的開發?唐藩表示芒果TV在IP影視化的過程中,會搭配合理的團隊,來保證IP影視化的完成度。
短劇是2020年的關鍵詞,未來短劇的發展方向在哪裡?戴瑩表示未來短劇是一個常規的創作樣態,未來短劇需要自我迭代,需要挖掘更好的團隊和更好的項目。唐藩談到季風劇場時表示,希望它能夠顛覆懸浮的表達和對流量的依賴,顛覆傳統的制播模式。也希望挖掘一些其它類型,不僅僅只是懸疑涉案。謝穎表示優酷的劇場懸疑也在做積極的短劇探索,而像《那年夏天的女孩兒們》這樣的劇只有三集,希望未來精品網劇的底色是大演員,大導演,大製作的搭配。
馬中駿表示早年電視劇很短,很少有超過20集的,《過把癮》只有八集,後來劇集變長和商業模式有關,網際網路給短劇提供了滋生空間,短劇做成劇場,盈利模式也發生了新的變化。孫昊表示做短劇不是對創作的要求就放低了,恰恰是對創作的要求變高了,優秀短劇的產出需要平臺和頭部公司建立同盟關係,只有和視頻網站有戰略上的合作,內容生產者才有可能分享到優秀作品帶來的長尾的效應。
變長是「社交邏輯」,星素得看觀眾需求
綜藝乾貨請查收:「權利榜」綜藝論壇:長長短短在對撞,是星是素無定論
2020年的綜藝市場,與全行業一起,遭遇了年初的延緩與暫停,依然保持住了往年的節奏與熱鬧,後頸十足。
在「激蕩·破浪·融合」2020一起拍電影行業大會暨頒獎典禮的綜藝單元論壇上,企鵝影視天馬工作室總監、《德雲鬥笑社》監製李笑、《很高興認識你》總監製、直播總導演趙琦、米未副總裁《樂隊的夏天》製片人李楠楠以及《脫口秀大會》總導演譚曉虹,四位「綜藝從業者」坐在一起,四句「凡學」調侃,為2020年綜藝做了個有趣的總結。
如何在內容形態變化與價值傳遞期待的壓力下再解答工業化進程的問題?企鵝影視天馬工作室總監、《德雲鬥笑社》監製李笑表示,工業化來講,最近幾年,最明顯趨勢就是是細分,從製作崗位的細分,到內容賽道的細分,甚至用戶喜好,都在走向更加分眾化的趨勢。
《德雲鬥笑社》就誕生在這樣越發垂直的創作背景之下。「這可能並不是製作公司或導演一己之力能夠完成的,作為平臺的角度,讓更多有創意的團隊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所能,是平臺能給予的推動與幫助。」
米未副總裁《樂隊的夏天》製片人李楠楠表示,綜藝製作的流程化越來越清晰,途徑更多,這些對於參與綜藝製作的人而言,是良性的發展。而價值表達事實上也是綜藝工業化進程的一部分,「人和人之間,創作者與觀眾之間,共鳴和成長,是綜藝價值的核心。」
與此同時,類型的不斷細化,也為綜藝表達的空間帶來了更多的延展。《脫口秀大會》總導演譚曉虹認為,大眾對內容產品的需求不斷變化,變多,因此給綜藝表達的方式與空間帶來了延展,但就綜藝本身的內容特質而言——可伴隨性觀看,時長與類型的變化,意味著觀眾注意力的更加碎片化。
《很高興認識你》總監製、直播總導演趙琦直中靶心:它(變長的綜藝)不是影視的邏輯,而是社交的邏輯,尤其是在直播場景下的綜藝內容。
他認同綜藝的可伴隨式觀看,對整體時長有自然的影響,「不是說因為整體環境裡綜藝變長了,我們就也要做長,以伴隨式的狀態往前,它(綜藝)自然發展的周期,拉到兩三個小時,節目就變長了。」
過去的短短數年,國產綜藝依託網際網路,在工業化的道路上大踏步邁進,效率很高,歷年各家均有可圈可點的代表作品。在這樣的高位發展過程中,關於人才與星素的討論也一直是大家的關注點。近些年,素人綜藝不斷加碼,也曾出過高口碑與流量之作,《很高興認識你》當中樸實的素人嘉賓也得到了不少粉絲的喜愛與關注,或許一定程度上證明了素人導向的可能性。
但趙琦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奇遇人生》和《很高興認識你》的形態,「恰恰說明靠素人支持綜藝成立,從各個環節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即便如《脫口秀大會》,捧出了那麼多素人脫口秀之星,在這個問題上,譚曉虹也一樣給的是否定的答案:「要把素人綜藝做好讓市場認可是很難的事情。」
正如李笑所言,做綜藝,第一步就是要思考如何滿足用戶需求。不管是時長變長還是星素趨勢,都是從業者要考慮的問題,對觀眾而言,好看長一點也沒關係,不好看全明星陣容也不買單。
再見,祝好
2020年疫情危機的爆發,讓這一年的文娛行業更顯動蕩,更多波瀾同時也畫下更為壯闊的時代記憶。
內容為本的行業發展核心共識下,多領域內容創作與推動者也在結合時代環境打開更豐富的內容空間。特殊的2020年對於文娛行業形成過打擊,但更重要的是受挫之後的蓄力與起跳,在度過「激蕩、破浪、融合」的這一年後,我們對於未來更充滿信心與期待。
今年的「權利榜」行業大會與大家說再見了,我們會繼續與行業同行,明年再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