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時間多麼貪婪地吞噬一切,我們都應該在還能呼吸的時候盡最大努力來贏得聲譽,這樣時間的鐮刀就不會傷害我們。—— 莎士比亞
在我國新疆和田地區的一座古代遺址中,考古專家們找到了一件極其特殊的文物。該文物為一件漢代織錦護臂,其上還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字樣。可是專家們經過研究發現,這件護臂上的漢字並不完整,直至後來,才通過努力徹底將其修復。專家們修復之後的織錦護臂,上面的漢字究竟是什麼?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1995年10月,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在新疆和田地區,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考古排查活動,試圖尋找更多有價值的古代遺蹟。他們的首要搜索目標,正是位於新疆和田地區民豐縣附近的尼雅遺址。
尼雅遺址是1959年由考古專家們發現的一座遺址,據鑑定考證,發現該遺址為一座漢晉時期的精絕國遺址,因其地理位置位於尼雅村附近,專家們便將其稱為「尼雅遺址」。現今的尼雅遺址內部,發現有房屋、場院、墓地、佛塔、佛寺果園、畜圈等遺址,出土大量陶器、木器、金屬器、石器等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著名的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旅遊區。
經過幾個月來的搜尋探索,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仍無重大所獲。可正當大家都感覺灰心喪氣時,一個新的發現令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在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挖開了一座不起眼的古墓,該座墓葬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從墓中出土的文物,以及衣冠華美程度來看,二人都屬於西漢時期的貴族階層。值得一提的是,當墓葬棺槨被打開後,考古專家們發現男屍的右臂上,綁著一塊色彩明豔的織錦。織錦的色彩繽紛豔麗,上面還繡有不少字跡。專家們懷著激動的心情,通過嫻熟的手法,最終將彩色織錦護臂完整取下,送到實驗室中進行下一步研究。
通過考古專家們的研究,發現該織錦呈圓角長方形狀,長度為18.5釐米,寬度為12.5釐米,周邊飾有白絹鑲邊,分別長約21釐米、寬1.5釐米。織錦質地細膩輕薄,色彩斑斕交織有度,其上織有八個篆體漢字,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不過考古專家們發現,「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字樣的出現,似乎有些奇怪,這句話仿佛有些表述不清,幾乎沒有專家能夠解釋這句話的涵義及出處。正是因為如此,幾乎所有專家都一致認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這句話並不完整,換句話說,這塊看似被完整取下的織錦護臂,其實也存在殘缺。
恰在此時,考古現場傳來一個好消息,在古墓發掘過程中,專家們又找到了一件褲子形狀的織錦碎片,並且這件織錦碎片上還繡有「討南羌」的文字。後經專家對比織錦的質地與紋路,他們確定,前後兩次發現的織錦,應該屬於同一塊。
這一線索的發現,令考古專家們頓時十分興奮,繼而又連續奮戰一個多月,最終將這塊不完整的織錦徹底還原,並根據古籍記載,修復了之前殘缺的文字。織錦整體所繡文字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四夷服單于降與天無極」,整理後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四夷服,單于降,與天無極」。
據考古專家稱,別看這簡單的21個字並不起眼,但是對於考古界及歷史界的意義,可謂是十分重大,這句話清晰地反映了西漢時期國家邊境地區的緊張局勢。公元前62年左右,臣服於漢朝的南羌部落發生反叛,並擅自渡過湟水向北遷移,消息傳來後,引來朝堂一陣大驚。正當朝臣們手足無措時,老將趙充國主動請纓出戰,請求漢宣帝予以支持。
據史書記載,趙充國在出徵之前,由欽天鑑夜觀天象佔卜吉兇,稱「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戰者吉,弗敢戰者兇」,正是有了這句話的理論支持,漢宣帝才敢將兵權交給趙充國。趙充國雖是老將,卻並沒有辜負漢宣帝的重託,不僅平定了南羌部落,而且還將匈奴驅趕出北境,最後用勝利,化解了一場戰爭的災難。
「五星出東方」織錦護臂的出現,重現了當時漢王朝的強大,詮釋了華夏民族當年無比輝煌的歷史。不僅如此,它作為一件最早出現「中國」兩個字的絲織品,完整無誤明確了「中國」的定義,稱其是我國一級國寶,完全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