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阿甘正傳》
最近剛從工作了兩年的傳統媒體運營公司離職,原因有很多,主要還是因為現在傳統媒體的經營已經江河日下,要想轉型向新媒體發展需要使很大的勁,而習慣保守管理的領導不願意承擔改革過程中或許會存在的風險吧。
對於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何去何從呢?我想了很多也看了很多前人的經歷。
很多人覺得總是要轉換職場跑道很累,這個確實是,但很多時候你不想變,現實也會推動你的改變。
因為我們本來就身處在一個變幻莫測的年代,這個年代變化之快是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的,甚至乎某天突然平臺一個玩法的改變,就能令本來還在盈利的某些企業一夜清零。
不過對於改變,我們要做的並不是害怕他,而是努力去適應他。
記得有自媒體老師說過,「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行業的意識形態會在一瞬間就轉換了,但隨之而來的並不是這個載體消失了,而是變換成別的方式出現而已。例如以前引流吸粉的博客、貼吧、天涯論壇等,現在變成公眾號、微博、平臺博主等。」
所以這次離職以後,我並沒有急於去找工作,也沒有很刻意去給自己定什麼目標。反而在這個時候更想做的是好好調整自己的步伐,花點時間去考察未來想發展的方向再作決定。
經常有人說「遇見更好的自己」,但到底怎樣才能「遇見」呢?卻沒有說出具體的方法。這說法就跟你隨口跟別人說:「等我成功以後,我給你買什麼東西。」一樣的不靠譜。
最近看了北京廣播電視臺的主持人奕丹老師的新書《成為最好的自己》,才知道「最好的自己」是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去達成的,並不是隨遇而安就能遇見的。
奕丹老師這本《成為最好的自己》不僅記載了全球最傑出的9位女性成長故事,還有楊瀾、戚薇、劉巖等當代女性榜樣的專訪。無論是職場還是家庭,女性首先得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才有幸福可言。
有三位名人的故事特別讓我動容,想跟你們分享一下:
01| 謝麗爾.桑德伯格:不按常理出牌才能實現最好的自己
作為曾經的福布斯「全球權勢女性榜」前十位中最年輕的一位,謝麗爾.桑德伯格有一份令全球女性豔羨、男性仰慕的簡歷:她曾經是美國財政部的辦公廳主任,更是帶領谷歌和facebook迅速擴張、扭虧為盈的關鍵人物。
facebook和谷歌的營運長謝麗爾.桑德伯格在她自己的著作《向前一步》中寫道:
「你的生命歷程並不是由那些看上去很保險、很容易做的事情決定的,而是由那些富於挑戰、困難的事情決定的:經過努力,你通過了那些起初看起來無法通過的課程…通過不懈的努力,你從看似非自己擅長的工作中學到了技能…當你覺得孤獨或者壓力過大時,你能夠鼓起勇氣去尋求別人的幫助。」
正如她自己所說的,謝麗爾.桑德伯格從來沒有為自己選一條看上去很保險的路,也沒有去選一些容易做的事情去做。她是一個很清楚自己想要做的人,並且從來不會擔心別人怎樣去看她。
從哈佛大學畢業後,謝麗爾第一份工作是擔任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拉裡.薩默斯的研究助理,這份讓人羨慕的穩定工作讓謝麗爾覺得一眼就能看到未來很沒勁,於是她又去攻讀了哈佛MBA,並且進了全球最大的諮詢公司:麥肯錫。
但工作了一年後,謝麗爾就發現這裡不適合自己。正好她昔日的導師薩默斯升任美國財政部部長,謝麗爾決定加入導師團隊,當時年僅30歲的她成為了財政部辦公廳主任。
年紀輕輕就站在旁人遙不可及的高位並沒有讓謝麗爾安穩下來,過了四年,她又離職了。
當時謝麗爾已經看到了網際網路的風潮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每個角落,為了向網際網路科技行業靠攏,她甚至把家搬到了矽谷。
但是這一次並沒有太順利,原來計劃用四個月找到新工作,謝麗爾最後卻用了一年多才找到。
最令她覺得難堪的是,當時她去成立僅三年,公司規模還相當小的谷歌面試時,面試她的執行長冷冷地說:「我之所以面試你,完全是受朋友所託,但是我根本不會考慮聘用像你這樣的人—在政府工作過的人無法勝任科技公司的工作。」
不過面試官的丟難並沒有讓謝麗爾放棄自己要轉戰網際網路科技領域的決心,後來她在任職谷歌全球在線銷售和運營部門的副總裁期間,把谷歌的廣告及銷售部門從4人小團隊擴張為4000人的超級帝國。
謝麗爾在她的著作《向前一步》中寫道:
「一個人的事業並不總是需要在一開始就做好計劃,這在當前就業市場不景氣的大環境下尤其具有安慰作用,因為求職者總是不得不先接受能找到的工作,然後再穩步發展。我們都想找到能讓自己興奮並且感興趣的工作或職位,但是,這個尋找的過程既需要明確的目標,也需要一定的變通。所以,我建議大家應該同時確定兩種目標:長遠的夢想和「18個月」的短期目標。」
謝麗爾說的這一段對正在計劃在職場重新出發的我給了很好的提醒,這個年代根本就沒有什麼鐵飯碗,也沒有理所當然可以做到退休的工作。
我們想要的穩定應該是自己去努力爭取的,只有成為越戰越勇的自己,才有機會爭取穩步發展。
02| 米歇爾.歐巴馬:偏見阻止不了我成為自己渴望的樣子
「我不會讓一個人的觀點動搖我對自己的看法。我會調整方法,但不會改變目標。」—米歇爾.歐巴馬
作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的夫人,米歇爾.歐巴馬像所有黑人姑娘一樣,從小就受到歧視和嘲笑。
甚至當她靠自己的努力考進常春藤八盟校之一的名校普林斯頓大學時,一個白人女孩的舍友打電話給媽媽說起自己跟黑人女孩同一個宿舍,那個女孩的媽媽嚇得馬上打電話給校方要求換宿舍。
像米歇爾自己說的,她從來不會讓一個人的觀點動搖她對自己的看法,同樣的,在她的成長道路上她從來不會去害怕別人的目光和偏見,她只會看著自己想走的路,然後去努力。
在她遇見歐巴馬以後,她也沒認為眼前這個男人一定會成功甚至成為總統,但她在與歐巴馬一起的時光深深地被他吸引,而且在她為自己的職業轉型感到懊惱的時候,歐巴馬還鼓勵她:「只要你堅持自己的原則,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就是因為歐巴馬告訴米歇爾她可以大膽去做,向著會讓自己開心的方向前進,後來米歇爾毅然辭去了高薪的律師工作,開始做起了公共服務。
「『成為』不意味著一定要到達某個位置或者達到某一個特定目標,相反,我認為』成為』應該是一種前進的狀態,一直進化的方式,一直不斷朝著更完美的自我奮鬥的途徑。在生活中,我們都選擇將自己的歷史和人生故事隱藏起來,要麼感到羞愧,要麼擔心我們的人生現狀與我們所樹立的理想相差太遠。直到有人站出來,開始講述不同的故事。不管未來發生什麼,這將是我們可以掌握的屬於自己的故事。」—米歇爾.歐巴馬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其中影響我們最深的聲音主要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各種期望和壓力。
很多時候父母都會為我們安排和設想很多,他們最大目的就是希望我們能活在他們期待的安穩中,但殊不知這樣的安穩並一定適用於所有年代,更不適用於所有人。所以我們要做的並不是成為別人期待的那個自己,而是「成為」自己心中想要的那個自己。
就正如扎克伯格所說的:「當你想要讓事情有所改變時,你不可能取悅每個人,而如果你去取悅每個人,你就不會取得充分的進步。」
03|劉巖:鳳凰涅磐,浴火重生
著名身心靈作家張德芬曾說過:「日子就像調色盤,色彩繽紛才好看;生命就像茶葉蛋,裂縫越多越有味;生活就像過山車,高低起伏才刺激。人生的旅程,不斷探索才會收穫精彩,不要逃避痛苦,你越擁抱它,它就會給你越多的成長養料。」
1982年出生的劉巖,本來在20多歲就已經能與舞蹈家楊麗萍、譚元元同臺表演,更受邀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其中一個富有中國獨特韻味的水墨畫卷呈現唯一的獨舞表演《絲路》。
為了在奧運會開幕式上完美演出,劉巖排練了500多次,但在7月27日的一次彩排中,因為一秒鐘的誤差,劉巖從高臺跌落。
雖然我們都知道人生並沒有一帆風順的,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對劉巖來說也是太大了。
這一跌不僅讓她無法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錯失在全球幾十億人眼前表現自己絕妙舞姿的機會,更慘的是她腰椎的第十二個截斷脊椎損傷,令她連正常行走也做不到了。
《成為最好的自己》書中作者奕丹在採訪劉巖時問她:「我們總說面對現實,但現實真的來了,那不是堅強兩個字就能撐過去的,現實總要面對,你是如何面對的?」
劉巖很實在的表示,「有人說我堅強,我並不喜歡這個說法,因為很多事情不是靠堅強就可以過去的,要一點點去做。人最重要的是戰勝自己,人真正的障礙不是來自於身體,而是來自於思想,實際上沒有什麼是不可以的。」
雖然一次意外把劉巖的夢想、計劃全部打斷了,但她並沒有放棄自己,身體上的障礙,沒有妨礙她對舞蹈事業的追求。
從2008年到現在,摔傷十多年了,劉巖仍然繼續從事自己愛的事業。她現在在北京舞蹈學院的人文學院當教師,同時也是人文學院的教授,所以對她來說,事業的軌跡並沒有改變。
而且現在劉巖也還有參加大型表演,在全國第十屆帕運會既第七屆特奧會的開幕式上,她跟天津五十四名為她伴舞的舞者一起完成了大型舞蹈表演《春天的舞步》。
傑克.霍吉在《習慣的力量》裡說道:「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面對改寫命運的重大挫折時,很多人都會自暴自棄,一蹶不振。「自助者天助也」,這世上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於水深火熱,因為你不想前進的時候別人怎樣都推不動你。
像劉巖遭遇一秒間從事業顛峰跌入谷底的挫折,唯有永不放棄自己的人才能真正做到鳳凰涅磐,浴火重生。
結語: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的那麼糟。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莫泊桑
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讓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身邊很多朋友尤其是女性都經常因為受到生活的艱難困擾而愁眉苦臉。
但女性作為現今社會不可或缺的力量,要面對和兼顧的壓力和責任有時候比男性更多更累。
「看別人的故事走自己的路」,像《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樣的女性勵志榜樣好書,並不單純是給我們前進力量的雞湯,更像是照亮我們人生低谷的明燈。
參考書目:《成為最好的自己》--奕丹
圖片來源:網際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