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考研有風險,能保研就儘量保研,若沒有十足的把握,考研失敗基本就等同於失學。
首先很感謝李同學在不知道我考什麼學校的情況下就在考前向我發起了邀稿,謝謝你相信我。
其實周圍的朋友們也大都相信我可以成功上岸,雖然他們並不知道我考哪所學校。
這也可能是因為我平常表現出一種膨脹的形象,總之很感謝你們,不負你們的期望,我也的確考上了。
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情況
學校:西北大學
專業:經濟管理學院 數理經濟學
分數:政治67/英一69/數三140/專業課130/總分406/初試排名第七
錄取: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金融數學與精算學(16年開始作為金融專碩招生)
起初我並沒有考研的打算,想著隨便保個學校或者找個工作結束學習之路。
後來發現某人比我優秀太多,而我又屬於保研邊緣人物,也去不了好學校,這便開始著手準備考研。
首先,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殘酷的現實——考研不同於高考,不會因為地方教育水平的優劣而差別對待,這是一場徹底拉平的考試。
對我來說這次考研經歷總體來說並不痛苦(除了最後兩個月背政治的時候,當時甚至想放棄),可能是因為讀書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太大差別。
「不讀」不會給我帶來很多樂趣,「讀」也不會讓我感到非常痛苦。
說實話,我以前是會有點看不慣不努力讀書的人的,覺得他們沒有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但學了經濟學後的我知道了每個人的效用函數是不一樣的,做自己最喜歡的就好。
考研也一樣,你只要付出了你覺得與你自己想得到的東西相當的努力就好,不用在意自己要考的學校比別人好還是差,每個人追求的不一樣罷了。
如果你想逼自己一次就考上自己很想去的地方,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遊戲堅決不能碰,會控制不住,像微博之類的app都卸了卸了。
找一個獨立的學習環境,最好周圍沒有認識的同學,習慣孤獨的感覺(我在圖書館5樓南邊那個空無一人的展覽館學習過一段時間)。但並不建議一個人出去住,我最後兩個月出去一個人住,選擇在出租房學習,時間的確變多了,但效率會非常低。
提前做好規劃,我從考研一開始就會有自己各階段的計劃,精確到每一天,這樣可以極大提高效率。最後三十天我還做了一個彩印的計劃表(帶上北大的圖標籤上自己的名字,給自己一點儀式感),文末我會附上,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選擇適合自己的解壓活動,每周我都會去健身房幾次,跑步真的很解壓。
要記住不是做到了上面這幾點就可以成功上岸或者沒做到這幾點就面臨失學。
以上只是為了降低你分數的方差,減少被刷的風險,考研還是存在隨機因素的。
1.擇校
我是從18年3月份開始選學校,4月份正式確定下來開始準備的。既然決定要讀研究生,就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不要將就。建議最好找一個適合自己的專業課,這樣你會有更大的把握。
起初我是打算考學碩的,花大幾萬去上個專碩,著實讓我覺得有點費錢。
剛開始選了央財的精算學,專業課的書也都買齊了,後來等他的分數線一出,我就換了…太低了…有點嫌棄(不是說它不好,只是我想分盡其用),而且我發現課程很「文科」。
這時候正好一個考精算認識的同學(去年考上了南開大學精算專業)推薦了我現在這個專業,一頓信息搜集下來發現的確挺好,專業課考的也都是數學,就上了這條船,真香。
而且10w的學費換個北大的碩士,在父母那我到還稍微過意得去。
關於專碩和學碩哪個好考,就金融來講,專碩的分會比學碩高,但學碩招生少、風險大。要記住100進10比10進1風險小得多(不僅僅是直覺,我有仔細分析過)。
如果想報金融專業,請看準c9、華五、兩財一貿,金融行業因為蜂擁而上的人很多所以等級鏈很嚴重。如果是報考其他學校,還是報經濟學吧(學經濟很有趣的,我也很喜歡)。
北大一共有5個院招收金融專碩,光華、數院、經院、滙豐、軟微,其中前三個在本部(如果想看未名湖,請瞄準這仨),滙豐在深圳、軟微在大興校區。
毋庸置疑,光華是最好的(光華樓很華麗),剩下四個各有優勢吧,而且方向不太一樣。
光華和經院不太適合跨考,考的東西有點多,挺適合像我這樣經濟出身數理基礎比較好的人,不過我偏愛數院也就沒考慮它們。
滙豐和軟微招的人很多,但總是被輔導機構吹成「價值窪地」,考得人也很多,炮灰也很多。
軟微考的是宏微觀,據說比較難(我感覺不會很難,宏微觀能難到哪裡去啊),滙豐的話14級金工有人考上,想考的話可以去問問。
數院的金融專碩是金融數學與精算學方向的,專業課考的是概率論、數理統計、金融數學,可以說是很數學了,全是客觀題,不會有所謂的壓分,只要你足夠強(diao),150不是夢(我考前也是想考150的),很適合數學好的同學報考。數院還有一個應用統計專碩,我起初是在這兩個專業之間選擇的,因為二者專業課考的內容都差不,金融這邊多考一本書。
不過還好最後選擇了金融這邊,應統那因為今年題簡單,分數線劃到了424(感覺我和死神打了個照面)。
其他學校金融專碩以及應用統計專碩情況
金融專碩:
清華五道口:emmmm,我們學校的人最好不要有任何邪念去考五道口,他們刷人很殘酷的,面試會分組,有時會分到全英文面試的組,和我一同考上的一位同學就是一戰初試通過複試被刷的,和他聊天的時候,他滿是吐槽。
復旦金融:今年複試很和諧沒刷人,但往年刷人也很殘酷,復旦所有院的金融考的都是一套題(包括數院),就考普通的431。
上交高金&安泰:分數線很低,刷人很多,本科背景面試很加分。
應用統計:
今年應用統計算是一個比較慘的年份,幾乎所以好一點的學校分數線都是400+。應用統計專碩的專業課基本上可以分成兩類:考統計學(偏記憶)和考數理統計(偏邏輯)。
考數理統計的學校有清華、北大、復旦、科大、中山、華師。清華考5道大題目,且有住宿。其他幾個基本沒住宿。清北題的難度本來是差不多的,但今年北大的題很簡單。復科中華師難度差不多。復旦的應統有兩個院招生,大數據學院(招的人比較多)和數院(招1-2個,頭鐵可以嘗試),不管考不考復旦可以加一下那個群,那個群氣氛很好,不像北大的,氣氛極差。
PS:不管金融還是經濟都沒有想像中那麼賺錢,金融民工大把在,學經濟很大一部分也去當了公務員。如果你是理工科的學生,還請堅守你的專業,你們的專業才是更加能為社會做貢獻的。
2.政治
太痛苦了,一點都不想回憶。
記住把握好客觀題的準確率,主觀題部分都是虛的。
3 .英語一
英語主要是靠語感。
單詞:從頭到尾都不能放。
閱讀:做完張劍的100篇(不用在意正確率,真的很難),然後開始做真題,只做英一的,英二的不用寫,風格差很多。剛開始只做閱讀,第一遍每天一篇,精翻精讀。真題做個三遍,只留三年到時候模擬。模擬題的話,除了有個叫雲逸未來的小程序的題,其他都和真題風格差很多。每天讀4篇*2,來保持語感,只要語感有了,閱讀很好做的,我基本可以錯在0-3個。
作文:我也沒探索出好路,大概暑假就開始背作文了,可最後分數還是不高。因為考北京這邊的人英語都很好,所以突然出現你一篇很普通的文章,分自然就不高,可能這就是所謂的壓分吧。
翻譯:很難拿分,6/10那都是高分了,所以不用很在意。
4.數學三
學數學,一定量的刷題是必須的。
天才也好,蠢材也罷,若不刷題,那都是鹹魚。
數三說實話對數學好的人不是很友好,就是……呃……特簡單,基本上真題的話,我可以在1.5小時內完成,合工大超越(第二代出題人弄的)的可以在2小時內完成,而且幾乎不會有做不出的題,錯的都是因為粗心。
這段時間算是我最輕鬆的時候了,會邊聽歌邊寫,算是解壓了吧。今年的卷子我大概也寫了不到2小時,可能是太膨脹了吧,最後錯了一道概率大題,考完我都崩潰了。
基礎差的用張宇的那一整套吧(有配套視頻,我看過幾集,後來發現他講的太慢就棄了,而且不太欣賞他的那種記憶法,我喜歡嚴肅的數學)。
基礎好的可以先過一遍數學全書(很多人不建議做配套的習題。的確,習題較考題來說是有點刁鑽,但數學這東西本身就是訓練個思維,我覺得做做也挺好的,我是把它全做了,當然基礎差的就別做了,很費時間的),然後刷兩遍660。
最後100天我就每天一套卷子,有些人做的慢會有點壓力,建議2天一套*50,100套卷子包括合工大超越歷年真題(12-19)、數三真題*31、(張宇八套+四套)*2。
數學好的同學,要在這途中減少失誤,要記住140和150差了10分。
數學差的同學也不虛,刷題途中熟悉題目,題都很簡單一點都不需要智商,大佬們再厲害也無法發揮的。
做真題的時候你會不由自主的萌生膨脹感(因為實在太簡單),這時候你可以去做一下張宇的100題,膨脹感自然消退,哈哈哈。
5.專業課
算是考金數過程中的一座大山了吧,一共三部分:概率、統計、金融數學,15道大題,題量還是比較大的。
概率:我用的書有李賢平的基礎概率論(有配套答案,很不錯)、何書元的概率論(指定書,每小節課後題比較難,實在不會可以選擇性放棄,但每單元的課後題就儘量別挑了)、茆詩松的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還刷過兩本國外的書忘記書名了,差不多每章都會考。隨機過程和時間序列那不會考的很深,即使考了也都是可以用概率方法解決的題,只是背景是隨機過程或時間序列 。
數理統計:這是大山中的小山丘,很多人會被指定書勸退。陳家鼎的書難度大概在茆書和高等數理統計之間,是一本很好的過渡書。他們很多人是先用茆書打基礎再去看陳書的,我直接剛陳書的。因為茆書很多不給原理讓我看得很難受,看完陳書我還看了茆的高等數理統計,這裡面有很多求umvue的方法,18年那道umvue若是看過高等數理的書,那都是基礎題,而且你看了這本書後你會稍微清楚一點數理統計的原理。雖然這些考試都不考,但可以鍛鍊你的思維能力,學數學智商不夠就選擇降維打擊。你和神童去比小學算術看看,哈哈哈。
數理統計4-5道題,基本就是一章一道,基本上就矩估計、極大似然、相和性、umvue、ump(這兩個今年都沒考)、n-p引理(今年也沒考)、線性估計,習題的話推薦做一下韋博成的參數統計的課後題,這是一本高等數理統計的書,它的習題有答案很不錯。
金融數學:這門課考得很簡單,幾乎就是只要知道他基本概念,你就知道怎麼算了,但是你如果不知道這是啥也就編不出什麼東西來,都是客觀題。你把指定書課後題刷幾遍就好了,真題不會有太複雜的情況。
總的來說呢 今年的題很簡單基本就是「求導」「求導」「再求導」。至於為什麼沒140+,是因為統計部分出了一道稍微有點難的題,應該考試沒人做出來,不過考完後我再去做就簡單多了,畢竟題量大而且錯一道就是10分,考試的時候比較緊張,自然就不好做出難題。
但保不定明年就難了。資料我也可以送你,不過你要確定考該專業。如果你真想考這個專業的話,記得認識幾位概率統計的大佬或者老師,像我這樣從頭到尾都沒人問題目很絕望的,好在最後那幾個月認識了一位同學(現在也已經擬錄取了,他第一,是實打實的跨考,英語跨考到金數,我真的很佩服他)。
6.複試
3mins英語自我介紹:無問答,老師也不太在意。
抽題:一個數學的科目+一個專業課的科目(精算、投資、衍生)。題目都很基礎,重點是要在黑板上現場寫出來。當時我由於高度緊張,做第一道題目的時候大腦幾乎空白,所以謹記基礎要打牢靠。
5mins的作品展示或者擅長專業介紹:這一部分老師會根據你提交的資料提問相關問題,問些你本科學的東西啊、畢業論文研究方向、參加項目情況等。
老師會問滿20mins,但過程很快,儘可能的多和老師們進行溝通,展示出個人優點與魅力。
很多人對複試有所顧慮,但老師們真的沒必要冒著有損自己或者學校名譽的風險對你有所歧視,對他們來說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只要你足夠強,其他那都是虛的。
我個人感覺老師比較喜歡應屆的同學,我這個專業錄取的17個人裡面應屆生三四個左右,當老師知道我是應屆的後,語氣明顯緩和很多。
儘量不要把自己表現得太極端,我個人覺得老師更喜歡那種比較輕鬆就考上的。即使你真的什麼削髮明志,頭懸梁錐刺股,最好也不要說出來,要給老師一種你就隨便那麼一考就上了的feeling(個人觀點)。
如果你打算考一所知名學府,要保證自己考上以後能夠跟得上進度。說實話剛進北大校門的時候那都是低著頭進去的,「自卑」之情真的是油然而生,不過好在我心態比較好,複試完結束之後就調整過來了。但我聽說的確有很多考上北大的同學走不出這種負面情感,跟不上同學的步伐然後渾渾噩噩讀完碩士,這樣很不值得。
Anyway,同學們還是想考什麼學校就考什麼學校吧,有夢想就去追,只要同時付出了與回報相對應的努力。
最後與君共勉:人生就像隨機變量起起落落,但最終總會向均值回歸的,我們總會去到自己本該去的地方。
我的微信 lpj1046090463 歡迎騷擾。
附上我的計劃表
作者
駱佩傑
編輯 Lyriccc
配圖 駱佩傑
音樂 アイロニ-majiko
關注我們
西大專屬
公益經驗分享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