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金字塔,以其龐大的體積,近乎完美的建築設計,榮膺古代七大奇蹟之首。
從時間上來看,最早的古埃及金字塔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歷史,而當時世界上絕大多數地區還是處於蠻荒狀態,能產生這樣宏偉壯觀的建築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奇蹟。
但是長久以來,一直有一種說法說法是埃及金字塔的外星文明的產物。持此觀點的人認為,四五千年前,僅憑尼羅河流域當時可憐的農業收成,怎麼可能養活建造金字塔的眾多工人?金字塔正好建於全球「各大陸的引力中心」如何解釋?修築金字塔的笨重石塊怎樣運輸?建塔的大量技術問題又如何解決?金字塔的周長、塔高、自重的一定倍數為什么正好與地球公轉時間、日地距離、地球重量等數字巧合?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金字塔也許是太空人留下來的!事實果真如此嗎?
1、建造金字塔的物質基礎
尼羅河流域有古代世界穀倉之稱,河兩岸和三角洲地區,由於興建一系列水利工程,得到了比較充分的開發;沙漠中的綠洲、甚至今天已成沙漠的一些地方,那時已有人定居農耕;尼羅河水挾帶淤泥定期泛溢,使耕地水肥條件優越。遠古時期這裡農業生產比較穩定,小麥單產即達每公頃1600公斤左右,有大量糧食剩餘,這是埃及金字塔建造的物質基礎。
法老胡夫上臺後,在孟菲斯附近建成了國王墳墓,也就是現在著名的胡夫金字塔。此後,埃及的歷代國王在這裡一共修建大大小小共70多座金字塔,結果因民力枯竭,全國陷於分裂,之後又發生了奴隸起義,顯然埃及金字塔並不是天外文明所建造,而是古埃及奴隸的血汗與建築師巧妙設計的結晶。
2、荒誕說法的牽強附會
有人說,金字塔正好座落在各大陸引力的中心,把全球的陸地和海洋均勻地分成兩半,只有天外來客在對全地球的球體結構如海陸分布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才能選定這個塔址。
可是,如果我們仔細地對世界地圖作一番量算,就會發現平分海陸等說法與客觀事實有很大出入,可謂純屬牽強附會之談。這裡需要提一下,所謂一些很難用「巧合」解釋的數字到底是怎麼回事?
舉例為證:胡夫金字塔原高146.5米(現僅高138米),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為1.495億公裡,能說明兩者正好是1比10的9次方關係嗎?又說金字塔的周長與一年的天數正相吻合,一個是空間的概念,一個是時間的概念,兩者怎能相提並論、統一起來呢?
至於把「子午線正好從金字塔的中心處通過」作為一個神秘的問題鄭重其事地提出來,純屬穿鑿附會,稍有一點地理常識的人都知道,子午線也叫經線,地球上每個點都有自己的子午線。
3、高度發達的技術支撐
當然,建造如此巨大的工程,不光是材料、工具和勞動力,那些建築師還得學會組織統籌,解決笨重石塊的搬運問題以及建築物的方位和比例問題。最初,金字塔的四方形基底每邊長230米(由於數千年來風化現僅各長220米左右)。按照現代去量測,每邊誤差不過釐米,真是驚人的精確。
人們推斷,這樣的工程是事先用幾何公式計算,作了精確測量(包括子午線的準確測量),設計好圖樣才施工的。現在保存下的一些古代數學書(其中包括許多用以計算金字塔斜度的問題)以及從古王朝時起法老所進行的一種「牽索」儀式(即利用北極星和時間的計算來測定廟宇的方位)的記錄,都證實了這種推斷。
古代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歷史》一書中寫到,傳說胡夫金字塔由10萬民工,歷時30年築成,而單是採運這些石塊,就用10萬人連續工作了10年。有人說,埃及當時既無馬和馬車,又沒有木材製作木輪,石塊在陸地上怎麼運輸?
據考證,公元前1650年前後,埃及才出現馬和馬拉戰車。不過,古埃及有的是馱貨的毛驢,牛拉的輪車。這一點在撒哈拉沙漠巖洞中的史前石刻畫上得到驗證。
此外,埃及雖然周邊是沙漠,但是在五千多年前,原始叢林遠比今日多得多。埃及還可以通過海上貿易從黎巴嫩得到木料。胡夫修建金字塔時,曾組建了一支四十艘海船的艦隊,用來運輸昂貴的杉木。在金字塔墓室內的壁畫上,有造船工人的工作情景。而且這類木料,有的至今還保存在大金字塔裡。是人類奇蹟,但並非是不可解之謎。
科學需要幻想,更需要大膽假設,但是不尊重事實,為了標新立異,故發奇論,隨意把人類的文明成果與天文文明生拉硬扯上關係,難免會走向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