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雪,洋洋灑灑如同一幕白紗,飄過屋簷,遮住青山,籠住層林, 覆蓋原野,鋪成一地白霜。天地一色,蒼蒼茫茫。詩詞中的雪,更是絕美。雪落成詩,詩情勝雪。它像是麻將裡的百搭,撒落大地,便有了這雪梅、雪松、雪竹,還有千奇百怪的雪人。
未若柳絮因風起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有梅無雪不精神
宋代·盧梅坡 《雪梅》: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並作十分春。
近代·毛澤東《卜算子·詠梅》: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寺樓見雪與誰登
宋代·蘇軾《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 江上同舟詩滿篋,鄭西分馬涕垂膺。未成報國慚書劍,豈不懷歸畏友朋。官舍度秋驚歲晚,寺樓見雪與誰登。遙知讀易東窗下,車馬敲門定不應。
唐代·韋應物《永定寺喜闢強夜至》:子有新歲慶,獨此苦寒歸。夜叩竹林寺,山行雪滿衣。深爐正燃火,空齋共掩扉。還將一尊對,無言百事違。
坐看青竹變瓊枝
唐代·高駢 《對雪》: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唐代·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雪花撩亂壓松枝
唐代·陳羽 《題清淨寺留別》:路入千山愁自知,雪花撩亂壓松枝。世人並道離別苦,誰信山僧輕別離。
近代·陳毅《雪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鴨急風吹雪滿汀州
宋代·晁補之 《題周廉彥所收李甲畫三首三鴨》:鴨急風吹雪滿汀洲,迎臘淮南憶倦遊。小鴨枯荷野艇冷,去年今日凍高郵。
唐代·李洞《越公上人洛中歸寄南孟家兄弟》:洛下因歸去,關西憶二龍。笠漫河岸雪,衣著虢城鍾。睡鴨浮寒水,樵人出遠峰。何當化閭俗,護取草堂松。
雪裡歡笑有兒童
宋代·李綱 《望江南·江上雪》:江上雪,獨立釣漁翁。箬笠但聞冰散響,蓑衣時振玉花空。圖畫若為工。雲水暮,歸去遠煙中。茅舍竹籬依小嶼,縮鯿圓鯽入輕籠。歡笑有兒童。
宋代·張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去歲江南見雪時,月底梅花發。今歲早梅開,依舊年時月。冷豔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兒雪。
天將暮,雪亂舞
元代·馬致遠 《壽陽曲·江天暮雪》: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唐代·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十首關於雪的古詩詞,寫盡了冬天的詩情畫意,最後一首人盡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