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泡有多亮,只要對比一下包裝上標明的瓦數便可知道。近百年來,上述這一選購燈泡的準則已經成為婦孺皆知的常識。然而,正是這樣一個深入人心的照明常識,或許將在節能的大背景下出現更新。
據媒體報導,美國從今年開始實施一項新政策,即把「流明」作為衡量下一代燈泡的標準。許多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意味著衡量燈泡質量的方式變得更為客觀,節能低瓦數燈泡將日漸成為產業潮流。
「流明」或將取代「瓦數」
日常生活中燈泡的亮度概念,指的是燈泡發出的光照到物體上,經物體反射進入人眼而產生的「明亮」感覺。這種「明亮」感覺在光度學中稱之為光通量。「亮」則光通量大,「暗」則光通量小,度量光通量大小的單位稱為流明。也就是說,流明數大的燈泡更加之亮。
在國內的燈泡等照明產品上,一直都有要求標註燈泡的瓦數和流明數。一般瓦數標註在顯眼的位置,字體較大。因為幾乎所有的人在選購燈泡時,都是以燈泡瓦數作為參考數據,而並不知道流明數的功能。除了中國,目前亞洲的絕大多數地區,乃至歐洲多數地區,實際上仍然採用的是傳統的瓦數計量方式。
就在不久前,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提議,所有燈泡的包裝都要把體現亮度的流明(光通量單位)放在最前面,把瓦數標在「能耗」項下面。燈泡包裝上還要標明這種燈泡每年的能耗大約是多少、燈泡壽命及冷光或暖光的強度等,它將適用於傳統白熾燈、節能螢光燈和發光二極體(LED)燈泡。
美國等北美國家提出的這一新政策,正是意圖將流明這一單位的標註提到更重要的位置,從而推動「流明」成為衡量下一代燈泡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