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國佛羅裡蚊蟲管控部門批准了一項為期2年的滅蚊計劃——釋放7.5億隻轉基因埃及伊蚊。該計劃在今年5月份就已獲得美國環保局的許可,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也將對該計劃給予技術支持。
轉基因是利用DNA重組、轉化等技術將目的基因轉移到生物體中,生物體由此可以產生定向、可預期的遺傳改變。目前轉基因技術已經在農業、醫藥領域有了廣泛的應用,轉基因大豆油已經佔據大豆油市場90%以上的份額,嬰兒剛出生就要接種的B肝疫苗就是用轉基因技術生產的基因工程疫苗。
蚊子能夠傳播多種疾病,用傳統的滅蚊劑滅殺蚊子會對環境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同時也能夠使蚊子產生耐藥性。依靠投放轉基因蚊子去控制傳染病或者滅蚊是一種新的方法。幾年前就有美國科學家將抗瘧基因轉入斯氏按蚊體內,使其99.5%的後代具有了可產生瘧原蟲抗體的基因,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蚊子產生的威脅。
英國的牛津昆蟲技術(Oxitec)是一家可以培育轉基因蚊子的公司,其培育出的具有顯性致死基因的雄性埃及伊蚊已在全球投放超過十億隻。這種蚊子在野外與雌性蚊子交配後,它們的雌性後代不會活到成年,從而控制了蚊子的數量,並能夠減少疾病的傳播。
全球各地都有一些人對轉基因技術有著恐慌,投放轉基因蚊子也招來了一些抗議同時滋生出一些新的謠言。幾年前牛津昆蟲技術公司在巴西雅克比納地區投放轉基因蚊子後的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當地蚊子的數量急劇減少。不過也有生態學家站出來說事情的發展並非和想像的一樣,說當地的蚊子出現了「交配歧視」,選擇不與轉基因蚊子交配產生下一代。甚至還說轉基因蚊子對殺蟲劑的抗藥性可能會增加。
這些說法有的非常荒誕。就像小鳥沒有鑑別轉基因作物的本領,小鳥遇到轉基因糧食也會照吃不誤。轉到雄性蚊子體內的基因是特定的,雌性蚊子沒有識別那種基因的本領,不可能做到「交配歧視」。牛津昆蟲技術公司也站出來對此進行批駁否認,說那些只不過是「假的、推測性的和未經證實的說法」。
美國可謂是世界上頭號轉基因生產和消費大國,2019年美國轉基因大豆的種植率達到了95%,轉基因玉米的種植率達到了83%。就連崔主持也承認美國人已經吃了二三十年的轉基因食品。除了糧食,轉基因蘋果、馬鈴薯、三文魚等也走上了餐桌。美國的社會制度下不缺極端的環保人員、反轉基因人員,可美國並沒有向反轉基因者低頭。在轉基因問題上,科學家的聲音才是最有價值的;官方的調查分析才是更可靠的。這是美國能夠佔領轉基因技術制高點的關鍵。有這樣的大環境,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轉基因蚊子能夠在美國大規模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