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是一所什麼樣的大學?她有著什麼樣的精神魅力?如何才能走好精彩人生路?近日,南京理工大學南京、江陰兩地全體本科新生工商大學第一課,南京理工大學校長付夢印和同學們暢聊大學和人生。
「她就是你們的大學」
付夢印校長圍繞六個關鍵詞:初心、英才、利器、文化、自信、卓越,從三個方面展開課堂。「感悟初心使命,在融入中定位人生新航標」、「探尋精神密鑰,在浸潤中激發人生新動力」、「放飛青春夢想,在奮鬥中書寫人生新篇章」。
付夢印從南理工誕生的光榮歷史講起,由創建於1953年的新中國軍工科技最高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哈軍工)分建而成,建校67年來,學校儘管歷經三地辦學、四易校名,十次變更隸屬關係,但始終將「強大國防、繁榮祖國」的初心熔鑄於血脈基因中,薪火相傳。從建國初期「中國兵器技術人才的搖籃」到改革開放「國防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再到新世紀「兩化融合的排頭兵」和「信息化武器裝備系統的引路人」,南理工始終與國家國防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同頻共振,與祖國富強、民族振興熔融合一。
付夢印為同學們細細敘述了南理工辦學發展的歷史沿革,用一幅幅烙印時代痕跡的圖片、一個個鮮活而動人的事例,把學校67年來培養的一批又一批載入史冊的軍工大師、新時期引領國家科技創新的鴻儒碩學、紮根各行各業為國奮鬥不止的精英翹楚展現在每位同學的眼前,而學校在武器裝備研製領域、國防創新領域及國民經濟建設中創造的諸多「第一」更是讓大家驕傲不已,這些累累碩果背後凝結的是幾代南理工人的無窮智慧與辛勞汗水,是學校「為黨育英才、為國鑄利器」使命擔當的真實寫照。在這「理」,一代又一代的南理工人,秉承「團結、獻身、求是、創新」的校風,勤勤懇懇、默默耕耘,用一個個研究成果築起保衛國家、保衛人民的鋼鐵長城。現在,她就是「你們的大學」。
我們血脈中流淌著「紅色基因」
「南理工是一所具有光榮軍工血脈的大學,我們血脈中流淌的『紅色基因』是學校興學強國、創新超越的精神源泉,也在此基礎上,經過一代代南理工人不懈努力、不斷感悟、不斷凝練升華,形成了以使命文化為核心,以軍工文化、奉獻文化、暖心文化等為特色的南理工獨特的精神文化。」
付夢印帶同學們感知、領悟南理工精神文化,它是創業不怠、為國奮鬥的使命文化,孕育了一代代南理工人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擔當,匯聚了一代代南理工人「國家利益至上」的愛國奮鬥力量;是忠誠堅毅、精工卓越的軍工文化,深深融入學校的文化傳承、辦學理念、培養實踐及校園環境,代代傳承、歷久彌新;是勇擔使命、敬業奉獻的奉獻文化,表現為獻身國防事業、獻身教育發展、獻身科學研究等,引領了一代代南理工人不斷進取,也將繼續引領新時代南理工人奮發有為;是同心併力、潤物無聲的暖心文化,為南理工人的成長發展提供有溫度的文化滋養,成為學校辦學育人的不懈追求和使命情懷。
「實現人生蛻變,成就最好的自己」
作為新南理工人,應該怎樣傳承和弘揚學校的精神和文化,更好地成長成才、創新創業,更好地實現青春夢想、報國之志?付夢印校長從四個方面與同學們作分享:勇立潮頭,實現「角色認知」的蛻變;勇逐真知,實現「求知方式」的蛻變;勇於擔當,實現「立身處事」的蛻變;勇往直前,實現「破繭成蝶」的蛻變。
付夢印勉勵大家,建大格局、樹大理想、求大學問、立大志向,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對國家有貢獻的人;在獲取新知的過程中上敢於猜想、敢於試錯、敢於突破、敢闖新路,開拓新領域、攀至新高度、抵達新境界、獲得新成功;用善良描繪人生底色,用善舉積澱人生品格,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值得信賴和尊敬、仁愛博雅、頂天立地的人;磨練永不言敗的意志,修煉處變不驚的心態,養成勤學善思的習慣,掌握披荊斬棘的利器,勇敢突破、無問西東、乘風破浪!90分鐘的課堂結束了,但由它引發的思考還將持續。來聽聽現場的新南理工學子的收穫:
機械工程學院2020級本科生靖孝慈:作為一名即將進入大學的新生,我有幸在開學之際聽到付夢印校長的授課。當世界上首門具備前向零度的新型155mm加榴炮武器系統在天安門廣場舞出中國的雄姿,當第一枚近程彈道飛彈東風一號發射成功,這是無數的南理工人獻身的成果。使命呼喚擔當,文化引領未來。作為2020級機械工程學院的新生,任新民院士帶給我極大的震撼,作為兩彈一星元勳,航天四老之一,他身上「外國人能造出來的,我們中國人同樣能造出來」的精神與意志讓我對我所學的專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讓我更加堅定了報效祖國的決心。
化工學院2020級本科生左一蘭:身為特種能源技術與工程專業的新生,在眾多的優秀專家、校友中,尤其是王澤山院士給了我極大的震撼。王老「一生只做一件事」的精神和以耄耋之年仍身體力行、不輟研究的執著讓我由衷地欽佩。他的故事讓我對於我所選擇的專業,對於國家需要的人才方向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讓我對於未來的目標與肩上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使我懷揣著熱血踏上全新的求學徵程。身處國家騰飛的檔口、接受了新冠疫情的考驗,我以及無數2020級新生將會在未來的學習之旅中逐漸感悟南理工「團結、獻身、求是、創新」的校風;在名師風骨和大家智慧的薰陶下踐行「進德修業,志道鼎新」的校訓。
經濟管理學院2020級本科生杜欣陽:聆聽過付夢印校長的入學第一課,我對老一輩南理工人為國防事業而獻身的精神深感敬佩,也更加激勵我在未來的日子裡效仿前輩,心懷祖國、努力學習、掌握本領、卓越進取,為自己的未來、為社會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自動化學院2020級本科生朱俊霖:付夢印校長的課循循善誘、娓娓而談,「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不僅臺下的我心潮湧動、熱血沸騰,更讓我體會到了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和使命。我動容於南理工一直秉持的軍工匠心和奉獻精神,對疫情期間衝鋒一線、勇挑重任的南理工學子滿懷由衷的敬佩,同時明白了,個人成長的涓涓細流只有匯入國家命運的江河大海,方能變得豐盈充沛。我定將校長的教誨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深沉的家國情懷作為今後學習生活的指南,勤謹奉獻,砥礪報國!
錢學森學院2020級本科生李嘉慕:聽著付夢印校長介紹的一位位獻身國防、建設國家的南理工人的事跡,作為軍工精神的傳承者、踐行者和傳播者,我肅然起敬。「火藥王」王澤山院士選擇了冷門的火炸藥專業,一心一意將它打造成國之利器;盧柯校友為科學而生,他的計劃性、鑽研到底的勁頭和不容半點虛假的科學態度讓人敬重。她,他,他們,是榜樣,是先鋒,是巨人。作為南理工人,我們有幸成長在他們曾奮鬥過的這片沃土上,將傳承老一輩軍工精神,勇擔新時代青年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