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皮具為什麼這麼貴?在開篇前,先引用網絡某位答人的一句話,這也是小編特別喜歡的一句話:
「手工製品之所以珍貴,因為它不僅是造物,更是一個人若干分之一生命。效率使時代發展,卻使一切廉價,使本應融在物品裡的生命被稀釋,如同滿街沒有西瓜味道的西瓜。如果有人把生命中的一段時光物化交給你,應該珍藏。如同不存在兩片一樣的葉子,珍惜你手中那份獨一無二。這份個人專屬,只為你量身定做,每一個數據都是貼合你的身體肌膚。」
在當今時代,「快」好似已經成了這個時代的代名詞,我們需要「快」,但是與之對應的,也會更渴求「慢」帶來的生命意義,而手工皮具在這個時代自有其存在的意義。
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消費觀也在變化。以前貧窮的時候,對於人們來說產品質量好不好是關心的首要問題;而現在,人們並不是單純關心產品的質量,還會注重產品所帶來的意義以及精神上的滿足。
對於定製者來說,手工皮具有別於市場上工業化的皮具產品,它的存在不僅僅只是比市場工業化產品的質量好,它更多的會滿足定製者的審美需求、滿足定製者追求獨一無二的個性需求、滿足定製者實現自我品味的高雅需求,這是工業化產品所不能比擬的。手工皮具的重點不在於「皮具」,皮具只是體現的載體;而在於「手工」二字背後所蘊含的意義。
曾經小編的一位客戶很得意的和我說:「你知道嗎,當時找你高定的錢包,我身邊的朋友們看見後就說這錢包很好看、很低奢,問我是什麼牌子的,問我在哪裡買的。而我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句:這是我定製的。」
小編在那個時刻完全體會到了客戶說這話時,內心充滿的那種由手工皮具帶來的高級感和唯一感,這種感受是牌子包包所不能比擬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手工皮具的貴是不能以工業化的角度來對比討論的。因為,你不是只為手工皮具的產品質量買單,你是在為更珍貴的「自己」買單。
我們再從定價的角度來討論,在上一篇寫給玩皮愛好者的入坑指南文章《道路千萬條,避坑第一條,玩皮走彎路,錢包兩行淚》中,有提到一個比較通用的定價方法,即售價=材料包價格+200元(具體數字要根據自己人力成本核算一下)*天數+耗材價格(針線、膠水、包裝、快遞等)
當然這個定價公式側重於手工皮具圈的新人或者兼職的愛好者人群,所以還是按照手工皮具圈內比較常規的定價方法為例,即售價=(物料成本+人力成本+其他成本)*(1+R),其中這個「R」是指成品的一個加成率,也就是一定比例的毛利,這個率比多少是取決於手藝人而定的。
但是也要補充一句的是,手工皮具的定價為什麼會以這種比較常規的方法為例,是因為皮具定製和真正工業化或者商業化的公司相比,其定價所要考慮的複雜性相對而言是沒這麼多的。
所以,我們就從這個公式裡的內容來逐個闡述為什麼手工皮具會賣這麼貴?
首先是物料成本。這裡面包含了皮料成本、五金成本、輔料成本、化料成本等等和製作相關的配套物料。
第一,皮料成本。在整個作品中,佔成本大頭的,第一位是皮料,第二位就是五金。皮子的選用成本可以直接影響售價,按照種類區別,常用的有牛皮、羊皮、以及 一些稀有皮,前兩者的皮料類型又特別特別多,無論是按哪種區別,皮料的價格都會不一樣,昂貴如鱷魚皮,便宜的也有覆膜二層皮。
我們以原色植鞣革牛皮為例,它可以從十幾元/尺,到五六十元/尺,再到更貴的百元/尺都有,這些都是常用植鞣革的價格區間。而一個普通的大包正常都要選用8到10尺,如此算來,價格一下子就拉開距離了。
其次,現在市面上的皮具大部分是人造皮或低端皮革,成本價格非常低,乍看和高端的天然皮革是非常像的,外行人會很難分辨,但其實這二者之間的差別是非常明顯的。而在手工皮具定製中,一般選用的天然皮料都是會比市面上看到的天然皮革還要再高一檔,甚至好幾檔的,所以做出來的皮具成品的品質感,一眼就能看出。
除了正常皮料的價格,有的手藝人還會在皮料上多預算一些風險費用。定製不像工廠貨,有點瑕疵但只要滿足出廠質量標準也就出廠了,多預算一些風險費用的目的是保證最終成品效果完全符合客戶心理預期,這可以拿著定製作品和所謂的牌子包包作細節對比的。
一般越貴的材料溢價相對也會越大,因為風險更大。這就是為什麼稀有的材料做出來的東西越貴,因為材料風險溢價也會高。風險還有一部分是來源於皮料自身所帶的天然瑕疵:蟲咬、傷疤、生長紋等,在國外,這些瑕疵有時對於他們來說是被當作天然的最好證明,他們一般不會太介意作品中出現這樣的天然產物,但是國內的是與之相反的,手藝人往往也都會避過這些不規律的瑕疵。
第二,五金成本。正如上文所說除了皮料之外,五金也是佔成本比重較大的。不像小型物件,在大包中,五金的搭配常常是成套的,例如定製女士斜挎包可能就會出現:鏈條、鎖扣、拉鏈以及連接性的各類五金,這一套下來成本就已經佔了不少成本了。
由於定製的性質,五金這類商品購買也是單個或者幾個的拿,這就意味著五金成本價格基本就是市場零售價,要想拿到工廠價,是需要大批量採購的,這樣做對於獨立手藝人來說是不太合適的。
再有,在定製圈,如果是做高級定製,手藝人選用的五金材質、拋光程度都不會差,質量與奢侈品所用五金是不相上下的,一般以不鏽鋼為主,這裡聽到不鏽鋼可能會覺得比較low是吧,不鏽鋼其實就是合金鋼。
在箱包五金當中,能用的上合金鋼的皮具件價格一般也不會太低,五金在加工的時候,因為合金鋼自身的硬度和韌度比較強,所以五金加工廠在打磨的時候是相對鐵來說比較困難的,對應的成本也比較高,打磨的好不好,看一看五金的所有細節,尤其是一些死角,自然一目了然。
補充一點,五金如果按照材質來分,在價格上一般是銅>合金鋼>鐵,手工皮具圈內的定製也有不少手藝人是為定製者提供銅製五金的,雖然價格整體會更高,但效果確實美。
第三,輔料、化料等耗材成本。皮具品不像鐵板、木材這類材料,皮料是天然有機的材料,需要搭配各類輔料來保證成品效果的立體性、耐用性、手感舒適性等性能,我們還是以鉻鞣革包包為例,一般會用到的輔料可能就涉及:皮纖、日本紙、嗒啉、皮糠紙、背膠裡布、BOX(正常是磨麵BOX,這是一種皮料)等等,而這些輔料的選用大部分會選擇進口輔料,以保證定製者成品的最佳效果。
皮料與輔料組合起來後自然需要將每個部件組裝起來,這裡相繼就會用到線材、化料等耗材,手縫線材選用的較多的是滌綸線和更高級點的亞麻線,後者也有價格之分,目前比較高檔的就是法國進口亞麻線,一卷價格大約150元。而化料就更多了,各類顏色的進口邊油、進口環保膠水、染料、封邊液等等,有時候為了保證一個大包油邊的最好效果(平滑均勻,飽滿圓潤),油邊往往會進行多次,這和大部分商場包只做一次油邊的成品效果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然後再來說人力成本。人力成本我們是不能類比成流水線的工作的,定製品是為定製者的需求量身而定(這裡我們不討論定製高仿包的),這就代表著這件定製作品在市場上是個0的存在,如何把0變到1,是從最初手藝人與定製者的溝通交流,了解定製者的使用場合、個人偏愛、使用習慣、色彩等各個方面的需求,再到手藝人針對所有需求,將定製品一步一步實現出來的。
整個過程,優秀的手藝人會利用自身的美學知識、手藝技能、結構把控等等各方面能力,從設計版型,多次試版調整,再到正式開版下料製作,最後到成品完成包裝,整個過程都需要花時間花精力花心血。
從這個角度來說,整個過程都是在花費人力的,而這個綜合性較強的人力成本和單一性的流水線工人的成本相比當然是要高一些的。
這裡,小編也要客觀的說一下。人力成本以及上述所說的「R」加成率這兩個相對上述物料成本來說,主觀性會比較強,一般手藝人會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定價或者做調整,也就是說,人力成本的價格很大程度取決於手藝人的主觀意識。這個定價高低也是有所區別的,因為這裡面會涉及的因素比如:手藝人的技藝高低、作品的設計、手藝人客戶數量(排單時間)、手藝人自身圈子價值等等因素。畢竟手工皮具不像普通的商品市場,性質有所不一樣,在這方面,是很難有一個明確或者比較通用的行業定價標準的。
但是,實話實說,小編從事手工皮具行業也近五年時間,至今身邊也接觸過不少手藝人或者愛好者,他們在這方面的定價上一般都會結合實際情況做到最大的合理定價,很少聽說哪個手藝人在這方面的報價是過分超過原有價值的。
這其實也是個市場規律,如果獨立手藝人定價價格遠超過自身圈子的價值,除非有足夠深的自身品牌或者口碑沉澱而帶來的溢價,不然是很難有定製者願意為不合理的高價買單的。
所以從側面也反應了,即使存在主觀意識,但是這個主觀意識也是手藝人需要結合客觀情況和對市場的大致了解而定價的。如果說定製行業沒有具體明確的定價標準是無法理解的,那麼這群手藝人共同秉持著該有的道德原則給各自圈子定價的做法是值得尊重和認可的。
關於其他成本。這裡面可能包括一些比較瑣碎的成本,有的手藝人可能會對包裝材料費成本、快遞保費、所用材料的倉儲成本、工具損耗的成本、二次服務所用材料的成本,以及上述談到的可能存在的皮料風險等等做適當的預留。其實這部分的成本很好理解,佔比並不大,就不做敘述了。
至此,所有可能存在的情況寫完了。雖然上述所寫的定價公式不一定全對,但是小編還是藉此將手工皮具定製所涉及的各個環節,盡力給大家一一羅列出可能存在的各種成本情況,寫的或許還不夠全面,但是即使這樣,當我們結合多方面因素以及環境來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就不難理解「手工皮具為什麼會這麼貴?」這個疑問了。
其實,是不是真的「貴」,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
當沒有了手工業之後,我們才發現,原來那些經過人與人之間的磨合與溝通之後製作出來的物品,使用起來是那麼的適合自己的身體,還因為他們是經過手工一下下地做出來,所以他們自身都是有體溫的。這種體溫讓使用它的人感到溫暖。——《留住手藝》/鹽野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