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攜手奔小康
水墨江油入畫來
四川江油市堅持「改革創新、城鄉一體、產城相融」原則,全面實施扶貧解困、產業提升、教育發展、醫療改革、舊城改造等舉措,繪製出一幅致富奔康的最美城鄉畫卷
四川省江油市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故裡。黨的十八大以來,江油市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以助農增收致富為核心,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改革創新、城鄉一體、產城相融」原則,全面實施扶貧解困、產業提升、教育發展、醫療改革、舊城改造等舉措,繪製出了一幅致富奔康的秀美畫卷。
▲ 江油
路網建設
拉動產業促發展
沒有農村和農民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為徹底解決制約北部山區發展的交通瓶頸,讓山區百姓脫貧奔康,2016年以來,江油市啟動了總裡程103.25公裡、總投資約12億元、串聯9個鄉鎮的北環線工程,2019年12月,該工程全線貫通。北環線的建成,打通了山區百姓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以前道路條件差,山貨從田間地頭運輸到江油城區市場需要兩個半小時左右,加上路上顛簸,損失往往達到20%,行路難成了產業發展的瓶頸和短板。現在,環線公路通到我家門口,一直苦惱的交通問題徹底解決了,家裡的山貨再也不愁銷路了。」作為北環線公路貫通的受益者,楓順鄉小院村人趙順烈一說起如今的公路就抑制不住喜悅之情。
2014年以來,趙順烈種植香菇10萬餘斤、椴木木耳1萬多段1000多斤,總收入達到50萬元,2015年全家實現脫貧。如今,他還通過抖音直播、微商等形式搞起了網絡銷售。趙順烈表示,作為一名黨員,他將帶動更多的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
雙河口鎮牛踩石村距離江油市區19公裡,是江油淺丘陵區域發展的突出典型,已建成集生豬養殖、有機肥生產、種植示範、鄉村休閒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生態循環農業經濟產業園,村民有事幹、有錢掙,足不出戶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循環農業以牛踩石村為中心,輻射周邊8個村,規劃佔地19,835畝,其中核心區域配套桃李現代化種植面積達3000餘畝,園區全域面積中已創辦農業公司8個、專業合作社37個、家庭農場78個,建成生豬代養場30棟、能繁場2處,在建生豬代養場20棟、能繁場1處。
雙河口鎮人大主席王立言感嘆地說:「以前幹部下村,泥巴土路相當難走。現在村級水泥道路暢通,產業快速發展,不僅改變了村容村貌,還增加了村民收入。村裡四季沒閒人,放眼看到的都是忙碌景象。」
惠民教育
花香四溢處處春
教育是發展之本。近年來,江油市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到大學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方位資助體系,實現了應免盡免、應補盡補,確保「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
江油市還因地制宜落實進城務工、經商人員子女入學問題和人才引進隨遷子女入學問題,投入約3億元資金,新建、改擴建和維修校舍50餘萬平方米,優化了學生就學環境,解除了務工、經商、招商引資人員的後顧之憂,基礎教育持續惠民。
「我們通過組建『22+40』教育幫扶共同體,提高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以捆綁考核的形式推動強校引領、示範帶動,縮小校際差距,提升鄉村學校辦學水平和實力,努力讓邊遠山區的農村學子也能享受優質教育。」江油市教體局副局長郭長印如是表示。
江油在幫扶涼山州布拖縣教育脫貧方面取得顯著成效。近年來,江油「布拖班」和布拖「江油班」共計培養布拖學生600餘人。2019年,四川省委授予江油市教體局脫貧攻堅「五個一」幫扶先進集體稱號。在今年參加高考的49名布拖學生中,在不享受加分政策的情況下,本科上線38人,上線率77.55%。
江油長城實驗學校布拖班女學生、14歲的阿歐麼爾作,在今年參加「輝煌七十年奮進新時代」全國演講比賽時,結合親身體會講述了江油教育一對一扶貧政策給她帶來的溫暖和幸福,榮獲全國一等獎。
醫療保障
看病住院無憂愁
老百姓常用的價格貴但治療效果好的一些藥品,覆蓋了高血壓、糖尿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病和重大疾病治療領域,這些長期用藥給老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若通過集中採購,就能切實降低這些藥品的價格,並保證和提升藥品質量。
為讓江油百姓用上質優價廉的國家集採藥,2019年12月24日,江油完成了集採藥一系列工作。目前,江油所有公立醫院(包括鄉鎮衛生院)、部分民營醫院都可以使用集採中選藥品。
據江油市人民醫院臨床藥師薛萊介紹,集中採購後,中選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到52%,單品降幅最高可達96%。治療B肝的藥物恩替卡韋分散片原來的價格是84.48元/盒,現在的價格是3.83元/盒。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阿卡波糖,以前的價格是41元/盒,現在只要9.6元/盒。一些長期用藥的患者得到了實惠,家庭經濟壓力得以減輕。
54歲的陳國英是西屏鎮紫寶村10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9年,江油市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大排查期間,核實陳國英患發育異常性單側髖關節病,需進行「右側全髖關節置換+轉子下短縮截骨術」。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住院期間,陳國英共產生住院總費用103,772.31元,經多渠道解決,個人僅負擔10,377.26元。
綠色崛起
公園城市美如畫
江油市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注重綠色低碳、多點支撐、轉型升級、惠及民生。
2019年,江油市新增城鎮人口1.2萬人,城鎮化率60.62%,高於四川省平均水平,位於綿陽市前列。「一群、一帶、三軸展開」的市域城鎮空間布局結構初見雛形。
據江油市住建局副局長陳俊林介紹,近幾年,江油做足城市發展文章,著力打造有詩意有韻味的城市。普照片區,方特項目帶動;涪江以東,產城融合;江彰大道,以工業為主,產、城、人融合。江油市以工業強市為基,兼具文旅,以產業帶動城鎮化發展。預計到2050年,江油建成區將擴大到50平方公裡,市區常住人口50萬人。
三合鎮寶輪村農民、72歲的王世榮感慨地說:「我原本以為也會和祖輩一樣,世代耕地種田,可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如今也成了城市居民,住著商品房,就連看病也有醫保。子女們也陸續返鄉,在鎮上就業和置房,生活水平穩步提升,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涪江是江油人的母親河。清晨,漫步江邊,清風拂面,看江油城市,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畫,在旭日東升中徐徐展開。
(蔣良明)
原標題:《【地方】李白故裡更美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