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機功耗測試: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瓦?

2020-11-27 驅動之家

臺式機功耗測試: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瓦?

2009-06-23 11:44:29  

   作者:薛乾 編輯:Zzyq[

爆料

]

收藏文章
前言

註:本文編譯自Xbitlabs網站,原文連結在此。

如何為電腦系統選配合適的電源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特別是當配置太過高檔,而機箱自帶的300--400瓦電源無法應付的時候。當然啦,你也可以簡單一些,直接去買一個1000瓦級別的電源就好啦,不過這麼做可能會很浪費。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搞清楚一臺電腦中各個部件到底消耗了多少瓦電力,這是因為:顯卡和CPU廠商為了保險起見,總是誇大產品的實際功率需求;各種各樣的功耗計算器總是使用籠統的數據;很多計算機類媒體對於電腦實際功耗的測量非常匱乏。

當你打開一片硬體評測文章,翻到其功耗測試部分,你會發現功耗數據是通過牆上的220V市電插座測試出來的。這種測試非常容易,只要花不到50美元買一塊消費級的功率表就可以了,它可要比那些嚴謹認真的測試工具便宜多了。

通常情況下,這種功率表的準確性還是相當高的,特別是當負載為幾百瓦並且屬於非線性負載的時候(計算機電源,特別是沒有主動PFC的電源,就是一種非線性負載)。這種功率表中包含一個專用的微控制器,可以通過時間對電流電壓積分,從而計算出負載消耗的有功功率。


幾乎每一個計算機類媒體在測試功耗時,都會採用這種消費級的功率表。我們實驗室裡也有一個,但是並不用它來做嚴謹測試,只是在需要對某臺計算機的功耗作出快速估計的時候才會使用,因為它很方便,不需要做什麼準備工作。

消費級功率表所提供的測量結果與電腦的實際功耗並不完全相符,這是因為:

(一)電源自身的效率沒有考慮進去。比方說某個電源的轉換效率為80%,當負載實際消耗為500瓦時,這個電源將從220V市電中消耗500/0.8=625瓦。如果採用這種測量方式的話,將會得出625的結論,你可能會據此去選擇額定功率為650瓦的電源,而實際上550瓦的電源就夠用了。當然,你也可以把效率因素考慮進去,重新計算結果,但這要求你必須首先把電源詳細測試一遍,記錄它在不同負載下的效率值。這樣做顯然非常麻煩,而且測試結果也不夠準確。

(二)這種測量方式得到的是平均值而非最大值。現代的CPU和顯卡的功耗,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極大的改變。採用這種測量方式的話,你將無法看到電流在極短時間內的變化(spike),因為這些極短時間內的變化(spike)都被電源裡面的電容器消除掉了。

(三)這種測量方式無法告訴我們負載是如何分布的,比如+5V,+12V,+3.3V的電流各是多大,這些信息非常有趣,同時又很重要。

(四)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種測量方式無法告訴我們CPU消耗了多少瓦,而顯卡又消耗了多少瓦,你僅僅能得到一個所謂的「系統整體功耗」。

除了用消費級功率表來測量以外,還可以通過測量電源內部各路電流的大小來計算功耗。這種方式從技術上實現比較困難,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比如技嘉的Odin GT電源就採用了這種設計,其內建了一個功率表。技嘉的Odin GT電源完全可以用來組建一個功耗測試平臺,事實上這是一個蠻不錯的方案,我們之所以沒有選擇它,是因為我們想要組建一個更加普遍和靈活的測試平臺。

我們的測試設備和測試方法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通過在電源的各路電纜中串入分流器(一種阻值很小的電阻器)來測量電流大小,但是這種想法馬上就被拋棄了。因為大電流級別的分流器不僅個頭相當大,而且其壓降為幾十毫伏,這對於電源裡的+3.3V這一路來說確實大了點。值得慶幸的是,Allegro微系統公司生產了非常優秀的基於霍爾效應的線性電流傳感器,這種傳感器能夠將其傳導通路中電流產生的磁場轉化為輸出電壓,同時具有以下優點:

*當測試電流通過其傳導通路時,傳導通路的內阻不超過1.2毫歐。這樣的話,即使測試電流高達30安培,壓降也只有36毫伏。

*該傳感器具有線性特徵,輸出電壓與測試電流成正比關係,這樣就不必涉及到複雜的算法。

*該傳感器的傳導通路和感應部分是電氣絕緣的,因此它們可以用來測量不同電壓迴路中的電流,無需同步。

*該傳感器採用緊湊的SOIC8封裝,僅有5毫米大小。

*該傳感器可以直接與模數轉換器的輸入端相連,無需電壓等級匹配,也無需電流解耦。

我們選用了Allegro公司的30安培級別的電流傳感器ACS713-30T。由於它的輸出電壓和測試電流直接成正比,因此測量出輸出電壓以後,再乘以一個適當的係數,就可以知道電流的大小了。輸出電壓可以通過萬用表來測量,之所以沒有採用,是因為它很不方便,而且標準型的萬用表響應速度也不夠快。再有,為了同時測量各路電流,可能需要多個萬用表。這樣一來,整個測試過程將是一項繁重的體力勞動,顯然很不合適,因此我們決定自己製作一套完整的數據採集系統。

為了將傳感器的輸出電壓模擬信號轉變為數位訊號以便讀取,我們選用了Atmel公司的8-bit微控制器ATmega168。利用它的8通道10-bit模數轉換器,我們一共連接了8個電流傳感器。從圖中可以看到,除了ATmega168微控制器和8個ACS713傳感器以外,還有一個相對大一點的晶片FTDI FT232RL。它是一個USB接口控制器,測試過程中的數據就是通過它和記錄電腦的USB接口相連的。只要你願意,你甚至可以使用正在進行功耗測試的電腦來記錄它自身的功耗數據,並沒有任何使用上的限制。但假如你想從按下電源開關那一瞬間就開始記錄的話,這時就需要另一臺電腦來幫忙。 

這塊採集卡小巧方便,大小約為80毫米x100毫米,正好可以安裝在一個電源上,而電源又可以放在一個標準的ATX機箱裡面。上圖照片為採集卡安裝在PC Power & Cooling公司的Turbo-Cool 1KW-SR 1000瓦電源上。

這個數據採集系統在使用前必須首先經過校準。方法是讓一個已知大小的電流流經每一個測試通道,然後該電流和ACS713傳感器輸出電壓之間的比例係數就可以被確定下來。由此產生的8個通道的比例係數都被存儲在ATmega168微控制器的ROM裡面,並且綁定到這張採集卡上。這張卡隨時可以重新校準,向ROM中寫入新的係數。


圖中橫坐標為時間(單位:0.1秒),縱坐標為電流(單位:安培)

我們為這張採集卡開發了一套專用程序,它能夠以實時模式獲取每個通道的測量數據。這套程序可以自動記錄各個通道電流的瞬時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還可以自動計算出具有相同電壓的測試通道的電流總和,以及整臺電腦功耗的瞬時值、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

順便說明一點:分別測量各路電流的最大功耗,再把它們加起來得到總的最大功耗,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各路峰值電流有可能是在不同時刻出現的。比如對於硬碟來說,在按下開機按鈕後5秒鐘主軸馬達啟動時,+12V達到3安培的峰值電流,而顯卡則在FurMark測試開始後其+12V才達到10安培的峰值電流。這是否意味著系統中+12V總的最大電流消耗就是13安培呢?顯然不是。因此這套程序採用的是計算系統每時每刻的瞬時功耗,然後再從中選出最大值,得到最大功耗。

在這套程序中,你可以為8個測試通道分別選擇不同的名字和顏色,所有的測量結果都以圖表的形式顯示出來,可以保存為圖片格式,也可以保存為文本格式。採樣頻率設定為每秒鐘10次,雖然採樣次數可以繼續增加,但是那樣做並沒有必要,因為數據量太大並且測量結果也沒有什麼變化。需要說明的是,這套系統並沒有去測試實際的電壓值,它在計算功率的時候,是通過假定+12V/+5V/+3.3V各路電壓都是理想的12.0V/5.0V/3.3V來完成的。在本次測試中,主板+12V和硬碟+12V所消耗的電流被放在一起。以後測試顯卡功耗的時候,我們會把主板上PCI Express顯卡插槽所消耗的電流單獨拿出來測量。

現在我們有了一個連接方便、使用簡單、用途廣泛並且足夠精確的功耗分析系統,既可以用來測試「系統整體功耗」,又可以用來分析某一具體部件的功耗。下面我們就來展示一下這套系統的威力,用它來測量5套不同配置的電腦,包括從低端的「辦公打字機」到頂級的「專用遊戲機」。

辦公電腦測試

CPU:英特爾奔騰雙核E2220(2.4GHz)

散熱器:極凍酷凌Igloo 5063 Silent(E)PP

機箱風扇:極凍酷凌SilentBlade II GT9225-HDLA1

主板:技嘉GA-73PVM-S2(GeForce7100集成顯卡)

內存:三星DDR2 800 1GB CL6

硬碟:日立Deskstar 7K1000.B HDT721016SLA380(160GB)

DVD刻錄機:索尼日電Optiarc AD-7201S

讀卡器:索尼MRW620

機箱:迎廣EMR-018(350W電源)

作業系統:32位Vista Home Premium SP1

這臺電腦在Windows啟動過程中顯然功耗很低,各路電流始終都沒有超過3安培。其中CPU的功耗波動非常有趣:按下電源按鈕後,頭20秒功耗較高,然後迅速下降,維持在很低的水平,僅在有操作時才提高12-15瓦。這說明ACPI驅動程序在開機後20秒左右載入,隨後就開啟了CPU的節電功能。

在3DMark06測試中,由於集成顯卡性能太弱,無法調動CPU全速運算,所以在大部分時間裡CPU都保持在低功耗狀態,只有+3.3V和+5V的功耗有一點小小的提升。

雖然FurMark號稱是最嚴酷的測試,但是集成顯卡能夠輕鬆對付它,當然指的是功耗方面。各個配件的功耗表現都相當穩定。CPU同樣沒有滿載,有趣的是,它在測試剛開始的瞬間功耗最高,後來降低了幾秒鐘,此後又略有升高。

在Prime95測試中,CPU終於達到滿載,其電流達到峰值3安培。

當FurMark和Prime95同時運行的時候,並沒有什麼變化。CPU處於滿載,而集成顯卡的功耗依然不高。

測試結果匯總

 對於這臺辦公電腦來說,顯然任何一個電源都能滿足它的要求。即便是那種裝在mini-ITX機箱裡面的120瓦小電源都擁有雙倍的功率儲備。如果將65納米的E2220換為45納米的E5200,那麼系統整體功耗可能還會下降10瓦左右。
在睡眠模式(Suspend-to-RAM)下,這臺電腦的+5Vsb電流為0.5安培,電源的+5Vsb通常能提供2.5-3安培。

家用電腦測試

CPU:AMD Athlon 64 X2 5000+(2.60GHz)

散熱器:TITAN DC-K8M925B/R

機箱風扇:極凍酷凌SilentBlade II GT9225-HDLA1

主板:華碩M3A78(AMD770晶片組)

內存:三星DDR2 800 1GB x 2 CL6

硬碟:希捷酷魚7200.10 ST3250410AS(250GB)

顯卡:藍寶石Radeon HD 4650 512MB

DVD刻錄機:索尼日電Optiarc AD-7201S

機箱:迎廣EAR-003(400W電源)

作業系統:32位Vista Home Premium SP1


在Windows的啟動過程中,雖然Athlon 64 X2 5000+最大功耗超過50瓦,但是在節電技術開啟後,閒置功耗則不到10瓦。注意看那條藍色的曲線,它代表了主板和硬碟的電流變化情況。這條曲線出現下降的時候,其實就是顯卡的節電技術開啟的時候,因為這套配置中的Radeon4650顯卡的電力供應來自於主板上的PCI Express插槽。

在進行3DMark06測試的時候,顯卡和CPU的曲線將另外兩條曲線覆蓋住了,並且顯卡和CPU的功耗一直都在上下大幅波動,這是因為二者始終都沒有滿載。在某些時候顯卡等待CPU處理數據,而另一些時候CPU則在等待顯卡完成運算。順便提一下,如果採用以往那種「系統整體功耗」式的測量方法,我們根本不可能看到這樣的細節,只能得到一個平均值而已。

FurMark雖然能讓顯卡達到最大功耗,但是對於CPU卻無能為力,CPU電流大部分時間都維持在3安培。

在Prime95測試中,顯卡到一邊涼快去了,Athlon 64 X2 5000+開始發威,它的最大功耗超過了60瓦。

FurMark和Prime95同時運行時,所有配件都達到最大功耗,其中CPU是最費電的。

測試結果匯總

這臺家用電腦的最大功耗只有137瓦。

文件伺服器測試

這套配置是在前一套的基礎上加入了3塊威騰電子猛禽硬碟,組成RAID0陳列。雖然所採用的硬碟已經落伍,容量只有74GB,但由於這是功耗測試,而不是性能測試,所以仍然是合適的。

CPU:AMD Athlon 64 X2 5000+(2.60GHz)

散熱器:TITAN DC-K8M925B/R

機箱風扇:極凍酷凌SilentBlade II GT9225-HDLA1

主板:華碩M3A78(AMD770晶片組)

內存:三星DDR2 800 1GB x 2 CL6

硬碟:希捷酷魚7200.10 ST3250410AS(250GB)

威騰電子猛禽WD740GD 74GB x 3

顯卡:藍寶石Radeon HD 4650 512MB

DVD刻錄機:索尼日電Optiarc AD-7201S

機箱:迎廣EAR-003(400W電源)

作業系統:32位Vista Home Premium SP1

由於是文件伺服器,因此並沒有加入3DMark06、FurMark、Prime95等測試內容,而是採用了我們自己編寫的一個專用測試程序FC-Verify。這個程序可以通過兩個獨立的線程來創建和讀取特定文件,這樣就能保證在任何時候它都有一個讀線程和一個寫線程,這對於被測試的磁碟子系統來說是強度很大的負載。如圖所示,測試時在一個線程中設定了1000個256KB大小的文件,在另一個線程中則設定了100個10MB大小的文件。

首先來看一下僅有一個系統盤時候的啟動過程,此時3塊猛禽硬碟只連接了數據線,未連接電源線。從圖中可以看出,CPU節電技術和顯卡節電技術的開啟時間都大大地推後了,這是由於晶片組的RAID控制器在確認過程中耗費了較多的時間。

同樣是Windows啟動過程,這一次3塊猛禽硬碟組成的RAID0陣列處於通電狀態。從測試結果中很容易發現,在剛開機的時候,藍色曲線有一個高高的峰值,此時+12V CPU和+12V主板/硬碟的總電流超過了11安培,這是由於4塊硬碟同時啟動所造成的。

單一系統盤文件讀寫測試。顯然+5V這一路的電流最大,這很好理解,因為硬碟的控制電路以及南橋的磁碟控制器都依靠+5V供電。

系統盤加上3塊猛禽組成的RAID0陣列文件讀寫測試。此時+5V的負載達到了最大,而+12V的功耗卻相當低。

測試結果匯總 

有點出乎意料,對於文件伺服器來說,高強度的讀寫操作並不是最費電的,事實上最大功耗出現在剛開機所有硬碟同時啟動的時候。因此,對於大型的磁碟陣列系統來說,最好能有一個智能的RAID控制器,可以在開機的時候一個接一個地啟動硬碟。對於這套由3塊硬碟組成的陣列系統來說,一個典型的300瓦電源就足夠了,它不但能夠保證系統輕鬆啟動,還擁有正常工作時所需的3倍功率儲備。

主流遊戲電腦測試

CPU:英特爾Core 2 Duo E8600(3.33GHz)

散熱器:極凍酷凌Igloo 5063 PWM(E)PP

主板:華碩P5Q(P45晶片組)

內存:金士頓ValueRAM DDR2 800 2GB x 2 CL6

硬碟:希捷酷魚7200.12 500GB

顯卡:藍寶石Radeon HD 4850 512MB

DVD刻錄機:索尼日電Optiarc AD-5200S

讀卡器:索尼MRW620

機箱:迎廣S627TAC(450W電源)

作業系統:32位Vista Home Premium SP1

Windows啟動:CPU和顯卡分別在開機後5秒鐘和12秒鐘進入節電狀態。E8600畢竟是目前最快的雙核處理器,所以機器啟動速度非常快。

3DMark06測試時,顯卡功耗變化很快,而且變化幅度也很大,+12V輔助供電接口的電流會迅速跌至4安培以下,然後又猛竄到7安培以上。從圖中可以看出CPU在大部分時間裡都處於閒置狀態,功耗並不高。

雖然FurMark測試對顯卡施加了很高的平均負載,但是卻沒有出現3DMark06測試中7安培的峰值電流,這一點很有趣。由於在此項測試中CPU負載明顯高於3DMark06,所以各路+12V電流總和大於3DMark06。

 
到了Prime95測試環節,顯卡終於可以歇一歇了,其輔助供電接口電流僅有1安培。CPU功耗雖然增大,但是始終也沒有超過50瓦,這個數字其實還包括了供電單元的消耗。

FurMark和Prime95同時運行時,系統功耗達到最大,你可以看到顯卡的功耗明顯大於CPU。+12V主板/硬碟這一路滿載電流為4安培,其中有很多都被Radeon4850顯卡通過PCI Express接口消耗掉了。

測試結果匯總

這臺遊戲電腦的最大功耗只有189瓦,一個300瓦的電源就已經多出了50%的功率儲備。對於這種配置的電腦來說,絕對沒有任何理由去購買超過400瓦的電源。
高端遊戲電腦測試一

CPU:英特爾Core i7-920(2.66GHz)

主板:技嘉GA-EX58-UD3R

內存:三星DDR3 1333 1GB x 3 CL9

硬碟:希捷酷魚7200.11 ST31000333AS(1TB)

顯卡:麗臺WinFast GTX 260 Extreme+ W02G0686 896MB

DVD刻錄機:索尼日電Optiarc AD-7201S

機箱:迎廣J614TA F430(550W電源)

作業系統:32位Vista Home Premium SP1

如果你在硬體論壇就以上這套配置向別人發帖詢問的話,很多人都會建議你至少購買750瓦的電源。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它的最大功率到底有多少?


由於Core i7和GeForce GTX 260都有節電技術,所以Windows啟動過程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3DMark06測試再次印證了一條真理:不論你的CPU有多牛B,隨便找一塊高端顯卡都可以在功耗方面把它打敗。 


FurMark測試中,顯卡功耗以6到7秒為周期進行有規律地變化,這種現象不好解釋,可能是由於FurMark的特性所導致的。CPU顯然沒有滿載,其功耗幾乎維持在36瓦不變。


Prime95測試中,又輪到顯卡休息了,CPU功耗則從閒置狀態下的20瓦猛增到接近120瓦!看來英特爾的處理器在電源管理方面確實很優秀,真的應該好好表揚一下,同時希望未來32納米處理器的滿載功耗能夠降低一些。

在Prime95和FurMark同時運行時,Prime95最大程度地佔用了Core i7的8個線程,這使得Core i7過載了。Core i7雖然性能強勁,但是在以8線程開啟Prime95的情況下,並不能夠同時滿足來自於顯卡的運算需求。結果導致顯卡只能渲染一幀,等待一下,然後再渲染一幀,再等待一下,於是就出現了圖中所示的顯卡功耗急升急降。如果是採用消費級功率表測量整體功耗的話,則只能顯示出平均值,無法顯示出最大值。

測試結果匯總

這臺高端遊戲電腦的最大功耗其實只有371瓦,一個550瓦的電源就可以輕鬆滿足它的需要。另外,這臺電腦開機時+5Vsb電流只有0.1安培,是這幾套配置中最小的,但是S3模式(Suspend-to-RAM)下卻增大為0.7安培。

高端遊戲電腦測試二

這套配置是在前一套的基礎上將顯卡換成雙晶片的華碩ENGTX295(GeForce GTX295),這也是目前最頂級的遊戲配置了。

CPU:英特爾Core i7-920(2.66GHz)

主板:技嘉GA-EX58-UD3R

內存:三星DDR3 1333 1GB x 3 CL9

硬碟:希捷酷魚7200.11 ST31000333AS(1TB)

顯卡:華碩ENGTX295/2DI 1792MB

DVD刻錄機:索尼日電Optiarc AD-7201S

機箱:迎廣J614TA F430(550W電源)

作業系統:32位Vista Home Premium SP1

Windows啟動:開機後大約15秒左右,隨著ACPI驅動程序的載入,CPU節電技術順利開啟。而顯卡的情況則有一些不同:開機後大約30秒的時候,GTX295其中一個+12V輔助供電接口的電流下降,但與此同時+3.3V這一路的電流卻從5安培提高到6安培。由於前一套配置在啟動過程中並沒有出現這種現象,所以這一定是由於更換GTX295顯卡所導致的。在開機後40秒左右,顯卡的兩個+12V輔助供電接頭的電流都變大了,同時+12V主板/硬碟的功耗也增加了,增加的這部分只能歸結於PCI Express顯卡插槽電流增大。因此,對於GTX295這樣的雙晶片顯卡來說,你不能指望它在功耗方面能有單晶片顯卡那樣的表現,即便是在Windows桌面閒置的情況下。

3DMark06已經不能對現代的高端遊戲電腦施加足夠的壓力。雖然CPU和顯卡的功耗波動很劇烈,但是二者都沒有進入滿載狀態。

在FurMark測試中,顯卡的功耗曲線好看多了(滿載)。同時還可以發現,顯卡功耗在測試過程中緩慢上升,這是由於顯卡越來越熱所造成的。

Prime95使得CPU的功率激增了100瓦。從圖中還可以看出,CPU功耗曲線微微上翹,這同樣是由於溫度升高所導致的。因為對於半導體晶片來說,溫度越高,功耗就越大。

同時運行FurMark和Prime95時,情形與上一套配置類似:CPU已經過載,無法同時滿足來自顯卡的運算需求。

現在來對比一下,如果採用以往那種測量方式,將會得到什麼樣的結果?我們改為使用文章開頭提到的PM-300那種消費級的功率表來測試,它向我們報告功耗最大值為490瓦。如果電源轉換效率按照90%來計算,這意味著整套電腦最大功耗為441W。但是利用我們自己開發的這套工具,測試結果卻表明,實際最大功耗已經超過了500瓦。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原因就在於,當系統功耗快速而又劇烈波動的時候,功率表報告的是平均值,而非最大值。

測試結果匯總

對於Core i7和GeForce GTX 295這種頂級配置來說,750瓦電源就已經綽綽有餘了,因為它多出了50%的功率儲備。請注意,503瓦的最大功耗數據是在極端重度負載的情況下達到的,現實中沒有哪一部遊戲作品能夠像FurMark + Prime95這樣殘酷地折磨電腦。也就是說,750瓦的電源實際上擁有更大的功率儲備。


最後奉上5套配置的最大負載(FurMark + Prime95)和典型負載(3DMark06)功率需求總結

閱讀更多:默認

相關閱讀:

NV 7nm顯卡發布時間曝光:低功耗性能怪獸

PS5/新Xbox跑分曝光:索大竟然落後了

CPU功耗突破400W?AMD:上水冷就好

百度無人駕駛:無敵!

Win10殺毒軟體排行 這三款滿分推薦

微信測試版別卸載 正式版砍掉最期待功能

相關焦點

  • IT之家網友實測多款路由器使用功耗:有些是「電老鼠」
    的投稿或許大家都沒有注意,我們經常忽視的一些小型智能家居產品,都是潛伏在你身邊的一隻只「電老鼠」,它們無時無刻都在偷走我們的電費,即便在我們不使用時也會偷走我們的電費,作為目前家庭最常見的智能硬體,路由器究竟一年會耗費多少電能呢?現在讓我們來測試一下。三款路由器分別為斐訊K3,極路由1和極路由2。
  • DAC功耗數據計算 功耗數字到底包括什麼?
    DAC功耗數據計算 功耗數字到底包括什麼? 每個功耗數字到底包括了什麼? 它可能看起來很明顯,但理解每一個功耗數字包括了什麼電路是計算系統總體功耗的關鍵。不過,如果僅憑一本數據手冊來進行這項工作,那麼常常是說比做容易。現在讓我們思考一個可攜式系統的音頻輸出。圖1顯示了所有主要的功能塊。
  • 電腦1小時能耗多少電?
    「我想裝一臺電腦,能不能幫我看看需要配個多少瓦的電源?開機一天能用多少度電?」經常有小夥伴問到這個問題,一般被問的人都會隨口來句:500W以上就夠用了!當然,對於一般的家用電腦來說,這個功率的電源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你的心裡卻是迷迷糊糊,不知道你的配置單究竟會有多大功率、耗多少電。
  • 筆記本電腦與臺式機哪一個更加靠近未來?
    1筆記本電腦當前的發展路線  計算機的發展方向已經邁向大規模化與微型化兩個極端,處在中間位置的筆記本電腦與臺式機在不遠的將來就將面臨變革。通過超級計算機來進行的雲計算終將取代個人高性能電腦設備,而小型化穿戴式設備也將進一步擠壓個人電腦的使用範圍,到底筆記本與臺式機哪一個能發揮自身優勢快速轉型?
  • 1匹的空調需要幾平方的電線?1匹空調是多少瓦?這次講清楚了!
    我們很多朋友不知道空調的耗電量到底有多大,空調耗電量是怎麼計算呢?比如現在有這樣一個問題:一匹的空調需要幾平方的電線?一匹的空調是多少瓦?一匹空調的概念我們所經常聽到的,或者是經常說的空調是幾匹的。這個時候一般來說都是說到空調的製冷量。
  • 蘋果M1 Mac功耗測試:待機4W滿載31W 請注意是整機
    今日,外媒 AnandTech 對新款 Mac mini 進行了功耗測試,空載時整機約為 4 W,滿載 31W。請注意這裡需要強調的是以上測試的數值為整機功耗,也就是安裝了內存、硬碟、鍵盤、滑鼠、顯示器等各種配件後的功耗表現,可見M1的能耗比多麼驚人。
  • 變頻空調待機功耗測試難點及解決方案
    通俗講,空調能效就是同樣多的電所產生的冷氣/暖氣有多少,能效越高的空調越省電。所有,空調能效比是衡量空調性能優劣的重要指標。製冷量:空調主機實際製冷量。輸入功率:空調主機實際輸入功率(耗電量)。二、變頻空調家電測試的測試方案越來越多的空調採用變頻技術,核心組件變頻器主要有整流、濾波、逆變、制動、驅動及檢測單元組成,變頻器靠內部的IGBT開斷來調整輸出電源的電壓和頻率;由於變頻器本身的整流逆變器會產生諧波,影響電網。而且由於變頻的應用導致空調運行過程中,工作電流大範圍變化,電流從幾十安到幾毫安。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測量儀器才能滿足變頻空調的測試測量要求呢?
  • LED燈具標示4瓦的燈泡實際測試只有2瓦?
    另外,如果不分類放置或不進行測試,不僅消費者,連商家也很難區分虛標瓦數的燈泡。  標示4瓦的燈泡實際測試只有2瓦  「燈泡買回家總感覺亮度不夠。」市民劉先生日前表示,他前不久在某燈具批發市場花8元錢購買了一個功率為4瓦的賽沃牌LED燈泡,使用後發現其亮度還不如3瓦功率的白熾燈泡,這讓他感到很詫異。
  • i7/i5/i3齊上陣 低功耗CPU大測試:真好嗎?
    【功耗、測試:35W i3帥呆了】測試中只用一塊微星的GTX 770閃電版顯卡,通過接入OCZ 1250W(金牌)為電源的測量儀記錄整機功耗。平常都是分別測試待機功耗、滿載功耗,但這裡考察的是二者差值,而由於AVX指令集測試只會調動CPU,所以反映出來的基本就是CPU自己的最大功耗。
  • 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在農村都是使用多少瓦的燈泡呢
    農村人會過日子,電燈一般都用多少瓦的燈泡?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秉承不浪費的原則把該做的事情做好就足矣,談不上是什麼摳門,其實不止是農村,城市亦是一樣,對於照明來說,現在的燈具發展是日新月異,很多越來越節能的燈具走進了我們的家庭,不但瓦數小,而且非常的亮,這些都是科技進步帶來的便利。
  • 中央空調專業人士按瓦(W)來計量,到底一匹等於多少瓦(W)呢?
    產品的多元化讓客戶當聽完銷售的介紹以後不知道如果選擇了;其實我們只要選擇真正的核心部分,一切都返回初終,就知道如果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需求了;好了返回正題很多人買到空調看到上面貼的標籤都是KW;(如下圖)製冷:2.8KW咱沒有寫1匹之類的呢; 其實暖通設計師在給你出方案效果圖時:都是按瓦(w)來計算的;設計師會根據房屋大小
  • 開關電源系統-待機功耗測試&分析
    現在的電子產品&設備,我們應用開關電源方式除了效率以外,空載或者待機功耗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了!這不僅是因為各種各樣的能效標準的執行,也符合實際應用的需求;特別對於一些電子電器甚至大部分的用電設備都需要長時間工作在待機狀態。
  • 主流配置供電需要多少瓦?今天幫你科普下
    可以說,作為主機的心臟,電源的重要性同樣不遜於其他配件,畢竟這些配件都需要用「電」點亮,點不亮,又何談性能呢?那麼上述所說的主流配件,又該用些怎樣的電源呢?總的來說上述所說到的主流配置,無論9600K+2060S的英特爾平臺,還是3600X+5700的3A平臺,整體的功耗都會維持在250W左右。
  • 典雅端莊環保節能 三星K2200ND測試
    列印設備恐怕是為數不多的穩賺不賠的產品之一,只是賺多少的問題。並且三星也希望自己旗下的IT產品,就能滿足一個企業對IT設備的所有需求。而PCL6驅動下的字體純黑部分黑色非常濃鬱,白色的部分少,這是與GDI驅動非常明顯的區別,我們也推薦三星K2200ND的用戶使用PCL6驅動。列印功耗測試:出乎意料!    我們在這款產品預熱好之後,列印10頁文檔來觀察這款產品的功耗變化,並用軟體表示功耗隨著時間推移變化的情況。
  • 5nm晶片功耗集體「翻車」,三星臺積電誰來背這「鍋」?
    根據貼吧網友@Howl的Geekbench Pro5測試數據顯示,單核上3GHz的A14比2.66GHz的A13功耗低了接近28%左右,同時單核1597分相比A13的1332分提升近20%。這個成績已經超出了TSMC的N5工藝同性能下功耗降低30%、同功耗下性能提升15%的理論值,顯然蘋果在A14的大核中優化了IPC。
  • 10核心i9-10900K極限烤機:功耗超235W、溫度達93℃
    Intel桌面級十代酷睿的旗艦型號酷睿i9-10900K在做到10核心20線程的同時,極限加速頻率也高達5.3GHz,代價之一就是功耗設計了,官方標稱熱設計功耗125W,比之前的8核心16線程i9-9900K增加了30W。
  • 5G基站功耗,到底有多可怕?
    就是這張(點擊可看放大觀看):圖中顯示的,是該運營商在廣州、深圳對不同廠家5G基站功耗的實際測試結果。一直以來,大家在談論5G大帶寬高速率優異性能的同時,也在關心5G的功耗。對於5G的功耗,雖然也有不少理論參數,但都缺乏實際測試結果的論證。
  • 電線可以負荷多少瓦?多少電流?
    下面就來詳細看看 1、1.5、2.5、4、6平方電線可以負荷多少瓦。二、1.5平方電線可以負荷多少瓦如果電源線是銅芯線,一是明線安裝最大允許工作電流是20A,即4400瓦;二是暗裝套鋼管,電流是16A,功率為3520瓦;三是pvc管暗裝,電流是14A,那麼功率為3000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