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各國設計簡史(之二)
01義大利現代設計
吉奧·龐蒂
背誦要點:
義大利現代設計的奠基人吉奧·龐蒂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義大利設計師之一他身兼多職,從事建築設計、產品設計、家具設計,同時也是一位藝術家、出版人早在戰前,吉奧·龐蒂就開始從事現代設計,1928年創辦了義大利現代設計最重要的期刊《多姆斯》和《風格》,宣傳、推動現代設計,對義大利的現代設計影響巨大要點分析:
戰後他更成為提倡好設計、好生活的主要人物,提出「我們理想的好生活、高品位是通過我們的家居、生活方式表達出來的」,從而把家居設計、生活方式設計提到新的高度。
代表作品:皮列裡(皮瑞利)大樓、迪斯特克斯椅子、「超級光」椅子等等,都是義大利現代設計的經典,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和展出。
他在1949年出版了《走向標準住宅》一書,積極推動標準化設計。他是蒙扎設計雙年展、米蘭3年展的主要創辦人和推動者,在義大利現代設計中,龐蒂具有沃爾特·格羅皮烏斯、密斯之於德國、美國,勒·柯布西耶之於法國同等重要的地位。
他的設計,具有可以機械化大批量生產的特點,同時也兼顧到義大利文化傳統。作為義大利現代設計的奠基人之一,吉奧·龐蒂同時對傳統工藝也非常重視,他還在自己的設計中融合了傳統工藝的動機,這在提倡「機械美學」的第一代現代設計師中並不多見。
吉奧·龐蒂
皮瑞利大廈
佛朗哥·阿比尼
背誦要點:
佛朗哥·阿比尼阿比尼是義大利「新理性主義」設計運動的主要人物,在建築、家具、室內、產品和展示設計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就在他的設計生涯中,阿比尼一直堅持理性設計、極其精練純粹的表現手法,以及對於歷史文脈的追尋阿比尼曾三次獲得義大利最重要的設計大獎「金羅盤」獎他在建築和設計方面取得的成就成為義大利20世紀文化發展的重要裡程碑要點分析:
1931年,阿比尼開設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接受挑戰——設計工人住宅,並將這方面的工作一直持續到戰後。他從1940年代起,開始與卡西那、帕基等公司合作,設計具有未來主義色彩的家具,採用新材料,並且也從義大利傳統家具中汲取靈感,作品既有現代家具簡單樸素的特點,同時也相當優雅。
阿比尼在建築和展示設計、都市規劃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成績,他在米蘭和熱那亞完成了多個都市規劃項目,例如1949—1951年間對拜恩科宮博物館、1952—1962年間對「紅宮」博物館的重新設計,以及羅馬的「林納森特大樓」、米蘭的多個地鐵入口建築等的設計。
從1960年代開始,阿比尼主要投身於工業產品設計,並且也設計了一系列重要的建築項目,包括給阿特盧斯公司設計了多款燈具。
02日本當代設計
日本現代設計的主要特點
背誦要點:
便攜是日本設計長期以來的亮點,工具文具、日用品,皆有便攜的特徵多功能化,與便攜特點相關極其簡練,這一特點應和傳統的審美觀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和日本民宅的縱橫窗格的樸素有密切的關係微型化是日本設計的另一個重要特色導識系統圖畫化通俗文化、波普色彩的設計對自然和生態環境的高度敏感性要點分析:
日本的傳統審美確定了日本設計的美學特質,與日本特殊擁擠的生存空間疊加起來,便形成了日本現代設計的主要特點。
從傳統摺扇到1960年代索尼的「隨身聽」,都是體現了便攜概念的典範。
一件產品具有多種功能,好像瑞士軍刀一樣,這是日本人追求的另一個設計特點。多功能設計在日本可以上溯到江戶時期,甚或更早,是日本設計的一個重要傳統。
日本民族歷來欣賞潔淨、簡樸,因此在接觸到德國現代設計的時候能夠毫無猶豫地擁抱它。簡單設計延伸到色彩上,就是對簡樸色彩的膜拜,黑白、灰色是在日本設計中採用最多的色彩。這樣一來,不少國家須下大力推進的從傳統到現代設計的過程,在日本則成為一個傳統延展的過程,相對容易多了。
例如盆景在日本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就是一個例子。日本的「藥丸旅館」,小到好像一個魚雷管一樣,卻應有盡有。這種微型化的設計,日本在全世界具有領先地位
日本人比較內向,陌生人之間很少用語言交流,因此使得日本圖畫為主的導識系統高度發達,無論是交通導識系統,還是產品使用說明,能不用文字就不用,而代之以圖畫、圖表。日本的平面設計之所以得以高度發展,和這種用圖畫方式交流的習慣密切相關。在產品設計上,也儘量通過產品造型讓消費者知道使用的方式,是導識系統、圖畫說明的延伸。這一點非常突出。
日本傳統審美中的「粹」所包括的「媚態」,是一種張揚、熱鬧、市民化、通俗化的元素,這一點在江戶之後日益發展,為日本設計得以容納世俗題材、豔俗內容奠定了基礎,造成日本設計中非常波普的一面。浮世繪、色情藝術等都是日本設計的一個重要側面,否則日本設計就會變得索然無味的理性單一化了。
日本地域狹小,資源緊缺,自然災害頻發,使得日本現代設計中對自然和生態環境高度重視。日本設計師津村耕佑設計的一款名為「終極住家」的夾層救災外套,用薄尼龍面料縫製,可填入報紙、棉絮、泡沫塑料等任何隨手可得的材料來增強禦寒能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以上種種特點,歸根結底都是與日本具體的地理、人文、社會條件相適應的,逐漸成為一種審美的特徵。再與傳統的審美原則相結合,加上對手工藝膜拜的「芸道」,設計組織上的「序、破、急」,便形成了日本現代設計的基本特色。
勝見勝
背誦要點:
1948—1949年間,勝見勝在日本的《工業藝術新聞》雜誌擔任編輯日本設計界將勝見勝譽為「最偉大的設計評論家」、日本戰後設計「最大功勞者和指導者」要點分析:
從戰後初年開始,日本設計界在從美國借鑑設計商業化的同時,也注意到歐洲的設計教育發展以及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其中,評論家勝見勝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那時開始,他全力以赴地推廣介紹歐洲為中心的、以「好設計」為宗旨的設計體系,將包浩斯系統地介紹到日本來。勝見勝稱1950年為日本設計元年,從那時開始,到1955年左右,日本設計教育有了大規模發展,成立了不少重要的設計學院。
這些學校都採用了比較明確的包浩斯設計教育體系。勝見勝的推動,不但影響了日本自身的設計教育發展,也間接地影響到中國臺灣、香港的設計發展。1959年,勝見勝創辦《平面設計》雜誌,並任總編輯長。
該雜誌成為日本最具影響力的設計雜誌。勝見勝通過雜誌將世界設計信息帶給了日本,促成了龜倉雄策、田中一光、勝井三雄等日本戰後第一代設計師群的出現。
1964年在東京舉辦的夏季奧運會成為日本戰後現代設計的轉折點,而勝見勝是東京奧運會設計委員會的核心人物。
朝倉直巳
背誦要點:
另一位重要的日本設計教育家是朝倉直,對日本基礎設計教育起到奠基作用要點分析:
他是亞洲基礎造型學會第一任會長,以福島大學教育學院作為構成教育的中心,在京都教育大學、筑波大學、文教大學教育學院等學院推廣構成,並且在中國大陸、中國臺灣、韓國等東亞地區推廣基礎構成課程。
他的著作很多,比較重要的作品有《紙的構成設計》、《藝術·設計平面構成》、《藝術·設計的立體構成》、《藝術·設計的光的構成》、《藝術·設計的色彩構成》、《紙基礎造型·藝術·設計》等。
對於中國設計教育來說,來自日本最直接的影響應該是在包浩斯基礎課基礎上構架的「三大構成」系統了。
朝倉直已編寫了三本構成教材—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對中國的設計教育影響深遠。他把四大構成(平面構成、立體構成、色彩構成、光構成)的體系完整地介紹到中國,他的幾本教材也被完整地譯成中文,成為中國設計院校重要的教材和參考資料。
柳宗理
背誦要點:
柳宗理是日本現代工業設計的奠基人之一,擅長用現代技術、現代材料作為手段,創造出具有日本感覺、日本風格的現代產品來他相信,傳統和創造其實是可以統一的。他在自己的設計作品中,一直堅持他的設計哲學,排除設計師的自我表現,最大限度地追求在生活場景中使用時的功能性和舒適度。他的作品絕不譁眾取寵,而是樸實無華,充滿了理性、功能性的特點要點分析:
柳宗理雖受到包浩斯和柯布西耶的影響,但他始終堅持自己對現代設計的獨特見解和創作個性,認為民間工藝可以讓人們從中探尋美的源泉,促使人們反思現代化的真正意義,民間工藝中包含的人類生活的根本和真實的人性化因素,正是工業化時代所最應該學習的。
突出的例子是他在戰後初期設計的「蝴蝶凳」。這個造型源自日本傳統建築的構造,從早期「神道教」的拱門上就可以看出它的淵源。「蝴蝶凳」在1957年的米蘭設計3年展上獲得著名的「金羅盤」獎,是日本工業產品最早在國際設計界嶄露頭角,並將日本設計界領上了國際舞臺。
柳宗理設計的蝴蝶凳柳宗理的傑出作品很多,例如在1953年設計的一把鋁水壺,雖然是現代生活用品,造型卻擁有日本傳統鐵壺的特點,壺身低而扁,重心低,穩定性好,榮獲1958年的「G-mark」獎。他在1956年設計的一個白色陶瓷的醬油瓶,完全顛覆了傳統醬油瓶的設計,雖然是個工業化量產的產品,其流暢自然的曲線造型,卻有濃濃的人情味,而且很具日本感覺,也是經典之作。
柳宗理
蝴蝶凳
劍持勇
背誦要點:
劍持勇是日本工業藝術研究會的創始人之一1930年代,曾在德國現代主義設計大師布魯諾·陶特手下從事家具設計他設計的「柏戶椅」是日本當代設計中最具震撼力的一件要點分析:
劍持勇在1960年為新日本大酒店大堂所設計的採用藤為素材、以細緻手法編制而成的藤圈椅,以及他與日裔美籍雕塑家、設計家野口勇1963年合作設計的藤凳,外形豐滿圓潤,以獨到眼光及對藤材特性的掌握,將日本手工藝傳統與現代設計很完美地結合了起來。
在1964年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是最早被國際主流博物館收藏的日本當代家具作品。他在1961年設計的「柏戶椅」是一件具有強烈雕塑感的作品。將杉木根部切割成塊狀壓縮組合,產生石椅般分量,並以日本傳統木材表面加工技術彰顯木紋美感。
喜多俊之
背誦要點:
喜多俊之1967年在東京成立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他曾設計了當時流行的家庭用電話臺,創造出年銷售超過50萬臺的驚人成績要點分析:
他從1969年開始,與義大利設計師展開交流,並在1975年去到義大利。他在義大利第一件成名之作是1980年為卡西那公司設計的溫克躺椅,這張椅子可以調整靠背的角度,可以摺疊,椅身可以用各種色彩的椅罩替換,以多種功能滿足人們在各種場合下對椅子的欲望和需求。
喜多俊之是「IDK設計研究所」株式會社社長,業務在日本和義大利兩地開展。作為環境與工業產品設計師,他一直活躍在國際創意舞臺上。其著名設計作品還有用日本紙製作的阿瓦比照明燈具,1991年為英國Miz公司設計的雙時表,1992年為塞維亞世博會日本館設計的獨腿椅子,用現代加工方法製作的漆器哈娜餐具系列等等。
喜多俊之曾多次獲得國際設計大獎,並且曾任義大利、西班牙、日本舉辦的國際設計大賽評委,在國際設計界享有很高的聲望。
深澤直人
背誦要點:
深澤直人的設計作品樸素直觀,不須思考就能使用,他本人則稱之為「without thought」他強調設計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方便人的生活方式,而非強行改變,使之複雜化,而加重使用者的「適應負擔」好的設計必須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生活細節,方便人的生活習慣,讓生活變得更美好要點分析:
深澤直人是一位非常活躍的日本當代工業設計師。他畢業於多摩美術大學工業設計系,之後在美國舊金山的IDEO設計公司工作了八年。1997年,他回到日本擔任IDEO公司東京分部的主任,後於2003年成立了他自己的設計事務所「深澤直人設計」。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為無印良品設計的CD播放器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永久性收藏、「信息棒」手機、「±0」牌家用電器等。目前與他合作的知名企業包括一些義大利、德國、英國、法國、北歐和亞洲的廠家。
曾獲得2002年日本「每日設計賞」等許多設計大獎目前是日本品牌「±0」和無印良品的設計負責人,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當今世界最有影深澤直人設計的無印良品CD播放器響力的設計師之一。
深澤直人
深澤直人設計的電風扇
片山正通
背誦要點:
片山正通認為商業室內設計的目的在於協助樹立企業品牌和企業形象,設計師是一座橋梁,將企業想要傳達的意念,透過空間強化,延伸到消費者心中他設計的空間總是充滿了全新的空間概念和奇巧的趣味感覺要點分析:
片山正通以商業室內設計見長,也從事產品設計。
早年受開家具店的父親影響,喜歡家具、室內設計,大學畢業之後,他在2000年成立「奇妙牆」公司,從事室內設計、家具設計,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在設計領域打破傳統的刻板印象,加入新元素。
日本東京的「100%巧克力」咖啡店,東京青山的愛馬仕專賣店室內,中國香港九龍麗馳飯店裡的0區酒吧,東京的耐克旗艦店,現代集團的圖書館,優衣庫巴黎瑪萊店都是他的作品,是一位高產的優秀設計師。
龜倉雄策
背誦要點:
龜倉雄策是日本現代設計的奠基人龜倉雄策自己的設計就是現代化和民族化結合的典範,他非常注意日本的設計應該具有國際能夠認同的基本視覺元素,同時具有日本的民族象徵性要點分析:
早在1937-1948年期間,他就出版了一本日本最早的、內容包括設計的文化雜誌,企圖喚起民眾對於設計的覺悟,戰後更是全力以赴地推動日本的設計事業。
他在1950年代就組織了日本廣告藝術俱樂部,1960年,他把這個組織擴大成為日本設計中心,使之成為全日本的設計核心和組織核心,他自己也因此成為日本設計界的精神領袖。這個組織,全面地促進了日本設計的發展,使日本的平面設計和工業設計迅速達到國際水平。
龜倉雄策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平面設計的負責人,對大會的標誌、海報、視覺傳達系統進行總體策劃。他的設計完全是國際化的,無論是形象、視覺標記、符號、色彩計劃還是總體視覺設計,都具有典型的國際主義色彩。
但是,他在整個設計中持續地貫穿了類似日本國旗的紅色圓形,即所謂太陽的符號,把這個圓形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5個圓環聯繫在一起,取得既有民族特徵,又受到廣泛的國際認同的效果,是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系統設計中的傑出作品。
福田繁雄
背誦要點:
福田繁雄是日本戰後早期重要的現代平面設計奠基人之一,海報設計的大師,擅長用錯視手法進行視覺設計他的作品常常具有鮮明的幽默性、諷刺性福田繁雄的作品沒有太多日本傳統設計的特徵,取材和表現手法相當國際化,他的幽默感,也是國際共通的要點分析:
他畢業於東京國立美術和音樂大學,起初主要從事單幅漫畫創作,這一背景對他日後的設計影響很大。福田繁雄的作品構思巧妙,饒有趣味,而描繪本身簡單、樸素,很容易為觀眾所接受,因此他的作品能夠在日本國內和世界各地都得到廣泛流傳,很受歡迎,成為第一位入選紐約藝術指導俱樂部名人堂的日本設計師。
代表作品:①1975年創作的海報《1945年的勝利》,這張作品獲得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30周年而舉辦的華沙國際海報競賽大獎。②他為自己在東京KEIO百貨公司舉辦的個人作品展設計的海報,利用正負、陰陽互補的錯視手法描繪了舞蹈中男女的腿腳,一上一下,富於動感,活潑有趣,得到國際設計界的一致好評。③他的系列光影雕塑「戴上頭盔吃午飯」等,亦是很精彩的作品。
田中一光
背誦要點:
永井一正強調的是線,而另一位日本平面設計家田中一光強調的則是面和空間1963年,他開設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以「國際主義」風格作為自己設計的基礎要點分析:
與烏爾姆設計學院和布勞恩公司的系統設計一樣,田中一光採用網格作為平面設計的基礎,達到高度次序性和工整性的效果。
他還經常採用日本傳統的風景、傳統戲劇場面或者面譜、書法、浮世繪作為裝飾動機,把這些高度民族性的裝飾主題安排在網格中,統一而有韻味。田中一光擅長將日本的美學傳統與西方現代主義原則相結合,創作出具有現代感的視覺效果。
代表作品:1981年創作的日本舞俑巡迴表演的海報,從中可以明顯感到有日本傳統浮世繪版畫的影響。他的重要作品還包括1985年筑波世界博覽會的海報,1996年東京世界城市博覽會的海報,他還為森英惠、三宅一生等時裝大師設計過廣告。他為「無印良品」所做的設計也受到廣泛的好評。
田中一光
田中一光設計的表演海報
橫尾忠則
背誦要點:
在戰後崛起的平面設計師中,橫尾忠則最早把日本的民俗藝術和現代藝術結合起來,應用到平面設計上他對於日本的傳統浮世繪木刻印刷藝術和歐洲的超現實主義、達達主義藝術具有同等濃厚的興趣要點分析:
1960年代中期以來,他的插圖開始採用木刻式的黑白線描,而平塗的色彩基本是採用照相技術塗上的,他還採用了達達藝術常用的圖形和字體的拼貼處理。
他在設計海報和其他的平面作品的時候,大量採用日本廣為流行的連環畫作為動機,特別是大量採用江戶時期的浮世繪題材,更使他的作品具有濃厚的世俗色彩,增加了作品中波普藝術的特徵。然而這些圖形的組合,又具有超現實主義或者是達達藝術的鮮明特徵。這種超現實主義或者達達主義與波普藝術的混合特點,成為他個人的風格。
1980—1990年代,橫尾忠則的作品更加神秘古怪了,他的作品表現出一方面受到日本傳統文化薰陶,另外一方面是在美國文化影響下成長起來的這一代藝術家和設計家的複雜心態。
他們沒有簡單地否定日本的傳統設計,而是利用流行的美國設計和藝術,特別是波普藝術的原則對傳統進行了加工和分解,加以自己的詮注形成新的設計和藝術風格。
這種做法,與當時流行的搖滾音樂、嬉皮士運動,具有非常密切的文化、意識形態關係,是在同樣的背景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原研哉
背誦要點:
原研哉是日本中生代國際級平面設計大師,日本設計中心的董事,武藏野美術大學教授,日本知名品牌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原研哉具有精準的洞察力,能透徹地消化身邊環境帶來的信息,再將這些無形的信息轉化成為大眾所能明白的、看得見的圖像要點分析:
無印良品的最大特點之一是極簡。它的產品除掉了商標,省去了一切不必要的裝飾和顏色,簡單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除了店面招牌和紙袋上的標誌之外,在所有無印良品商品上,顧客很難找到其品牌標記。
在無印良品專賣店裡,除了紅色的「MUJI」方框,顧客幾乎看不到任何鮮豔的顏色,大多數產品的主色調都是白色、米色、藍色或黑色。與其說無印良品是一個品牌,不如說它是一種生活的哲學。
它不強調所謂的流行,而是以平實的價格還原了商品價值的真實意義,並在似有若無的設計中,將產品升華至文化層面。國際著名的財經雜誌《福布斯》,曾將無印良品評為全球最佳中型企業。
原研哉和無印良品
原研哉的設計
03北歐當代設計
斯堪地那維亞風格
背誦要點:
斯堪地那維亞國家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文化、傳統和生活習慣等因素,其設計一直以「一枝獨秀」的姿態出現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形成了設計上以功能為第一要素的功能主義思想,強調從社會民主、使用目的和大眾經濟水準的角度來改變傳統的設計觀念20~30年代北歐五國家逐步形成了既不同於奢華的法國裝飾藝術風格,又不同於美國商業味濃厚的流線型風格,同時有別於冷漠理性的德國設計的獨特的斯堪地那維亞風格要點分析:
設計藝術特徵:
(1)富有大眾化的民主傳統,強調產品的經濟法則,致力於發展大眾的製品。
(2)強調有機的設計思想和產品的人格化、感情化,在設計中注入豐富的人文內涵和溫情脈脈的情調,開創了一種經典的現代設計風格,取得了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之間的平衡點。
(3)綜合各種條件,推進合理設計(降低成本,做到廉價,同時要格調高雅,風格簡樸、典雅、明快)。
(4)合理運用自然材料並突出材料自身的特點,其樸素的有機形態以及自然的色彩和質感在國際上大受歡迎。
(5)注重形式與功能的統一,強調產品的高度理性主義的實用性。
有機現代主義
背誦要點:
有機現代主義是二戰後到20世紀60年代流行於斯堪地那維亞國家、美國和義大利等國的一種現代設計風格,它是對現代主義的繼承和發展這種風格在造型常常體現出「有機」的自由形態,而不是刻板、冰冷的幾何形無論是在生理還是心理上給使用者以舒適的感受,而與此同時這些有機造型的設計往往又適合於大規模生產這標誌著現代主義的發展已突破了正統的包浩斯風格而開始走向「軟化」這種「軟化」趨勢是與斯堪的納維設計聯繫在一起的,被稱為「有機現代主義」要點分析:
在1945年之後的10年裡,許多的設計師個人獲得了國際的成功。新型的材料,特別的成型膠合板,為產品展示出新的表現形式提供了可能,而電子學的進步使消費者機器變成與它的應用藝術類似物在風格上一樣的複雜。而有關裝飾性的家庭內部物品已轉向了有機的方向,拒絕抽象形式的產品。
在北歐,有機現代主義的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阿爾瓦·阿爾託,在美國以沙裡寧為代表,在義大利則以尼佐裡著稱。
阿納·雅各布森
背誦要點:
丹麥現代設計大師阿納·雅各布森,對於丹麥,對於斯堪地那維亞地區有機功能主義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意義雅各布森的設計一方面具有強烈的現代主義特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對民族、民間、天然材質和有機形式的重視要點分析:
1956—1960年間,他為斯堪地那維亞航空公司整體設計了皇家酒店,從建築到室內,從家具到用具,從牆上的裝飾繪畫、浮雕到禮品,甚至還包括酒店到機場的巴士。該項目體現出他的整體設計概念,也顯示出成熟的有機現代主義風格。
雅各布森的家具設計也很出色,尤其是他「天鵝椅子」、「蛋椅」、「落椅」,這三把椅子都是為斯堪地那維亞航空公司的皇家酒店設計的,已成為北歐現代設計的經典。
雅各布森
蛋椅
天鵝椅
漢斯·華格納
背誦要點:
漢斯·華格納是確立戰後丹麥設計國際影響的重要人物之一華格納畢生研究座椅,最著名的設計基本都是椅子,其中天鵝絨椅、「孔雀椅」、圈椅、「維什邦椅子」「旗椅」、「熊爸爸椅」、圓圈椅等,都是設計界中交口稱頌的傑作要點分析:
他設計的椅子,椅背大多採用一排扇狀的細杆組成,扶手部分自然彎曲,細部考慮得十分周到,在體量和視覺上都顯得輕快優雅,其使用的自然材質和高雅的格調體現了一代大師的極高造詣,很多成為傳世佳作。
華格納1949年設計的「維什邦椅子」,汲取中國明代圈椅的特點,不但更為簡練、流暢,而且講究人機工學,坐上去很舒適。
由於這款設計可用不同木料製作,有多種色彩選擇,適用於多種功能空間,所以1950年推到國際市場之後,一直都很受歡迎。他設計的「甘迺迪椅子」,更是在許多大公司的會議室裡常可見到。
保羅·漢寧森
背誦要點:
丹麥20—30年代最著名的燈具設計師保羅·漢寧森,1925年他設計的PH燈具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一舉成功,獲博覽會金獎,標誌著北歐現代設計的國際地位得到公認要點分析:
漢寧森在1925年設計了PH檯燈,以後經過多年反覆探索和改進,設計出一個完整的PH燈家族來,檯燈、吊燈、牆燈、落地燈應有盡有。
他的構思,一直遵循同一個出發點—用不同形狀、不同材質的反光片,將光源發出的光,經過反射、折射、直射形成明亮而不炫目的光團,不但達到照明的目的,而且漢寧森設計的PH系列燈還能營造出優美的環境氣氛來。
所有PH燈都具有以下重要特點:
①無論從任何角度都不能直接看到光源,以免產生眩光。
②所有光線均經過反射到達工作面,以獲得柔和、均勻的照明效果,並避免產生由陰影產生強烈的明暗對比。
③對白熾燈光譜進行補償,以獲得宜人光色。
④減弱燈罩邊沿的亮度,並允許部分光線溢出,以防止燈具與黑暗背景形成過大反差,造成眼睛不適。
保羅·漢寧森
PH燈具
維爾納·潘頓
背誦要點:
維爾納·潘頓被視為20世紀丹麥最重要的家具設計師、工業產品設計師、室內設計師他擅長使用不同的材料,對流暢奔放、色彩鮮豔的塑料材質,更是情有獨鍾潘頓對於色彩相當有心得,他發展的「平行色彩理論」,即通過幾何圖案,將色譜中相互靠近的顏色融為一體,為他創造性地利用色彩豐富的新材料打下了基礎要點分析:
潘頓從1950年代末期開始,對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和化纖等新材料進行試驗,在1959年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張一次性注塑成型的「潘頓椅子」,側面看去像一位長裙曳地的婀娜少女,工藝簡單、造型典雅、色彩選擇眾多,並且可以疊放,成為現代家具史上革命性的突破。潘頓擅長運用鮮豔的色彩和嶄新的素材,開發出充滿想像力的家具和燈飾。
代表作品:「圓錐椅子」、「孔雀椅子」、「潘頓S椅子」、「潘特拉燈具」、VP球形吊燈、「倒坍房屋」、「紙牌屋」、「塑料屋」等。
阿爾瓦·阿託爾
背誦要點:
芬蘭建築家、設計家阿爾瓦·阿爾託是北歐現代設計奠基人之一他的有機功能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對於芬蘭的設計,乃至全世界的現代設計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他強調的有機形態和功能主義原則結合的方式,以及他在建築中廣泛採用自然材料,特別是木材、磚等傳統建築材料,使得他的現代建築具有與眾不同的親和感與人情味,開創了現代建築人性化的可能性阿爾託的自然風格被稱為「阿爾託主義」,複雜的木結構、高度統一的風格,是他的典型設計特徵他認為重要的是形象,一旦有了一個明確的形象,整個設計的系統就可圍繞這個形象而展開。他重視視覺的統一,重視視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力求使自然與他的設計成為一種下意識的和諧存在他採用有機功能主義的原則,再從這個原則引申出多姿多彩的不同風格的設計專題來要點分析:
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對包浩斯、「國際主義」風格那種建立在硬朗、冷峻的機械美學基礎上的現代主義的重新詮釋,加以人性化的改良,在強調功能、民主化的同時,探索一條更加具有人文色彩,更加重視人的心理需求得以滿足,更具親和力的設計方向,奠定了現代斯堪地那維亞設計風格的理論基礎,影響了世界設計的發展。
他的設計理論包括三個主要方面,即「信息理論」、「表現理論」和「人文風格」。
信息理論是認為設計具有信號特徵。觀眾和設計的使用者都具有先人之見,他的設計所傳達的信號內容,當然對他們來說是一種選擇,有人會懷疑,有人會喜歡,信號的作用是提供選擇,而這種選擇是具有雙方面意義的:或者是對於喜愛者的一種積極的選擇,或者是對於不喜愛者的一種歧視。
他的表現主義特徵卻是非常隱晦的,因為他主要強調點在於具有人情味道的現代主義特徵,因此,表現主義可以屈從基本的功能要求。他的早期設計,包括帕米歐結核病療養院、維堡圖書館等等,都比較少具有表現主義的特徵,真正出現強烈的表現主義特徵的是他的後期作品,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的作品。
他的真正最大的貢獻,在於他的人文主義原則,他強調建築應該具有真正的人情味道,而這種人情風格不是標準化的、庸俗化的,而是真實的、感人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他的設計更加注入了表現主義的特色,因此更加具有人文的特徵。他的設計是現代主義基礎上的人文表達,與冷漠的,非人情化和非人格化的密斯風格形成鮮明對照。
阿爾瓦·阿託爾
帕米歐療養院
梅嘉·伊索拉
背誦要點:
梅嘉·伊索拉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性設計師受到非洲手工藝的影響,她開始構思採用強烈的色彩、生動的圖案和具有童稚感覺的動機來設計紡織品,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要點分析:
1954年在美國和1957年在加拿大舉辦的「斯堪地那維亞設計展」上,都展出了她的作品;之後,在巴黎和布魯塞爾的國際博覽會也都展出了她的作品,很快提升了國際知名度。
伊索拉在芬蘭是一位國寶級的設計大師,她的設計主要採用花卉作為圖案,後來又加入了芬蘭卡累利亞的民間圖案和斯洛伐克的民族圖案作為設計動機。
她的設計形象鮮明、色彩斑斕、熱烈奔放、雅拙、有力,無序中又有序,非常生動,亦具有傳統的韻味。她的設計被廣泛運用在芬蘭許多產品的設計上,花布、家具織品、餐具、茶具、商標、包裝,以及公共設施上。
背誦小卡片
1.義大利現代設計
2.日本當代設計
3.北歐當代設計